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变迁优美散文
每个人一生中都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而拥有选择权,无论如何都应该是好事。
从古至今,在种种的选择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似乎在选择上,会遇到比男性更多的困惑与曲折,这也从而导致在一个女人的一生中,似乎自己做主的机会并不多。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依然根深蒂固。
未嫁时由父母选择的多,出嫁了由丈夫选择的多,能够真正按照自己意愿去选择人生的女人可谓寥寥无几。那应该是女人中的精品了吧。
自己做选择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成长的轨迹千条万种,所到达的终点也相差各异。但成长中所受到的启发应该是一样的,只看你是否能够领悟。
当社会用一个标准去塑造女人的生活,将她们引领到一条被视为正确的路上时,其实女人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伤害更重。不仅仅在于女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希望过的生活,还在于那种关于女人应该遵循的三从四德的情感方式所带来的压抑。
新年里你给我做三件事:换一个发型,跳一场舞,谈一次恋爱。 这是香港主妇美玲从心里工程师那里得到的训导。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对女性来说,个人选择最新的潮流,可能已经不是去哪一个国家读书,嫁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有一所多大的房子那么简单了。而是尝试着做一些那些传统中坏女人才做的事。因为,越来越多的女人逐渐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需求去选择生活,塑造生活,充实生活。
而这种体现女性个性的选择,能够让女性越来越看重自己的生活小氛围,注重空间的舒适度,关注自我发展所具备的潜能。而家庭主妇亦不再把照顾好一家人当成自己的最高职责,而是渴望还有自己个人所追求的精神生活与娱乐享受。
当然,不可否认,一些女性在这个追求中,源于性格等因素,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精神或实质上的出轨。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出轨之后也没弄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哪条轨。
长久以来的父权文化、宗法制度,把女性的主体性深深的压抑或包裹起来,使女人成为彻底的他者。古时的女为悦已者容的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女人被观赏、被豢养,一直是历史中一种静默的存在,几乎不曾发出过自己的声音,害怕被认定为异者与不道。
女性的个人选择问题,究其关键在于女性主体性的.缺失,没有主体性,谈何选择与自主意志?时过境迁,不少知识女性,对于主体性的个人价值进行过深讨、反省和追问,这不能不说是世界范围内妇女运动引发的女性自主权的觉醒。
在上个世纪的前半期,关于女性有没有权利以丈夫越轨行为为榜样,以同样的行为来报复他的讨论就曾一度盛行过,着名作者张爱玲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锋女性,就这个问题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在理论上或许有这权利,可是有些权利还是备而不用的好。这种权利的备而不用到底是作为道德上的优势还是情感上对于贤妻良母角色的眷顾?
其实,不论是哪种偏向,都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选择,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婚姻、爱情方面本应有的主动性。成为怨妇虽然得到了大众的同情,但自己终究成为了感情的牺牲品。而谋求报复者亦并不轻松,一种恐惧可能带来的道德遣责会终日不得安宁。为此,个人的幸福虽然不是供人参观的贞节牌坊,但亦不应成为旁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女人总是从男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总是以男人的奢求去选择;而男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总是以自己的需求去选择。这虽然不是绝对的现象,但既然能流行于世,显示不得不承认具有普遍性。那么这究竟是男人的悲哀,还是女人的悲哀呢?
每个人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在自己的手里,自己做决定,也就意味着要承担这决定所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但是,由别人做决定,不同样要承担责任与负面影响吗?更主要的是,自己的生活不能由自己去选择,这不能不说是很可悲的。
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一种选择会是一种活法,一种选择会换回很多种体会。人有很多次选择,但是选择之后便不会再从头开始,即使可以从选择之后再选择。
人的一生,是选择丰富了人生,是选择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是选择让自己体会到了酸甜苦辣与风和日丽。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而选择却有很多次,关键是每次的选择都应该有所收获,有所提炼。并在不断的总结与提炼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并让自己的人生在选择中不断得到升华。
总之,个性选择,最终还是应以建立在道德标准前提下的自我幸福感为重。当面对人生的选择时,拿出自己的勇气,该选择时,当果断选择,在选择中不断改进,不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