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散文
小区在县城的边缘,抬眼就能看见不远处的村庄。根据城市规划,这一片早已纳入城市版图,只是暂时没被扩张、蔓延的浪潮所吞没。因此,那些村庄苟延残喘着,像一个垂暮的老人,随时可能被岁月带走。
出小区往南约三十米就是一个街口,原来呈T字形,是庆丰东路的尽头,另一条则是往北去乡镇的县道,约四里处是早在汉朝最初设县的旧址。这儿是被城市遗忘的角落,显得冷清和孤寂。如同一个不被母亲喜欢的小孩,时刻盼望回到母亲的怀抱。庆丰东路是六车道,自前年往东延伸至三公里以外的高速公路入口,由T字升级为十字街口,突然繁华热闹起来。连名字都改了,成了“某某大道”,就像名星的艺名一样,冠冕堂皇。但住在这条街上的人们,仍叫着原来的街名,似乎艺名留自己太遥远,太陌生。人啊,有时喜欢怀旧。
这个街口很年青,是个不到二十的毛头小伙,一个“暴发户”,一个西装革履急着进城的乡下人,对这一切有些无所适从。
街口的北边为旧街,房屋低矮陈旧,一般为四层楼,门前搭建的临时房子,在挑战市容和空间极限。空中粗细不一的电缆横空出世,*发挥想像的力量,如同我惆怅的思绪,理不清头绪。它们不仅输电,还给路两面的房屋架起连接的桥梁。往北不到二十米长出枝桠,经小区门前通往三里外的中心小学,附近有中学和私营医院,因此,这儿是街口最繁华地段。
清晨,当阳光还未照到街口时,北边就早已忙碌起来。店铺的门先后打开,也打开了清晨的大门,新的一天按步就班地开始了。最先打开的是平价超市,店面不算大,也不是太小,卖些日常百货和新鲜蔬菜之类。现在超市流行卖蔬菜,好像唯有如此才够档次,才包罗万象。老板打着哈欠,睡意未消,没有洗漱,趿着鞋,将一箱箱蔬菜摆在最外边最显眼处。他睥睨了路对面一眼,对面屏幕上的红字昼夜滚动着,接着往地上啐了一口浓痰,再用脚狠狠地搓了一下,地上瞬间多了一个浅黑色的圆圈。接着开门的是旁边的饭店、粉店和包子店,他们打烊最晚开张最早,每天与时间较劲。哪像对面的超市气派,工作有规律,八点开张,晚上九点半准时拉下闸门,天天如此。其实,它也不算大,比起市里头最大的超市,简直小巫见大巫。不过,在街口,它是老大,气粗着呢。每天大门上方的屏幕上滚动着打特价商品和价格,如腰方猪肉10.5元/斤,瘦猪肉13.5元/斤等,比路边地摊上的便宜2元以上。发样翻新,特别惹眼,顾客高兴,同行心烦,瞧久了牙根痒。
店铺前面摆摊的多起来,沿路的两旁向前延伸了几十米,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他们都是比太阳早起的人们。讲究的就地支上帐篷,像蒙古包,在帐篷里摆些新鲜蔬菜、水果、豆腐和肉等,干净整齐。有赶早的乡下菜农,面前的挑担里是刚从地里摘的蔬菜,水灵灵绿油油,惹人垂顾。他们就像路边的野草,整天任阳光亲吻,享受免费的日光浴。任风呼拉拉地穿梭和抚摸,不停地颤抖,嘴唇带紫,手有些僵硬。在细雨中仍然坚守,如同坚守自己的'人生。他们皮肤粗糙,满脸沧桑,野草般枯黄凋零。有时会向路中蔓延,路由此愈发消瘦。间或有那么几天,他们像被风刮走了,被野火烧尽了,总之不见了踪影。路顿时变得空旷而宁静,清爽而利落。犹如乡下人偶尔拾掇一下自己,露出庐山真面目。过一两天,被刮了回来,从地里长了出来,又回到原来的老样子。人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没人会停下匆匆的脚步探问缘由。
七点一过,车多起来,叫嚷着,拥挤着。丰田,大众,雪佛兰……公交车,班车,摩托车,三轮车等等,相约似的凑在一块儿,绵延几十米,好不壮观,成了露天车辆展销场。又像不远处资江漂浮的垃圾一样,塞满了河道。那些送孩子上学的,上班的,使劲按响喇叭,都无济于事,塞在中间不能动弹。只有等前面的车走了,才一路鸣叫火急火燎地绝尘远去。这是一天最拥挤、最闹心的时候,亦如一个浪头,八点以后,浪头就消失了,恢复了平静。每天都上演着这一幕。
只有蹲守在街口的三五辆摩的司机,一边悠闲地欣赏着这壮观的景象,一边扫视着车流中穿行的人们,寻找、甄别自己的“猎物”。一旦发现,冲上前去……他们来自农村,也是一群与时间较劲的人。这儿是他们的据点,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游离在城市的中心,却生活城市的边缘。他们的“据点”往西几米处有一棵大树,我不知道它的年龄,甚至连名字也叫不上。它由三棵主干组成,犹如三兄弟相拥一起,高十多米,冠径在二十米以上,枝叶扶疏,炎炎烈日下投下一片浓荫。树下就是斑马线,给摩的司机和横过马路的人们以荫凉和庇护。它像一个老人,慈眉善目地注视着街口的变化。它一直站在街口,站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街口总在悄然发生变化,日趋完善。西边一年之中就翻修过两次,先是路基部分开裂、下沉,进行了修补和注浆加固,再是水泥路面加铺沥青,说是减少扬尘,路面由灰变黑。南边才整修完毕没多久,只剩下北边,路面坑洼不平,雨天容易积水,每次经过,施展“蜻蜓点水”的功夫,只是欠点火候,做不到踏雪无痕,湿了皮鞋。我常去东边散步,虽然车多,但目前房屋稀少,直通郊外,可亲近自然,享受田园乐趣。只是不久的将来,也会被拔起而起的高楼所侵占,我们将陷进水泥森林,离自然越来越远。因为两旁的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同这路上的车子飞速地前行。
自从升级为十字街口后,街口就有了红绿灯,有了电子眼,它们忠于职守,昼夜不停地监控着街口,维持交通安全。对于年青的街口,对于附近的人们充满新鲜感,知晓却又不能遵守。车少时,三轮车、摩托车和行人未完全改变以前习惯,不愿站在街口等那几十秒种,红灯亮起时迟疑一下径直通过,明知故犯,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可喜的是,有许多年青人站在斑马线的一端,等行人绿灯亮起时,才不慌不忙地走过,走得从容不迫。
这个街口,毕竟太年青。它犹豫,徘徊,迷茫,对当前的变化和快速发展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它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在成长着,变化着,慢慢变得成熟。我常站在街口,凝视着,想起它的过去,我相信,年青的街口终究会迎来美好的明天,迎来真正的繁荣。我愿这一天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