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垴山散文
曾记得,在家乡有两处看到过怒放着的牡丹花,一处在县城边上的恐龙山庄,一处便是在石垴山脚下的北山晕村的一位老农家的院子里。虽然都是那么一小撮的花圃,却在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在老农家,感触颇深的不是牡丹的芳泽,而是矍铄勤劳的老农的笑容。他已是有着84岁高龄的老人,说话间露出的三四颗黄牙,使我感觉到了暮年的苍凉。但见他黑黝黝的脸胧上布满了坑坑洼洼的皱纹,就像犁耙犁过的田垄,显示着一脸的沧桑。就是这个充满沧桑的脸,始终微笑着,带着纯朴的情怀,请素不相识的客人进屋,那是多么真诚。随后,又引着客人走进了他房后的林园。
房后的林园,仿佛就是世外桃源。在这里,他栽培着许多苹果树、国槐、松苗、扬柳、白牡丹以及挂满了果子的杏树、桃树、李子树、核桃树和梨树等外,还种植着草莓、葱、韭菜等蔬菜,真是应有尽有,有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而杏果较大,我们不禁品尝起来。老人一边自豪地讲着聚宝盆里每个品种带来的丰硕收益,一边讲着潜在的商机。而幸福的微笑,始终堆在了脸上。据向导讲,老人是一名退休员工,享受着优渥的待遇,却闲不住,便承包了40年的田园,全部栽上了各色各样的树,收益颇丰,令人敬仰。老人的行为,让我们想到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为普通的道理,那就是只要勤劳,成就无所不在;只要纯朴知足,幸福无处不在。
老人的寿辰即将来临,并有剧团前来助兴。在老人的邀请声中,在我们的祝福声中,提着老人赠送的香味浓浓的韭菜,我们离开了老人,沿着乡间的阡陌小路,向石垴山走去。还未登山,就有了这一段序曲,当然,我们的情趣更浓更厚了。
沿途,不时走过田垄。那田垄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充满了无限希望的诱惑。那田垄间的核桃树枝上,结下的如豆粒大小的果实,着实令人惊喜。不时还有小鸟,在树丛间莺啼,遍寻不见。细看时,有着千姿百怪的红土林,簇拥在翠绿沟壑间,使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威然的数棵青松,从山谷中挺拔而起,甚是奇伟。我们也仿佛走在了乡间的山水画中。穿小林,过土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石垴山山下。
我们眺望,久已慕名的石垴山,甚是宏阔。连绵不绝的石峦,此起彼伏,一望无际。然而,满目荒凉,尽是光秃秃的沙石。荒芜的丛草点缀其间,偶有零星小树。幸而时有野花,或黄或紫或雪,才不致于无情趣。但更有情趣的,也是最吸引人向往的,除登山兴致外,就是向导所说的,在这大石山中深藏着的龙池、悬崖石佛龛以及龙王庙的遗迹。这些就是石垴山的灵魂。除此外,还有什么可以吸引人来呢?正如向导所说,这里只有牧人光顾,别无他人。
我看着自己发胖的身姿,感觉到娇弱的身子在发抖。要知道,在内心里,对于攀登高峰有种恐惧。但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诱惑,便欣然而攀往。幸而这石垴山,虽无径路,但沙石平缓,有层层或石或草或土或岩粉垛台,似处处有径,从任意方向都可向上攀登。我紧紧地跟随着向导,在无意间,与众友拉开了很远的距离。说起向导,曾经一起共过事,年近六旬,本比我大十岁,可他就像是一只野兔,奔走在山石间,既轻快又不觉得累。我则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碰巧的是,居然在丘顶处,看见一只野兔奔跑在石丛中。偶而,它停在岩石边休息,看起来相距不远。我捡起小石块使劲扔去,却遥不可及。只能感叹岁月不饶人。也任凭那野兔在那里自在逍遥。或许,这是它领地的原故,我情愿这么来安慰自己。
不久,我登上了第一处山峦的顶峰。伫立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有种豪气如云的冲动而纵声高吼。不禁吟哦:田垄氤氲好,兴登石垴山。臃姿嫌负累,娇弱惧攀难。恣意学诗史,踌躇上顶尖。凭峰环四野,豪气绕云巅。
