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孤鹤》般的世界散文
听一首好曲子,会让人心情愉悦,更可学到许多知识,进而对生活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这可以说是“一箭多雕”的好事。什么曲子能达到这样的好处?由中阮大师刘星创作的新世纪音乐-《闲云孤鹤》,便可如此。
看到这么多的形容词,您是不是觉得很迷惑。“中阮是什么乐器?刘星又是何人?什么是新世纪音乐?《闲云孤鹤》,我还没听过!不过,从名字上感到,它属于那种淡雅超脱、田园隐世的抒情乐风格。是这样吗?”
您有这么多的疑问和猜想很正常,因为这首曲子的背后确实包含了许多知识和信息,感谢推荐它的好友。下面,让我们从乐器中阮谈起,共同在《闲云孤鹤》般的世界里,来一趟格物致知、怡情饱学之旅。
(一)阮为何物?
阮[ruǎn]是“阮咸”的简称,它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在公主出嫁前,汉武帝特地为她做了一件能在马背上随弹随唱的乐器,以解遥途之念。此乐器便是“阮”,属于古琵琶的一种。
当时,乐工们参照琴、筝、箫、箜篌等乐器,创建了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形似月琴,竖抱用手弹奏,艺术表现力丰富,古称“秦琵琶”。
到了西晋,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名士阮咸以妙解音律、擅弹琵琶而著称于世。相传是他完成了阮的改良,因而后人称之为“阮咸”。
如今,阮经过不断的改良,已经是具有高音、中音和低音阮等多个声部而自成一族的乐器。按尺寸和形制可分为大阮、中阮、小阮三种。其中,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极富诗意。在合奏中,它常用于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由于节奏变化丰富,会使中音声部更为丰满和有想象力。这就是中阮的特点与魅力。
阮虽是古老的乐器,但在历史上并未真正兴旺和广泛流行过,因此古人编制的阮曲现均已流失。如今我们所见到的阮曲都是在无传承的情况下新创作的,而我们要讨论的《闲云孤鹤》便是中阮大师刘星的代表作品。
(二)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闲云孤鹤》属于一首古风遗韵和现代元素有机结合之作。在风格上,它表现着一种超凡脱俗、淡雅自如、又踌躇满志的意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此曲,让我们一边听音,一边看几幅画。因为音画同源,一首乐曲描绘的就是一幅有情趣和意境的画作,见画即可知音。
上面是一幅写意山水画,听着曲子,看着画,此刻我们的心中可能会生出诸多的遐思和想像来,却一时又不知该道怎么表达。 到底在想什么呢?也许是“闲云恋岩壑,瀑落满涧风。春尽花未发,川回路难穷”;也许是“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这种感觉对不对,我们无需急于知道,因为音乐和绘画是“神于言外”的。下面,我们再增加一幅画。
看画中的白鹤,它们驰于天地间的样子是多么的从容遒劲,身上分明奔发着一股壮志满怀之气。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到,一只只白鹤正乘着轻风、穿过浮云、越过河谷,或栖息于草木葱茏之处,或驰返于涧谷幽湖之间。
如果把上面的两幅画和这首曲子结合起来欣赏,无形的音乐声似乎变得有形了,我们眼前会浮现出了一个“音画合一”的世界。抬眼望去,此刻的场面可能用“落日秋草芳,水天连一色,碧波生彩异,日月同光辉”来形容,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她是一片净土,远离尘世,芳草萋萋;她宛如天堂,静美久远,又生机勃发。这里就是野鹤的家,仿佛我们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优雅洒脱、随心所欲,驰旋往来于这个世外桃源里。
此情此景,音乐带来的美在我们的胸中慢慢升腾升温,直至那份层叠递进、纷涌伏起的包围感变得十分浓重。这种感觉是无言的、温暖的,更是不知不觉间悄然到来的。听到此处,我们的心境会变得大为不同,而且感觉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曲子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
这又该如何表达呢?我们不妨从曲名本身的要意来看看。
闲云孤鹤,顾名思义是指飘浮的白云,孤脱的野鹤,它“比喻无拘无束、安逸自如、不受尘事羁绊的人”。语出自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适合我治理的地方已经添不来,适于我流传后世的自创的诗词改不来。既然这样,那么就做个闲云野鹤般的人,*自在,在任何地方,来来去去地像飞一样活着吧”。
这是何等的逍遥啊!这不就是“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相与观所尚,逍遥顺性飞”的豁达情怀吗?大概孔子所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这样的状态。再有庄周梦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与周也”,其境界估计也应如此吧!
