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之殇散文

  王家湾是一个大屋场,在县城郊区。去县城的大公路就在村子的左侧,约有两百来米远距离,一座不高的小山隔开了那尘埃与喧嚣声。

路灯之殇散文

  从村庄里到大公路上来,虽然距离很短,却要经过一条小山冲。

  冲子两边是山丘,满是松杉杂木,中间低矮处就是一条进出的小路。因为土地肥沃,绿色植被的茂长,使这段小路有点儿阴森森的,沁凉凉的。小路两边的杂草蔓藤生长疯快,每到夏天,便爬到小路的中间来“握手联欢”。

  村里前两年拓宽路基,修了一条三米五宽的水泥路,可以驶进小车。但两边的'藤蔓还是不甘“天河之隔”,每年都想越过这“楚河汉界”,结为“连理枝”。

  这段不长的小路,并不是直线距离,中间有一个小拐弯。村民们觉得在这转弯处装上一盏路灯比较好,这样便于村民们晚上进进出出。

  有人向村里一提出这事,村*就采纳了这个建议。路刚刚修好不久,村里出钱买了根电杆,架好了线,一盏漂亮的路灯就将这段弯曲的小路照亮得如同白昼。

  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很舒服,夸赞村里为民办了好事,办了实事。

  村子里没有单独的学校,这条路又是村上孩子上学放学的必径之路。孩子们好玩,总是想寻找一些刺激的玩意儿。

  有一天傍晚,几个孩子放学回家路经此处,不知是哪家的孩子,更不知道是哪个孩子出了个馊主意,到了这拐弯处就想起要练练“百步穿杨”。他们拾起小石子,以那路灯泡儿为靶头,练起功夫来,看谁能命得中,谁的眼法好,谁就是这个——他们伸出大拇指来赞赏。

  于是,这路灯就在一阵“枪林弹雨”中“粉身碎骨”了。

  孩子们抛石子时都很积极涌跃,“石雨”密集地向路灯飞去,一刹那,几颗石子同时射向那灯泡,那灯被打碎的时候,同时有两三颗中靶,没人看得很清楚是谁先打着,大伙儿都争着说是自己的眼力最好先打中的,争不出输赢来,只好心里揣着一个“不服气”回到了家。

  到了夜晚,村民们进出这条小路,却不见了灯亮。

  村民们埋怨着:“这村里*做得什么好事,一盏路灯照不了几天就烂了,肯定是为了省钱吃喝嫖赌,买了个假冒伪劣产品来哄群众。

  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分明是买的正宗产品,怎么坏得这么快呢?也可能是点子低,恰巧买了这不中用的东西吧。

  村支书要村长再去买一盏装上。

  不两天,路灯又亮了,村民们也没说什么了。

  孩子们走到这里,向上一看,嘿,这灯又安上了,又好练功夫了。

  大家又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不过,这回一定要分个高低,要将上次那口不服的“气”喘过来。他们一个个依次击打,这次终于分出了胜负,还是那“王捣蛋”的功夫厉害,最先命中,大伙都服了,一致认同这战绩。

  “王捣蛋”趾高气扬地说:“你们这些小喽罗们,还是回家多练练功夫再来吧!”

  时值夏天,江南的天气很热,人们不愿呆在家中,喜欢出去走走。

  “王捣蛋”的父亲是一个在家呆不住的“夜猫子”,而且是夜猫了中的“花脚猫”,最喜欢外出蹓跶,几乎天天晚上都要走走这条小路。

  这天晚上,他在外游荡了不知多久,到了很晚才回家,走上这段小路,又不见了路灯,便自言自语地骂道:“又是哪个缺德的把路灯搞坏了,才装上不到两三天又是一团漆黑!”

  他口里说着,朦朦胧胧中也没多想,很随意地去摇摇摸摸那路灯杆子,也是合着该有事,他突然感觉自己的脚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他本能地“哎哟”了一声,心里估计怕是被蛇咬了,走了两三步,忽然想起有可能是最有毒的五步蛇之类的,不能霸蛮走路,便停了下来。心里的担心十分沉重,自己将自己一吓,却是有些站立不稳,就倒在这地上了。

  “王捣蛋”的母亲见男人夜阑更深了还没回家,她当然知道丈夫好串门的习惯,但太晚了还是有些不放心,便准备去寻他,见外面伸手不见五指,就拿了个手电筒,刚好寻到这距路灯前不远的地方,就看到丈夫昏睡在此,以为是丈夫喝醉了酒困在此处,便去拉他,却怎么也拉不动。女人觉得不对劲,用手电一照,脸上有些异样,一照脚,却是肿了起来,这一下吓得不轻,赶紧叫来邻居将其速速送往医院。

  江南的夏天,山地多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医生一看就知道这是被毒蛇咬了,好在送得还算及时,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一个多星期的治疗,总算救回了这条命,“王捣蛋”的父亲有了蛇咬之痛,在阎王爷那里转了个圈回来,便上心了:他要弄清楚是村里的*以次充好买了假货还是有人故意搞破坏砸坏了路灯。

  一调查了解,事情就很快弄了个明明白白,原来是自己的儿子“王捣蛋”这个罪魁祸首做的“好事”。他便不再怨恨村*,自觉地将灯泡买回来,请人装了上去。

  傍晚,“王捣蛋”放学回家,他一见着,就气不打一处来,将儿子叫到跟前跪了下来,用竹枝条抽打了一顿,要“王捣蛋”认了错,保证以后再不干那缺德的事,不再损害公众利益。然后,他做了一块牌子,叫“王捣蛋”扛着插在电杆树的旁边,上面写着:“谁若是再损坏路灯,谁就会被蛇咬,叫他到阎王爷那里回不来!”

  “王捣蛋”父亲的那些哥们,见了这牌子,都觉得很好笑,当着他的面嘲笑他,说他这是不打自招,是一种心理的自残。

  王父回应道:“这个,你们就不懂了,我这是谨记历史教训,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也就是要谨记这种耻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