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精彩的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凭仗其超高口碑,成为印度影史的票房冠军。 摔跤吧爸爸精彩的观后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摔跤吧爸爸精彩的观后感【1】
「迫承载的梦想。」Geeta和Babita有个痴迷摔跤运动的老爸,因为始终不能得到个宝贝儿子做继承者,他把没能实现的梦想强加到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姑娘不过是教训了欺负她们的男孩子,把两个小伙打的鼻青脸肿,就让老爸眼前一亮,感觉看到了希望。父亲找到了摔跤继承人,于是,地狱式的训练拉开了帷幕,女孩子开始往女汉子的方向发展。看到这里不禁感叹,这老爸太自私了,强加给女儿们自己的梦想,问过她们的意愿么?
看过伍琦诗的《无声告白》,母亲那种窒息的关爱让这个花季少女犹如困兽,有些抗争毫无意义,只能用死亡呐喊出这无声告白。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做别人眼中的自己真是太累了,这种期待成就了无形中的压力。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但他们到底有没有随意支配我们命运的权力呢?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各种各样的课外专题兴趣班,各种乐器、各种舞蹈、声乐、绘画、棋类、奥数、跆拳道…怪兽家长们恨不得让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或者去延续和完成他们没有实现的梦想。培养一个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人才理论是可行的,但实践当中却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们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还要做好它,一旦做的不好,又打击了某些小朋友脆弱的幼小心灵,真是从小就有心理问题的节奏。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认知自己真心喜欢的是什么,没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又怎么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呢?琴棋书画都成了怪兽家长们强加的负担,管你们累觉不爱还是真能从中得到点乐趣。
梦想这个词,现在抛给你,你会怎么去诠释呢?或者说你将来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呢?如果是个性格独立的人,估计会立刻有答案,但很多年轻人对这个词很迷惘,所以从另一个侧面去说,Geeta和Babita又是幸运的姑娘,在老爸的宏伟规划里已经让她们上道了。
「最棒的父爱是给女儿*和荣耀。」在印度,女性地位是你难以想象的低下,尤其是乡下种姓不高的女性命运更可悲。俩女儿参加童婚朋友的婚礼后,朋友说:真羡慕她们爸爸让她们摔跤,而不是像她从小各种做家务,等到了14岁就要嫁给她不认识的人,这就是印度很多女孩的命运,没自己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要承担巨额彩礼(参考阿米尔•汉的《真相访谈》中的一期节目),结婚后则从一朵娇艳的鲜花慢慢凋零。两个月前看过印度电影《炙热》(Parched), 松子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在印度则是「生而为女人,我很抱歉」,种姓制度、重男轻女一直都是印度社会的症结,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没有丝毫尊严,被物化的女性在电影中只是一个缩影,等待她们的命运往往比电影里更加坎坷。
听了朋友的话,两个姑娘不再对抗父亲的强权,自己积极主动的开始转变摔跤手的角色。可以看出,父亲虽然像个魔鬼一般严厉,但他也是心疼女儿们的,在她们累的呼呼大睡的时候为她们按摩,跑去求卖鸡肉的小贩降低价钱卖鸡肉给他为女儿增加营养,在村里摔跤手赛场上,看到自家姑娘被对手挑衅时愤怒的表情亮了,这真是虎父无犬女,姑娘们也没辜负老爸的期待。
这另类的父爱,就是给女儿们*和荣耀,在这被承载的梦想支撑下,让她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能够有自己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
因为阿米尔•汗也是一位父亲,我相信他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父爱不是给孩子优良的衣食住行和受教育的机会就够了,父爱深沉而内敛,父亲往往会培养出孩子刚毅的灵魂和战胜挫折困难的信心,会让孩子学会独立,从而可以自己展翅高飞,而不是继续缩在父母羽翼下。
「父权制衡下的女权意识。」所谓父权,就是男人通过强制压迫决定女性应该做什么,把女性置于男性统辖之下,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中国封建社会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父权社会下女性被彻底的物化,成为男人的附属物品,而在今时今日的印度,这些都不算新鲜。Geeta在进入国家体育学院的日子里,逐渐放飞自我意识,努力摆脱父亲的控制,她蓄长发,课余闲暇去看电影,质疑和怒怼父亲,女儿放假回乡和老爸有了一场对决,老爸被女儿虐到,这是父权重重被撂倒在地。猜想父亲是既开心又难过,开心是因为女儿在努力成为他希望她成为的样子,能够自己做主,不再依附男性;难过是因为女儿这样任性会让她错失做世界冠军的机会。