这首曲子的意境是高远的,给我们的想象空间非常丰富。看山川竣兀、四野沉寂;观水河涌动、云蒸霞蔚;望洋洋之山水,感自然之博大,一切尘世的喧嚣在这里悄然隐去。枕石听水流,倚松望彩云;落英潜入梦,心海自澄明。我们一旦把心交给大自然,世间种种的华丽与浮躁又怎能不归于安然宁静?
那点点逝逝、优雅知性的白鹤身姿,多么的逍遥自在,它们就是山谷涧湖上最美的风景,它们就是人世间最真的智者。随音乐静静地去感受它们在天地间那份随心所往的自如劲儿,我们的心神又怎能不快乐、自如?
《闲云孤鹤》是一首托物咏志的曲子。它的主基调是表达一种对远离尘嚣、疏林隐世生活的向往,但它又不完全安心于那种纯粹的隔世桃源之境。我们仔细听可以感到,除了主打乐器中阮外,还有笛子、琵琶、洞箫的和声,某些过渡的地方还加入了清脆的敲击乐。主音、和音交互递进、纷层叠起,营造出的.氛围既贴近自然又热情澎湃。这样无不让人感到有一股踌躇满志、从容自如、盈盈向上的力量存在其间。
其实,托物咏志是不光是文学、诗歌、绘画常用的方法,也是音乐创作者舒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这首曲子里,闲云下的野鹤便是所托之物。它们虽远离尘嚣却不安于现状,虽隐世田园却又豁朗向上,何天而不可飞!这就是曲子要表达的情怀与意境。
我最早听这首曲子是10年前,一位好友推荐后,当时并没有觉得十分好。后来越听越喜欢,觉得它很有格局和深意,溢满其中的从容淡定味很耐品,情不自禁为其拍案叫绝。这种耐品是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体会到的一种独特的美。它像一块美玉,虽然不属于冰清透洁,但品起来温润而醇厚;它如一杯美酒,虽然不属于壮烈或轻淡的那种,但品起来绵长而质朴;它又像一位饱经世事的智者,早已退去年少时的青涩,多了一份沉静与老道。因而,它的内涵和底蕴是丰厚又耐品的。今年,又有两位好友极力推荐,我便觉得写份听感的时机到了。为此,特意留心许多的写意画,力图与之匹配,查询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曲子。它能够打动人心的关键就在于:向我们传递着一种反璞归真的自然情怀,表达着一种把凌云壮志低调地隐于世间的豁达人生观。
从表现形式上看,乐器声是协调叠起的,层次是分明递进的。整个曲风属于非纯粹的轻淡雅逸、小家碧玉,又非浓墨重彩、浩浩荡荡,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志趣和意境上,非纯粹的远离尘世、不问世事;更非怨天忧人、悲凉怆寒,而是充满超脱自如、快乐而向上的力量。既融有道家崇尚的隐、忍、雅、淡的底韵,又洋溢着反璞归真且激越澎湃的气息。因此说,它的风格是优美独特的,留古风,存遗韵,激发心灵,这正好体现了新世纪音乐所倡导的理念。
(三)什么是新世纪
刘星的这首《闲云孤鹤》是新世纪音乐在中国生发的代表,又是经典之作。下面,根据百度查询到的资料整理,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新世纪音乐。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了解而已。
新世纪音乐是介于电子乐和古典乐之间的新样式。它的诞生是有理论依据的,60年代末期,随着电子合成器音响的出现,德国一些音乐家将把这个概念融入了原音演奏或即兴表演中。其理念和举动启迪了许多作曲家,可以说它是新世纪音乐的启蒙和雏形。
到了1973年,在旧金山音乐节上,一群素昧平生的音乐家相会,忽然发现他们相互间有许多共通之处。作品的出发点都是从冥思和心灵而来,类型又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于是,这种非流行非古典、具有实验性质的乐风被取名为New Age,原义为一种“划时代的、新世纪的音乐”。
