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关于写端午节的好文章
2、 导语:端午节,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下面关于端午节的名家经典散文,欢迎欣赏。 篇一:端午节的回忆 时令已进入了农历五月,卖棕子的忽然多了起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棕子,外面包着的曾经鲜绿的苇叶煮熟后已成了黄褐色,牢牢地裹着里面的糯米,还有各种各样的馅。虽说苇叶颜色已变,但那清香却逸散开来,那应该是棕子独有的味道,唤起人们心中的记忆,借此牵扯人们的视线。 长大以后,我很少吃棕子,或许因为它既是一种甜食又是一种粘食吧,那过浓过腻的口味总让我敬而远之。虽然不喜欢吃棕子,但每每看到棕子,我还是忍不住好好端详一阵,把它们与自己记忆中的棕子进行一下比较,总是试图找出这些棕子的不完美,前些年每次都能如愿。近些年来,棕子的商品化已让它们身价倍增,它们的外观也空前漂亮起来,完美得让人几乎找不到一点瑕疵。无论那些棕子怎样精致,它们依然难与我心中的棕子匹敌,因为那是带着母亲味道的棕子啊,天下没有人能替代母亲在儿女心中的地位,母亲亲手包出的棕子,什么样的棕子可以比得上? 小时候家里很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没有人会奢求吃上美味佳肴。那时的节日似乎只有春节家里才过,父母太高兴了,可能会在中秋节时给我们几个孩子一人弄上一块月饼,至于端午节,我们的思想里是没什么概念的。虽说家乡哪里都是池塘,池塘里生满了芦苇,但对苇叶与端午节的关系我们却一直都不知道。每年端午时芦苇已长得一人来高,苇杆粗壮,苇叶肥硕,宽宽的,厚厚的,泛着碧绿的油光,看着怪着人喜欢的,有时忍不住会摘上几片苇叶编上一顶帽子(命名为帽子,只是有个大致样子,那外形实在有愧于这个名字),装模作样地戴上,还得用手扶着,恐怕一个不小心,那帽子就会四处飞散。有时母亲会让我们多采一些苇叶带回家,她用来铺屉。但那时小小的我从不知道苇叶还能用来包棕子,甚至对棕子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何止不知道棕子,甚至那时还可笑地把“棕子”与“凳子”两个词混为一谈。 知道棕子是从母亲的口中。母亲记忆力极好,口才极好,特别善于讲故事,什么样的故事到了她嘴里都那么生动有趣,总是让人听不够,我的童年似乎很多时候总是坐在母亲身边,听她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现在回想起那些时候,我常常疑惑基本不识字的母亲是从哪里得来那些故事的呢?或许有听来的,有些可能就是她自己编出来的,只是母亲健在时,自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更没问过母亲,如今想问也没处去问了,这也就永远成了一个谜。 早已忘了是什么缘由,母亲会讲到棕子,可能是她回想起曾经的生活,回想起棕子的甜美吧。母亲绘声绘色地说着,于是棕子的香味在我们头脑里弥漫开来:香喷喷的糯米,粘粘的,带着韧性,一粒粒被丝丝缕缕纠缠着;红艳艳的大枣,甜甜的,裹在米中,咬开棕子时会从里面露出来;而棕子外面包的竟是碧绿的苇叶,家乡到处都是的苇叶,只是这扁长的苇叶怎么可能裹住米呢?虽说母亲已说得很详细了,但我们那有限的想象力仍然不能想出棕子是什么样的,何以苇叶能包住米。虽然还是不知道棕子是什么样的,但关于棕子的美味想象却异常丰富起来,看到芦苇时就会忍不住想到棕子,幻想什么时候家里也能包上一次棕子,也能真的尝尝棕子的味道。 后来上学了,家里还是很穷,还是包不上哪怕一次棕子。可能是小学一年级吧,老师给我们讲了棕子的来历,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跳江而亡。母亲虽然有许多故事,但她毕竟没上过学,认字太少,她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棕子的来历。当我把这棕子和屈原的关系讲给她时,她认真地听着,就如我们听她讲故事一样睁大了眼睛。母亲生在那个年代,没能上学,上学一直是她心底的痛,也正因为那个原因,她对我们上学非常支持,她不想让她的痛苦延续到我们身上。