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故事的散文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五六岁吧,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学读书,我对妈妈百般依赖,成天都围着妈妈左右转。妈妈希望我好好听话,经常讲古(故事)给我听。我最喜欢的就是听妈妈讲古,也不知道听了多少个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故事都没有任何印象了。有些故事可能是印象太深,也可能是年纪大了一些吧,就像是烙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是妈妈昨天才讲的一样清晰。

听妈妈讲故事的散文

  我的妈妈虽然很平凡,但是她同大多数农村妇女有区别,她很有文化。她从小家庭富足,最喜欢的事就是读书,成绩一直都很好。她是读“老书”的,从《三字经》开始,到《四书五经》都能倒背如流。《四书五经》都开了讲,就是一般的男人也极少达到的水平。同现在作比较,相当师范毕业生。在那个年代,她属于少有难得人才。由于历史的原因,她一生饱学彻底埋没,良好的才华没有施展的空间。

  她有空就给我背诵《三字经》、《四字训》、《增广贤文》、《龙纹鞭影》、《四书》、《五经》、《幼学琼林》等书籍文章。她对我说;“等你长大了,要多看《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这些书籍。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给我讲古和我听她讲古的情景。她给我讲童话故事《熊娘家婆》,大概是容易记下,也许是在我天真的童心世界里,感到故事太有趣太恐怖,才使我记忆犹新。我对民间故事的热爱也就从那时候开始了。

  《熊娘家婆》里面的大妹小妹,很小就没有父母,她们和外婆一起过。外婆的家住在远离人烟的大山里,豺狼虎豹多得很,特别是大山里有熊娘(大概是人熊吧),能化妆成小孩的亲人,最喜欢吃那些天真地、不听话小孩的手指头。一天,外婆要出几天远门,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大妹小妹,若有陌生人来了,千万不要轻易开门让他进来。家婆走了,大妹小妹将门闩好,躲在屋里很害怕,很想念外婆。外婆走了两天后的傍晚,熊娘化妆成外婆来敲门,说:“大妹小妹开开门吧。”小妹一听是外婆回来了,高兴得直跳,就跑去要开门。大妹比小妹大两岁,懂事多一点,虽然十分想念外婆,想起家婆的嘱咐,还是有点不放心。连忙阻止小妹,眯着眼睛从门缝里往外看,觉得有点不对,就小心地问:“你是谁啊?”熊娘答道:“我是你家婆啊。”从外表和声音都极像外婆,就是不见外婆脸上的黑痣;引起了大妹的注意,大妹说:“我外婆脸上有颗大黑痣。”熊娘忙从地上捡起一粒干羊屎贴在脸上。小妹看到外婆脸上有黑痣,就坚持要开门。大妹也很想念外婆,又看不出什么多大破绽来,在小妹的坚持下还是开了门。之后,大妹时刻注意着外婆的细微举动,觉得她不是外婆,是熊娘假扮的。大妹知道凶多吉少,就是没有机会告诉小妹。天真无邪的.小妹,深夜被熊娘吃掉了。大妹一人和凶残的熊娘巧妙周旋,步步惊心,机智勇敢的大妹最后杀死了熊娘。这是一个不见书传的童话故事,朴实、童真、自然、惊险、妙趣横生,听后我心里惶恐,夜里都不敢一个人睡觉。从现在看来,虽说是个童话故事,的确是大人专门用来吓唬小孩的,好多大人都喜欢给小孩讲这个故事。

  那时候,我毕竟年纪小,没有记住多少故事,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我还是能清楚记得一些。五荒六月,天气炎热,吃过晚饭,一家人扳着一条长板凳,到岩塔(用大石板铺成的晒谷地名)歇凉。特别是明月当空,妈妈总是说:“广凡五六岁的时候,在月下乘凉,作了一首儿歌:‘月亮粑粑亮堂堂,扳根板凳好歇凉。当中坐的红花女,二面坐的读书郎’。”妈妈也给我讲了些月宫里面的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桂花树、桫椤树。

  隆冬时节,农活不多也不累,晚上时间很长,邻居们和乡亲们时常来我家串门。一来、是想烤烤免费的大火,二来、是想听我妈妈讲古,大多数都讲书上的,老人们说是前朝后汉。有时候客人也讲。我一言不发,很认真地听妈妈讲,不管讲什么讲到什么时候,我都没有一点睡意。起初,我爸爸不断的添柴烧大火,烘得大家伙身上暖暖的,客人们意犹未尽地听古,谁都不愿意离开。

  整个宽敞的屋子里一豆油灯在微风中飘摇,说是灯,亮度连是谁的样子都看不清。那时候柴也宝贵,靠农闲时到很远的大山里去挑。大火不停地烧,一个晚上要烧掉几百斤干柴,谁都会心痛,似乎一晚上只能烧一定数量的柴。到了半夜后,老爸也不肯加柴烧火,心里希望客人都快点回去。火坑里的火慢慢地小了,最后也只有一点火星星。没有火烤,客人也不走,仍然围着火坑坐着,不由自主地将椅子挪到火坑边上。我不知道他们冷不冷,我可在不停地哆嗦。身上的衣服不厚,一双手交叉的紧抱在胁下,上身趴在两膝上,一双没有袜子的小脚,穿着一双旧布鞋,冷得刺痛,就像冰块。妈妈几次催我去睡,我想多听几个故事,冷不在乎。何况我还不冷,就是有点哆嗦而已。只要妈妈和客人在讲,我就能坚持听。不知不觉地将一双小脚伸到火坑里面,火坑里的灰是热的,能感受到点点温暖。好多回,鸡叫了几遍客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妈妈就是我第一老师。谨以此文献给天下做儿女的,不要忘记年幼时妈妈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