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钢琴家米恰·琼斯写了一本曲集。曲目的标题取名都十分优美,像画面似的,例如《彩虹之后》、《梦境之外》、《阳光谷》、《太空蝴蝶》等。据说,他早年一直梦想成为一个音乐型的画家。后来,真的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从此,他开始不再追求用音乐去描绘什么形象,而只是用以表现一种感觉。那种静夜里雪花落下、轻触地面的感觉;清风吹过莎草的呼吸感觉;远天闪电的折纹感觉;傍晚的湖水拍打着岸边的感觉……这些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这种新的音乐,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完全用传统乐器来演奏,如钢琴、小提琴、吉他、双簧管、英国管等。一些民间乐器,如曼多林、手风琴、排箫等也常可听到;有些演奏者特别喜欢东方的打击乐器(如小铃、大锣和钟等)。直到现在,还有人热衷于把非洲的战鼓掺入他们的音乐中。第二类则是电声乐器,许多新世界音乐家都是电脑高手,创作时偏重于神秘、飘渺的色彩。第三类是前二者的混合。往往喜欢把鸟鸣林啸、风声鹤唳等自然响声加入乐曲,这都是他们的追求。
最初,这种音乐并不起眼,有点像现代的轻音乐,却又含着几分古典乐的风骨和气派;它是通俗的,可又不失超脱情调;它是易于流行的,但又没有一般流行乐那么骚动。没有办法,唱片店只好把它们列在了“最新到货”专柜下,没想到后来渐渐成了气候,开始在全球悄然崛起。1986年,在第29届格莱美奖中,增设了《年度最佳新世纪唱片》的奖项,这算是New Age首度明确地成为音乐类别之一的标志。
爱尔兰是新世纪音乐的发源地,恩雅(Enya)则是最重要的代表。说起恩雅许多人不会陌生,她以唱片获得全球8000万的销量奇迹而荣居世上最畅销的十大女歌手之列。据称,她的音乐包含着凯尔特元素,魔幻的音乐特色正是New Age最重要的精髓。
New Age音乐最大的魅力是赋予聆听者一个极大的想像空间,你可以不受形式的限制,*地在无限的想像中驰骋。1981年,一位名为坡·文特的萨克斯演奏家,更是身体力行:拒乘轿车,坚持吃素,最后躲进森林里,用他的萨克斯与狼对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互通。后来,他被公认为“新世纪音乐”的教父。
看了上面的介绍,如果您觉得,“我可没听说过什么恩雅(Enya)、什么乱七八糟的新世纪音乐。有人竟然用萨克斯声与狼对啸,简直疯了,这样的音乐会好听吗?”
接下来,我们再提一个人人皆知的名字,您可能就会承认自己错了。它就是班德瑞。
听过班得瑞音乐的人都知道,它最迷人的地方是:唯美、宁静,在湖光山色中孕生而出仙境般的风光,美仑美奂、使人悠然神往。
千万不要以为班德瑞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它是发迹于瑞士班得瑞地区的一个音乐计划,集合了一群青年才俊。主心骨奥利弗·史瓦兹多才多艺,不但专长各种乐器,更熟稔于先进的数字采样技术,将自然界的声响,钜细糜遗地录制成清晰无比的音质。据说,班得瑞的成员们一旦开始策划新的音乐,便深居在阿尔卑斯山中,直到母带成品。为了采集自然界的声音,他们历尽辛苦,有时守候数月之久。正因为如此,他们那些独特的音效才得以栩栩如生地呈现给世人。由此看来,那个用萨克斯与狼对啸的家伙,其举动也并非不可理解。人家当初的举动虽然怪异,但首开先河,才赢得了“新世纪音乐的教父”的美誉。
其实,班得瑞音乐不落俗套,清新的自然气息,离不开电子合成技术的功劳。在简单流畅的旋律中,他们通过合成技术加入了大自然的意向与流行元素。它们属于新世纪音乐,并非钢琴家完全手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