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山游记散文随笔
8月8日晚9点,我在家附近上了驴群租的大巴车,开始了河南万仙山两日游的行程。第二天早上7点钟左右,我们抵达辉县万仙山景区的大门口。
此时天已大亮,万仙山景区天色阴沉,下着雨星。我们一下车,只见太行大峡谷两侧,峭峰林立,云烟缥缈,宛如仙境。我心里叹道:万仙山,名不虚传。
进入景区,我们在南坪一家农家乐住宿餐饮。早饭后,领队带领我们沿着谷底公路徒步去游览郭亮洞。绿树丛中的盘山公路曲曲折折,如果一直沿着公路走,路途比较遥远,于是我们取直道改走石阶路,登山攀高到达郭亮洞的东口。
郭亮洞全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看似普通平常,如果在今天施工,打这个洞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四十多年前靠人工和炸药开凿就相当艰难了。洞内游览车与游客夹杂着穿梭往来,颇为热闹。洞穴公路外壁上还开了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采光和往洞外扔废石方便,现在却成了游客观光的方便之窗。我站在一个窗口下,往外看去:对面峭壁层岩,直立如削,那上面点缀着的一丛丛一簇簇青翠的灌木又为峭壁增添了几分秀美之气;绝壁之上烟笼雾绕的青山峻峰,仙气袅袅,如在天上。如果将它们完整起来看,简直就是一幅雄奇秀美的山水画。
出了郭亮洞,离洞西口不远处的路边有块石碑记载了郭亮洞开凿的情况。从碑文上了解到,郭亮村原本仅有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1977年以前,这个村庄的百姓几乎与外界隔绝,村里仅有一条祖辈留下的悬崖上的天梯小路与外界相通。由于天梯高、窄、陡、险,常有乡亲失足摔伤或丧命。1972年农历2月,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同志的带领下,村里挑选了13名身强力壮的好汉,开始了郭亮洞的开凿。经过5个春秋的艰苦奋战,终于打通了郭亮洞。郭亮洞被誉为挂壁公路,人间奇迹,世界上最奇特最著名的18条公路之一。
郭亮碑左边的峡谷内,一池长条状的碧水像块翠玉落在峡谷内,这是郭亮人民于1975年自力更生建成的一座小型水库。水坝高39米,长31米,蓄水19万立方米,成为太行山上最高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天池。天池最深处达到62米,水从坝顶外流形成壮观的天池瀑布。
进了郭亮村,领队说,往西一两公里处,有个怪泉,名叫喊泉,顺着路直走就能到达,你们去看看吧。我在这里给大家安排午餐。于是我们沿着公路往喊泉方向而去。小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但天仍然阴着,山峰上的云雾尚未散去。我们一边浏览着峡谷两侧的仙山美景,一边欣赏着路边若干叫不上名字的野花与古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里装着满满的惬意与幸福。有驴友说,真得感谢今天的好天气,不然烈日当空,再美的景致也让人感觉不爽。走了大约一公里多的公路,又攀登了数百级的石阶,远远地听到众人一齐喊叫的声音,我知道离喊泉不远了。
