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光阴在成都散文
有些相遇,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我和成都的相遇,似乎是晚了些。
(一)我们的好时光
早些年就说要去成都,可纷纷扰扰的事情,总是让行程搁浅,今年读白落梅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中对成都的描写,让我再一次蠢蠢欲动,因此,当燕儿邀请我一同出游时,毫不犹豫地做了决定,来不及准备,来不及等待,两个女人,拖着两个孩子,带着一个车夫,一路向西。
清晨七点多出发,沿着G65高速公路穿行,长长的隧道,连绵的高山,被我们一路欢歌抛在了脑后。
长达八小时的车程,到达了成都。期间幸亏有燕儿的手机百度导航,以至于没有走弯路;有燕儿老公辛苦地开车,因此旅程轻松;更有轩儿哥哥照顾小妹妹,所以女儿特别开心。顺风顺水,午后的时光我们到了成都,抵达了提前预定的宾馆。
宾馆在22楼,名字叫《我们的时光》,单这个名字我就很喜欢。我们的时光,该有多美;我们的时光,该有多好;我们的时光,该有多长;于是,矿姐姐一推荐,我就立刻订了这个家庭式的宾馆。
果然没有辜负我的心,打开门来,一种家的感觉扑面而来,身在陌生的城市,却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做饭,洗衣,看电视,躺在沙发上吹风,站在落地窗前看城市的风景,赤着脚啃鸡爪子,坐在地上喝啤酒,怎一个“爽”字了得。就连五岁多的女儿也说:妈妈,这里太好了,我们就一直住这里吧。
好吧,若是可以,我也宁愿就这样的托儿带母的流浪。可是,女女,生活允许吗?在美的时光,在美的居所,我们都得回到开始的地方,继续着那些柴米油盐的烟火生活。只是,女女不懂,因为她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中长大,根本不知道生活的艰辛。
(二)古镇之印象
去了很多的古镇,大多数都是一样的,本该宁静的老街,因商业的兴起,变得喧哗,打扰了原本的平静。本该古老的民俗文化,因游人如织,少了原有的韵味儿。
成都的宽窄巷子和锦里差不多都给了我这种印象。
在没去之前,读到白落梅对宽窄巷子的描写:“浅淡的阳光下,悠长的宽窄巷子,落满了一地光阴,往事拂过行人的衣袖,这个叫成都的地方,许多闲时的幸福”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心是期待的,向往的。
可那个下午,当我真正走进宽窄巷子的时候,却没有白落梅笔下那么闲,那么美。暴虐的阳光下,喧闹的宽窄巷子,挤满了匆忙的行人,汗水打湿了我的衣袖,这个叫成都的地方,太多累时的奔波。
我们匆匆的走在巷子里,擦着行人的肩膀,踩着他们走过的脚印,来不及看看青墙雕檐上的素花,来不及听听巷陌的古琴,甚至没能悠然地坐在老茶馆里品上一杯香茗,感受一下老成都的韵味儿,就那样匆匆地走了。
离开的时候,内心是怀疑的:文人笔下的风景这么美,这么诗情画意,而我们却这样仓皇出逃,是我们去的时间不对,还是我没有那么高的文化素养。总之,成都很有名的宽窄巷子,我们还没用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逛完了,除了热,除了累,似乎没多大印象。
因为宽窄巷子太热,太闹。于是去锦里的途中,我不再抱有多大幻想。
还好,途中下了一点雨,吹了一阵风,凉快了很多,心也没那么燥。
天府锦里,小桥流水人家,花香四溢溪下,走在磨光的石板路上,不由得想起了三国的历史风云,想起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想起了沙场上烟火纷飞。只不过今天,当我脚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已经是和平年代,岁月静好,所有的烟火都昭示着人丁兴旺。
街两旁是古旧的店铺,琳琅满目的的小商品让我们不由得驻足细观,那些精细的工艺,优美的造型,让人爱不释手,可再一看价钱,还是悄悄地放下,高昂的价格,游客只可远观,不可买之。
丝丝风儿吹来,那些青石板路面光如明镜,真想脱了鞋子,赤脚走在上面,感受蜀中文化,感受被时光打磨的印记。忽然想,这些铮亮的石板路上,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迹,古人的,今人的。这些雕花红门之上,又挂了多少人的故事,三国的,现代的。于我,也想把心事写在那个红木门格,也想把梦挂在雕花檐下,多年以后,是否还能记得曾经有过我,曾经有过你,在这里与岁月共欢?