这是包裹在父权*下的女权主义。父权制高高在上的社会,女性价值被践踏,尊严被摧毁,阿米尔•汗可以说是用心良苦选择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弘扬女权主义,很多时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Geeta最后一场比赛,父亲给她的建议就是为“女权”去战斗吧!看看那些小女孩,她们会因为你今天的荣耀而改变一生的命运,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输赢,而是一个颠覆国家女性地位的翻身仗。
「你的恐惧才是你真正的对手。」战胜内心的恐惧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自我斗争的症结,害怕别人对自己失望,害怕现实生活大大小小的不如意,我们甚至害怕到忘了自己可以结束这一切害怕。终极PK,看不到父亲的身影,Geeta慌乱了阵脚。想起来年少时父亲丢她和妹妹进河里的场景,那时候父亲说,我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你们身边,要学会面对自己的恐惧!面对曾在她面前两次败北的强大对手,面对肩负的重大责任,这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彷徨了,很多时候,击倒我们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恐惧心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说:“恐惧是生活惟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恐惧永远都源自你的内心。”这是个残酷的世界,真正阻挡我们、击倒我们的往往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我们自己认怂了。
现实中阿米尔•汗为电影增肥28公斤又花费5个月时间减重25公斤,他做到了,虽然一度很有挫败感,后来努力坚持,奇迹就发生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脚踏实地勇敢的前进下去,虽然梦想和目标距离我们很远,但只要你愿意,前进一点,就多一点希望和收获。
「成为印度良心的男人。」阿米尔•汗是一位颇具社会责任感的人,在他制作的《真相访谈》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聚焦公职人员腐败、犀利的揭露那些血淋淋和肮脏不堪的真相,他说 “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没必要为自己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而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那一方面有欠缺。”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接下来就要解决问题,直面还是逃避,阿米尔•汗作为印度良心一直勇敢发声亮剑,作为一个功成名就有影响力的人,更是社会的一份子,就要有责任去引导这个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不遗余力的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请坚持跑下去,你会发现不是你一个人在努力。」终其一生,我们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世界人间险恶也有时,春暖花开也有时,进阶版的自我需要潜心修炼,然后和过去的自己告别,迎接全新的自我。我们每个个体对于这世界来说是很微小的存在,但在这个社会群体里,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共生共荣的存在,Geeta夺冠后有那么多女孩儿追随她的脚步,阿米尔•汗的《真相访谈》播出之后也是举国轰动甚至影响到国家法律的健全,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努力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同样周围的人也影响着我们,我相信只要你愿意积极努力就会有所改变,就算微乎其微,态度很重要!
摔跤吧爸爸精彩的观后感【2】
争议最大的是关于价值观的问题,大多说是我们要结合印度国情,那我们是不需要考虑它作为引进国内的高分片之一的影响吗?
所以我们考虑印度国情了,好的吧,让我们干了这碗鸡汤,让爸爸再打我一次。
如此说什么只去考虑印度国情,那主要价值观分歧点——关于父亲让女儿完成父亲的梦想,我们就不需要在乎了吗?剧情情节一路暗示这种错误的价值观,难道对我们的认知不会有影响?
再说关于破的问题,不论在印度,还是对于中国,你想不想破,你准备从哪个领域去破,这是你的问题,不关于你父亲,你父亲可以影响你,甚至可以建议你,但他没有权利决定你。女主没有去摔跤,说不定就读书上大学当导演拍3傻第二部扬名中外了呢!在*意志得到尊重和重视这条路上,我们中国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有多少孩子可以不用考虑父母,*选择自己的道路,很少。但我希望有一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不在是禁锢你的理由,有一天,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的父母也懂得。
女主最后得到冠军是happy ending,如果最后她就是成为了一个妇女,她就很失败吗?对于民族的觉醒来讲,对于女权主义的推崇来讲,女主是伟大的,她给了印度女人了希望。但对于个人来讲,真的成为冠军和她成为一个普通的妇女,幸福值差距很大吗?或许一个人活着,我们不止谈个人的幸福,也讲国家的荣辱,但是,我作为一个人,不止是一个女人,所有的人,有没有*?(或许在我心目当中,尊重他人的*意志高于一切)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评论,大致讲光是女权的这个话题他就愿意打上满分。女权可以是热点,所以我们就就要让它成为噱头?在电影界,好作品就是探究人性,引发思考,女权就必须特别、及高尚吗?《摔跤》它细节就是不细致,设定上就是有缺陷,仅仅沾个女权,它也不会变得多么了不起!至少不是什么因为女权而满分这么简单的话语。
