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荐的记忆散文随笔
稿荐是稻草、茅草做成的垫子,用来铺床。在我的记忆里稿荐不单是铺床,也不是稻草做成的,因为北方没有稻草。印象中的稿荐是金黄的,是用北方特有的谷草做成的,它是老百姓家里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没有它真不知道那寒冷而漫长的冬天怎样度过。
金黄的秋天,北方大平原上最令老百姓骄傲的就是金黄的谷子,这样的金黄延绵几百里地,遍布了大平原的每一个角落。可能文人们笔下所描绘的秋天就是以满山遍野的谷子做原型的。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比谷子更黄。白露一过,农民们第一个收获的就是谷子,它比别的农作物成熟得早一些,当玉米高粱还碧绿地站在田野里孕育着果实的时候,谷子已经被它的果实累弯了腰,风都吹不动它们沉甸甸的谷穗,下面一米多高,筷子般粗细的秸秆也是一片金黄,仿佛是金子打造的。挺拔而坚硬,不卑不亢。
儿时最愿意和大人们一起割谷子,我们用谷草编各种花篮,父辈们不让我们糟蹋谷草,勉强让我们玩一些弯曲的、不成形的谷草。我不忍心把它称为草,因为它比草可金贵百倍,它是北方老百姓做稿荐的唯一原料,它比稻草挺实,坚硬,不爱变形。去掉谷穗的谷草有一米多长,直直的,收获的时候它们已经没有了多少水分,父辈们把它捆好晾晒起来,等到冬闲时候做成大小不等的稿荐,不但可以挂在门上挡风,还可以铺在炕上御寒。剩下的则可以换回钱来准备过年。
记得当年的冬天家家户户的门上必须挂上稿荐,以阻挡肆虐的寒风。稿荐做成和门一样大小,有五六厘米厚,一缕缕的谷草用麻绳横向牢牢地编起来,刚编制的时候一般比门的长度短一点,一旦挂起来就慢慢变成和门口一样长宽,恰到好处,严丝合缝。在每边栓一红绳套子,我们开关很方便。虽然这样的东西让屋子里有些黑暗,却给数九寒冬的家增加了无限的温暖。
我的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搬家,稿荐在搬家的车上占了大部分地方,虽然知道旧的稿荐不一定适合新家的门框,可是就是舍不得扔掉。记得九岁那年搬家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妈妈怀里揣着未满周岁的'小妹,外婆抱着用我家唯一棉被裹着的大妹,我则像一个被遗弃的物件,随便地扔在马车里的稿荐上,妈妈抖开一个稿荐想把我裹起来,却遭到外婆的极力反对,说只有死人才用稿荐裹。
对稿荐产生偏见是我表姨的丈夫的死引起的。也是一个冬天,三十多岁的表姨披麻戴孝一脸泪光来到外婆家,让外祖父编一个稿荐打发他可怜的丈夫下葬,外婆急急忙忙把炕上使用了多年的稿荐卷起让表姨抱走。这时善良的外祖父两眼冒火,说人死了连个薄皮棺材都没有,还用旧的东西?说完在厢房里搬出最好最黄的谷草,连夜编成两米多长的稿荐。这稿荐是外公用泪水和最好的手艺编成的,光麻绳就用了三斤二两。当他老人家把稿荐放在表姨夫身旁时,所有的人都哭了。我亲眼看见人们把如同活着一样的表姨夫用稿荐裹了两圈,两头用麻绳捆起,埋进冰冷的土里。
事情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稿荐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温暖记忆,更有它在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