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夫妻百事哀随笔散文

  说尹育政是“准”作家,是因为他至今虽已发表过40多万字的文章、书稿,但“作协会员”之类令人炫目的华丽光环却始终没有降临在他的头上;职务呢,不过是北京白云观接待办公室副主任,副科级还是以工代干——大概是全国最小的官儿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随笔散文

  但他又确确实实是个作家。1986年,由当时兼任国家教委主任的*同志提议,为建国四十周年献礼,将出版《可爱的北京》系列丛书。担任丛书编纂工作的15人都是经过筛选的,除尹育正外,其他14人都是国内德高望重的作家、学者,如谌容、侯仁之等,唯有尹育政名不见经传,又最年轻——当时他只有36岁。而且,他既无学历,又无职称。但是,由他负责编写的《寺庙奇观》一书,速度最快,质量亦好,只写了一稿就由出版社拍板付梓。他还为泰国、香港、内蒙、四川、河北、天津、福建、广州、北京等地的报刊、出版社撰写过大量文章。目前,他正在应邀为日本一家出版社撰写书稿。

  我依此为由,向他表示祝贺,并要求进一步采访时,他先是推辞,然后极严肃极认真地说:“要写,就写我的妻子范家新吧!”

  (一)

  尹育政和范家新是20年前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某采石场共患难的战友,一块儿吃食堂“一天四毛五,顿顿西葫芦”的大锅饭,一块儿挣每月五元钱的津贴。所不同的是,尹育政是北京籍战士、采石工,范育新是天津人氏、采石场卫生员。

  提起兵团、插队的知青生活,大概每一个过来人都能写一部自传体小说,既传奇,又悲壮。尹育政和范家新的婚恋即是如此。

  尹育政每天抡锤、打钎、点火、放炮,工作繁忙而劳累,一顿饭能吃十个馒头。不过小伙子心眼特别好。尽管每月只发五元钱津贴,可听到战友家中有了不幸,会毫不犹豫地倾囊支援,自己连买牙膏的钱都没有剩下;采石场的炸药库不慎失火,他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一位高级*的儿子……

  范家新呢,是一位优秀医务工作者。她为了抢救蒙古族少年,曾嘴对嘴地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从死神手里将少年抢救过来。

  两颗美好的心灵撞击、结合了。

  他们在北京完婚时婚礼可真够惨的:两家人七拼八凑,再加上朋友送的钱只有130元。尹育政经过精心计算,这些钱只够买一张木床、两把折椅、一个小碗柜。他清早起床就到家具店去排队,一直排到中午还没有买到,肚子饿得咕咕叫也不敢到附近的饭馆去买一碗面条。吃了面条,买家具的钱就不够了……完婚后还要给朋友们还礼。买什么呢?一家送上几条一角钱一斤的鲜嫩黄瓜,权作“涌泉”以回报大家的知遇之恩吧!

  谁都承认,知青的生活是清苦的。返京后,夫妻二人带着女儿在头几年里的生活状况,就只能用赤贫二字来形容。

  随着几十万知青的返城,找工作挣钱糊口成了他们的第一道难关。

  尹育政先是想捡点破烂卖钱。但是,由于“同室操戈”过多,他翻遍街上的垃圾箱也找不出什么能卖钱的破烂。于是,他想了个“绝招”,骑自行车沿街捡马路上各种车辆遗失的铁钉、螺丝。可是,当他骑了几十公里自行车,捡回的铁钉、螺丝只卖了2分钱的时候,他的“绝招”失灵了。

  他偶然路过一个接待*人员的接待站,站里的人之一竟是他内蒙兵团的知青战友。可惜的是,那位战友也没有本事帮他找工作,只教给他一个暂渡难关的法子——让他冒充*人员,这样每天可以混两顿饭吃。

  多亏了居委会好心的大娘,看到尹育政一家实在太困难了——尹有两个妹妹、一个内弟和妻子,加上尹自己,全家共有五个上山下乡的知青没有工作,发了恻隐之心,给他们找了个糊纸盒的活计,这在当时,也是令多少返城知青垂涎的好差事呢!

