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实文字写到这的时候,我脑子里自自然然地就浮现了两个身影。一个是我自家的大姨父,一个是街上时常遇见的那个捡破烂的婆婆。 大姨家就住在山脚下,跟我父母一样的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早早地就出嫁了,现在只剩下光棍儿的姨兄守着老两口打发日子。 以前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是仰仗着姨兄在工地上打短工的收入,还有老两口养两头牛和几亩薄田。 都是该奔八十的人了,日子有多苦真是可想而知。 前些年山里又开始时兴种果树,姨父家也包了几亩山地,种了一些苹果。几年后树挂了果,到现在每年的收成也都还不错。 他们不舍得在村里把那些果子低价就给卖了,便一筐筐地都驮到街上来卖。每年从秋天果子下树开始,断断续续地要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天。 前几年大姨父身子骨硬朗的时候,一直是他负责着赶集上店。就在我们小区下面的街市上。大姨父为人热情,心眼也好使。有时我出去正遇上了,他便急火火、连抢带夺地非要给我装上一兜。 说实话,哪能忍心白吃他那苹果呢。太过清楚他们的生活了。苦日子里熬出的大姨父一贯节俭,即使出来一整天,也不见得舍得花钱买口吃的。因此,每次遇见,我都特意买些吃的,再多做些饭菜一并给他送过去。 从不曾想我的举手之劳,却成了姨父此生的念念不忘。善良如他,对别人的好总是心怀感念。 这几年老两口的岁数更大了,黄土快埋到了脖颈,又都添了好多毛病。住过几次医院后,腿脚就没从前那么利落了,走路歪歪扭扭的,非要拄上根棍子。 他们再也干不动重活累活了,可是大姨父却依旧不服老,前年的这个时候还舍身救了一个落水的儿童,受了县里的表彰。 说实话,老人家身上那股子担当起一切的劲头,真是挺让我佩服的。我也知道,在农村里像大姨父这般朴实、善良又坚强的老人其实很多。 现在每年也都要去大姨家串门,可是每次去,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衰老。 一晃眼儿,姨兄也是奔五十好几的人了,却依旧光棍儿一条。 想想姨父两口的老或许可以托付给姨兄吧,虽然不见得有多安妥,但毕竟还算是能指望;再想想姨兄的老,最终又能托付给谁呢? 于是每次提起,亲戚们都忍不住跟着焦心,可是姨兄家穷人丑的条件就在这摆着,急到了也终究是无济于事。 老两口一看是我们来了,每次都拖着那两条不灵便的腿,高兴地里里外外张罗着,每一道深深的皱纹里也都跟着挤满了笑意。 他们总是把这样那样的东西塞到我们的手里,让我们吃。苹果或是一小把花生、瓜子的,因为都是自家田里产的.东西。那急迫的架势,就像是领着一群小鸡仔终于觅到食物的老母鸡。 每次都是这样…… 我的笑意虽绽在脸上,却总是觉得心里堵,似有说不出的无奈和酸楚……
2、 总感觉这个秋天来得比往年早了很多。清晨的空气中已经明显有了一丝淡淡的凉意,风的清爽和干脆也是惹人沉醉的。 醒得早却又失了睡意,索性起身,打算出去走走。 麻利地穿上那件淡紫色偏襟的棉恤,卡其色的裙子,却又忽然地改变了主意。 站在阳台上,隔着窗子往外望。 清风徐徐,一缕缕地穿窗而入。雨后的一切都显得舒爽、清新,路面也还是湿漉漉的透着潮气。 感觉现在开始收拾卫生有些嫌早,女儿还在她的房间里睡得正酣呢。 于是,干脆端了水杯,踏踏实实地坐到了阳台的地垫上。 窗外,有车声一路传来,沙拉拉地用速度牵引着风,牵拽着空气。 这声响那么自然地成了滑过耳边不大也不小的动静,可以让神情专注,却也更可以完完全全地忽略不计。如何的取舍,全要看听者是怎样的一种心境了。 也有时断时续、高高低低的人声,从开着的窗子里一路飞进来。 是对面药店门口排队等着优惠的那些老人们吧。每次早起遛弯儿的时侯,都能看见他们。不管是八点还是九点钟的活动,都阻挠不了他们五六点钟就起床的热情,也更打消不了他们早早排队等候的积极性,感觉那精力和耐性是比年轻人要强得多了。 也还有那些开始准备着买卖的早点摊子,以及那些大清早就进城卖水果的山里人。 说实话,在这些早起的人们当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山里人。 岁数大的,往往是骑一辆看上去老得掉牙的自行车,歪歪扭扭地驮着装满水果的两个筐子。 当然更多一些是蹬电动三轮的,那玩意毕竟轻便实用。开三马子的也有,却往往是那些倒腾水果的二道贩子。 他们一出来就是一整天,披星戴月的时常两头望不见太阳。 他们中少见衣着光鲜整洁者,也更鲜见青壮年劳力,大多都是些中、老年人,脸上爬满岁月的沧桑,却也洋溢着最朴实的温暖和真挚。 那些年岁大、头发花白的又多是男性,胡子拉碴、皱纹满布的一张脸,看上去怎么也有七十来岁了。当看准一小块儿地方后,他们就安静地往那一蹲,缩着脖颈猴着腰,开始把驮来的水果一个个地往外拣,还要一边按大小和品相细心地分成几堆儿。 等折腾的差不多的时候,他们才终于彻底安静下来,抱膝蜷腿地往那一坐,守着摊子看来来往往的人,眼神里不乏温暖的期待和渴盼。 水果也会渐渐由前段时间的桃子陆续变得丰富起来。