恍惚之时,一缕一缕烟从楼阁中升藤起来,我们欣喜万分,似乎找到了儿时的幸福。小的时候,总喜欢看到我家房子烟囱冒烟的情景,只要看到那一缕缕炊烟,我就匆匆地朝家的方向奔跑,那是母亲在做饭了,对于缺吃少穿年代出生的我,炊烟就是一种诱惑,一种向往。
同样今天,看到这升腾起来的烟波,我们也是幸福的。燕儿老公为我们买了很多小吃,尽管很贵,但有不一样的味道。其实,在这里吃东西,可能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吃的一种文化,吃的一种特色。尽管没有我自己在家中做的好,但总可以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为了看个究竟,我把眼睛抬老高,后来才发现,那些烟雾,其实不是烟,是一种人为的水雾,走在雾里,任星星点点的水打湿我的头发,打湿我的衣袖,凉凉的,爽爽的,忍不住让燕儿为我拍两张。
拍照的时候,心是欢喜的,今天我可以*自在,可以不为封地而苦恼,不为周边的战事而焦心。然而,就在我的一墙之隔,时光倒流,那个封为武侯的人,却无时不在为蜀国担忧。
来到武侯祠的时候,天闷热闷热的,真想问诸葛先生借用一下他那把鹅毛扇,把热浪扇走。
可先生不言不语,只有他的雕像静静地立在那里,不见卧龙之势,不见霸气凛然,更听不见他和刘备商议军事的声音,只看到墙上留下了他的《出师表》。再次读来,内心涌动无限感慨,古人啊,文采斐然,智慧满腹,在多少年之前能够有如此缜密的心思,如此智慧的头脑,不得不令我们今人敬佩。更是那龙飞凤舞的书写,让我久久驻足不前。
诸葛亮写的《出师表》,岳飞为他草书十行,刚劲有力,气势磅礴,不愧是两个伟人,时代英雄,两个奇才,合在一起,造就了奇观和伟大。只是,当一切战事平息,当年轮走过,所有的丰功伟绩,所有的羽扇纶巾,都化为了墙上的这两块墓碑,供后人瞻仰。
在武侯祠里,坐在油漆长凳上,看溪水潺潺,听鸟语花香。一边是古人的文化遗址,一边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们在玩耍,今夕相比,岁月荏苒,时光啊,带走的是光阴,带不走的却是那一座座丰功伟绩的雕像,谁说他们没有生命力,他们才是最永恒的万寿无疆。
(三)可爱大熊猫
古镇已由今人变得时尚现代,回不去了。可今人却能把国宝级的动物,不让灭绝,通过精心喂养,让他们好好地活下来。
半小时的车程,到了熊猫基地。远离了城市,宜人的天气,不再热,不再躁。苍翠的'绿竹,相互撑起生长,拱出了一条条长长的林荫小道。走在林荫道上,伴着鸟儿的欢歌声,轩儿拿着地图,领着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大熊猫。
我们去的很早,熊猫们都起来了,饲养员们忙碌着给熊猫们喂竹笋。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熊猫,如今真正的走进,才觉得不枉此行。
那些大熊猫们,有的在树上,有的在木质的房子里,有的躺在地上,憨态可掬,黑白可爱。最是那两只大大肥肥的熊猫,他们爬在很大的一颗树,两个肥肥的熊猫挤在树叉上,或相互抱抱,或一个趴在另一个背上,或一个给另一个瘙痒痒,或一个擂另一个的屁股,看得游客们赞不绝口,那些时候,我真担心那么小的一个树叉,那么肥大的两个动物,会不会挤掉在地上。但动物自有他们的天性,不仅没有掉,后来,一个熊猫还帮着另一个熊猫慢慢地爬下树来。
爬下树后,他们一起在木质房子上,翻过去,滚过来,藏着脸,害羞似的不让我们看见,只听得游客们咔擦咔擦的不停拍照声和赞誉声。尤其是女儿,跟着她哥哥和文伯伯看得舍不得走,一个劲儿地叫好。
家有儿女,大熊猫基地真的是一个值得可去的地方。
(四)风情南桥夜
都江堰,必然的相遇,南桥,意外的惊喜!
