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的天使,香包散文

  庆阳,黄河的中上游,陕甘宁三省的交界处,华夏历史的发源地,炎黄子孙的繁衍处。但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这里曾经一度成为不毛之地,改革开放后,也一直都是一个落后的地区,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创新的追求,但庆阳人民却始终都有一颗与国际相接轨的炽热的心。时光荏苒,黄土高原之上,不仅有那种豪放,更有心思缜密的灵巧美,香包便是其代表之作!多么心灵手巧的结晶!多么富有灵动的美丽!多么使人叹为观止的杰作啊!这贫瘠的土地渐渐肥沃,这落后的思想渐渐新颖,这块荒凉的地区终于以香包走出黄土高原,而逐渐飞黄腾达!

庆阳的天使,香包散文

  初降临

  早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前,《黄帝内经》便有记载。虽然那时,许多疾病都无法根治或是治疗。但是,古人类却也懂得避开这些“病毒大军”。于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岐伯便想到了一个极好的方法。那便是能将药物随身携带,做到防疫驱瘟、禁毒蛇的作用,但又为了方便起见,便又随意用一小布袋将药物裹藏进去,达到一定的目的。如此一来,香包的初形显见。

  随着人民的需求不同,当年的小药袋在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后,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对于人民来说,还更加形影不离了。

  战国时代,香包成为了人们的饰物,无论男女老少,都随身饰挂。为自己添彩,也为自己今日增添福运。在当时,无论是香包的外形特点,还是其寓意如何,都让社会所接纳、包含、喜爱。

  而在唐宋时期,香包更是成为了仕女、美人的专属用品,足见香包的地位日渐提高。

  至明清时期,香包更成为了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也是逢年过节必备的吉祥物。

  其辉煌

  在2001年,庆阳华池县更是出土了距目前800多年的香包被誉为“千岁香包”。香包的历史渊源流长,而庆阳则是其发源地,也是其发扬地。800多年的风吹雨打,并没有使“千岁香包”而褪色,也没有使“千岁香包”模糊。反倒历经多年沧桑,在今时今日,“千岁香包”不仅熠熠生辉,而且更多了几分历史的庄重气质。这足见庆阳人民的'智慧,足见庆阳人民对香包制作的精心。若没有当年庆阳人民一针一线的精心缝制,哪来今日的叹为观止?若没有当年庆阳人民对香包制作的苦心研制,哪来今日的辉煌璀璨?若没有当年庆阳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哪来今日的吉祥之物?

  庆阳的女孩儿七岁八岁便开始学针线,便开始为做出一个个精巧玲珑的香包而打基础。“香包刺绣之乡”的美称,便始建于稚嫩小手握住的针尖上。从绣法的生疏,一针一线,到娴熟;从颜色的搭配,一股一股,到绚丽;从图案的单一,一点一滴,到精美。每一个步骤,辛苦的汗水充斥着每个过程,喜悦的心情包绕着每个细节。庆阳的香包没有可以而为之的艺术生硬之感,庆阳香包是庆阳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庆阳香包是庆阳人民对美的追求,庆阳香包是庆阳人民吉祥如意的象征。

  艺术来自生活,艺术来自灵感,艺术来自各种各样的事物。庆阳香包便是庆阳人民的生活初形,庆阳香包便是庆阳人民善于细心观察且探索事物得到的成果,庆阳香包便是黄土高原之上那秀气的灵动美!

  永传承

  庆阳的香包制作十分考究,其技艺也十分精湛。香包上那龙飞凤舞的绣样,那憨态可掬的福物,还有那神秘的中华民族的图腾……无一不绣的惟妙惟肖,足以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此文化气息,李秀娥、贺梅英等人,自当要将这种艺术,这种手艺,这种庆阳人民的结晶给传承下去。代代相传承,绵延万年,与日月同辉,绽现庆阳最绚丽的花朵。

  而目前庆阳香包节也备受关注。在香包节里,参赛的香包作品,琳琅满目,使人看得眼花缭乱,却依然意犹未尽。不仅如此,庆阳香包节更为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平台,使其能有展示机会;也为参赛选手营造一个机会,使更多同道中人能互相切磋技艺、互相学习。为庆阳香包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都希冀庆阳香包能流芳千古。

  庆阳文明,庆阳文化,庆阳风俗,都令各国友人所欣赏、喜爱。庆阳,华夏历史的发源地,炎黄子孙的繁衍地。在它的天使——香包的引领下,为五湖四海所熟知,为中华民族更添一道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