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亲情日志

  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雨天的伞,家是酷暑的扇。有家就有烦恼,有家就有温暖。一个家离不开母爱,小时候出门而归,第一声叫的是”妈”,第一眼就要看母亲在不在。

家亲情日志

  当有了小家,孩子们又是这种感觉,这就是母爱。这种爰紧紧地把家庭成员拧在一起,不管多么艰难,哪怕前面就是泥潭,也义无反顾迈向前。

  回味我的家,象嚼槟榔苦中也有微甜,这里想为她记几个文字,也就顾不得”王婆卖瓜”的嫌疑了。

  结婚不久,我便安排到较远的彜寨任民师去了,离家几个小时的路,有时候星期六下午都不能回来,因为兼了那里的会计,就由她一人操持家里的事。她的体力很好。队里劳动,从不缺一天,家里还要喂三头猪。扯猪草是利用做活中午休息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说,从早到晚没有休息过,收工回来要做饭,就是铁也磨损了,可她从未打过针吃过药。人嘛,不可能不生病,她总是坚持着,从未倒过床。那时候,由于母亲生病后落下了一只脚残。母亲在家就带着哥哥、姐姐和我家的孩子。劳动回来,把孩子接回家,做饭、喂猪。

  那些年,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一样,假期要上县开教育工作会,每年民办教师要考试,就是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自己要复习,还要辅导一下孩子的学习。没有时间做家务。内外大小事都是她一人操劳。撑持着这个家。

  难遇的第一次民师转正考试,我获第三名。会上宣布的以成绩取人,可我没别人会拉关系,第七名取代了我。还好,第二年民师转正考试甴州教育局出题考试录取,当场封巻寄到州里,我以全州民师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公办教师,从村小调到乡完小任校长。就在家旁边。心想:能与她分担点家务了。谁知,在家里只有一学期时间,我参加了康定师范校带薪学习孝试。我被录取,于是又离开这个家两年。离家在村小十年。这十二年是我家最艰难的'十二年,孩子读书,我也读书。最有趣的是,老“大发明和我在不同的学校读中专。两年后,老二发蓉进了师范校,再过两年,老三发勇也进了师范校。后来,大媳妇也是教师。别人都称我家是“教师之家”。

  在我的心里,给这个“教师之家”撑起一片绿荫的人,就是她。除她之外的家人都在读书。她,一个没进过一天校门的人,用他的勤劳,培养出了几个中专生,那时,山里人有人进了中专,都令人羡慕。大包干,家里有劳力的人,庄稼种得好又出门找付业。她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平时别家有什么事,她都去帮,到农忙时好请人,她的庄稼种得很好。别人外出找钱,多数人户都有马运矿,没有马的,就到山上背矿,那时,我在康师校读书,她在家,农闲时就到山上背矿到山下的乡企业,120斤矿石,从山上背下来,黎明到太阳偏西。我听说后,写信回来,就是拉钱带帐,也不准她再做牛马做的活了。

  她是个劳动能手。被选为村妇联主任,她的努力,我们的家被评为“五好家庭户”。

  我毕业后,调到区完小任校长。离家远,也照顾不了家。我努力工作,学校起色大,我任过两个六年级的班主任,学生都是全部升入初中。我被评为州优秀党员、州优秀教师。我认为我所获的荣誉应该归她。她是家的主心骨,是她撑起了那个家我才能无忧无虑地把心全部用在了既教书又管理学校上。没有她这个后勤,做出成绩谈何容易。

  后来,我觉得她在家太苦就把地给哥哥、兄弟种,年终给我家一点基本口粮就行。娃娃们中专毕业,就基本口粮我们也不要。我家的包干地就给了弟兄,就算给父母的补贴。她就外出打工,多年来,她在餐厅帮工,自己做过珍珠奶茶开过旅馆,买了一辆二手班车搞营运......

  我家在双流买房后,三个孙子,就由她带着......总之她没空闲过。

  她,孩子的母亲一一陈秀珍。她对家的贡献是大的,対于家,她吃的苦最多。在城里生活,没有文化是艰难的,教她文化,也没有精力学了,可她还是很开心。早、晚总要到广场跳舞锻炼身体。当然,我们的家现在温馨、舒适而温暖。我们的家是一家人靠勤劳的双手所建。一个家,从贫困走到吃穿有余,她的功劳是大的。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