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腊月风景散文

  乡下过年的序幕是在腊月里拉开的,腊月的这道风景,因为过年这场大剧而显得美丽迷人。

乡下的腊月风景散文

  一过腊月初八,村里的孩子们便唱起了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天,故乡北大荒是吃“腊八饭”,而不是喝“腊八粥”。家家户户用新黄米,掺上小米、小麦粒、玉米馇子,还有白色饭豆、红色小豆、黄色豌豆和绿豆,各家用料不一样,但必须是八样新粮新米做成的“黄米八宝饭”,吃的时候拌上白糖和猪油,看起来五颜六色,吃起来香甜可口。大人们会叮嘱孩子多吃点,省得冻掉下巴。

  过了腊八,家家开始磨过年用的米面。生产队的碾坊白天黑夜连轴转,黑夜,小村子数碾坊的灯光最亮。这时候开始杀年猪了。乡亲们杀的年猪,都是自家用土粮食、土豆倭瓜和野菜喂养了两年的肥猪,每头都是三四百斤,滚瓜溜圆,毛色黑亮。那些日子哪一天都有杀年猪的,此起彼伏的年猪嚎叫声和性急的孩子点燃的爆竹声混合在一起,把年味搅得格外浓。

  这时节,生产队已经没有农活了。男人们有的上山割木质柴禾,有的进山套狍子野兔、打山鸡苏雀赶鹌鹑,有手艺的出门去卖手艺,挣点零花钱。有的开始耍钱了,不过得提防点*和执勤民兵,被抓住了可不是好玩的。邻居二哥心灵手巧,帮邻居家扎灯笼,剪窗花,还买些色纸刻“挂旗”,送给乡亲们。

  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过年的序曲进入了一个小高潮。“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被人们封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要去天宫汇报“工作”。晚上,家家把在锅台后边的墙上张贴了一年的那张纸“请”下来烧了。父亲这时是很虔诚的,小声祈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故乡那时没有做“灶糖”的,乡亲是到供销社买了糖块替代的。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的女主人是最忙碌的,炒干果是不可少的。炒葵花籽、白瓜籽(倭瓜、角瓜籽)、榛子、松籽等,用小盆小筐小笸箩装上,放在显眼之处。有的做花生沾果,有的'沾糖葫芦,有的过油炸果子麻花,做吃的那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孩子们此时是最高兴开心的,不仅是到了谁家都会受到礼遇款待,兜里揣着拆开的“小鞭”,走在村街上高兴了掏出几个点着,笑声和爆竹的炸响声一齐飞上天空。

  二十四,“扫房子”。人们开始大搞卫生,扫屋子,扫院子,也扫村街。其实从这天起,搞卫生一直到年三十。二十四,也“写大字”,开始找人写对子。到商店去买年画。家有缝纫机的女主人更忙,忙着起早贪黑给亲戚的孩子们做新衣服。二十五,“开锅煮”,把冻起来的来年猪肉刨出来,放在屋子里化好开烀。家家房门大开,热气腾腾,肉香味飘满村街。有的人家做豆腐。二十六,买酒肉。没杀年猪的人家忙着去集上买肉。谁家都要打几斤酒过年喝的。二十七,“宰公鸡”。乡亲们家家都养鸡鸭鹅,杀几只来丰富过年的餐桌。有的人家还有野味呢。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其实,民谣是这样唱的,但乡亲们置办过年从一进腊月门就开始了,至于每天做什——随自己心情。三十是除夕日,过年大剧到了高潮。一清早起来,要男人先开门,到院子里放了爆竹。吃过早饭,女的开始张罗三十的晚饭和年夜饭的内容,男的开始贴对子,立灯笼杆,挂起红灯笼。男人还要到山上的自家茔地去祭拜逝去的亲人。一般下午两三点钟,全家人围坐吃一年里最后一顿丰盛的晚饭。这顿饭必须要有鸡鱼,象征着来年吉庆有余,日子美好。男女主人相互敬酒,彼此感谢一年来的辛勤和互助,使得家庭生活获得幸福。老人们也会在此时表扬和叮咛孩子们。吃完晚饭,点燃高挂在院子里的红灯笼,女主人开始包“接神饺子”,张罗“年夜饭”。全家人欢天喜地,精神饱满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腊月的每一天,仿佛都是黄道吉日,热情点燃了腊月,欢乐弥漫了腊月,美酒香醇了腊月。农家把一年四季的感情都称沉淀在腊月里,浓缩在腊月里,腊月,好热!谁说腊月寒冷紧,腊月最有情,谁说腊月北风紧,腊月最牵游子心。

  腊月这道美丽风景,蕴育着新的生活,蕴育着美好希望,就像一坛陈年老酒,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启封,浓郁的香味随着春风弥漫扩散,让所有的乡亲们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