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日子散文

  岁月如飞两鬓斑,追忆往事意难尽。当兵的日子越来越远,军人的情结越来越浓。

当兵的日子散文

  一九八○年十一月十九日,这一天我起得特别早,与其说起得早,不如说一夜未眠,等待着这样的时刻,“身穿绿军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天蒙蒙亮,我推开窗户,在那咯吱声间,看到早晨的村子,笼罩着一层雾气,远处的山顶,透出了淡淡的晨曦,新的一天到来了。

  我换上了昨晚放在床边的绿军装。父母早已等候在堂屋里,等候在堂屋的,还有前来送行的村*和邻居。看到我身着绿军装,大家喜上眉稍,拥上来拉着我,祝贺我,赞美我,美好的人生就此开始。我只是站着,笑着,没有什么言语。

  许多邻居端来了大碗的糖氽蛋,白糖加鸡蛋的一种点心。在农村,这种点心是丈母娘为第一次上门的毛脚女婿准备的。也有邻居提着小篮子,送来生鸡蛋。母亲叫我坐下,我只是做做样子吃了一点。糖氽蛋,甜滋滋的味道,一直记着心里,那是饱含着亲人的情。

  东方的天空开始亮起来,远处射来的阳光,已透过屋顶。村书记为我戴上了大红花,父亲为我提着部队配发的旅行包,母亲为我整理了衣帽。父亲,母亲与我,立于堂屋,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一切都已明白。

  儿子走了,走得很远很远。也许,家门口挂着的“军属光荣”的牌匾,或多或少,让父母得到了一些安慰。

  堂屋外,村*已经敲响了锣鼓。我抬起头默默地看了一眼父亲和母亲,说了三个字:“我走了”,随后,转过身,带着父母的恩情,揣着乡亲们的嘱托,走出了堂屋,走出了养育我的这片土地。这一年,我十八岁。

  走出村口,已是阳光灿烂,盘旋在天空中的雾气已散去,只是那青石板的小路,还是湿漉漉的,穿在脚上那双崭新的解放鞋,已被露珠湿了鞋帮。

  村*一路敲打着锣鼓,偶尔停下来,就与我说话,有安慰的,也有鼓励的。说得最多的,也许就是:“不要再回来了”。

  大地的喜庆,天也是作美的。来到县城一个广场上,沐浴着十一月里的阳光,心里暖暖的。几辆大客车,挂着大红的彩球,车体两旁张贴着大幅的标语,“一个参军、全家光荣”、“保家卫国、志在四方”、“欢送亲人解放军”。大概,这是县城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喜庆而又热闹的场面,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参军是一种莫大的光荣。

  广场的一角,列队站着解放军,笔挺的军装,红色的帽徽领章,令人羡慕不已。红五星象征着革命,红领章象征革命的成功是用烈士鲜血换来的。穿上绿军装是我早已种在心底里的梦想。

  新兵连的生活是最让人难忘的,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叫个名字,连名带姓,无论认识的老乡,还是不认识的战友,都必须答:“到”,并以立正姿势站立。遇见首长应叫“首长好”,并迅速立正敬礼。

  进饭堂吃饭,必须站在自己位置上,没有统一号令是不能坐下的,坐下后,没有统一号令是不能动筷子的,吃饭是不能说话的。

  军营里,夜间需要站岗放哨,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午睡是必不可少的。午睡,统一号令必须躺在床上。有些士兵没有午睡的习惯,想着做点别的事情,那是不可以的。也有的士兵午睡,舍不得打开那条豆腐块的被子,躺在床的一角,也是不行的。睡觉时间,一定会有军官来检查,这叫“查铺”。查铺的军官看到士兵没盖好被子,会轻手轻脚,帮士兵盖好被子。军营里,清一色的男人,却处处会有家的温暖。洗衣服,缝被子,钉扣子,都会有老兵或是军官来帮助。来自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差异大。餐桌上,炊事班的同志会来征求意见,饭菜是不是吃得习惯,有没有吃饱,如此等等。军营是一个大家庭,来自五湖四海,那是一点不假。记得我刚入伍的所在班,班长,副班长以及八名新兵,来自六个省。新兵集训结束到连队,所在的班十个人,来自全国十个省份。

  清晨,天色刚刚发白,沉睡的大地慢慢醒来,许多人还在梦乡,军号已经吹响,青春在这里演绎,精彩在这里发生。“立正”、“稍息”、“报数”,指挥员迅速整理队伍。“一二一、一二三四”,一日生活从早操开始,这就是部队,充满生机,充满朝气。

  早操结束,当指挥员喊出:“解散”的口令,大家跑进宿室,洗漱,整理内务。这是必须在早饭前完成的,时间为十分钟。

  汗水洒落在操场上,脚印留在这土地上。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号角吹响,终是会列队于此,这是军人的一种品质,一种作风,一种坚韧不拨的精神。

  夏练三伏,在那个能烤熟鸡蛋的水泥地上,持久练军姿,铁钉似的,纹丝不动,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汗水顺着红彤彤的脸颊往下淌,流进眼睛,湿透军装,坚持,一直坚持。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想成为弱者。倒下,再起来,再倒下,再起来,直至成功。

