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老河桥的散文随笔
因为晨练,我来到了久别的老河桥上。
“老河桥”并不是它的真名,而是我给它起的名字。我觉得,这样称呼,更能表达我内心里涌动着的那份执着的情感。
站在老河桥上,正是太阳出山之际。在东方,远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几朵云由暗变亮,无数的光从云的边沿射向天空,天穹越来越亮,然而大地还沉浸在阴影中。我知道这是太阳从山那边上升的征兆。不久,云朵的上边沿上露出了太阳的笑眉,许多光线立即从天穹下移,就像海水退潮般慢慢降临大地,等到万物万全呈现在光芒中时,太阳已经跳到云朵上方,如一面金色的光盘金光四射。这时,桥下那原本汹涌澎湃的巨流,好像被驯服的野马温顺地徜徉在大地上,碧蓝幽静的河面早已波光粼粼,景色分外壮丽。河两岸满眼都是密密的植被,还有隐约可见的楼群。一条条崭新的黑色油路四通八达,长龙般的车群川流不息。文昌宫透过氤氲的香烟传来的晨钟声悠扬深沉,弥漫着令人陶醉的祥和气息。我的心开始升腾了,眼前清晰地浮现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天下午,正在读初三的我们被语文老师带到刚建成的老河桥上搜集关于老河桥的'作文素材一幕。老师激动地讲解道:
“……它不是一座普通的桥,而是西部黄河上的一道靓丽的彩虹。它南北走向,全长264.4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另加0.75米宽的高台人行道,桥净高12.95米,载重负荷标准汽车15吨,挂80吨为双柱式钻孔灌注桩工型梁少筋微弯板组合结构的钢筋水泥桥,共有16孔,每孔距离16米,另加1孔8米板梁桥。
“1976年4月筹备材料,11月19日正式动工,1978年5月全面竣工。整个工程共完成混凝土总量1332立方米,石彻护坡539立方米,铅丝石笼1680立方米,完成土方30000立方米,砂砾石路面16100/3.6公里。工程总耗用水泥960吨,钢材227吨,木材953立方米。”回校之后,同学们在作文里纷纷表达了对老河桥的真挚情感,对家乡的新面貌感慨不已。
三十多年过去了,老河桥毅然坚如磐石,屹立在激流中纹丝不动,继续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着黄河在我的故乡境内最早的一座钢筋水泥大桥的巨大作用。在它之前,距离它100米的上游有一座浮桥。由于桥面架在木船之上,经不起水流冲击,整座桥始终动荡不平,南来北往的班车怕出意外,在桥头上让乘客下车步行。有些乘客行走在跌宕不定的桥面上胆战心惊,犹如煎熬在刀山火海中,虽然过了桥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初建老河桥时,受经济条件限制,在水面宽阔、水势涛涛的黄河上修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果断地做出了建桥决定。记得,修桥那会,消息一经传出,人们奔走相告,激动万分。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乡亲赶来参与会展。施工人员为了答谢乡亲们的厚爱,日以继夜地赶工,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务。剪彩那天,人山人海,载歌载舞,喜庆满天。
当老河桥第一次以雄伟的姿态矗立在世人面前时,标志着故乡桥梁建筑事业越上了崭新的台阶,极大地鼓舞了乡人们勇于改造自然,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大无畏精神。而彻底征服了黄河这一天堑,极大地改善了故乡水上交通条件,使两岸人民的*贸易畅通无阻,从而加速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老河桥的建成,对于当时交通滞后,信息闭塞的故乡人民而言,真正是新生事物。伟大的举措增长伟大的见识。
正如人们希冀的那样,老河桥顺应改革大潮,为故乡的经济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故乡的桥梁事业飞黄腾达,大小桥梁星罗棋布,仅老河桥的下游不远处就有三座规模壮观的大桥。由于技术精湛,材料新颖,新修的桥一座比一座漂亮,气势一个比一个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