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优秀叙事散文
母亲生于1935年,今年79岁。
母亲是一位传统女性,温柔、善良。是持家的一把好手。
年轻时,父亲因为工作,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家里家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因为劳动强度大,身体又弱,三个孩子都是早产儿。在那个没吃、少穿。条件极差的六十年代,在那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偏僻小山村。有多难,可想而知。母亲*十才有了姐姐,怀孕快七个月时,母亲常感到不适,就到父亲工作的县城去检查。没想到,等到了医院没多久姐姐就出世了。医生看着那么小的姐姐,怕养不活让放弃。母亲坚持留下。因为没有任何准备,姐姐出生后连包裹她的东西都没有,最后,父亲的同事找了一块新枕巾才把姐姐抱回父亲的宿舍。五月天还有点凉,等到了父亲宿舍时,姐姐已经冻得浑身发紫,呼吸微弱。母亲赶紧叫父亲找了一些瓶子,装上热水,放在被子的四周,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水,就这样,大概过了近两个小时,姐姐才缓过来。三天后,等舅妈和姨姨她们把小孩子用的小衣服、小被子送来,母亲就和舅妈他们一起回到村里。
我和妹妹都出生在村里。对于我的到来,母亲更难,虽然我比姐姐大点,但也只有七个多月,更主要的 是我出生在冬天,寒冬腊月,屋里没有火。又不能包的太严,怕缺氧,脸露在外面,都冻了。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和我说,真怕你的脸好不了,留下疤。妹妹出生在秋天,也不足八个月。老天还算眷顾母亲,三个女儿都长得亭亭玉立,健健康康。
母亲手很巧。十里八乡的都知道,母亲是长女,没有上过学,很小就帮着姥姥做针线活。练就一手好手艺,姑娘结婚穿的嫁衣。特别是那种很贵的绸缎棉袄,很多人都找母亲做。小时候淘气,把母亲放在桌上,给一个远亲姑姑剪的结婚用的一张新式鞋样给撕了。等姑姑来取鞋样时,看到我手里的纸片,急的都快哭了。母亲没有责备我,只是让姑姑等一下。只见母亲从她放鞋样的那本厚厚的书里,拿出一张,在姑姑的脚上比了一下,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旧报纸,和一段铅笔,把旧鞋样放在报纸上,用铅笔画下来。姑姑着急的说:“不是这个样子的”。母亲说:”知道,就是比个大小,一会就好“。母亲拿剪刀在报纸上三两下就剪好一张鞋样,给姑姑看,并告诉她做这个样子鞋的.要领。姑姑拿手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笑着走了。
母亲会做各种各样的吃食。每逢过年也是母亲最忙的时候,煮肉、做灌肠、做豆腐、蒸年糕样样都会。不仅忙自己家的,还帮着别人家点豆腐,撒年糕。村里有除夕夜串门喝酒的习惯。山里食材少,因缺水不种菜,过年吃的大白菜都是亲戚给的。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母亲就用胡萝卜做丸子,红薯做成小甜饼,少许的白菜加上豆腐和肉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这也是奶奶最高兴的事,因她家的待客菜是全村最好的。
母亲是一个好学的人,母亲没有上过学,只在夜校(扫盲班)里学过一段时间。母亲会写信,能读书,看报,珠算打的很好。结业时,是扫盲班最优秀的学员,获得的奖励是一本新华字典(一种老字典,我不会用)母亲很珍惜,一直带在身边,现在还在使用。母亲读报时 有时也会翻一翻字典(母亲不会用现在的字典)。
母亲勤劳,朴实,是个闲不住的人。年近八旬还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菜,一年四季的时令蔬菜,吃不完时就分给孩子们和左邻右舍。除了种菜母亲就给孩子们做绣花鞋垫。各式各样的花色。女儿、女婿、外孙子、外孙女、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好多双。
父亲对母亲的评价是:一副好心肠,一双好肩膀。能担物,能担责,能担德。活了一世,担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