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也忘不了的17岁散文
一个人完全不被打扰且心境平和时,适合看一些小众的、走心的、精良的、纯净的文艺片,《十七岁》完全符合。
一个下着暴雨的晚上,一个人裹在被子里,侧身躺着,用手机看完《十七岁》。看电影前特意看了简介,不求甚解,只为打发时间;看完电影,开始怀念我的十七岁。
影片风格、叙事手法、整体格调与《假如爱有天意》虽有相似之处,但不惹人厌,反而能感受到周泰格细致独到的用心,青春满是*的味道,触手可及,影子里看得到自己的过去。而《假如爱有天意》则像被束之高阁的珍宝,是对爱情的遥远的、触不可及的念想。
母女两人的十七岁交叠在一起,每一场青春都是那样相似,又是那样与众不同。
王蕾的十七岁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她和林克铭的一场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的,明恋和暗恋的初恋。
林克铭喜欢她,肆无忌惮,挑衅的话、放学路上的围追堵截、明目张胆的《First of May》的歌词礼物、害怕无助时在她窗外的守候……林克铭从来没对王蕾说过,我喜欢你!他只行动。
十七岁的喜欢是陪伴,是全心全意、掏心掏肺地对一个人好,是洋葱一层一层剥开自己的心。
王蕾喜欢他,含蓄而内敛,心里慌张而欣喜,明知林克铭跟在身后,自行车故意突然加速再猛地刹车。喜欢,就是小小的善意的逗弄,像清晨露珠滑落叶尖,不经意的心动。
在林克铭最绝望、最害怕、最不知所措的那个夜晚,他出现在了王蕾家门口。王蕾来到他面前,仍然是羞涩、腼腆,眼睛永远不敢直视他。林克铭突然用力抱紧王蕾,像拉住最后的救命稻草。王蕾本能地推开他,但当她看出他眼神中的恐惧与无助时,她不再抗拒。
我们拥抱过,是十七岁暗恋最美的证明。
再后来,林克铭走了,王蕾的暗恋永埋心底。等到相遇,关于暗恋的所有记忆像淋过一场雨,春笋似的往上冒,钻出脑袋,成了一场场记忆犹新的电影。
林克铭说,我以为自己已经把十七岁的事情全忘了,没想到一收到王蕾的邮件,一下子全记起来了。
十七岁的暗恋不是说忘就能忘的,它是我们心底最宝贵的回忆,像陈年老酒,得珍藏,等到寂寞孤独痛不欲生时,拿出来回忆,微醺,又成了漫漫人生路上一条包裹我们的温暖的毛毯。
林克铭回老家整理旧物时,无意间发现被王蕾原封退回的礼物。当时年少气盛,如今成了回忆便能平心静气地拆开,竟然不是自己手抄的歌词,纸上的落款分明是“王蕾”!原来,是她送的礼物。两人翻译同一首英文歌,连标点符号都一样,那样惺惺相惜的默契不就是跃然纸上的“我喜欢你”吗?
中年的林克铭与十七岁时的误会冰释前嫌,看似无足轻重,但他终于知道那时自己也被喜欢着,就像身心都披上了柔软而坚硬的'战甲。
而女儿白白的十七岁,同样的青春灵动,同样的为情所扰。叶中树喜欢着她,买她喜欢的早餐,和她同坐一趟地铁,趁她不注意时的偷瞄,路口假装偶遇……全是明目张胆的暗恋!
喜欢,对于十七岁的我们而言,是懵懂的,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但行动不会模糊,愿意为喜欢的人赴汤蹈火的心不会停止跳动。
白白是喜欢叶中树的,她接受他的尾随,与他同行,聊天,她是快乐的,像欲飞的小鸟。然而这也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暗恋,当白白在天台看到叶中树的手贴在了闺蜜的胸上,她感到背叛,绝不原谅。
我们都知道那是心生妒忌的闺蜜故意为之,真替叶中树和白白无疾而终的暗恋懊恼。可十七岁的暗恋就是那样纯粹而洁净,容不下一粒尘埃,玷污了就毁灭了,无法原谅。
十七岁的暗恋像童话,而我们都曾活在童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