说必然,是因为行程里安排了去都江堰。说惊喜,是因为在即将结束行程的时候,还可以和南桥相遇,让我们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暂且不说都江宴的宏大,李冰的伟绩,鱼嘴的奇观,飞沙堰的震撼,只想说都江堰南桥的夜市夜景。
本来累了一天,只想吃口好饭。轩儿说想去看看都江堰的夜景,顺便吃饭。我们欣然同意。
出租车落脚到南桥。门前的风景就吸引了我们,各色花儿,这儿一大片,那儿一大片,明明身在初秋,却如春天般明媚。燕儿,女儿都忍不住摆出了各种POSE,让我给他们拍照。是啊,人在画中游,哪有不动心。
踏进南桥大门,一排排沿江而建的古旧的木楼,雕花的屋檐,木质的小格子窗,朱红色的大门,铮亮的铜锁,裹着头巾的店小二,不时的吆喝一声,那一霎时,我似乎真正走进了古时的片段,抬头看楼上那一扇半开着的窗,就想,今天潘金莲有没有在楼阁上,会不会再掉一根叉杆,打在某个人的头上?武松会不会从哪家酒馆里钻出来,英武地朝我走来……
滔滔的江水打断了我的思绪,两岸的灯火美丽了我的视线。几座廊桥默默守望,滔滔江水奔腾向东,人来人往,有休闲的,有吃饭的,有旅游的,有经商的,游走在这条街上,你会感到人间百态,生活万象。
我们找了一个临江的桌子落座。尽管饿得慌,但美景也可餐。左边是夜市摊子上的蔬菜鱼虾,右边是滔滔东流的江水;前面是炒锅里冒的烟,后面是喷泉里喷的水;头顶是青瓦楼阁,脚踏的是滔滔江水;对面是盘盘海鲜美食,侧面却是悠闲掏耳朵的大婶;鼻子里闻到的是饭熟酒香,耳朵里听到的却是吉他弹唱;眼前是大江东去的豪放,脑海里却是大爷吹萨克斯的悠扬……
一幅幅美景,一座座廊桥,烟火和诗意相融,安静和喧闹起舞,忍不住拿着手机,不停的拍摄,这还不够,拍摄了小视频和远方的友友分享,这么美的景,在灯光的映衬下,江水是彩色的,灯火是流动的,歌声是悠扬的,心是安宁的,人是幸福的。
月已阑珊,夜潮拍岸,灯火却依旧,我们舍不得离去,长久地伫立在江边,挪不动回家的脚。若是可以,我愿是那江里的一尾鱼,*地游在这一片江海里;若是可以,我愿成为那江边的水草,静静地生长在这个城市的边缘;若是可以,我愿做廊桥上的一块雕花,守望着光阴从清晨到日暮。可是,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这里的一个匆匆过客。
那么我只能把美丽的梦挂在廊桥,愿梦想成真;我只能把心事抛诸于滔滔江水,愿付诸于东流;我只能把祝福融进夜色里,愿悠远的萨克斯奏出最美的曲子。南桥之夜,一辈子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