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感恩的技巧有哪些
父母是这一切的创作者,这其中,一旦有了差池,父母有所疏漏,就会改变孩子的面目和个性。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学会感恩,懂得父母的苦心,在爱中树立健康的人格,以下仅供参考!
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有用
我见过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体谅父母,但往往最开始孩子并不是这样,孩子小时候总是喜欢兴致勃勃的参与到大人的活动中,大人却总是不耐烦的把孩子轰走,“你一边去,别捣乱”,或者,“这个你做不来,别干了。”
父母对什么都包办代替,会让孩子逐渐丧失了体会美好,回馈美好的能力。
我有个好朋友,她父母对她的要求只有一个,“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当她试图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时候,总是惹来一顿骂,后来,她也习惯了。
我去她家玩,看她妈弯着腰很吃力的抱起沉重的洗衣盆,我连忙上去帮忙,她却说,“别管她,她自己能干。”时间长了,她父母也会觉得寒心,抱怨自己养了一个白眼狼。但她在朋友中却是一个知道心疼别人的人,她不是天生的铁石心肠,只是被父母训练出来了,她觉得父母不需要自己,也看不到父母真正的需要。
是父母让她变成了一个不懂感恩的人,然后两代人都为此受害。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需要有成就感,喜欢自己变得有用。
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对自己付出,其实潜意识是对孩子相信不足,不信任孩子,这种态度会渗透传递生活的细节之中,长期以往,带给孩子一种十分强烈的无力感。“他们不让我做,不是不需要,是我不行。”这对于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摧毁性的打击。
感觉自己没有用的人会有精神上的沮丧和自我怀疑。而能参与到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给孩子带来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
儿子小时候,大人做什么他都要学,我就什么都给他准备小号的,让他跟着做,小号的扫帚,小号的簸箕。我切菜,也让他拿着自己的玩具塑料刀,切自己的积木汉堡。我摘菜,他陪着我在一边又丢又扔,以为这样就能帮到我了,我从来不管他,等他扔够了,我会一起收拾,还夸他,“宝贝真能干,妈妈没有宝宝可怎么办啊。”他得意洋洋,觉得自己是个小男子汉了。
长大一点,他会早晨起来给我俩买早餐,一直到现在,我家的重活都是儿子干,他认为这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有能力对别人付出的人,更容易快乐。
尊重孩子的家庭成员身份
弑母的陈欣然在被强制送入山东那所封闭式管理学校之后,曾经在一份登记表上写过,最困惑她的事情是:为什么父母不能尊重我的隐私。
她形容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是“霸权主义”,父母从不和自己讲理。她对父亲的印象是,“脾气暴躁,控制欲极强,导致家庭关系太差。”
而家人看到的则是,每天妈妈蹬着自行车送儿女上学,爸爸为女儿装修房间,在朋友圈中发过很多舐犊情深的句子。
有爱,却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其实是很多中国小孩进入青春期之后最大的烦恼。“我生气,被别人指着鼻子骂不孝逆子,不如禽兽……把我送去的是他们,打我骂我也是他们,在背后破坏我生活,诽谤我人格的是他们,可是说爱我的也是他们……”陈欣然将自己不能在生活中说出的话,都写到了网上。
中国父母很不习惯将孩子当作是独立的人,以及独立的家庭成员,他们爱着孩子,只是爱着自己的`附庸和傀儡。
比如孩子请来的小客人,家长说撵走就撵走,一点都不尊重。
家里买房子、装修房间、旅游等重大家庭变化从来不征求孩子的意见。
孩子的隐私随便翻阅,房间随便进,从不敲门。
公开嘲笑孩子的糗事和缺点,逢人就讲。
不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认为小孩子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感受。
很少和孩子沟通交流,永远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孩子付出。
随意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做错了事情从不道歉。
……
这种精神上的不尊重,让孩子即便得到了父母真实的关心,也很难和父母建立起来亲密的情感联系。很多曾经像跟屁虫一样跟在父母身后的孩子,长大之后都和父母疏远了,那些两代人之间的默契一旦被破坏,就再也建立不起来。
我们家里的重大事件,凡是涉及到儿子的,基本都要和他商量。他房间的家具,我都是先看好了几款,然后让他挑选确定。他请来的客人,我要郑重其事的当做家庭的客人来接待。他喜欢的东西,我从不会随意送人,即使他不需要了,要处理也要得到他的同意。
“你怎么那么惯着孩子啊?”有人批评我当妈的没权威,不,这不是娇惯,这是父母对孩子起码的尊重,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获得这样的待遇。
他只有感觉被尊重了,才会产生正确的自尊心,不会成为一个极端和偏激的人。
爱一定要适量,不能过度
有的家长会很困惑,明明我也爱孩子了,也尊重孩子了,可是孩子为什么就不知道心疼父母呢?
