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地里的灯的散文
“庄子今年五亩梨园,忙忙碌碌的弄了一年,才卖了一万多元,除出农药、化肥、水费,你算算他能赚几个钱,还不如人家利娃八个奶羊的羊奶收入多。”栓锁哥蹲在门前的台阶上说。
说起果园,从九十年代初,村里就开始大面积的发展果园。给人的感觉是一夜之间,村南村北的农田里栽满了果树,祖祖辈辈依靠了一辈子的粮食,终于有了新的依靠了,也有了新的希望。人们也勤快了起来,干劲十足,整天在果园里,除草、施肥,夜以继日的不停的在果园里忙碌着,他们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他们把对美好日子的追求都寄托在家里的几亩果园上。但是,还没等到结果的时候,有时树满为患了。这就注定了忙碌一年,到头的收入是“墙倒坑平”。但是,日子还得继续。慢慢的,村子里有些人就开始想办法了,换品种,从黄元帅,秦冠,乔纳金、嘎啦、美八等等。但是,不管换啥品种,村里人都是一窝蜂的一家不拉,他们的步子都是相当的协调,而且这样的步伐总是跟市场慢一个节拍。所以,折腾了一圈,还是没有卖到钱。接下来,他们又开始改栽枣树,柿子树,核桃树,折腾来,折腾去。期间,村里也有些能人,开始搞起了养殖业,从养猪,到养羊,后来又不知从哪挂起一股养殖布尔山羊能赚钱的风,大家又都一窝蜂的饲养布尔山羊。但是,最后,也没见一家养成赚钱的,说是繁殖三代,就能繁殖出纯种布尔山羊,一只纯种的布尔山羊羊羔就能买到一千多块,但是,还没等繁殖到第二代,农民就把羊全部卖了。这是农民的悲哀,是农村的悲哀,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我从北塬的地里回来,看见老李坐在自家玉米地的田埂上,一把锄头放在旁边不远处,老李头嘴里叼着旱烟锅,吧嗒吧嗒的抽着,整个玉米地里都已经沉寂了。我跟老李头打了招呼说:“天快黑了,你还不回家呀!”,他笑着问我:“你啥时候回来了的?你大给你把房子盖好了么?你么看盖的咋样?这次回来总给你大拿些钱么?”,我笑了一下,没有回答,问他:“几年梨卖多钱?”老李头唉了一声说:“农民毙了。”我笑了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实,“农民毙了”这句话我不是第一次听,也不只老李头一个人说,这句话包含着颗粒无收的无奈和对命运的羁绊的抗争,但是,千百年来,他们和他们的祖先以及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一茬又一茬,他们守着几亩薄地,每天都在为靠地吃饭而伤透了脑筋。他们只有用无休止的'勤劳去换取收获的希望。他们在一句叹息,一句谩骂之后,手中紧握的锄头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地扎进了土里,似乎是要斩断与土地的一切羁绊,斩断着吸血的穷命。但是,他们总是能看得清过去,却看不清未来。
栓锁哥说:“庄稼就像是风中的灯,说不准那时就灭了。”农民在地里伺候一年,忙活一年,可能被一场冰雹打的七零八散,还有可能价钱贱如粪土,颗粒无收,这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他们依然坚持春播秋收,种地似乎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选择的无奈。他们握在手里的锄头不丢,不是他们不想丢,是他们除了老祖宗留给他们几亩的赖以活命的薄地,还种地的手艺,他们不知道何去何从。而今,他们一个又一个的老了,想果园这种繁重的活已经干不动了,只能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每次回家,我都能看见,谁家的果园又挖了,改种小麦了,谁家的梨树也挖了,种上玉米了……就这样的,农民的日子就像睡觉翻身,不停地变换着姿势,他们企图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好好地睡一觉,但是,翻身到天亮也没有找到那个姿势就又醒来了。就这样从老子翻到儿子,从儿子翻到孙子,最终都翻进了那一堆黄土里,算是有一个结束了。
农村的天一直再变,这几年变得尤其快,相比于过去农民的日子,国家的政策的的确确让农村富了起来,农民的日子也好了起来,农民更是紧跟时代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开启着新农民的篇章。果园里的水果产量增加了,多到让人发愁的地步,远道而来的客商将村里的水果一车又一车的远销国内各大城市。但是,水果并没有卖到农民心中的价格。从花蕾到硕果,从采摘到入口,如果算一个细账,那肯定是不赚钱的,但是,农民没有办法,这是唯一的销路。虽然说,现在提倡电子商务,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产品利润。但是,对于一个农民来讲,电子商务只不过是一个羡慕的眼神。这些事年轻人才能干的事情,但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分化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上学的,通过考试进入城市;一部分是打工的,通过工作临时落脚在城市。新的农业方式普及了农村的时候,农民却没有了,留在农村种地的,并不是他们想种地,而是他们在城市找不到安身之所,或者就是家里离不开。但是,他们虽然继续种地,却对新的农业根本就不感什么兴趣。
由于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价格涨了,种子化肥价格也涨了,劳动力也涨了,对于,农民的来讲永远都是水涨船涨。祖祖辈辈对农村的认识,对农民的认识,对土地的认识始终是吸命的恶鬼,能躲多远就是多远,都期盼着子孙后代赶紧离开这一片黄土地,他们是实在躲不开的人,就跟着恶鬼纠缠了一辈子,直到吸干自己身上的血汗,人也变成了鬼。所以,村里留不住年轻人,不只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城乡间的巨大差距,这差距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精神观念的转变。有一次,我回家的时候,看到我儿时的玩伴已经成为如今的中年妇女,她正坐在屋子里再给上幼儿园的儿子辅导作业,一边翻着书本,一边嘴里骂着,说娃是个猪,又说娃把先人亏人……我站在大门外的巷道里和他父亲在聊天,只听见她大吼着给我娃说:“张大嘴巴aaa……”,我一惊,我感觉她嘴张的把娃都能吃了,我从大门里往进看了看,她娃一脸无辜的低着头,也不说话,也不看她。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走进去。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尴尬两个字。
现在农业投入越来越高,种田的效益下降;农田耕种收益比较低,农户种地积极性不高;城市化推进,劳动力转移;农业基础设施差,抗风险能力弱……要想改变农村的现状,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改变人的思想也是同等重要的,有了电脑就要有会用电脑的人,有了网络就要有会利用网络的人,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网络,有电脑,但是,那只是一个玩具而已,并没有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大部分人用来聊天、看电视、看些没意义的网站,将这样大好的资源白白的浪费掉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不是他们想去浪费,装了网络的人,弄到底也不知道网络是个啥玩意,买了电脑的人,玩到底也不知道电脑的作用是啥。其实,网络、电脑都是一种工具,就跟你手里的车一样,他是你致富的工具,你完全可以利用它获取一些信息,销售农产品也好,获取市场信息也好,这就是网络的根本所在。它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作用,可惜,我们的农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的或许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不懂得根据这些信息去分析,去预测,终究也是看看热闹而已。
庄稼就是风地里的灯,国家的政策给你一个防风的玻璃罩子,农民却把它撇远了其实,并不是农民想把它撇远,而是,大部分农民就根本不知道这顶罩子如何戴。只能独留下一盏灯在地里随风摇摆,而且,这盏灯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
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农民思想的解放其实就是一种选择,一种利用。而这一点,却无人问津,无人引导,最终也起不到当初的效果。正如海南大学农学院林电教授指出。“从农作物开始播种到培养到收获到销售,要有一整套农业保障系统。”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