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高中散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这样的时刻,我向往家乡那又大又圆的月亮,开始怀念亲人们相聚的日子,尽管那些欢乐的情景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毕竟还是下意识地潜藏在我的心底,触动着我的心灵。
金秋时节乡村的夜晚,皓洁的月光撒在村庄的沟沟坎坎,照亮了鸡鸣狗吠的农家院落。这个时候也是乡村最忙的季节。记得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无法帮母亲秋收,只能在田地里捡拾麦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在家帮姐姐喂猪、喂鸡、抬水,姐姐也只能踩个小凳子擀面做饭。
记得有天晚上,月亮升起老高了,我的母亲还没有回家,姐姐饭做好了,让我和弟弟前去迎妈妈。我们沿小路朝着自留地的方向走,一路上村人们结伴而行的身影在月影下晃动。男人们在吵闹中谈论今年的收成、来年的希望,女人们在笑声中感叹着秋收的忙碌。明亮的月色中,一拨又一拨的`人群从我们眼前走过,就是看不见我的母亲。
月光下,我牵着弟弟的手前行,空旷的田野里,还没有入睡的虫子啾啾啾乱叫,睡在草丛中的蚂蚱被我们的脚步声惊得噌噌噌乱跳。四周各家田地里垛起的麦捆,一垛一垛整整齐齐,像站岗放哨的士兵,守护着主人的庄稼。月影中,我家的田地里仍响着嚓嚓嚓的镰刀声……
对面的祁连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一直默默陪伴着身单孤影的我的母亲;月亮将它柔情的亮光抛向大地,撒在我家金黄的麦田里,如丝丝银线披在了母亲身上。“妈——这么晚了,人家都回家了……”母亲转过身来,“你们咋来了?趁月亮亮,我把这点黄的割完,不然太黄的麦头会掉在地里的,你们赶快回去吧。”我们站在母亲身后不愿离开。祁连山下的秋天晚上凉风飕飕,而母亲只穿着一件汗衫扑入在麦田上……
因父亲有忙不完的工作,我们也已经习惯了父亲不在家的日子。我们姊妹跟着汗水永远也擦不干的母亲,在那间狭小低矮的土坯房里过着清贫、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逢年过节,我们也期盼阖家团圆的欢乐,但这样的机会很少。
“嚓、嚓、嚓……”随着镰刀的响声,母亲身后是一大片倒下的麦子。“妈——人家都回家准备明天蒸月饼,你咋忘了?”母亲停下挥舞的镰刀,缓了一口气,她环视着沉寂在月色中的麦田,“哎,你这娃,妈妈咋能忘了蒸月饼呢,忙一年不能亏一节,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定要拜的!”
我问母亲:“妈妈,我们为什么拜月亮?”母亲停下手中的镰刀,仰起头动情地说:“那是住在月宫里的嫦娥赶着和家人团聚呢,因为嫦娥是在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飘到了月亮上,天宫没她的位置,她只能住进广寒宫和玉兔为伴。每年的八月十五,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嫦娥的家人会摆上香甜的鲜果,为的是让嫦娥能够闻到,她顺着飘来的味道,就能看见地上家乡的亲人……”“嫦娥还有家人?”这让我十分惊奇。我追问母亲,“妈,嫦娥的家人在哪里,他们咋就把嫦娥送进月宫了?”母亲站起来,将割倒的麦田捆好抱在一起码成小垛。“走吧,回家!”母亲抖了抖落在身上的麦莣,背起草筐,我和弟弟跟着母亲,一定要母亲说出嫦娥为何去了广寒宫。
走在窄窄地埂上,母亲走得很踏实沉稳,而我们刚走几步不是滑进田地里,就是走进深沟里。母亲背上一年四季都压着筐,我们想拉一下她手的机会是没有的。弓着腰走路的母亲时不时就要停下来,抖动背上向下滑落的草筐,还不停地提醒我们,沟垄深路窄草多,让我牵好弟弟走,别把脚崴了。而我的心里依然放不下嫦娥的事,不停地追问。母亲笑一笑,“你这丫头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然后硬是偏过头,看一眼明晃晃的月亮,“没有人把她送去广寒宫的,是她吃错了药自己飞上去的。”啊,吃错药就能飞到月亮上?我多么希望自己吃错药,飞到天上摸摸月亮啊!
儿时的天真,伴着无知懵懵懂懂一路走来,妈妈讲给我们好多关于月亮的传说,被我装在了心的最深处。我们跟着月亮上学,踏着月色回家。有月亮的夜晚,我不再胆怯。那时候在农村上学,冬天要轮流值日架炉子生火,6点起来外面还是黑乎乎的,有时候在黑暗中看见一个模糊的影子就怪叫起来。很多同学都要家长送,遇到我值日母亲就算,公立是农历的初几?有没有月亮她就知道了。算好没有月亮的那天,母亲早早起来,给我劈好柴,我跟在母亲身后,时不时地抬头欣赏深沉幽静的天空,我问母亲:“月亮有时候咋就不来了?”“傻丫头,农历初一是没有月亮的,”我再次遥望静谧的银河系,那些眨着眼睛的星星,好像在嘲笑我的无知。
后来我长大了,告别了无知和愚钝,在不断追求进取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于地球、月亮、太阳和自然界的事物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自己年少时的幼稚想法感到羞愧和可笑,但生活在家乡的那段时光和月亮结下的那份情意,是系在我的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温馨和感动。
不论走在哪里,月亮,仍然是故乡的最大、最圆、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