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故事散文
工程队伍里的那些工人们,宛如是奔腾在国家建设长河里的一朵朵浪花,绚烂而又美丽,有些还堪称是浪花中的“奇葩”。
三十多年前,在陕西安康水电站专用铁路的建设工地上,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说是一位大叔在班组工作中犯错写了一份检查,没想到检查递交后立刻就在领导层内引起了震动,主要原因是文字通顺,没有错别字,造句还优美。那时候工程队里的工人们文化程度都较低,能流畅地“创作”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检查的作者,真还是凤毛麟角的人材。很快,那位大叔就被领导层重用了起来。
过了十多年,这位大叔就成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工程处处长。在他的带领下,企业蒸蒸日上,捷报频传,他出奇的领导能力,得到单位上下异口同声的称颂。又过了几年,大叔就被选拔担任了工程局的副局长,成了国家和企业的高级*,最终在任上完美地退了下来。
这是我在安康电站建设工地上“认识”的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朵浪花。因写了一份“完美”的检查,脱颖而出,由此开启了他非同寻常的千里马之旅,这位大叔可真是浪花丛中一枚地地道道的“奇葩”。
我自小就生活在铁路筑路工地。安康水电站的工程比较大,工期也较长,是国家重点工程,确切地说,我就是在安康水电站的建设工地长大的。
小升初进安康城附近上学,我就寄宿在电站专用铁路线驻张岭的工程队宿舍里。那时我认识了一位“大哥哥”。说是大哥哥,实际上也大不了几岁,他那时大约也就是十五岁左右,是《红楼梦》里描写的贾宝玉那样的年龄。与贾府里“贵”公子不同的是,我的这位大哥哥在很小的年龄,就已经投身进了轰轰烈烈的国家工程建设的大江大河之中。以我那时的思维,是无法推测出他那么小,又是怎样成为筑路大军里的正式员工的`。我十分羡慕这位大哥,认为他是一位楷模,他与那些大叔们从事同样的工作,一起上班下班,戴着藤帽,穿着工装,扛着工具,沾着泥印的脸上洋溢着微笑,而那些大叔们,都是我的父辈,在我的眼睛里是高大上的象征。
因为年龄相仿,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分外的亲密。我放学之后,总是会不失时机地在他的宿舍与他相聚,我们在一起讨论电影《少林寺》之类的“时事”,或者做一些打闹亲昵的游戏,很多时候,整排工棚里都是我们肆无忌惮的笑声。那一排排简陋而又齐整的毡棚,在时光深处,收藏着我们少年时快乐的点点滴滴。
后来我离开了安康城区附近,与那位小大哥也隔断了音讯。再次见到大哥,是在报纸上阅读到他写的通讯稿,他的名字被严肃地印在了报纸上。过了几年,我在安康之外的工地又与大哥“邂逅”:我无意间在一份工程设计图纸上看见了设计师的名字,就是我的那位大哥。
再后来我因病离开了筑路大军的队伍,距今也已近二十年了。几年前阅读企业报纸,曾经发现过大哥的消息,他那时已经是筑路项目的领导,照片显示着他擎旗领命的场面。最近一次浏览企业网页,意外地阅读到我的这位从安康电站工地走出来的大哥,已经成了工程处改制后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执行董事。就是说,我曾经的少年“小伙伴”,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工地上,成长成了国家和企业独当一面的中层*、千家万户的领路人。我真为我的大哥,也为我曾经的“家”欣慰。
现在,能像上面这两位从“白丁”群里培养提拔起来的领导恐怕已经不多了,他们都是盛开在筑路工地上特别、美丽的花朵,是筑路工人队伍中的奇葩。这样的“奇葩”领导一路走来,没有足够高的文凭、更没有靓丽的“包装”,但他们出自基层、出自生产班组,他们接地气。
地气是生命之源。基层、一线班组,正是地气氤氲凝聚的地方。
那被地气温暖催生的种子,它们破土拔节的声音,带着泥土的芬芳,就是天地间最为实在、最为美妙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