喊泉所处的位置三面环山,壁立千仞,呈半瓮状。与别的泉不同的是,泉眼挂在离地面20多米高的谷壁上,泉眼周遭还长了一些胡须状的草棵,泉水流下来呈喷淋状,而且还能根据声音大小影响泉水流量,十分奇妙。一些游客站在喊泉下面仰面一齐大声叫喊,随着喊声,泉水哗哗筛下来,砸在石板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喊声越大,泉水越多;喊声越小,泉水越少,怪诞有趣。据介绍,这是由于岩层的特殊结构而形成的,与声波影响水量变化有关。关于这喊泉还有个传说:九仙女来此游玩,向龙王要水淋浴。龙王不敢怠慢,就随手拔下几根胡须粘在石壁上充当莲蓬头,果然效果很好。因泉水流量受声音的影响,可大可少,喊泉因此得名。
离开喊泉,按照景区路标,我们又往红龙洞方向而去。中国不愧为龙的故乡,很多的景区内的一些洞穴、水潭皆与龙攀扯,什么龙潭、龙洞,多不胜数。我们爬了上百级的石阶,来到了红龙洞的下方,但洞口悬在离路面十几米的高处,须再爬几十级陡峭的石阶才能抵达。我们一起登上来的几位驴友似乎对红龙洞不甚感兴趣,仅瞥一眼便继续往前走了。我犹豫了下,对这个洞穴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个“红”字。各地的白龙洞、黑龙洞、黄龙洞等屡见不鲜,唯独红龙洞尚未见过,就觉得好奇。现在红龙洞近在咫尺了再不上去看个究竟,岂不遗憾?我与一位女驴友一起爬上去。洞高两米多,宽不过三米,比较深,没看出洞有什么独特之处。洞里面乱石遍地,洞壁上像是有一些钟乳石之类的东西,但多遭到了毁坏,仅留下痕迹罢了。一块石台上摆了一个木牌位,没看仔细供奉的哪一位神仙。洞里也没一位游客,静得有点吓人。女驴友不敢进,站在洞外看了几眼觉得没什么意思就下去了。我进入了洞内四五米深处,见里面黑黢黢的,深不见底,一股凉气冷飕飕地往外冒,有点瘆人,乃止步,赶紧出洞。
沿着石阶追赶前面的.驴友,及至追赶上又到了一处洞穴下面。洞外面有个较大的牌子,上写“白龙洞”三个醒目大字,旁边还有照片及其简介。看了白龙洞介绍,里面无非就是些石钟乳之类的石灰岩洞穴景观罢了。如果免费,可以一看,但花十五元买门票才能看,大家觉得类似的洞穴见得多了,不值得,乃放弃进洞,开始往山下走去。
午饭后,太阳出来了,虽然有点烤人,但峡谷内不缺风,所以也没感觉到多热。太阳一出,云雾散去,峡谷两侧的座座山峰立刻露出了真面目。山峰一座连着一座,有的几乎连在了一起,形成了峰丛,险、峻、秀、奇皆备,景色十分迷人。下午一点半,大家继续观光游览。
领队说,我们先去参观天梯,然后回来去观景台看挂壁公路,再沿着天路观光回南坪。这条路线比较远,大约有十几公里,弱驴就不要走这条线了,还走郭亮洞原路返回南坪。领队说完,大家就沿着公路往天梯方向出发了。从郭亮村到天梯是两公里的天路,路就在绝壁之上,有观光车通达。我们多数驴友都是徒步去的。沿途观赏着峡谷风光,比坐车走马观花受用多了。
两公里的路,一会儿就到了。路边有块牌子上写有“天梯”二字。原来天梯就是从绝壁顶端通往峡谷底部的一条石阶路。据介绍,天梯长达百米,有720级台阶,最宽处1.2米,窄处仅40公分,是未打通郭亮洞之前世世辈辈郭亮人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因上下艰险,常有伤亡事故发生,百姓便称其为天梯。景区虽然设立了提示牌,禁止游客通行,却并未设立阻拦栅栏,游客*上下,通行无阻。眼前的天梯仅能见到一小部分,几十级而已,下面大部分曲曲折折的石阶被灌木丛遮挡都是看不到的。我试着下了几级,就不敢下了。有几位驴友商量着从天梯下去,抄近路回南坪。现实是我们晚饭都快吃完了,这几位驴友才返回南坪。他们本来想走条捷径,结果却适得其反。看来不熟悉地理,想当然决策是靠不住的。当然这是后话。
