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意随笔散文
儿亏四亲无遐顾,
子盈三老连年无。
不在欲养二心费,
孝道侍母一生终。
这是我对我“三老”(父亲、岳父、岳母)晚年饮食起居无遐顾及的思过和对健在母亲余年奉养至终行动发出的四句感慨。母亲一共生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四世同堂”一脉五十余口。现老人吃喝不愁,对儿女们只图个平安;儿女不在身边也应对老人常有个问候,团聚,“常回家看看”是时尚、是美德。
母亲的生日
今年七月十二日是母亲80岁生日。人说:男九女八。八十岁生日是母亲大寿,儿孙们平时总是忙,今年是一定要召集一起为老人过个热闹生日。问题在想,忽三妹夫和四弟在外打工来电问候:我三哥在安庆可好,机会难得,言及母亲八十大寿你们可有回家一聚之念。一拍即合,心里高兴,一向把钱看得很重的四弟也忙里偷闲,真乃母之福也。我又告之在家的侄儿:通知你爸,奶奶生日一定要回家一聚,三叔、四叔和三姑爷都回来。
是天,除二哥脱不开身外,兄弟姐妹六个及其附属二十余人欢聚一堂,好不热闹。这次集会是由女婿们作主,媳妇们张罗。他们请来了本族93岁高龄的石喜老人,76岁的邓婶婶和屋长年尊房叔作陪。当女婿和媳妇们奉送上生日礼金,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不经常在母亲身边,儿女们都说:母亲老了但精神尤佳,母亲虽耳聋但眼很明亮.母亲东张张西望望:“这是英豪!”——三儿,“那是朱毛”——第五孙,“郑昊上学没回来吧!”——大曾孙。这时摇篮里突然传来婴儿的啼哭,母亲急转身:“啊!忘了甘宁,不哭、不哭”——最小曾孙。这个自说自问的情形和说东道西的回答,时而引起我们哄堂大笑。母亲八十了,儿孙们还真没有象今天这样围着母亲开心——真天论之乐也!
开饭分两桌,母亲和女宾孩子一桌,房叔和男客一桌。六荤三素一盆汤,十全十美人心爽,大家分头向母亲敬酒夹菜。席上,媳妇最殷勤,女婿最活跃,郎舅对着干,姑嫂尽欢乐,小孩更不安分。这真是儿亲媳妇更亲,女孝女婿更孝!
母亲的住房
随着农村的土地改革,不但带来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住房也有了传统改变:以前建房,靠山、背风、低洼;现在靠路、通风、高爽。随着兄弟们的“裂开”,我家在父亲的远见下,第一个在靠镇路边先后盖起了楼房,老房子就留给了父母和大哥居住。随着父亲的去世,老屋老房子也一年年的'靠镇拆迁,昔日热闹非凡的老屋现一下子萧条荒凉起来,本来很安逸的母亲一下子觉得很不安宁了,每年我们外出打工回家,母亲总是唠叨此事。为此,我们兄弟也商量过,头齐脚不齐;争论过,个个都怕拖累和麻烦。你推我让,这老大难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是闻之不问,置之不管,还是不怕吃亏,一切自己承担起来?兄弟多,父母生活住居无好着落,这是农村普遍现象。有老房子住,是幸运父母;老房子分了,拆迁了,父母无住居是糊涂父母;老房子分了,有迁、有未拆迁,留父母住,且因不均,父母还要掏钱买自己住的房子那是最可怜父母。
还好,去年四弟专门提前回家过年并邀在县城居住的二哥,为母亲选建房地基。根据母亲心愿:非得要选靠近我家我屋后院桔园坐西朝东建房,电话商量,我是万万不从:不能因为母亲短暂的晚年来打破我长远计划。要靠近我,也只有把我建地基的三间小屋加固建成三间小楼房,这样母亲与大哥也能住得进去,且又解决了我无厨房和不伤桔园的问题。但母亲又不同意:太靠近了。最后,四弟就在他家院子里腾进一块空地,且将地基已挖好,母亲看后,还不如就在老屋,一切方便。
年关,我回家了。我和四弟心里非常沉重,今年再不落实,来年就别有指望了。一想到老屋的萧条、破旧,住在闹市的儿孙怎能安心。母亲哪天有个三病四痛,也无人知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养儿防不了老,养儿何用?“吃亏是福”最后我与四弟达成建房协议,我花去四千多元钱,四弟石工不计,拆三间老屋大房,依母愿在我桔园里建起了三间小瓦房。
进屋这天,母亲高兴得逢人就说:“这房建成,了却了我四十年前一个心结”。
瓦房如了父母愿,母亲还住上了有水泥地面的新瓦房!其实世上儿女对父母的问题是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想开些,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