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之美散文随笔
鬼斧神工的奇梁洞,扁舟轻漫的沱江水,弥漫硝烟的南长城,青山碧水,雄墙古阁,奇洞宝塔。这就是湖南凤凰古城的写照。在凤凰古城平平仄仄的文星街上,先后走出了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三位名人。在沈从文的墓碑上,黄永玉有题辞:“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这,就是古城之美。历经风雨,总有美好情愫在其中摇曳。这样情愫,活在古城的空气里,写在你的眉宇间。古城是时间的通史,从斑驳的印记中可以读懂。一株古柏,一方牌匾,古檐下的鸟窝,古城墙的青苔……崭新的生命来过,就像一株思想的藤萝,匍匐在古迹上找到感动。
古城,是旅游者的心灵家园。因为文化,因为美景,因为沉淀。我在云南古城香格里拉,看雪山,看草甸,看花海,看牦牛,看寺庙,看藏族纳西族傈僳族跳舞,看金沙江,看腊普河,看碧塔海,看梅里雪山金顶,就是为了见识一下古城的脉搏。
是呀,象征*的神灵,好像就活在古城人的心上。香格里拉,万物静好,这么蓝的`天,这么白的云,这么从容地变幻……古城石板路坑洼不平,路旁酒吧朴拙天真,游客熙来攘往,一切似乎什么都发生过,一切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很多人沉迷古城,不因为它的大或小,而是它的特色。比如,西班牙的塞哥维亚为古罗马遗迹小镇,建于公元1世纪末的高架引水桥,成了古城标志。同是西班牙的最高小城阿维拉,也是一座中世纪风貌的古城,阿尔卡萨城堡、哥特式教堂、修道院等等,宛如一座中世纪骑士故事的版画。正是中世纪城墙,造就了阿维拉的城市“风骨”。
土耳其古城伊斯坦布尔,更是欧洲大都会和旅游圣地。由于此城位居博斯普鲁斯海峡,几经磨难,几番交替。伊斯坦布尔古城,曾因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声名远播。
利格斯、奥斯曼帝、拜占庭、君士坦丁堡,这些都是伊斯坦布尔古城的旧名。这里三面环水清澈湛蓝,林中绿树和着海风低吟。半岛尖端建有希腊式卫城、集市、浴池,还有铜制神像。厚城门、斑岩碑、铁箍塔,马场上的铜骏腾空嘶鸣,都揭示着这里故事多多。
伊斯坦布尔古城,像一个历史的营盘,光影叠加,古意盎然。这里,有三道坚不可摧的城墙,这里有如深谷倒挂的阿亚索非亚穹顶。这里的教堂建筑,有最早的马赛克图案、墨绿紫红花纹的巨型大理石柱廊。金色的十字架、银白的大吊灯,更是映射出熠熠神采。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恒。虽如此,但并不妨碍人们追寻每一座古城永恒的旋律。意大利庞贝古城遗址中,墙壁最有特色,上面有6000多处涂鸦。涂鸦内容丰富多彩,所有词语都能在墙上找到。世界上很多人总要去审读一番,就像拾读一枚枚古城文化的基因碎片。
古城之美,美在文化,美在历史,美在建筑,美在人心。一位作家朋友,在云南丽江古城看到一个靛蓝褂、靛青裤的纳西族装扮老妇。她盘腿坐在一方檐下,守着一堆绣花鞋垫卖,对着熙来攘往的人,风吹不动,像似丽江河畔的一方石。她身上,充满无法言说的古朴和沧桑。这画面,深深打动了朋友。朋友举起手里的相机要拍照,突然从人群里冲出一个当地小孩儿,坚定地说:“不许拍,她不是一棵树!”
朋友听从了孩子的劝说,放下了相机。她回味这件事:这种体验,或许只能在古城出现。古城有一种尊严,有一种气度,这种东西就活在那里。可以是一件事,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古城的气息。如果你领略了,可以在嘴角留一抹微笑。我相信,古城是有灵魂的,它的风景就在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