我们原路返回到了郭亮村,过了红石桥,到了峡谷南岸。红石桥是一座石头桥,很早的时候是用几根木头架设的简易桥,便于村民南北来往。后来来了八路军,见村民过桥不便,便与乡亲们一起修建了比原来的木桥更坚固且安全的红石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看似不怎么起眼的红石桥依然屹立于郭亮村的峡谷上。近年来,红石桥又多次进入影视剧的镜头里,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景观桥。
观景台位于谷崖边上,绝壁顶端,稍凸出崖壁一点,虽有栏杆围护,但胆子小的人可能都不敢踏上去。我站在观景台上,俯瞰郭亮洞,只见35个天窗开在数十米高的绝壁上,一字排开,有的天窗大点,有的小点,透过窗口可以清楚地看见洞内车辆游客熙熙攘攘的场面,给人的感觉除了壮观就是震撼,此外我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了。有人将郭亮洞称为“挂壁公路”,我觉得这个比喻再贴切不过了。一个“挂”字,将其险、奇、秀诸多内容都包含进去了。
东面谷底那条通往郭亮洞东口的盘山公路在绿树丛中像五六个扁长的白“S”清晰可见,令人惊叹。峡谷西边从“天池”下来的水,形成一道柱状瀑布挂在绝壁上,远眺就像一幅静态画儿似的。
沿着天路,我们边走边欣赏脚下的太行大峡谷美景,真是大开了眼界。走累了,大家就坐在公路边石台上歇息一会儿。走了大约十几公里,天路突然拐了个180°的大弯儿往绝壁下谷底蜿蜒而去。我们刚拐过弯儿开始下峡谷,忽然像是大瀑布的轰鸣声闷雷似地传过来。循声望去,原来确有一道瀑布在离我们不远处直接跌下七八十米深的谷底深潭里,十分壮美。我在公路上只能看到瀑布的侧影,于是一边顺坡路往谷底走,一边观看瀑布,并忍不住不时地拍摄。到达谷坡中部时,才是正面观看拍摄瀑布的最佳位置。我翻看拍摄的照片发现,无论从哪个位置拍摄的,瀑布都很壮观。下到谷底,我赶到瀑布近前,仰观瀑布,只见飞流从天而降,水沫乱飞,如利箭四射,气势如虹,一股带着潮湿的凉风直扑面而来,令人顿觉清爽无比。见水潭西边石壁下有块石碑,我想过去看看。但瀑布的飞沫很大,过去比较危险,乃作罢。问水潭边上坐着的一位当地老太太,才知道这处瀑布叫通天河瀑布。
瀑布西边绝壁上还有几位攀岩者悬在绝壁上,他们一边攀岩,一边赏瀑,也够潇洒了。同时,别人一边赏瀑,一边赏攀岩者,也是一种享受。
沿着公路在谷底行进,通天河大瀑布的轰鸣声渐渐地远去了。相比大瀑布,路边溪流的淙淙声就温柔得多了。听着山溪与蝉的合唱,正在沉浸其中,忽见谷坡上绿树丛中一股清泉急湍而下,似乎还带来一股清风,甚为凉爽。山泉水甚盛,浪翻波滚,流瀑堆雪,别有韵味。
回到南坪,尚未进农家乐,一位驴友说,我们肯定是第一波返回的。我应了句,还有谁能比我们走得更快?!进了农家乐,我们都傻了眼。原来还有两位驴友比我们先到一步。我心里感叹: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绝不是一句瞎话。
晚上,我们一桌吃饭的几位驴友买了一沓当地啤酒品尝。几瓶啤酒下肚,我便有点微醺,乃作罢。今日徒步走了二十几公里的路,略感疲惫,便洗个澡,枕着山溪,早早休息。