  尽管糊一个纸盒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只挣八厘钱,可这也要求出身好、根红苗正的人才能得到。因为糊的纸盒中,有一大部分是药盒,让阶级敌人搞了破坏那还了得吗!尹育政的父亲当时还在山西劳改,直到1980年才落实政策。这对尹育政可是格外开恩呢!于是,尹育政一家人感激涕零,诚惶诚恐地投入到糊纸盒的战斗中,连他两岁半的女儿也“承包”了第一道工序。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天她累得睡着了,从床上跌倒地上,尹育政两口子也没有发觉。这日子太艰难了。妻子范家新只好回到原籍天津,一方面靠父母接济,一方面给饭馆剥大蒜维持生计。

  剥蒜苦呀!大蒜辛辣、呛人,多流点眼泪作为代价也就挺过来了,就是挣钱太少,剥一斤大蒜只能挣一角钱。范育新剥了一个星期大蒜,挣的钱只够买一件短袖衬衣!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北京市大规模招工开始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尹育政考入雍和宫管理处,当上了一名讲解员。这是他一生中的.转机,也是造就尹育政这样一个作家的契机。

  (二)

  雍和宫是北京著名的喇嘛庙和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规模宏大、气象庄严、建筑等级高而饮誉海内外,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各国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尹育政来到这里,像进入了迷宫。

  不用说雍和宫的主要建筑五进大殿,也不要说殿内珍藏的藏文经典,就是“御笔亭”内的碑文、檀香木“五百罗汉”、弥勒佛立像等最直观的陈列品,尹育政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呀,更不用说东配殿属佛教两大派别之一的密宗、西配殿里属显宗这些深奥的佛教知识了。

  这怎么能为游客当导游呢?

  没别的方法,学!上图书馆、请教僧人、登门造访专家学者、抄录有关资料……凡是能学到的有关知识,凡是能找到的能人,他都学了、找了。他的知识日益增长,讲解水平也大有长进。

  他在雍和宫的几年中,曾先后为西哈努克亲王、尼克松、基辛格、布什夫人、乌兰夫、华罗庚等国内外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作过讲解并深受好评。

  可是,他也因为极度缺乏营养和过度劳累而多次住过医院。

  他刚考入雍和宫时,为了早一点进入艺术三昧的氛围,也为自己今后的前程铺垫一条坦途,他清晨即起床,读书查阅有关资料,终日节俭勤奋,工作上渐有成效,身体却每况愈下,他原本在兵团时落下的胃病发展成胃溃疡,继而转成十二指肠溃疡,六次住院治疗。

  他躺在病榻上,心里总有件事放心不下,那就是工作。雍和宫是我国著名的宗教寺庙,可至今为止,还没有一本系统介绍它的书。一些散见于报刊的文章,经常是错误百出,缪传甚广。能不能以准确的史料、翔实的内容、生动的文笔,写一本关于雍和宫的书呢?他在病床上,先是写了一些小豆腐块儿,出院后即着手写《雍和宫》一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的妻子还在天津,两地分居,牛郎织女,长此以往,家将不家呀!

  1984年,机会来了。有人愿意和他的妻子对调,但要七百元“损失费”。

  七百元,对于月工资只有33元、妻子又没有工作的尹育政来说,不啻是个天文数字。但是,为了家庭的美满和幸福,尹育政豁出来了。他跟领导借了叁百元钱,每月从工资中扣除十五元钱,剩下十八元钱作为每月的生活费。

  妻子终于调回北京了。不久,就在一个工厂幼儿园当上了保育员。

  虽然妻子有了工作,但贫穷却始终伴随着他们。

  有一次,他带2毛钱到一家文具店给孩子买毛笔,在他的印象中,最便宜的毛笔1角9分钱一支。到了文具店一看,毛笔涨钱了,要2角1分一支。女儿第二天上学就要用呀!急得他到处乱转。天无绝人之路,他终于在地上拣到了一分钱钢蹦儿!他像拣到了一块金砖!这一次,他真正感受到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滋味了。

