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哀愁散文
记忆深处的哀愁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假,今年的气候确实把春天推迟了。
每年的三月,草长莺飞,桃李灿烂,百花争奇,春意斗艳。我们都会陶醉在欢乐和无限的向往之中。
今年的三月,感觉确少了很多意境,春雨的缠绵,不觉间多了一些哀愁。因为在记忆中,多了一些淡淡的回忆。
自从离家之后,就很少到外婆家去了,顺着儿时的记忆,不觉还会找到很多童年的片段。就像散落在空白之地的落叶,总会留下无数的印记。
真正感受最深的,还是去年九月份,因为娘舅的过世。
提起娘舅,让我记忆中不得不留下一种哀愁。因为娘舅的身世一直是凄凉而悲苦的。
娘舅从未结过婚,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家,从小流浪在农村的偏僻之地,以给别人做工为业,生活经常入不敷出,到了50余岁,还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艰难度日。
但真正能用心帮助他的人,他就从来不知道,他一直随着自己的性子,倔强而无所作为。
外婆家一直都住在一个落后的农村,到处是大山的包裹,长年难得看到几天明亮的太阳,土地是贫瘠的,到处充满着淤泥,气候的恶劣,更加重了那个地方的落后。
落后,常常是很多地方无法发展的基本问题,除了吃穿住行,他们基本就只有一个地方可去——小镇。因为这个地方的小镇是他们一辈子向往的地方。
每个星期可以赶场,可以找到很多快乐的缘由,那里不管街面大小,也不管商品贸易繁华与否,对他们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他们需要的,是早晨出发背着农产品,晚上夜归有点收入或者油盐提在手里。
生活,常常就这样陪着他们渡过。母亲由于近来身体逐渐差了,又一直住在城里,都是在特别的时期回外婆家看看,因此,很多都是听母亲说的。
我们由于工作原因,一直也没有一个时间去看看,因此这些都成了越来越和外婆家阻隔的因素。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更多都是搜寻过去的记忆。
外婆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今年接近百岁了。由于在外,总没有时间和外婆见上一面,可真正在看着外婆的,还是因为娘舅的过世,说起娘舅,真的感觉很凄凉,因为一生就像浮云一样,飘来飘去总都没人知道的感觉。直到走完了自己一生,都是在当地养老院里,我们也是接到电话才赶过去的,过去时他已经走远了。
他默默无闻的一生,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划上了句号。就像一片片落叶,归入黄土,还是那样没有散发出一丝芳香。
娘舅们一直都是四姊妹,过世的娘舅是最大的。但他一直都无法和大家并排着走,因为他的不幸,早已把他落在了一边。
所以,当我们赶过去的时候,娘舅的遗体也没有得放在家里,地方说,只能放在外面,为了吉利,也不能放到家里面去。
也就这样,娘舅就只能在原来自己耕种过的一小块土地上直到最后也没有离开过。想起娘舅,真的是无法抑制言语的悲切。
记得2002年在老家见过一面,一身黑黑的土布衣服,说话声音很大,有种震动山河的感觉,可声音中带着哀愁还有无奈,母亲给了他一些钱物之后,第二天他忙着要去为人做工,从此也就没有见过了。
可记忆里,娘舅从未走出我们的生活,有时母亲去看外婆,我们也会稍点东西过去,可还是无法弥补这个男人一生的'奔波。
因此,在我们心里,总感觉着这是一种无奈,生活常常让我们左右逢迎,可生活也常常让我们伤悲。
娘舅过世的这一夜,我们几兄弟一直没有睡好,一直在娘舅的灵堂前坐着。
天空下着灰茫茫的细雨,雾笼罩着周围的山峰,天气特别冷,可我们也默默的坚守着和娘舅最后的陪伴。这一夜,很长很长。
总感觉,和娘舅陪伴的这一夜,总无法抹去娘舅的身影,他形只影单的身影常常会出现在我们记忆中,他一直那么孤单、那么无助。有着魁梧的身材,却在现实中这么渺小,直到最后,也在风雨中渡过。
想起过去的娘舅,想起他的一生,除了孤单,也还是什么都没有!他走的这几个月,我们一直怀着悲伤,因为无法用言语表达,也就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着他的远走。
也许他不知道,也许也没有人能理解这种心情,唯有时间,唯有留下的记忆还深深烙在心里。
在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常常让人无法回避对亲人的思念,哪怕带走的只是一种哀思,可随之留下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希望这些,都只是一种缩短的时光,因为娘舅走了,或许他在天堂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于是,总结娘舅一生,不觉让我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来:“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可走了的娘舅,也许并不缺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