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那片林散文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故乡的那片林散文

  每次归来,都会到林中转转,一来因为喜欢,二来可作短暂小憩。每次行走的路径大致相同,不知走了多少遍,从不觉厌倦,而无论如何劳累,又林中一走,所有困顿俱会抛之云外。

  一林的朴树,不与桃李争春,不与百花争艳,简单而保持姿态,静静的就站立在那里,蔚然成林。犹记“此心安处是吾乡”,而脚下土地不就是故乡吗?而这林又何尝不是心的故乡呢?

  行走于林间,一条旧时的河堤,且容下两人行走的小道,也不知会在哪里停顿,断断续续走了这些年,也从没有走尽过。那是爷爷草鞋和烟袋,说着关于林的故事;也是上学的雨天,父亲撑起的青雨伞;又或是儿时走失的黑夜,母亲的呼喊吧,林一直是静静在这里。当年的泥孩子,即使长大还带着一心的土气,愿这路、这林可以一直的走下去,一心的土气可以有更好归宿。

  岁月变迁,去的留的,从当年的护田林到现在的造林,几代人的传承,树与乡村,就如衣服与人吧,林是乡村的衣服。“绿树村边合”的树、这林或许也是这样吧,环绕着乡村,守候一份乡土的宁静,隔开了城市的喧哗,在城市大肆发展的今天,真不知还能守候多久。大片的林地中间,还隐藏着片片的麦田,绿油油的麦穗直直的指着天空,树林不仅仅可以防止过大的风损害庄稼,还可以在夏日为田间劳作的人以乘凉之所。只是种田人,也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把原来的麦田植上了树苗,林子越来越大,不知是好是坏,心愿是好吧。

  捡一段折枝于林中稍坐,树语婆娑枝叶相交,似是风在相互诉说彼此的心事,又或是关于时空的感慨,时而有飞鸟,枝叶间穿梭,林间就更加的活跃,不识的鸟语,或许的带来是远方消息还是唠着之间各自的家常,相映成趣。林间的鸟儿也逐年多了许多,有老有少“飞鸟恋旧林”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这里也是鸟儿的故乡。

  只是林间行走的人逐渐少了,更少有年轻一代的人,偶尔会遇见一两位乡人,急匆匆、忙碌碌的样子,也仅仅是路过。浮躁的生活,遗落了太多,少有人留意还有这样的一片林,或者已经习惯了,习以为常这就是生活本有的样子,不再留意。村里的年轻人更多的走出,去往更大的城市,而单调的树林少了现代的诱惑,自然人就更少了,一阵风过,仿佛在说“走吧”,不过总会回来的,这里还是叶落的地方。林中深处,又多了几座小丘,又平添了几多感概,微冷,惟愿逝者安息,生者更爱生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莫以“用心”而无心,在此谢一位朋友,孝亲要“有心”、爱人要“有心”。

  80一代的孩子,在乡村童年没有多少游玩的地方,而这林自然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春天折一段树枝做个树笛;夏天比爬树拿鸟蛋;秋天扯一根叶茎比力气;冬天趁着雪天抓野兔抓麻雀,自是不亦乐乎。童心的玩伴如今都各奔东西,只是偶尔的相聚,寒暄之外,这林到成为不可或缺的谈资。

  年少时家里贫寒,屋院内空旷几无物,而树木也算是天然生长的经济植物吧,只需种下,不需如何管理,便会成材。父母便在院内植了几棵杨树,还有一棵香椿树,这便成了一大乐趣,每个夏日都会把树根旁土地翻个十来遍,只为能找了知了龟,自然也免不了挨骂,嫣然成了每日的必修课,而现在院内也已铺了水泥,只留下一角成了父亲的小花园,种了二十余种的花花木木,于小院也算是不错的点缀吧。

  春去秋来,树木增添了几圈年轮,人也再无少年时,而今重走一段,心境却然不同,常念怀着一童心,童心依然,当年的人却已“不在”,偶然的`真性情也被人扣上了做作的帽子,但是谁又能看的清呢。

  也罢,不必看清,还是喜欢这林,简单中不简单,都是最普通的树种,但每棵都站的挺拔,每棵都保持向上的姿态,每棵都将成栋梁之材!

  这就足够了,何必去过分的争风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过木皆秀又当如何呢?试问这林这木都是皆秀的嘛?人聚人散,其实都并未分离过,何尝不如这林呢,只是人为啥不能皆秀呢?或许是追求太多吧,不见这树每棵都把根深深扎到地里。

  离开乡村的日子,虽去过地方不多,但无论走到哪里总喜欢有树有林的地方,无论杨、还是松、还是叫不上名字的树,只要挺拔的,都会驻足一看。孤山万仞松,曾被私推为树之极致,现在还是喜欢着,只是更喜欢普通树,听多了人说戒了理想吧,或许吧,只是普通的树也成了材,何必强求呢。

  偶尔于林中呐喊,没有回应,倍加觉得的空旷辽远,风也会片刻的停止,安静,乐于安静,安静不是一种逃离,只是一种独自的安静。

  心想这树也各有心情吧?

  只是快乐,不语;忧伤,不语;得意,不语;失意,不语……

  赞扬时,不语;贬低时,不语;理解时,不语;误解时,不语……

  自己心情说了,别人也不会全然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见解,解释也不会有用,何必呢?也许不语才是树的大智慧。

  不语,勿忘心安!

  日暮将近,乡村升起了做饭的缕缕炊烟,催促,归去。

  回去的路,不禁再多看一眼,树、林,还有土地。

  愿为树,于林。

  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