最后我想说一点关于剧情人物设定的单一问题,很少片子让我觉得角色设定单一,这个片子让我有此感,我觉得是因为所有人物都单一,大篇幅引起我的关注。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角色是体育学院的教练的完全黑化,最初的刻板傲慢就是教练给的印象了,然而到最后都决赛了还锁住父亲是不是太过了,难道他觉得一个冠军,他是这个冠军的教练这件事情这么不重要?我表示怀疑。
总的来说我看完这部电影有一种读完一篇优秀小学生例文的错觉。
最后说,我不怕喷,只希望喷的人有水准,坐等赐教。
作为一名键盘党,喷完以后我要讲我喜欢的地方了哈哈哈哈哈。
摔跤的镜头很喜欢,不夸张,但也让人紧张,很是让人对摔跤这个运动产生兴趣啊。
第二真的很喜欢剧中的妈妈啊,父亲说出钱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既有对剧中母亲的尊敬,还有对印度大男子主义的愤懑。
第三表哥真的太可爱了,希望有一个表哥这样的南朋友哈哈哈哈。
决赛时女主对手的鞋很潮流我很喜欢。
最重要,女主最后那句“太完美的人生是没什么意思的”,好吧,原句我忘了,但是真真喜欢,戳心了。
摔跤吧爸爸精彩的观后感【3】
我认为,一部电影能否称之为优秀,主要看三个部分:立意,效果,和演员。
首先,立意。这部电影的立意主要就是女权,很多文章都对此有过很深入的分析。整个故事的主线就是两个印度小村庄的女孩,吉塔和巴比塔,从一开始的全村笑柄(因为摔跤,在吉塔和巴比塔出生的那个小村庄里被视为男性运动)变成了全村乃至全国的骄傲。而整部电影宣扬的是一种平权的思想:即男女平等,男性能做的事情女性也能做到。
其次,效果。《摔跤吧》有一个深刻的主题,但是该有的喜剧效果也没少。比如吉塔表哥在马哈维亚(爸爸)的一个怒视下把话吞下去,还有在吉塔紧张比赛的时候,教练与父亲布置战术的差异,等等都是不错的包袱。比起某些国产电影用脏话或者网络用语做笑点,这部电影用的是演员表情的'变化及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差异来做包袱。除了喜剧效果之外,比赛的气氛也渲染的非常成功。在每场比赛关键时刻,观众的呐喊掌声,亲朋好友眼神中的信任、期待与紧张,都把观众拉入了比赛现场:把电影观众,拽进了比赛,身临其境。吉塔每一次的得分,让电影观众都想为她鼓掌。(笔者在看的时候,电影院里就有人在鼓掌)。吉塔半决赛的最后跟一位悍将决胜负的时候一个由守转攻得分取胜的片段非常的振奋,笔者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依然心里咯噔一下。当然,这部电影催泪的地方也很到位。比如最后马哈维亚听到国歌知道自己女儿夺冠的时候包含泪水的眼睛,还有巴比塔在场边眼睛里含着泪水依然努力喊着:“加油,吉塔”,再来吉塔屡次受挫跟父亲通电话的时候......总的来说,喜剧效果,比赛该有的气氛,泪点这部电影都做的非常好。
而好的效果,往往离不开演员对角色的刻画。可以说,这部电影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Zaira Wasim和Suhani Bhatnagar 把幼年时吉塔和巴比塔一开始对训练的憎恶和到后来对摔跤比赛的热情和坚定表演的淋漓尽致;阿米尔汗的演技,笔者认为已经不用在这多赘述了;吉塔和巴比塔的表哥,一个承包了整部剧60%笑点的角色,把看到亲人赢得比赛时候的兴奋、对亲人的关心,以及对自己叔叔的畏惧中带着敬佩与喜爱都演的非常到位。而剧中的其他角色,该小人的小人,该市侩的市侩,该小迷妹就演好自己小迷妹的角色。整部电影主要描写的是吉塔的失败和成功,巴比塔在全国比赛的成功主要是来反衬吉塔在国际大赛的失败。但是,笔者以为,桑亚·玛荷塔所刻画的成年巴比塔在整部电影的效果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比赛关键时刻巴比塔的加油鼓劲,还有她充满信任却时常包含泪水的眼神,还有吉塔得分时候的呐喊都是渲染比赛气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电影中,演员的眼睛里经常含着泪水,他们每一个挑眉,转眼珠,微笑......都那么的恰到好处,不做作。
分享一些笔者最喜欢的一些片段和电影的其他小亮点。第一个就是吉塔准备参加决赛的时候的一个背影,这个背影在电影中大概两秒钟,却很振奋人心,或许是因为笔者是一个竞技体育迷吧。
再说说电影的配乐。同样的旋律,不同的词,不同的乐器就可以刻画出不同的人物心理。《摔跤吧》在音乐运用上,笔者认为是做的非常好的。
还有就是最后吉塔得到冠军与父亲分享喜悦的那一刻,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叙述者(吉塔的表哥)说了一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听到了这句话”紧接着就是马哈维亚一句简短的话:“萨巴斯”(音)。字幕给出的是“你是我的骄傲。”(所以笔者还是建议看原版,印度语这句话不要太感动)笔者喜欢简洁但是有力量的结尾,这部电影就是了。
当然,这部电影还是有瑕疵的:被些许人诟病的父权主义,还有略显老套的故事情节。父权主义在这最开始的时候马哈维亚逼迫自己的女儿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出来,但是笔者认为如果吉塔和巴比塔对摔跤没有热爱就不可能到达最后的高度,还有从马哈维亚对学校管理人的独白以及对女儿们的各种担忧都可以体现出他对女儿们的爱。
故事情节略显老套。的确,电影故事的主线不过就是失败堆砌小成功,小成功推向大成功,小成功与大成功之间又有失败的阻隔。但是,就像篮球比赛的回放,你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是在看回放的时候依然会为运动员的表现而惊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