  为了使生活过得好一点,尹育政拼命写稿。但是,稿费却不能作为固定收入。

  记得他第一次领到稿费的时候,买了四包3毛6分钱一包的“大前门”烟分给同事们抽,以分享他的快乐,剩下的钱就只够给孩子买一个几毛钱的花郎棒儿了。

  清贫的生活,没有磨去他们的意志。正如一位著名书法家赠给尹育政的墨宝中所言:“穷激志”,他更加勤奋了。他在雍和宫工作的几年中以及后来调到白云观工作后,写出了《雍和宫掌故及传说》、《雍和宫》、《中国道教神话故事》、《寺庙奇观》等四本书和大量游记散文,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出版商都曾表示要出高价购买这些书的版权。尹育政不能卖,因为在这些书中,凝聚着妻子范家新的一片心血呀!

  (三)

  范家新当上幼儿园保育员后,热心保育工作。

  她在家里是贤妻良母。为支持丈夫的工作,和尹育政商量好,每逢星期四厂休的时候,她就陪他去采访。尹负责抄录寺庙的碑文、解说词、进行现场采访,她照相、记录。就这样,夫妻二人把北京的寺庙几乎跑了个遍。

  有一次他们到戒台寺采访,正赶上下雨,下山时已经是夕阳西下,长途汽车停驶了。不过山下还有一些单位的春游车辆没有开走。他们央求把他们带回城里,哪辆车都不带。最后有一辆医学院的大轿车司机同意带他们。车上明明有很多空座位,就是不让他们坐。也许那些座位也是无菌的,怕淋成落汤鸡似的尹育政夫妻污染了它们!两口子含着热泪回到了城里。

  采访完寺庙后,尹育政开始动笔写书。他们又是采取流水作业的方法:尹育政头天晚上写初稿,第二天范家新誊写到稿纸上。如此反复,直到成书。

  范家新不仅是一个好妻子,还是一个好儿媳。她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支撑起这个贫穷之家,逐渐走向兴盛。

  还是在内蒙兵团的时候,尹育政的父亲发配到山西劳改。范家新主动提出把省下的白面换成挂面给公公寄去,箱子里还装了一瓶香油和两条肥皂。尹育政的父亲接到这个箱子,激动得哭了。

  尹育政的母亲住院期间,范家新给婆母洗头、洗脚、陪床,伺候得老太太直说:比自己的亲女儿还好!

  尹育政看到妻子这么贤惠,越发疼爱妻子了。

  有一年冬天,范家新上早班被盗贼抢了钱。从这儿以后,尹育政天天早上送妻子到汽车站;范家新的母亲没有工作,尹育政每月都催范家新往家里寄20元钱,逢年过节还要多寄。

  美满的家庭,恩爱的夫妻,战友加朋友的情谊,造就了尹育政这样一位作家。中国佛教协会一位书法家赠给他们一幅对联:“池塘污泥藏莲,山径崎岖行乐”,正是他们幸福家庭的写照。

  (四)

  尹育政的小女儿尹蕾长得很像*电视连续剧《星星知我心》中的弯弯,漂亮又聪明。

  小尹蕾看到爸爸经常发表文章,一买书就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又听到爸爸给残疾人募捐,偷偷问爸爸:“您有多少存款?”尹育政一笑:“你知道我的财富吧?七万、八万、十万!不过,那不是印刷的纸币,而是写在方格上的字。”

  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尹蕾很少向父母提过买彩电的请求。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邻居家彩电的诱惑,“正式”向爸爸提出了要求。尹育政让女儿猜了一个谜:“黑白、彩色、立体、遥控电视,它流出黑色、红色、蓝色的液体,写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你猜,它是什么?”小尹蕾马上就猜出来了,那是爸爸的钢笔!

  孩子很快领悟到爸爸的用意: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只是用彩电、冰箱、美味食品堆砌起来的,它还需要许多别的东西。

  小尹蕾渐渐懂事了。她也学着像爸爸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小尹蕾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看到每天乘坐的无轨电车上的售票员阿姨服务特别好,就以此为内容,写了一篇表扬稿,《北京晚报》还给刊登了呢!

  写到这里的时候,耳边蓦然响起一句名言:“苦难,对于天才只是一块垫脚石。”我们祝愿尹育政、范家新这对贫贱夫妻和他们的小尹蕾取得更大成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