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粥 一炉火散文
一碗粥 一炉火
冬天是寒冷的,但这并非坏事,因为冷,我们才对温暖二字敏感。不是吗?在冬天,一碗热粥,一炉炭火,回忆起来,就让人心怀感念。
谁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吧。大冬天,外面行走,饥寒交迫。这时,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喝上一碗热粥了。最好自家熬制,刚出锅的。热碗捧在手,先驱除三分寒意,热粥下肚,马上周身暖和。那份满足,纵吃山珍海味也不比。
有时想,为什么赴过饕餮盛宴,吃过精美菜肴,而内心最终向往的仅仅是一碗热粥?或许,那份情结不只是一碗粥,而是一个家的温暖。不管贫穷还是富有,能把一日三餐吃得其乐融融,就是幸福。我们对家的眷恋,有时就在亲人做出的热腾腾的饭菜里。车前子有篇文里说:“一到冬天,我就想念妈妈炒的雪冬,这是哪里都吃不到的好味道,常常这么一想,我就回苏州了。”我不知道他说的雪冬是什么,但我理解他的心情。一到冬天,我想念的是妈妈熬的糊涂,木柴烧地火,大锅盖一掀,香气就弥散开来。趁热喝下去,冬天的寒冷就不在话下了。
不能小看了一碗粥。它可以暖身,可以养胃,可以让生活过得滋润起来。若把吃饭当成一出戏,喝粥就是戏的压轴。没有它,再好的饭菜都显得搪塞。当然,南方喜欢把喝粥当作开场,从养生角度讲,更有好处。
把喝粥当开场的,还有过年。年味的序幕,是在腊八那天拉开的吧。喝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多好的寓意,为这吉言,无论如何要喝一碗的。这一天,我们喝的不仅是粥,还有文化。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七宝粥。单从名字看,来历就有很多种。我偏向于“佛粥”一说。相传,农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佛成道前,有牧女献“乳糜”之物,后人为祭祀佛祖,就在这天仿牧女程式煮粥敬佛。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也让人感动,原来,佛只需要一碗粥。
与佛相比,人的生活已相当奢侈,明明拥有很多,还时常觉得自己贫乏,这或许该找找自己原因。于物质生活而言,一个人的需求并不多,譬如在冬天,有一碗粥,一炉火,就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对炉火的感情,归结于儿时的隆冬。那时的冬天真冷,池塘里可以溜冰,大雪一茬茬地下,雪融时的琉璃剑一样倒挂在屋檐上,简直有萧杀之气。在密不透风的严寒里,火炉的暖可以裂帛。谁来了,都会不由自主靠过去,在呼呼上蹿的'火苗上,烤热双手,搓热面颊和耳朵。一身的寒意不知不觉就蒸发了。若远方来了客,主人会热情地燃堆柴禾,熊熊大火,亮堂了客人的脸,也暖热了客人的心。在冬天,点火是周到的待客之道。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日子。一家人围炉取暖,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关上门,把天寒地冻关在门外。屋内,火炉燃着,人说笑着,或看电视,或剥花生,或各干各的事情,暖意融融的另一番世界。也不能让炉火闲置,火炉边沿,烤花生,烤红薯,烤馍片,一会功夫,满屋飘香。若烧一壶水,水快开时,滋儿滋儿地冒着响,像冬天的小调。怎能不感念一炉火?因为它,冬天有了意外的收获。
如今的冬天,寒意早不及当年。身居城市,取暖的方式也不再依赖炉火。在有暖气,有空调的房间里,整日可体会春天般的暖意。时间久了,人如温室花朵,恐怕再经不起长久的寒冷了。这是生活的进步,还是自身的退化呢?人类在追求自身享受的同时,也会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比如冬天正在渐渐变暖。
或许没必要过分安逸。毕竟,在更加寒冷的日子里,一碗热粥,一炉炭火,就可以暖热关于冬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