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故乡优质散文

  故乡在江南。小时侯,每每父母用浓浓的乡音谈起故乡,我总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于是,山青水秀的故乡便在我的梦里。

梦里故乡优质散文

  十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回故乡。青山碧水间散落着一个个美丽的村庄,故乡的民居清一色是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远远的望去如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民居与民居之间没有院落,只是相隔一定的距离,于是便有了一条条宽宽窄窄的小巷。小巷的路面全部由一块块大大小小的青石板铺成,也许铺的时间已很久远,每一块石板都已被磨得光洁如玉。

  奶奶家住在一个典型的依山傍水的村庄里,村庄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前面是一个烟波浩淼望不到对岸的大湖,湖水清澈澄净,而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清晨提着两只分别装着米和蔬菜的竹蓝,踏着青石板铺成的长长的石阶来到湖边。此时,湖面还飘着轻纱般的薄雾,我将竹蓝浸到湖水里,轻轻地摇一摇晃一晃,再提出水面,这样反复几次。篮子里的米就会变得洁白晶莹,一只只茭白就会变得白白胖胖,一棵棵油菜就会变得翡翠般碧绿。

  除了湖,故乡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河多桥自然也多,也许是为了省料或建造容易,故乡的桥多数建在河面的较窄处,所以故乡的桥大多小巧,如果桥头是一株柳,那么整座桥就会掩映在绿荫里,如果桥头是一棵梅,那么整个桥面就会在婆娑的花影间。由于建桥要寻找河面的较窄处,所以故乡的路婉转迂回。出了奶奶家的村子,便远远的能望见外婆家的村头,但走一走便不见了外婆家的影子,路也变得漫长起来。记得一次去外婆家,我留意数了一下,从奶奶家到外婆家要经过大大小小十一座桥。

  外婆家住在一个幽静的山岙里,三面环山,一条清浅的河从村中缓缓地流过,山上有清冽的溪水注入河中。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溪边的一片桃园,一阵柔风吹过,树上的花瓣如桃花雨般落入水中,令我想起我最喜欢的一首民乐《桃花流水》,这首美妙的乐曲曾让我有过无尽的遐想,一阵阵轻柔悦耳的筝音让我看到了溪水欢快的流动,而随后那悠扬的笛音则让我浮想联翩,分明是舞的旋律,是溪边有位女子在翩翩起舞吗?而真正坐在溪边的桃园里,才知那翩翩起舞的是纷纷坠落的花朵,每一片花瓣、每一朵落花离开枝头时,都会在空中划出各种优美的弧线,如一个个翩翩起舞的春姑娘欢快地跃入水中,于是,这首美妙的乐曲在这片溪边的桃园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故乡地处东部沿海地区,那里地少人多,人口密集,春天来得早,冬季到得晚。也许是这种自然条件,造就了那里的人们勤劳的本质。每年他们要进行两次播种和收割,农闲的时间很短,但村民们也会利用短短的农闲时间去城里打工或做一些季节性的买卖。勤劳的本质使故乡的人们过着富足的生活,由于人多地少,故乡的`人们养成了精耕细种的习惯,走进故乡的田野,你会看到修整得整整齐齐的田埂,秧苗细密有秩的生长着,没有一根杂草,每一处沟沟坎坎都精心地栽种着适宜的农作物。一次登上一个较高的山顶,俯看故乡,田野象一块巨大的绿格子布,覆盖在故乡的土地上,蜿蜒的河流象银色的带子在田野上逶迤飘荡。

  在我的故乡之行快要结束时,适逢江南的梅雨时节。江南的雨一如江南的女子,温润而纤细。细细的小雨如雾似烟,在空中弥漫着,在风中轻飘着。整个故乡被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远处的村庄象一幅水墨画的底稿,没有了清晰的轮廓,在清风细雨中透着几分古朴带着几分悠然,近处的竹林为灰色的雨幕涂上了一抹浓淡相宜的绿,村后那青翠起伏的山峦只剩下一个蓝灰色的剪影。谁家的窗口吹响了一只竹笛,笛声时而悠扬时而婉转,与轻风细雨缱绻缠绵。我撑起一顶小花伞,依着漫天的雨韵,踏着纷纷的落英走在故乡的小巷,想起了戴望舒的那首浪漫小诗《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我的十八岁的故乡之行,就在这个长长的雨季开始时结束了。参加工作以后我又到过两次故乡,只是匆忙拜访了亲友,没能细细的体味。如今已有十几年未曾与故乡亲近,对于故乡十几年来的变化只是从哥哥的来信中有了一些了解。在南方工作的哥哥偶尔会去故乡小住,哥哥在一封封如散文般优美的来信中,描绘着如今故乡更加优美的环境以及村民更加富裕的生活,还特别提到奶奶家村前那个大湖,如今已是省著名的风景区,兼有“西子的风光,太湖的气魄”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读罢,故乡又在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