母亲听完我讲的棕子和屈原的故事后,非常郑重地说,哪年家里条件允许了,端午时一定要包许多棕子,既可以纪念那么好的官儿,又可以让我们几个孩子也尝尝棕子解解馋。 没想到母亲说这话不久,家乡就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很快家里的吃饭不成问题了,那一年端午节前,母亲不知从哪买来了米和枣,于是家里第一次要包棕子。 母亲吩咐我们兄妹几个采苇叶,告诉我们小心些,尽量找宽大些的叶子,别把苇叶弄劈了,想着棕子的甜美,我们几个兴高采烈地奔向苇塘。五月的苇塘如一片碧海,芦苇喜欢生得挤挤挨挨的,一颗颗颀长笔直,干相依,叶交叉相连,即使风来,也难钻入其间。我们拉开密密的芦苇,小心不把它弄断,拣肥大的叶片完完整整地摘下来,一片片码放整齐,在心里,这苇叶早已变成了棕子,裹满了白白的糯米,甜甜的红枣。 母亲把我们采回的苇叶又检查一遍,洗净表面的尘土,放入开水中微微汆了一下,翠绿的苇叶成了深绿色,却变得柔韧了许多,用手卷动再也不裂开,母亲把汆好的苇叶放入冷水中浸泡,端来早在大盆里泡好的米和红枣,找来洗好的稻草,开始包棕子。 母亲在左手中铺开三四片苇叶,用右手捞一把米,再加上几个红枣,上下左右折几下,扯过一颗稻草系上,一个严严实实的大棕子就包好了。我们几个在旁边看着,觉得母亲的手太神奇了,怎么那么几折苇叶就裹住了米呢?于是我们就吵着让母亲教,可能家里终于能包棕子了,母亲的心情也格外好,特别有耐心,一遍遍讲着,演示着,我们用心地学着,但终归是手太笨,不是苇叶根本包不住米,就是虽然勉强包在一起了,但不是这里漏了,就是那里破了。我们互相取笑着,互相鼓励着,于是满院子都是母亲的笑声,我们的叫嚷声。 虽说我们包的棕子丑陋异常,母亲还是给我们留了下来,并做了记号,说等棕子熟了时,让我们自己先挑自己做的吃,我们觉得自己也会做棕子了,都很开心。 棕子终于包完了,母亲把它们一个个码在大锅里,开始煮棕子。煮棕子可不是一件轻松事儿,五月天气已热了,母亲坐在灶前烧火,非常耐心地,身上都是汗。棕子里的米是生的,又被苇叶包在里面,要煮好久才会煮熟,包完棕子时已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了,母亲整个晚上就要守在灶前煮棕子。我们本来都在盼着吃棕子,就都围在母亲身边守着锅。母亲也不烦我们,一边烧着火,一边给我们说着谜语,讲着故事。我们的心情都在棕子上,母亲的故事再好也听不进去,总是不停地问母亲棕子熟了没有,还得等多久?母亲总是说过一会就行了,可是一直等到我们的眼皮开始打架,实在忍不住粘在一起时,母亲还在往灶里添火。于是棕子的香味飘进了我们的梦里。 第二天早上,在母亲呼唤起床的声音中我们睁开眼时,母亲早已摆好了饭桌,桌上是剥好的棕子,我们爬起来,一骨碌下了炕,就要去抓桌上的棕子。母亲挡住我们的手,让我们马上洗了脸,一起来吃。那棕子真的是太好吃了,又甜又香,吃得我们的小肚子都胀起来了,母亲不得不喝住我们,告诉我们再吃会生病的,我们在不舍中住了嘴,但眼睛还在那些棕子上转。 后来几乎年年都包棕子,我们对棕子也不再那么亲了,但还是喜欢吃母亲做的棕子,好象那棕子总带着母亲的味道一样。其实何止是母亲包的棕子呢,母亲做的任何一种饭,我们都觉得好吃,母亲确实手巧,似乎什么东西经了她的手,都会有滋有味的,只是后来母亲生了病,不能给我们做饭了,但她还会指挥我们做这做那,因了母亲的悉心指导,我们兄妹几个做饭的手艺都很不错。但母亲生病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棕子,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工作了,没有时间去做那么麻烦的事,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不可能包出母亲那么漂亮那么好吃的棕子。家里不包棕子后,我也不再喜欢吃棕子了,本来我就不喜欢吃甜食,别人包的棕子与母亲曾给我们做的棕子好像味道差了许多,我对棕子也就彻底失去了兴趣。 今天母亲离开我已快十二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好像还如昨天看到的一样清晰亲切。