这时候应该检讨一件事,是不是自己的爱给得太多了,太没有条件了,把孩子的胃口都搞坏了,撑腻了,孩子像填鸭式的被惯坏了,自然想不起来回报。就像吃多了的人,只觉得撑,不会觉得幸福,也很难觉得东西好吃。
爱,不能过多。过多之后,无微不至的包围着孩子,毫无条件的大量付出,这是一种对自我的忽视,让孩子无法将父母视为独立的人。
“父母只是父母,他们不是别的人。”孩子脑子中一旦形成这样的印象,将父母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就会造成对父母的忽视。就像父母总吃剩菜,孩子会以为父母爱吃剩菜,父母总是遗忘自我,孩子就会以为父母没有自我。
没有自我的人,很容易被人过滤掉。不是不能付出,而是根本不想付出。
爱得太多,过于顺从,超过孩子生活所需要的,就成了浪费。
父母将孩子层层包入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让孩子接触到真实的世界,孩子在日后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中,也很容易变成一个爱无力的人。他们会以为自己的世界中都是这样的,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普天之下皆他妈。
我对待儿子的态度就是,关键时刻,爱不能少,但要逐渐在里面加入适当的独立、适度的疏离和冷淡,就像世情应有的样子,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满足你的要求,有时候,他必须要忍受得不到想要的,或者在别人眼中不是那么重要的事实。
适度的爱饥饿感,有得有失,才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基础。
发现不良倾向要及时纠偏
微博上有个视频,上初中的儿子和妈妈在电脑城里买电脑,儿子要买苹果机,妈妈觉得贵,不想买,儿子就当众对妈妈很不礼貌,呵斥妈妈,一旁买电脑的顾客看不下去了,出面教训了这个不懂事的小孩。
网友大多一边倒的谴责儿子不懂事,但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真挺不是人的,什么都不懂,还特自以为是,丝毫不体谅父母的苦心,不见得孩子就一定多坏。而且,孩子能当众斥责妈妈,妈妈却默不作声,这是典型的纵容溺爱式父母。在这种外人所看到的糟糕的关系中,可能父母比孩子错得更多。
孩子的成长,是曲折式的上升,小时候听话乖巧的孩子,有时候长着长着就不那么听话了,那些叛逆和极端,常常是渴望和父母沟通的信号,应该得到重视。
有的父母任由孩子呵斥自己,毫无礼貌的对待自己,还笑嘻嘻的不去纠正,这不仅是纵容、惯坏了孩子,还会错过与孩子走得更近的机会。
我们是典型的*家庭,对儿子像朋友一样,什么事情都可商量,他一切正当的需求都会被接受,但原则问题,还是不能含糊。
儿子最喜欢吃土豆烧牛肉,有一次我买了牛肉,做成了类似罗宋汤那种,香喷喷的一大锅。开饭了,儿子高高兴兴的跑来吃土豆烧牛肉,一看变成了一锅汤,当时摔了筷子就回了房间,“为什么不做我爱吃的,不知道我不爱吃这个吗?”
我很生气,但考虑孩子上了一天学还没吃饭,就缓和了一下情绪,忍着自己的不开心,去哄他,“儿子你尝尝,其实很好吃的。”儿子不情不愿的走出房间,吃了这顿饭,越吃越觉得好吃。他不是不能吃,他只是太自我了。
第二天,我专门找儿子谈了一次,“你知不知道你那么做,很伤害妈妈?”儿子也觉得自己不对,不过他的理由是,“我想吃的你为什么不做,我觉得你就是和我作对。”
我说,父母有安排生活的理由,可能你不爱吃,但父母爱吃,你也要接受。而且这顿你不爱吃,你有意见,你可以表达,妈妈会下次满足你。你这么做,非常没有礼貌,没有修养。
我还说,我是你妈妈,我能原谅你,但如果你将来结婚了,你妻子累了半天给你做的饭,你不喜欢,摔筷子就走,有多伤害人,可能人家不会原谅你。
以后儿子再也没犯过这样的错误。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孩子的生活,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任务,一定要学会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感感受,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倾向,要及时的通过教育和引导,进行纠正。不要等积重难返,看到结果了,再想着去纠正,那就很难办了。
不要把付出一直挂在嘴上
有些父母有种习惯特别不好,总是喜欢对孩子说自己多么多么不容易,多么多么辛苦,比如孩子每次要零花钱都要强调一遍,“爸爸妈妈赚钱多难啊,你得省着点花。”
或者不断标榜自己的付出,“你看谁家父母有我们这么大方啊,每次要多少给多少,从来都不克扣你。”还有的更恶劣,对待孩子的需求总是充斥着怨气,“讨债鬼,又要钱,养了你这种孩子我算是倒八辈子霉了。”
我有个朋友童年就有这样的经历,每次交学费、书本费、校服费,或者讨要零花钱,都得接受父母的一番教育,“怎么又要钱啊,这学校就知道天天要钱,你爸一个月的工资都给你花了,你可要好好学习,记住没有?”他感觉每次从父母手上接过钱都是一个屈辱的过程,恨不得自己马上长大,就可以不花他们的钱了,不再听这些苦大仇恨的话。
他家里不是没钱,父母也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习惯了,特别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害怕孩子不知道珍惜,想要孩子更懂事。
但这是适得其反的做法,孩子听多了反而会形成一种道德胁迫和压力。有些人形成了逆反心理,抵触父母,不愿意对父母好,感觉自己被绑架了,父母生下自己完全是一种投资,指望一本万利。
还有的人是背上沉重的道德包袱,感觉自己出生就是给父母添乱来了,心理负担重,有自我厌恶感,活得很不快乐。
感恩教育不是道德胁迫,做父母的不应该把自己应负的情感义务和责任,变成受罪一般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有这种迹象的父母,应该进行自我反思,是否有巨婴倾向,只有巨婴才会因为生活的压力迁怒于完全无辜的孩子,把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要标上大大的价签,唯恐别人看不到。
龙应台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是的,父母和孩子终将渐行渐远,但这不是一种失去,当父母用爱将孩子送出家庭的小世界,为的是将来能够再迎回一个强大的孩子。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给予他们正确的教养,并非单纯的理解为感恩父母,而是应该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接受世界的善意,并且有能力回报世界美好的人。
会感恩的人会活得比较快乐,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将人性中的美好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