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眼凡心里的西江苗寨散文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山里娃子,山秀水清的美景对我并无多大诱惑,对“三山五岳”的敬仰全因文人墨客的足迹和笔韵,对于“苗疆圣地”之称的西江千户苗寨多少有点膜拜,全是因为对少数民族的古朴民风和生存精神心存依恋,还有古龙先生笔下的苗疆整蛊高手的敬畏。
大学时同窗室友来自苗乡,直朴刚毅的性格是我对苗族认知的初始印象,特别吸引的是神秘的苗语,但从未踏上那神秘的故事里。相传苗族的祖先是蚩尤,在炎帝黄帝大战中败北,他的子孙也因此被驱逐,且历代不断受到统治者压迫和镇压,被多次迁徙,最后进入今天的贵州、湖南、广西、云南一带的“蛮荒之地”居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没有自己的文字,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因此以往的历史都是口口相传,很多具体史实已经散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可以肯定的是最初的“蛮荒之地”现在渐渐变成城市生活的世外桃源,西江正是中国的苗都。
千户苗寨的民居特色和人文风情别人早已写尽写透,我的文字无处下笔,美轮美奂的“繁星下的西江苗寨”,我用一颗凡心来欣赏着,记住那米洒醉人的温暖,还有保存较好的深厚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文化。
赶着五一节的热闹,让女儿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一大早开车直奔贵兴路。太阳公公展示了盛夏独有的威力,为我们增添了喜悦的印象,刚过小关收费站,突来的太阳雨冲淡了内心的炎热,公路两旁的青山绿翠和民居小舍让我们都想振膀高呼,三小时的路程一路充满小朋友们欢歌笑语.还未到达西江地界,嫩绿的青草间跳跃着簇簇野花,青葱碧绿的.秧苗映衬潺潺流动的溪水,吸引了小朋友们纯净的眼球,在青山绿水间徜徉,夹杂泥土草香的新鲜空气让久居城市的我们顿觉心旷神怡。
目不暇及赶到第一个寨门,每人100元的门票让我们不得不惊动用好几个朋友。淋雨在门外等了好久,里面的村民来接我们进去,只要了半价,还有两位男士借上厕所从侧门偷偷溜进,门卫虽看见但并未深究,那些慷慨的外地游客就没这么幸运了。
坐上观光车前行两公里,才看见真正的苗寨大门.一群妈咪就兴高采烈地从一家商店窜到另一家商铺看银饰,风景全在购物的快乐了,我便驮着女儿沿着白水河看两边精致的吊脚楼,清凉的水声洗去疲乏,我给女儿讲述苗族农村的生活故事,5岁的她听完后懂事得没有向我要任何一样吃的和玩的东西,回来的路上看见她一直玩着阿姨们送她的泥瓷口哨,才觉得几分歉意。
勤劳俭朴的苗族都住在山里,由于人口众多,良田稀少,从来就没有占用自家良田修建房屋,为了即不占用良田又建造更多的房屋,苗族人发挥自家的聪明才智,就地取材,依山而建木质的吊脚楼,一家一房鳞次栉比,错落有方,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标志之一,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主要是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青年男女在农闲时就在风雨桥里对歌述情。
玩西江一定观夜景,我们决定住一晚上,没必要住路边的高档旅店,农家山庄物美价廉,简朴雅致,食物地道,完全深入民居感受苗家的生活习俗,纯美惬意,走在田间小道,古朴与现代相融合的灯影映衬着山的神秘,宁静而悠远,没有丽江的繁华酒吧,自然也少了那分吵闹,西江的夜景是很迷人的,各家各户门前的红灯笼一并亮起甚是壮观:星星点点随着山势蜿蜒盘旋,整个山寨夜色迷蒙,几分静谧深邃,或在街边游走或是沿着河边散步,悠然闲散跟着人间仙境。
我们找了一家河边的烧烤店喝酒,妈妈们忙着选材砍价,我们感叹着城市的喧闹,回味着童年泥土的清香,大家从四面八方的城市赶赴而来,欣赏美景的目的大多为了减除工作的压力和忘却人世沧桑,我们感叹着,兴奋着,不知不觉己是醉眼朦胧。那些举着长焦镜头的摄影师比我们悠闲而专职多了,陶醉在美景中不停地按着快门,盛夏的山里充满丝丝凉爽,我们完全浸沉在热闹的宁静与和谐之中了。
晚上突然下起了小雨,我与苗岭一起陶醉在诗意的神秘中,宁静而悠远。早晨空气清新,直透心脾,大多游人都还浸沉在晚上开心的梦乡里,我独自淋着小雨,沿着村寨欣赏那古朴的吊脚楼,许多店家和民楼的屋顶早冒起袅袅炊烟,没有一点阳光初露的迹象,一幅烟雨朦胧的水墨画境,浸透一种历史发展的韵味,我的脚步就像在诗情画意中行走。
西江的旅游发展让村民摆脱以前刀耕火种的生活,苗族文化现在也唱响多彩贵州,通向苗家的路方便多了,旅店多了,吃的也多了,香甜的苗家米酒和食物也贵了,我以一颗平静的凡心欣赏千户苗寨的生活气息,觉得陈年老式的民居中间夹杂现代仿制木房补品,似乎少了些山和水的灵气,纯朴的乡情染上商业的气息多少有点变味,好像发展的乡村向城市伸出一双乞讨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