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高中散文

  白露过后柿子就日渐地红了起来,离中秋节还差十天左右,已经有鲜柿子上市了。

柿子红了高中散文

  陇南盛产柿子,漫山遍野大面积种植,两河口周边的白龙江、岷江沿岸、212国道两旁,长满了一排排枝桠交错、高大粗壮的柿子树,成了当地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两河口大桥头,是汉藏交界地区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每年从深秋到隆冬季节这里就成了柿子产品的专卖市场。

  阳春三月,光秃秃的柿子树上生出了新嫩的绿叶,黄里透白、白里见黄的柿子花儿开了,一团团,一簇簇,装点着春天的鲜亮和美丽。到了盛夏季节,柿子树上的阔叶变成了深绿色,苍碧的树冠形成了浓浓的树荫,一个个玲玲珑珑的小青果挤挤挨挨的,在密密匝匝的树叶里藏着猫猫。晚秋时节,柿子的树叶渐渐由绿变红,堪与枫叶相媲美,为多彩的秋天增添了一道耀眼的色调。入冬以后,树叶落尽了,枝头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远远望去,就如同无数的小灯笼,仿佛在庆贺一个盛大节日的到来。

  一般来说,柿子的主产地大都石多土少,不大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因此在年景不好的时代柿子就成了产地乡民们的“活命果”。深秋以后摘下柿子,趁着还未变软就装进竹筐里,用人力车拉着到出产粮食的地方走乡串户,用柿子易换粮食,六十到八十个柿子换一升玉米,一人力车的柿子可以换百十斤粗粮,用来度饥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外婆到附近生产队掰过苞谷的地里去捡漏,舍不得吃,都积攒起来,专门等待用柿子易换粮食的`乡民到来,好换些柿子来解馋。

  陇南有涩柿和甜柿两大类,市场上销售的常见品种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小甜柿,可以久存自然脱涩,但多用碱水浸泡人工脱涩;另一种是数量很多、产量很高的“四棱柿”,形状圆中见方,头部有四个棱,故而有此俗名。这两种柿子都属于涩柿,需要人工脱涩,上市早价格不高;第三种是牛心柿,陇南民间叫“馍馍柿”,个头大,色泽鲜艳,耐储存,自然软化脱涩,口感甜蜜,清爽透心。

  陇南还有独具特色的柿子品牌——酒柿子。每年9月中旬以后,成县、礼县、康县等地的柿农们便开始采摘柿子并加工制作成酒柿子。制作酒柿子首先要采摘无虫咬、树叶未落时的橙黄色柿子,在院子里晾晒几天。再选用当地优质高梁在锅里煮熟晾冷后拌上甜酒曲发酵,然后将柿子和酒料放入无污染的大缸里,放一层柿子撒一层高粱,待缸满后用馍叶和木板盖住,用泥巴糊口密封,一两个月后便可开缸品尝了。通过这样加工制作的酒柿子涩味全无,味道甜而略带酒味,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一种鲜美水果。酒柿子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使柿子大大增值,成为当地广大农民的一个生财之道。

  作为水果食用的柿子在陇南农村到处都是,而作为饮品的柿子酒,因其稀少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用柿子造的酒口感醇厚香甜,属于陇南的地方特色饮品。柿子酒有三种:黄酒、蒸馏酒和配制酒,都是以柿子为酿酒原料,将柿子捣碎后拌以酒曲,发酵后蒸馏而成,其最大特点是不用浪费粮食。

  眼下陇南柿子丰收的季节到来了,广阔的田野里,纵横的田垄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柿子树,一颗颗又红又大的柿子煞是喜人,前来采摘红柿的村民们一个个笑红了脸。一颗颗大小匀称的红柿被装进筐里,一筐筐红柿整齐地码放着,装满红柿的三轮车一车刚走一车又来,一派丰收繁忙的喜人景象。

  拉回家后,把柿子按照大小成色分拣后,放在阴凉处用几个罐子封闭储存好,待到冰天雪地时拿出来解馋,当地人叫“喝柿蜜水”。吃之前先把柿子放进凉水盆里给化开,待柿子化到八九分时,里面的柿肉就会变软了,用手轻轻地把那层皮剥开,拿一个小勺子搅拌一分钟后,送入口中,又甜又爽。如果它全化开了,那就得用嘴去嗫吮。那满满的蜜汁,吸吸溜溜地流进嘴里,比蜂蜜还要甘甜爽口。

  吃柿子真可谓是一大享受,不过它有清寒的特性,吃多了很容易伤及肠胃的,所以果农就发明了柿饼。每年霜降前后,农人房前屋后的凉席上都铺满了像红灯笼似的柿子,在阳光照耀下鲜红夺目。经过几天阳光的滤晒和干风吹吹拂后,柿子的水分就会自动蒸发掉,形体会变得扁实,表面会凝结一层薄薄的糖霜,这就是柿饼。咬上一口,那种绵软的甜蜜,久久地缠绕唇齿间,久久不能散去……

  陇南的柿子,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培育和改良加工,质量更优质,品种更繁多,口味更独特,成为享誉甘肃省内外的“金字招牌”,柿子树已经成为山区果农们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陇南的柿子,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脆柿子的甜,就像冰糖的甜,干脆爽气,提神醒脑;软柿子和冻柿子的甜,就像蜂蜜的甜,张扬得挤满你的口腔,甜透你的味蕾;柿饼的甜,就像葡萄酒般醇厚,回味绵软悠长……

  霜降到了,柿子红了。陇南的柿子红彤彤、甜蜜蜜,陇南柿农们的日子红火火、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