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的麻烦散文
在手机上看博客,有一篇说成把《背影》从教科书中撤下来。我感到很惊讶,仔细看了一遍,理由有三点:一是说文中有父亲横穿铁轨,不遵守交通规则,影响青年学生。二是流泪太多,无病呻吟。三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说是他父亲怎么怎么,我在这里就不转述了。末了,还建议用汪曾祺先生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来代替《背影》。我又找了《多年父子成兄弟》来看,是蛮好的,用来代替《背影》也合适。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些议论是两年前的事,而且好像这些建议都成事实了。我现在再说这些已经不合时宜了。但是谁又能关注我呢!白头老宫女,闲坐说玄宗。我就像她们学习一下又何妨?
《背影》写于1925年,《多年父子成兄弟》写于1990年,隔了一个人生;朱自清先生1898年出生,汪曾祺先生1925年出生,年龄刚好差一辈人。其实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朱自清先生有段时间是汪曾祺先生的系主任。尽管汪先生师从沈从文先生,我还是相信汪先生是听过朱先生的课的。撤远了,还是说这两篇文章吧。两篇语言都很平实,有各自有其时代背景在里面。让现在的学生学习的话,还是后者比较合适。因为比较贴近现在,孩子不仅可以领会父爱的真挚,还可以学习怎样与父亲相处,最不济,他以后会知道怎样和他孩子相处。这是我乐意看到的。
我感到不快的是那博客陈述的理由,不守交通规则,别说那个年代并不完备,就是完备,让学生在书上看到又有什么?老师难道就不能纠正么?孩子们在大街上看不到不守规则的事?我们不能一边担忧孩子们不再单纯,一边把社会弄得很复杂。再说了,《多年父子成兄弟》里还有父亲教孩子喝酒抽烟的`描写呢,依照这条理由,那也不应该让孩子们看到。可是他又偏偏建议用它来代替《背影》。奇怪!
流泪太多,无病呻吟。我还记得当时学这篇文章时候,老师曾详细的讲解了作者三次流泪的原因。老师是按教案讲的,教案是专家编的。此专家与彼专家意见不同,也是常事,就证明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让孩子自己去学着判断不很好吗?
至于牵扯到朱自清先生的父亲,我真感到无言。这明明就是狗仔队的作风。我很是蔑视,我在心里面瞄准了他的头,抠下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