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到底该怎样教散文

  很多家长面对现代孩子的教育,几乎都有同样的看法。那就是现在的孩子难管了。从而感到无所适从,尤其面对所谓的问题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这里不从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入手(笔者另有论述)而是就一些常见的儿童行为及如何引导教育浅谈个人的看法。

现在的孩子到底该怎样教散文

  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的我们也许都依稀记得:那时兄弟姐妹多。物质生活甚为贫乏。父母每天忙忙碌碌从而无暇顾及子女。就是那种断断续续的笔者称为间隔式教育下的我们:从小就知道父母的艰辛,就知道哥哥姐姐要带弟弟妹妹(虽然自己本身还是个孩子),就知道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知道饭好了先让爷爷奶奶吃。知道了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

  现在,在一片面对孩子教育上头痛的今天。不仅要问,到底是时代变了还是孩子变了。

  客观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从改革前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物质生活的丰富。穷怕了的人们迫于生活的压力与金钱社会的标准对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独生子女的意识让作父母的一度丢掉了本来教育上的底线:纵容,溺爱,繁忙无暇时的金钱教育与不顾儿童心理和生理上的成人要求。不一而足。

  静下心来我们试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过度上网,乱吃东西,肠胃不好。乱花钱,不听话,说谎,注意力不集中,从小爱攀比,暴力。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在家里很霸气到外面却内向的像个女孩子……这些问题你注意了吗?

  面对这些问题,是上火、暴躁、无奈、失望、放任,还是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模式?

  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时,他(她)便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与所有的生命一样,开始了悲欢离合的行程。

  每一个孩子也永远成为父母和亲人心头永远的牵挂。就是这一张白纸,如何书写完美的篇章,如何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健全的人格,康健的体质,具有独立思考之精神,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具有善良悲悯情怀,与万事万物和谐与感知的心灵。

  人的一生。从0--2岁的懵懂,2--4岁时的感知。到--4---6岁时的认识,6岁后对周边世界的认知。而性格的.形成。重要要的也是三个阶段。他们分别是2---4岁,6---9岁。9---13岁半。14岁上一生的性格基本形成。即使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但基本性格也在14岁上定型。

  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知道对待每一个人要因材施教。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与孩子的互动式教育

  和引导式教育恰恰被现代抛在了脑后。而生活的压力与繁忙也成了众多家长的堂皇的理由。

  中国历来传统的教育理念是重人文轻名利。说白了就是很是看重怎么做人。对名声和利益到不怎么在乎,先辈在这点上是聪明的,也知道厚味不养生,名利伤身心的道理。然而时势发展至今天,在全民一切向钱看一切以物质文明衡量现世标准的今天。事实却恰恰相反。物质决定上层建筑。*的职能:本来应秉现以最大限度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扶弱。继承和发扬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己任。而非仅仅以发展和金钱至上的理论为风向。

  可悲的是:现在的孩子都是以升学、获得物质利益为中心和个人利己主义教育下的一代。其结果将是整个社会人心的浮躁,信仰丢失,以自我为中心。民族缺乏凝聚力。是非标准判断上的模棱两可。人性上的冰冷。个人人格上的缺失。独立思考判断与应担当社会责任上的逃离。

  可悲的是:*以至民间,目前尚未对此种教育下的恶果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每一个人在不远的将来也势必尝到本末倒置教育下的苦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给予恰当的引导教育。摆在每一个家长的面前。

  这里,我要问的是:当你因生活而奔波他乡,而你的孩也已经5岁了或10岁了,你想过长时间亲情上的疏离吗?是的,你会说,孩子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顾。但是我告诉你:隔代下的教育势必会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失,而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也同样导致亲情上的缺失。对一些单亲家庭则需要对孩子进行性别缺失上的弥补。

  我要问的是:当你因生意而忙碌时,面对孩子的一些要求,你是否仅仅以金钱打发他(她)了事?

  我要问的是:当孩子长到三岁时,父母和孩子分床睡了吗?当孩子啼哭和取闹时,你正确引导和互动了吗。

  我要问的事:当孩子已经养成吃垃圾食品而正餐不好好吃身体逐渐瘦弱你引起重视了吗?

  我要问的是:当孩子有说谎的迹象,有在学校拉帮打架沉迷网络在对错概念上混淆又染上不良习惯时?你取证教育了吗?

  我要问的是:明明你的孩子喜欢绘画,而你偏偏强迫他学习钢琴了吗?

  我要说的是:在高分与健康上做取舍时,宁选后者而非前者。

  我要说的是:孩子性格上的完善和心灵上的丰满比什么都重要。

  请走进你的孩子,走进他(她)的心灵。

  这不是泛泛说教,而关乎民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