走在街上,看到棕子时,我还是忍不住去看,去与记忆中母亲的棕子比较,但我知道母亲的端午节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了! 篇二:听夜雨,闻粽香,寄乡思… 听,屋窗外那一缕嘀嗒零碎的细雨声; 闻,念相中那一连飘香甜醉的粽子味; 寄,离乡人那一份浅淡忧郁的故乡思。 ————————-题记/文。冬雪 【听夜雨】 不知道为什么,浓浓的夜色总会让我波澜的心得到十分平静,淡淡的思绪也总会让我从中恍然醒悟。今夜,即是如此…… 此时,不停的点动着网页上那一行又一行用优美、淡雅、浅恬、清新、幽情、缅意……的文字所编织成的一篇篇文幅使得看似平静的我又一再的被之所动。不停的沉浸在这些文字里面,不断的被这些文字勾起心中那一波又一波涟漪…… 每当压抑不住时,就时不时抬起头,仰望天,静静地聆听窗外的那一缕缕轻风细雨。才发现,这种感觉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心适。不足的是在这寂静无比的黑夜之中。如若是在白天,我会毫不犹豫的跑出屋外,漫漫的与雨共舞,同雨呼唤,与之化为一体。伴随着雨滴痛快的激情热舞后化作一缕清烟消失在大自然中…… 【闻粽香】 稍纵即失,时间总是过得如此之快。翻开日历,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当然,又是独自一人在异乡过着这个节日。掰开手指数下,才发现自己早已忘记有多少个端午节没有在家更别说和亲人们一起度过了…… 一个人,萧瑟地走在繁琐嚣嚷的大街上,夹杂在一波又一波行云在马路中的密积人群里,显得我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渺弱无助,寂静落寞!只有不远处的小餐馆里一直飘外出那另我甜醉无比的粽子香,才渐渐的刺动着我的思绪与情感…… 看见了那一排排被绿绿的衣裳裹着的粽子。我想它们吃起来一定是很美味,粘密,鲜嫩。想着想着,眼睛又湿润了。脑子浮现出了小时候,看看妈妈包粽子的情景。是那么的清晰,可仿佛又是那么的模糊。也许是离家太久了,离开妈妈太久了。也忆起了,小时候不听话的我偷吃粽子被爸爸碰个正着的小插曲。更怀念起,一大家人齐坐在奶奶家吃团圆粽子大餐的热闹景象…… 【寄乡思】 对于一个离家太久的人来说,每当逢年过节之时,总会思念起那家乡的水,家乡的土,家乡的人,有关的家乡的一切一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总是能代表着每一位异乡游子的心…… 因为今天上海在下雨,所有今晚的夜显得格外的平静。没有了夏天本应该有的炎热与烦躁。因为如此的宁静才让些时的我联想万千,思绪涌动。才会想到有关家乡的一切…… 故乡的一草一木,早已是扎根在我心里的,对故乡浓烈的感情也早已浸在骨子里的,不管过去多少年,故乡的一切想起来还是那样的清晰,时间越久远,对故乡的感情不仅不会淡忘,还会更加浓烈…… 我想起了我家房后的那座沉落了数年的狮子岩,也想起了那一棵又一棵的桔柑树,也想起了那条清凉澈底的小河流,还有那一道道布满了我们的味道的乡小路……这一切的一切,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因为这些都是珍藏在我内心深处最真最贵的回忆…… 倚着夜的心扉,诵着几段诗情,阅着几页画卷,醉在几许清风,隔窗而望去,我那充满忧思的双眼早已被今晚温柔的夜给深埋。悠然的走在这红尘之外,陶醉于自己的悲悯情愫之中…… 篇三:感受端午 这些天,电脑里手机上时常收到有关端午节的问候和祝福:“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 还有“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预祝端午节快乐!” 那一个个画面上用粽叶包着的可爱的粽子跃入眼敛,一丝丝香甜似是穿跃时空穿跃电脑和手机近在我身旁;那一句句问候如夏日清凉晚风,拂过我的脸夹,沁入心扉。 在每一个普通平淡的日子,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在自己的空间,然,当那些节日的祝福声起。才发现自己其实一直被朋友们惦记着;才发现左右逢缘的乐趣;才突然发现心与心的距离其实很近。