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我起来洗漱了,到室外散步。早晨的南坪,空气清新,景色别致,清凉宜人。农家乐门前就有条山溪,溪流汹涌,浪花如雪,哗哗的声音十分响亮。我沿着山溪转悠,忽然看见一座亭子,亭名叫日月星。到近前一看,里面有块石头,正是日月星岩。这块石头不大,呈淡红色,高1.28米,宽2.38米,厚1.07米,上面日、月、星三个星体形状均自然生成。太阳浑圆中间还有个圆心,月亮呈月牙状,又像把镰刀,日月周围有许多晶体状的石英就像星星一般,真乃天下奇石,十分蹊跷有趣。据当地人说,*一老板相中此石,欲出高价购买,但被精明的南坪人拒绝了。
早饭后,我们跟随领队去丹分沟和魔剑峰游览。也不知道领队出于什么考虑,他说,去磨剑峰必须达到强驴标准才能去,弱驴就不要去了,因为路太远了。他这么一说,许多驴友都不敢去了。但还是有不少人要求去看看。领队又说,也不要紧,如果实在走不动了,还有游览车可以买票乘坐。
沿着公路走了大约有一两公里,开始走石阶路。身边谷底的溪流哗哗地流淌着,一直陪伴我们到了黑龙潭。只见黑龙潭瀑布从40多米高的峰顶凹处飞泻而下,汹涌澎湃,无论是水量还是气势均可以与通天河瀑布相媲美。
接着登上了谷壁的栈道,在进入丹分峡的空中栈道上,回望黑龙潭瀑布,只见瀑布像决了水坝一般汹涌而下,轰然作响。据说今年河南遭遇大旱,而这里的水却甚为丰盛,简直令人不可思议。瀑布下面的水潭呈圆形,碧绿如藻,水流溅落激得水潭像一锅沸腾的开水一般翻滚着,场景令人十分震撼。
丹分峡比较狭窄,最窄处不过三五米,栈道下面溪流潺潺,两壁红岩凹凸有致,青檀点点,凉风习习,分明是太行峡谷风情画的小型张。到了峡谷中段,我们没有沿着栈道继续往前,而是顺着栈道攀登上崖顶,出了丹分峡。崖顶就是盘山公路,大家歇息一会儿,继续沿着盘山公路前进。
我们沿着公路仰望北侧的绝壁公路。有人说,那就是郭亮挂壁公路。也有人说不是,现在太行山类似的挂壁公路太多了。多数人倾向于是郭亮洞,因为我们还没有离开万仙山景区,不可能是别的地方。在峡谷内盘山公路上仰望郭亮绝壁公路,感觉车辆穿行于绝壁中间就像在空中玩杂技似的,惊险刺激,震撼人心。
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又走了十余公里,见到一处指示牌,指示牌上写:磨剑峰2000米,南马庵1200米。我们知道离磨剑峰不远了。
到了南马庵村,沿着路标找到下峡谷的天梯。天梯十分陡峭,坡度大约有七八十度,开始是石阶,后面是铁板栈道,两边都有扶手,只要小心点,安全没有问题。下到半壁,磨剑峰瀑布溅落入水的响声远远地传到了耳朵里,可惜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形,令人心急。下到谷底,终于见到了磨剑峰瀑布的雄姿。瀑布从100多米高的峰顶挂下来,水量虽不及通天河瀑布、黑龙潭瀑布大,却也少不到哪里去,是名符其实的万仙山第一高瀑布。瀑布不是直接跌入水潭里,而是跌在接近水潭的崖壁上,水沫四射,人还未靠近水潭,身上就被水沫溅湿了,透着阵阵凉意。潭水外溢,形成了二道瀑布,只是瀑布落差仅有几米,气势就差得远了。峡谷内四面环山,像一个大瓮。原以为像这样的地形,“瓮”底应该闷热不堪,不料却凉风习习,舒爽如秋,是夏日纳凉的绝佳之处。“瓮”东面有一个狭窄的出口,这就是神龙峡。两边谷壁相距不过七八米,站在峡谷栈道上仰望天空,仅有一绺天空像道蓝杠似的。
我们沿着栈道出了神龙峡,磨剑峰瀑布的声响好像还在耳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