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暖袖散文

  昨天是大雪节气,可是温度还是持续在十来度。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年之中,二十四个节气还剩下三个,当然也是冬天里最冷的时刻了。

记忆中的暖袖散文

  今天十三度,破天荒的没有雾霾,阳光明媚,室外暖融融的。记得小时候,那时的冬天很冷很冷,两只小手相互抄在对方的袖筒里相互取暖。教室里冰冷冷的,前面一个小火炉在偌大的空间里显得微不足道,作用并不明显,在课堂上写字时小手就冻得通红,有时连笔都握不住。

  于是,暖袖应时而生。暖袖,顾名思义,就是在棉袄袖口处延长的一截棉袖子。暖袖,是独立的,等到天热时,可以随意摘下来,方便。暖袖,有长有短。长的套在棉衣外面,胳膊一点也不冷,这样的暖袖一头宽一头窄,跟现在的套袖差不多形状,只是加了棉花。小的是塞进手腕部袖筒里的,露出手指头握笔写字。

  那时的棉布颜色很简单,无非黑蓝色,常带的是那种小暖袖,不起眼,也不明显,倒是暖和了许多。上学前套在手腕上免受严寒之苦。然而,现在想起来,暖袖也是那个时代里精致而富有灵性的艺术品了,同时,也包含着妈妈浓浓的爱。

  暖袖的做法极其简单,一表一里,中间絮的是棉花,用量很少。棉花松软,保暖效果很好,姥姥是擅长针线活的,妈妈继承了姥姥的手艺,活计美观且漂亮。记得那时候,我们在油灯下写作业,妈妈则凑在昏黄的油灯前一针一线地缝合着。要说这暖袖,着实暖和,寒冷的冬日,暖和是最基本的,漂亮不漂亮倒是其次了。

  邻居家的同学一到冬天就冻手冻脚,奇痒无比,蒜泥泡,姜洗,用雪搓,各种方法都试过,等到来年,手脚自然的又冻了。那时不懂得,现在想起来,都是妈妈照顾得好,夏天一过,过冬的棉衣就准备好了,薄的,厚的,怕冻脚,棉鞋暖暖的,还有棉袜穿,怕冻手,有小暖袖,两只小手一揣,暖暖的,当然不会冻了。上学时,我们俩最要好,我常把暖袖给她一只,我一只,她一只,然后,两只手揣在一个小暖袖里,她暖和,我也不冷,不过,即使这样,也没能治好她的冻手。

  后来,看《红楼梦》,那些富贵人家的小姐或夫人,在冬天里都有暖手炉,还带有香气,在电视剧中,看到那赏心悦目,清雅的玩物可真是可爱,不过,这些宝贝不能带出去玩。这就比不得暖袖了,冬日里,写完作业,同学们在大街上玩耍,捉迷藏,倒立“贴饼子”,弹球等,多种多样,跑来跑去的,身上也不觉得冷了。再等到下雪了,化雪后地上留下一长溜的冰条子,大家一个挨一个,打冰溜滑,两只胳膊掌握平衡,一左一右,身子摇摇晃晃,两脚一前一后,跑动中身体利用向前的冲劲,一鼓作气冲过去,玩得不亦乐乎,当然也有摔跤的时候。父亲说,要玩好,得学会摔,不能硬摔,摔了胳膊腿的不说,受伤养伤,自己受罪,要摔倒的时候尽量让身子蜷缩起来,不至于摔坏了身体。这个办法还真好,那次晃晃悠悠地要摔倒了,两只手向外一伸,在前面缩着,依着身体的惯性正好碰到一块砖头上,小暖袖起了大作用,不仅没有受伤,只是暖袖脏了,回家妈妈拆洗后,在昏暗的油灯下又做成了新的,更软乎,更暖和。

  当我想在网上搜一下旧时的这种暖袖,图片无一例外的都是现代版,漂亮,时尚。毛绒的、绣花的,长的短的,薄的厚的,多种多样,真是目不暇接,式样新颖,设计独特,做工精致,细腻,每一款都有它的风格特点。儿子是电脑工作者,每天面对生硬的电脑,双手有时感觉发冷,这下找到好东西了。赶忙到淘宝网,找到一款毛线织就的暖袖,可以套到半截袖上,两只手只露出几个手指尖,颜色也不错,确定,加入购物车。待儿子确认,我放大了图片,随着鼠标向上滚动,一个图,又一个图,似曾相识。努力在脑中搜寻,哦,想起来了,刚刚学织毛活时,就是学织的`手套,只不过那个手套是拇指与手巴掌相连,四个手指不分开。眼前的图片比有手指的更简单,心里突然有了想法,与儿子商量,正好家里有剩余的毛线,可以织个花样,还保暖。儿子从小是穿我织的毛衣长大的,自然不会拂了我的面子,马上抱着我的肩膀,头挨着头说,好啊,好啊,我还记得小时候那副手套呢,一根绳拴起两只手套,套在脖子上,丢不了,不过,因为贪玩,还是给弄丢了。这次不要那根绳好不?我斜他一眼,好好好,这个更简单,瞧好吧!我把能利用的时候都利用上了,早、中、晚,两天后,一副横条纹的暖袖织成了,尺余长,三寸宽,简单,实用,穿脱方便。儿子乐不可支。

  时代在前进,暖袖也在改进,从最初的棉暖袖到如今的各式各样的暖袖,尽管我现在再也不用戴上那棉暖袖出去玩耍。晚饭时,跟妈妈和姐姐聊起那时的时光,又说了很多很多,毕竟那个寒冷的时代留给我们无尽的温暖的回忆。

  早上醒来,妈妈告诉我,一晚上就听我在那说梦话了,又是针啊,又是棉花的,干嘛呢?我佯装回忆,眨巴着眼睛,眼角偷偷看看妈妈,妈妈还在等我回话呢。我笑了笑,悄悄地说,妈,我梦里给你缝了一副暖袖,就像你给我们小时候做的那样的,我翻个身,脸冲着妈妈,问,如果我做了,你要吗?你会喜欢吗?妈妈也孩子样地冲我眨眼,要,要!你快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