那种感受会让我莫名感动好久、好久……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友情的可贵! 以前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会安排我们去采艾叶挂于大门上,以避邪。而母亲自己总是从端午节的前两天就开始准备包粽子。她采来许多粽叶,将糯米洗干净浸泡一夜,第二天再准备香菇、红枣、花生、虾米、绿豆、肉丝,这六种食物加糯米包成咸粽,还可以用糯米加豆沙包成豆沙粽,糯米加白沙糖做成甜粽。母亲还会做一桌可口的菜,以粽子为主食,父亲还喝一杯雄黄酒,一家人聚在一起过端午其乐融融。母亲自在享受做粽子的快乐而自己吃的却很少,而我们却是只在享受吃粽子的快乐。 接着母亲还会吩咐我们把蒸熟的粽子送给村里年迈的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们。虽然当时在农村粽子不怎么值钱,但在母亲,却是对家人一份深情的体贴和关爱,对老人和孩子的一滴滴真切的疼惜和一丝丝浓浓的祝福。 今年的端午回娘家时,看不见门上的艾叶黄也闻不见厨房的粽子香了。母亲已经离我们而远去了,再也见不着真实的触手可及的以往,而母亲的细致与慈爱已定格成记忆的永恒。也开始自己亲手包粽子,其实更多的则是为了体验母亲生前所有过的那份包粽子的心境。将做熟的三个粽子置于母亲坟前,再敬三杯酒、烧三烛香。对于母亲的思念,再一次那样的真真切切!远在天堂的母亲,过得可好?心脏病是否已治愈?是否可以感受到我这迟来未报的孝心?是否能听见我的祝福?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亲的关爱! 凝望远山,凝望蓝天,凝望苍穹。屈原这在名字在我的感受中是厚重、酸楚和伤痛。这个出生于湖北的伟大爱国诗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艾叶的黄粽子的香和龙舟的快乐。更多的则是一种临死不屈的爱国精神的廷续,一种忧国忧民的政治品格的闪光。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曾被流放于汉北和江南。屈原一片忠心不能报国,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被后世千年传诵。当得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从此,人们便于每年的端午包粽子享亲人团聚之乐,赛龙舟表国泰民安的举国之乐。汨罗江人还将粽子置于江河中,以拜祭屈原的亡灵,追忆他的精神。 感受历吏感受屈原,我像是凝视着他忧国忧民的双眸;读懂了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那种百折不挠,不遗余力上天下地的追求和探索精神;体味着他因报国无门而痛投汨罗江的千般痛楚的心情。我的两行清泪不由夺眶而出,为历吏的无情而流,为屈原的遭遇而流,为今日的感动而流。 此时,那个远在天国的爱国诗人可好?他是否已经走出了那个君主统治的年代?他是否还在写着爱国诗篇?他是否知道这世间还有很多人在怀念着他?他是否看见一个爱诗的的荆楚女子在为他写着忧郁的文字? 在泪眼朦胧中,在人们庆端午的时刻。我看到的是一种爱国力量的廷续,一种品格精髓的升华!我想,在这种精神的感化下,我们会更加的的关爱父母、疼爱孩子、理解同事、爱戴老弱;我们会更加深刻地懂得活在世间要感恩惜福,敬业报国!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朋友的祝福;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亲的关爱;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屈原的温度! 更多热门的励志文章推荐:
3、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微信文章精选3篇
4、有关端午节的微信优美文章精选
5、有关端午节的散文赏析2016
6、精选6篇关于写端午节习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