继续翻石岭。路过一棵柏树,也不知有几百的年轮,其粗状甚是罕见。恐怕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吧。然而,十分可惜的`是,其根部有一看似生死攸关的粗根,已被盗去,使得柏树呈风雨飘摇欲坠之势。据向导讲,其根用于雕刻,价位颇高,乡民发现盗迹后,曾蹲点守候盗贼数日,却无功而返。我就想,在这满山荒凉之中,能有这么一棵数百年龄的劲柏伫立于石间,让人见了是多么兴奋的事,就如同《四喜》一般,令人振奋,其价值远远高于一切。那盗贼于心何忍呢?为了几枚铜臭,就不怕遭到千夫所指吗?就不怕戳脊梁骨?就不怕因不积德而遭报应吗?空旷荒野中的一点绿,该是多么令人珍惜珍视啊!它也是这石山中的魂,也是吸引人向往的灵物。
在寻找龙池的山丘沟壑途中,遇见一块巨石平台。倚山腰悬空,足可让十多人在上面博弈。这让我想起了小杏山上博弈的传说,那里的说是棋石盘的石台,并没有这里的宽大。倘若在其上凿个黑白世界,那仙家会不会移居到此呢?我想在这里,许下一个小小的心愿。我和向导翻了两座山,也未找到龙池。向导也在这大石山的迷宫中迷路了。我们却找见了龙王庙遗址。在丘腰间的乱石断壁丛中,清晰可见曾经是四合院落式的庙宇。门前也有一棵苍柏,其粗状与先前所见的那棵差不多,也有盗迹,庆幸的是未伤到根本。但有谁知道这里曾经的兴衰呢?又有多少传说呢?恰遇一位牧羊人路过,其年龄与向导相近。据向导说,从他少年认识起,这人就一直是牧羊人。可见,牧羊人对这座山是十分熟悉的,是这座石山的主人。牧羊人说,从他记事起龙王庙就是断壁残石,曾听老人们说,这里的龙王庙先前香火十分兴旺。尤其是赶庙会的时候,远近香客络绎不绝。看戏者如过江之鲫,且长年有人居住。我遍寻戏台遗迹不见,或许那时是临时搭建的吧,只能是猜测。可谁又能诠释明白呢?可叹,万千古事,尽已化成了云烟,尽已化成了脚下一抔黄土,尽已掩埋在了乱石丛中。我情不自禁地吟道:满山空旷野,只有牧人来。荒僻无灵气,孤萋弃鸟骸。幸得佛迹在,引索草丛埋。断垒残石下,谁知古兴衰?
牧羊人引着我和向导找见了龙池。我问道,可有什么神奇与传说?答道,隐在大石间的龙池,无论春夏秋冬长年不干涸,一直有细细的甘泉从石缝隙间流淌而出。还言,过去乡间每逢干旱时,由寡妇来这里焚香揭龙池,请龙王普降甘霖,甚是灵验。在这里,谁也无法验证其真假,或许还有种对寡妇轻蔑的意味。牧羊人、向导都说,这龙池其实就是空山水。只是长年不涸,且泉水清澈甘甜,或许含有某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以致于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变得神乎其神。不管怎样,在这宏阔的山野之中,有一点水韵的灵秀,就是大山的灵气,就是荒山的魂。本想扒开青青的绿丝苔丛饮一口,却被涌过的羊群搅坏了兴致。此时低头向山下望,一条小溪从山脚下弯弯曲曲地流向了绿树环绕着的一个小村庄。这让我想起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田园诗句,方才悲鸣的心情,才有了好转。
我听到隔山的呼唤,回声响彻山野。我和向导返上山与诸友汇合,沿着早已沉寂的田地边的小径,来到了一处悬崖边。在悬崖边的一块巨石上,凿刻着14个小佛龛,虽久经风雨侵蚀,仍依稀可辨。在小佛龛的上面,有一排似碑式却未雕凿完成的立方块。不禁令人猜想,是否是雕凿之人有什么变故呢?只有上苍知晓。我就想,倘若在这大荒山里没有这些古老的遗迹,有谁还会光顾呢?
已是近午时分。我们从石垴山上下来。一边向村里走去,一边还有友人给我看她们拍的丽影、合影。但我知道,要看一个地方,就要看透彻。那怕再苦再累,也要看到特别之处,不然将会后悔的。我们去一个地方,常常只能去一次,而我们不是仅仅为拍照而来。所以,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更希望有所收获。不仅是自己有所收获,也能让别人从我的收获中分享到收获,那将是十分难得的。快乐的方式不一定一样,但对于我来说,有所收获就是最快乐的享受。不苛求别人怎么做,只求自我的坚持,才无怨无悔。
登山后虽然觉得很累,但想到去农家食其乡间的传统美味,我们不禁又兴奋起来,聊个无休无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