菜篮子散文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竟然没有菜的位置,这一直让我很纳闷。因为买菜可是当今家庭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家事之一。
不过,我这里不讨论菜的问题,只想说说菜篮子的变迁。
小时候,家家都有用细竹丝编成的小菜篮,河里洗衣、地头讨菜、亲戚送礼、外婆送节都用的上。真正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有时妈妈在草丛中茂叶下发现已经成熟的南瓜、冬瓜,就随手扯把茅草,把表面上的绒毛抹掉,肩扛手抱地搬回家,从来不舍得放在菜篮里拎,怕把篮子压坏了。大姨家十来个人吃饭,所以大姨每次讨菜,背的都是跟小箩筐一样的大菜篮,萝卜白菜茄子辣椒红薯杆南瓜花,喂大了一家七、八个孩子。一个竹菜篮从年头拎到年尾,也没听说谁家平时吃饭要去买菜的,偶而妈妈凭肉票买回斤把肉给大家过个节,师傅用撕成细条的干笋壳把肉拦腰一扎,笋壳一头打个结,下面再撕个口子,直接就提回家放到了砧板上,根本用不着菜篮。碰上哪户人家办红白喜事,盖房做寿的,主人家宰一头猪,亲戚邻居用菜篮子送来米面大豆,笋干芋头,热热闹闹的就给办好了。
自从商品包装用上了硬质的塑料包装带,个别能免费拿到这种包装带,且又心灵手巧的人,学会了用铁丝做框架,编织出美观大方结实耐用的新式菜篮,喜欢的人都得跑上门去预定。这样的菜篮一度很时兴,当市场上出现手艺更精致、花纹更漂亮的这种菜篮时,妈妈也去买了一个。价钱不便宜,拎在手里比竹篮笨重些,但绝对结实,经得起摔打,也能承受起更多的重量。讨菜时用它,去外婆家拜年,礼品包、白酒、肉碗,装了满满一篮子,也不用担心会把它拎坏了。
后来又流行起塑料篮,色彩艳丽,品种很多,漂亮轻巧,做菜篮子却不实用,装不了多少东西,时间稍长就断了坏了。但那时女人们空余时间都爱织毛衣,我和同龄的女孩子们也正迷恋着那根总也缠不完的毛线,所以一个装着毛线团的漂亮塑料篮,也成为了我们相聚闲聊时随身的好伙伴。
没有留心是从哪一天开始,塑料袋悄悄地替代了菜篮子,成了我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生活必需品。随着打工潮的涌动,青壮年的男人女人都出去打工赚钱,留守在家乡的老人和小孩,守着日渐荒芜的田地,却过着买米买菜吃的'日子。每个乡村,甚至连自然村里都有了大小不同的菜场。菜场里的菜大都是从城市里贩运进去的,价格当然也比城市里的贵得多。那些塑料袋也就这样跟着各种各样的菜一起,从城市到乡村,再进入到千家万户,然后又红红绿绿地招摇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树上河里,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了无法降解的污染源,成了乡村山青水秀的破坏者,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关注的内容之一。
“菜篮——塑料袋这么方便,谁现在还会拎菜篮?!”当我在家劝妈妈拎个菜篮去买菜时,妈妈就这样理直气壮地反问我。不过妈妈虽然没有拎着菜篮买菜,但每次跟菜一起来的塑料袋,只要不是太脏,妈妈都会在洗菜时顺便在水里洗洗,挂着边上晾干,然后收集在一起,买菜时再送给在菜场里卖菜的邻居。
当菜篮子时代已经不可能再回来时,我想,合理地重复循环,增加塑料袋的使用次数和寿命,减少塑料袋垃圾总量,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环保行为吧!妈妈用她细致无声的行动,为我也为大家,给出了一个比较方便合理、而且切实可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