有人开始卖苹果、梨、李子,或是葡萄,再过一段时间估计就又该有枣了。 他们往往不辞劳苦,一大早奔波,其实也不过是想能多卖上几个钱。 一副姜太公钓鱼的姿势。虽不怎么擅长招揽,但当买主终于出现的时候,又受宠若惊般地瞬间失了淡定,赶紧夸着自己的货色,并毫不吝啬地拿刀切开,豪爽的非要来个先尝后买。 这样的一整天下来,他们拼的不仅仅是耐力和体力,也是自家果子的质量。 感觉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吃不了的苦。奔波劳碌又算得了什么,一切的付出于他们都是寻常,甘愿也值得的。 虽然在旁人眼里,他们可能已经很老了。昏花的眼越来越看不清脚下的路,驼了的背也越来越载不动生命的沉。 他们驮着东西晃晃悠悠地在路中间打摆子,后边的司机就忍不住跟着心惊肉跳地赶紧踩刹车,远远躲开。 此刻的他们让人觉得,是该一脸安闲地坐在朝阳的墙角里才更合适。 但这些老人们的心里,大多是不服老的;也或者是原本服了老,现实却还不允许他们软弱。
3、 本来这篇文字,还是想像往常那样,扯上一些风花雪夜的念头,只是来点无关痛痒。可是不成想,写着写着却变了味道。 始终觉得自己虽不乏正义和善良,却根本还算不上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每次写东西,都要故意避开现实里的这些沉重、无奈,或是尖锐。 不敢也不想太多的去触及,是因为清楚自己早已过了愤青的年纪,也更是清楚自己的无力改变…… 但心底的良知却告诉我:一个人在面对苦难的时候,如果付出的仅仅是同情,那是远远不够的。 每每说起生命的责任和担当,那种随之而来的庄严和神圣感,总会让人觉得无比沉重。文字里,我是极少提及的。因为不敢,也因为清楚自己的不够分量。 其实,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还忍不住内心忐忑。 感觉好多时侯,是现实教会了人成熟。而所谓的成熟,无非就是学会了理智、清醒和沉默的面对。 面对现实中一些不能改变的人和事,遮掩起内心里的起伏,给人的感觉唯有云淡风清。 或许这是无奈之举,但谁又能说它不恰当呢。 沉默。让自己在沉默中不忘担当和背负,不忘行动,不忘善良,不忘爱。 始终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期待,期待美好,期待改变……
4、 虽然大姨家的日子不好过,但要是跟那个捡破烂的婆婆比,还真不知要好出多少倍呢。 捡破烂的婆婆是一个衰老、佝偻,枯瘦的老人。每天都系着一个脏兮兮的破围裙;遇见的时候也总是灰头土脸的,穿着的衣服早已看不出了本色。 俗语说“十聋九哑”,可是这个老人虽不会说话却能听见;跟人交流,嘴上是呜呜哇哇的,手也急得忍不住跟着比划,更像是个急性子。 她每天都蹬着一辆破三轮,一大早就从城边的家里出来,开始在城里的几个小区里转,挨个掏垃圾箱。 她那两条腿早成了“o”型,背也几乎驼得跟地面成了直角;走路一扭一摆地用力甩着胳膊,看上去挺费劲,但一骑上三轮车倒显得腿脚利落多了。 每天,那两个*就成了她的两只脚,帮着她一圈圈地数着日子。虽时常遇见,却始终想象不出老人家里真实的状况。究竟要怎样的艰难,才能忍心让一个风烛老人还这般地风里雨里卖命啊…… 后来从别人的嘴里,才大略地知道了一些。 她唯一的儿子遭了人命官司,媳妇狠心地抛下孩子一走了之;现在的她,是跟孙女相依为命。 原来如此! 想想世间的众多苦难,为什么非要落在这样的一个孤苦老人头上呢。心里不禁又跟着暗暗难过,暗暗不平,想着最好自己能为她做点什么。 自此,家里好一些的破烂便舍不得随手丢掉了,都拿到地下室里专门给她留着。等终于遇见了,就朝她亲热地招呼。 她也不用再多的言语,就相当有默契地跟着我来了。想必是像我这般的人还不少。 总是觉得,每个人的心里都该有爱,有善。一个人如果能从大的方面帮助别人那是大善;现在的我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便也就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了。 虽生活艰辛,我却感觉捡破烂的婆婆特别坚强、乐观;即使很老了,为了孙女,她也必须要让自己成为一把伞,撑起家的晴空。 想想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可是这经就是一个人的命运,无可更改,谁也替代不了,除了选择直面和坚强。努力地扛着,即使站不直,也千万不能趴下。 随着年岁的增长,倒越来越认同了一个观点:一个人的存在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被需要。因为自身的存在,究竟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我想,这该是被每一个社会人都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5、承受生命之重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