  冬练三九,在那个冰冷的操场上,扒在地上练习轻武器射击,遇到下雪天,或是阴雨天,衣服都会结成冰块的。端枪久了,手也麻木了,几天下来,双手冻得红肿起来,像个小馒头似的。

  当兵,最苦的是队列训练。队列是军人的基本功,一样的步幅,一样的步速,同一个声音,一切都按《队列条令》所规定的。小时候,在电影里看到解放军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那样子真是神气。

  军旗下,踏着进行曲,铿锵有声,穿透时空,展示着每一个人的力量,让每一个人的心得以震撼,让每一个人的青春在这里定格。在那个火热的军营,每一步须是走出模样。军人的.每一步,代表着军人的形象,代表着国家的荣誉。

  军营是一个大熔炉,那是一个使人进步,让人成熟的地方。在部队,除了军事训练外,每周有政治教育时间,那都是充满正能量的。每一次政治教育都需要每一名士兵写出感想,张贴到墙上,这对于提高士兵的文化理论知识是很有效的。早些年参军的,不少是小学生,高中生算是知识分子了,许多年轻人,经过部队的锻炼,回去就能挑起担子,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任职。

  在连队,每周日晚是班务会时间。所谓班务会,就是由班长召集,全班士兵参加的会议。参加班务会的每一名士兵,都需要回顾本周个人训练学习情况,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推荐班里的好人好事。班长会一字不漏地记录在案。班务会是一个锻炼口才的好机会。

  新兵连,一切都是新的,也是很有味道的。新兵连结束,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去执行不同的任务。

  戴上帽徽领章,才算是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新兵连结束前,部队给我们下发红五星帽徽和象征两面红旗的领章。这是一个庄严的日子,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日子。全体官兵列队,开展教育,举行仪式,当我们接过亮晶晶的红五星和红灿灿的红领章时,内心的激动是无以言表的。当大家穿上掇钉着帽徽和领章的军装后,一个个喜气洋洋,精神十足,脸上露着满足的笑意。穿上这样的军装,第一想到的是去相馆,拍张照片邮给远方翘首已待的爸爸妈妈。

  紧急集合的演练,也是很有趣的。紧急集合分为全副武装和轻装。全副武装需要打背包,扛武器,携带洗漱用品等装备装具。轻装只要求服装整齐,扎腰带。紧急集合一般需要有假设的军事任务。全副武装的紧急集合演练,从吹响号令到人员集合,一般只有三分钟时间。指挥员整理队伍,带着部队跑步行进到指定执行军事任务的位置。到达位置后,由上级机关派人检查人员到位和装备装具携带情况。在新兵连的演练中,因为动作不熟练,笑话不断。最搞笑的,要算是穿错衣服的。清一色的军装,不写上自己的名字,白天都会拿错。一天的训练,让大家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半夜三更吹响号令,既不能开灯,又不能讲话,一些士兵分不清床头还是床尾,扯来衣服就穿,结果把旁边战友的军装穿上了,惹得闹哄哄的样子。有的士兵,背包没打好,没跑一些路,背包就散架了,只能把被子抱在胸前了。有的士兵,因为装备装具没按规定放,或是没扎紧,行进中发出叮叮当当很有节奏感的的响声。至于少带装备装具的,那是常有的事。部队讲究高度统一,定人定位,都是战备的需要。部队是严肃的,有时甚至是不讲理的,但也是轻松愉快的。

  枪是士兵的生命。第一次摸到枪,总是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真枪实弹,站岗放哨,就像电影里的那些英雄一样,那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入伍初期,所有轻武器配发到每一名士兵。有班用机枪、冲锋枪、步枪,还有火箭筒,并按需配发实弹。每个班都配有一个枪架,枪和子弹就放在上面。午间和夜里睡觉时,枪弹放在床边,以应付紧急军务。以确保武器的完好性,每天下午有半小时的擦枪时间,我们不但把枪的每一个零件擦试得干干净净,那些子弹也是擦得亮闪闪的。

  军旅生涯,最珍贵的就是那些金灿灿的军功章,这是国家对军人的最高奖赏。当父母捧着喜报绽放出笑容,幸福全在于此。入伍第一年,父母接过我的第一份喜报,这也开启了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家乡父老,无愧于军旅生活的光辉岁月。

  当你有幸在火热的军营里锻造成材,有幸目睹祖国的强大,军人的强悍,那是人生旅途最骄傲的一页。当自己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伴随下,威武庄严,昂首挺胸,走过主席台,接受人民检阅的时候,内心总是那么的坚定,总是那么的荣光。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总是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出现,总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是源于对祖国的感情,源于对人民的那种责任,也是一名军人应该有的担当。无论是抗击炮声轰响、硝烟弥漫战争,还是抵御天震地骇、海啸山崩的自然灾害,那些用生命换来国家安宁,那些用生命换来人民安康的军人,总是会被历史记录在册,军人永远会得到民众敬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曾经因为自己的光辉岁月而由衷的感慨,曾经因为亲如兄弟的战友情而深深的感恩,曾经因为那些身边的英雄模范而感动。看今朝,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辽阔而深邃,无穷的真理让我求索。军人,庄严而圣洁的名字,让我感到敬畏,那是一种信念,一种情怀,一种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