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精选1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精选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

  那年8月,我被西安一所大学录取。报到的前一天,父亲语气低沉几乎是喃喃自语地对我说:“我去送送你吧?”

  这是父亲第三次对我说这句话,前两次都被我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我想让我妈去!”父亲“哦”了一声难过地转过身去,我至今脑海深处还印着父亲佝偻着背离开的身影。

  自从我记事以来,父亲很少关心过我,常常不是吼就是嚷,稍有不满意就吹胡子瞪眼,即使不打骂,也吓得我双腿瑟瑟发抖。记得有一次,我没了作业本跟父亲提了一声,他立刻眉头一皱,嚷道:“少烦我,找你妈去!”当时我伤心地哭了,父亲也没哄哄我说句好听的话。我之所以跟母亲亲,因为母亲那里有我享不完的母爱,在父亲那里受了委屈,她总会搂着我的头安慰几句,可有时也替父亲说话:“其实,爸爸是爱你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为此,父亲要去送我,我格外反感,在我心里母亲才是送我的最佳人选。

  那天晚上,去同学家回来得晚一些,刚进门就听到父母在说悄悄话:“孩子不想让我送,你就去吧。”这是父亲和母亲商量的声音。“不,你是孩他爸,还是你去。”母亲说。“他妈,虽然孩子不是你亲生的,但我看得出母子情比父子情还深。”父亲一字一句地说:“看到儿子这么爱你,我心里踏实多了。”“千万不要这么说,咱儿子很懂事,这辈子让你没少受委屈。”母亲歉疚地说。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从父母交谈中得知在我3个月大的时候没了亲娘,后来从小失去双亲的继母来到我家。为了让我健康成长,享受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隐瞒着这件事……原来父亲不是不爱我,而是怕我将来对母亲不好,才把爱全让给了母亲。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泪水滚到了脸上。我轻轻推开房门,父母一下愣了,好久才在“爸、妈”的叫声中被拽回。“孩子”,父亲望着我说:“本来想等到大学毕业才告诉你,现在你都知道了……要相信妈妈,她是永远爱你的。”

  “爸、妈,你们陪我一起去上学。”我噙着泪水哽咽着说,说完紧紧抱着父母,一股浓浓的亲情在屋里慢慢蔓延……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2

  我们从没有做过上大学的梦,因为我们村从来就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不过我们上不了大学但一般都上小学,可是小学上得又不安稳,谁的家里需要劳力,马上就叫他们的孩子辍学。所以,我们一个班在一年级时有13个人,到了五年级,就剩下我们5个人了,而且都是本家自己人,王连喜当班长。在村里,没有我们不敢办的事,都说我们“捣蛋得欺天”,就连班主任也被气病了,回城里看病再也没回来。过了好几个星期,学校就换了同村同族的王敬民来教我们。王敬民三十多岁,高高的个子,别看他比我们大十几岁,却是我们的晚辈。论辈分,我是叔叔,王连喜他们四个就是爷爷了。王敬民的课讲得很有意思,总而言之就是故事开路,先吸引住你,再往下讲课,这样的方式我们真的很欢迎。可是一让做作业我们就不高兴了,因为我们已经两年没有做过作业了。他给我们几个人都打了不及分,又在课堂上批评,我们可恼火了。王连喜就喊:过来,过来,我是你爷爷,我叫你过来。王敬民无可奈何,因为我们村就一个族,村里老人对辈分还挺重视的。我们几个就越发调皮,齐喊:现在是四个爷爷一个叔叔集体处罚你,王敬民马上来!王敬民只好过来按照我们的要求把腰弯下,我们伸出食指和拇指弯成一个圆,每人在他头上弹了一下。王敬民夸张地哎哟着,说:你们这些捣蛋虫!他没说下去,我们毕竟是长辈,他没有办法。

  第二天上课,王敬民突然说,你们想不想上大学去?上大学去?是不是那天我们在他头上弹时下手太重把他弹成了神经病?我们会有上大学的命?再说,我们才上小学五年级,离大学还差十万八千里。我们就笑嘻嘻地说:想是想,就是太空想。王敬民一下子摆出了晚辈人的随便来,大喊:走,咱上大学去。不由分说,拉着我们上了一辆开向城里的客货两用车。看着两边的树木飞快朝后跑去,我们可得意了,上大学不上大学先不说,这次旅游要比掏鸟窝比挖田鼠洞比捉水蛇有意思多了。

  没想到王敬民真的领我们去了大学。这所大学还是全省很有名的一所大学,只是没有在市里,在距离市区十多公里的地方。首先那个大门就气派得叫人吃惊。门岗在屋里并不出来,汽车来了,电动栅栏门会缩起来让路。王敬民经过一番交涉,领我们走进了大门(王敬民交涉时,我们才知道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在这里当老师)。嗨,还真是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地方!绿茵茵的草地上伸着长颈灯,路边一丛一簇鲜花的香味沁人心脾。石板铺就的甬道上青年人三三两两拿着书本散步,高大的楼房上美丽的玻璃幕墙像是神话宫殿一般。教室里,大学生们看着大屏幕电脑听老师讲课;图书馆里,好家伙,一格格一柜柜的书本快把我们的眼睛看花了;电梯呢,上上下下,头脑有些晕乎,像坐飞机一样。实验室里,瓶瓶罐罐,还有不知名的仪器高高低低,酒精灯吐着蓝色的火苗。还有宽阔的体育场,篮球足球排球飞上飞下……大学真大呀,大学真美呀,我们的心被震撼了,小脸严肃起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在血管里膨胀。

  王敬民说:咋样?

  王连喜说:这个……这个……真是比天堂还好啦。

  我说:让我在这个地方过一天就美啦。

  王敬民说:这里边出来的大学生,机关、学校、工厂、解放军都抢着要,为啥?人家有本事。像咱开后门人家也不要。比方咱村的支书,又是送礼又是说好话,儿子才安排到县电缆厂,还下了岗。这所大学的毕业生,挺起胸膛做人,到处有人抢。自己饭碗铁不说,还光荣,给国家做的贡献大!像咱借用县农场的自动收割机,就是这里发明的。那算是小发明,这里大小发明一年几百项!你们想在家窝窝囊囊过一辈子,还是想上大学,做大事,给国家做贡献,过上好日子?

  我们一时忘了自己长辈的身份,一起回答:想上大学!

  王敬民说:那就好,上大学就得好好学,认真听讲,往心里听,认真做作业,往心里学,得靠自己用心,得靠自己吃苦!

  当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响彻小村上空时,去地里劳动的好多人都拐到这里看热闹,说:王敬民真有本事,咋把这几个捣蛋泥猴制服了?

  一晃六七年过去了,我们这一班的5个同学,真的都考上了大学。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我们都去看望王敬民老师。我们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王敬民老师开玩笑说:别这样,你们还是长辈呢。我们全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3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激动的心情,难以形容。我和儿子秦真将他妈妈一周前,为我们收拾好的行李,背在背上,跨在肩上,手里还各自提上一包用塑料袋装上准备在火车上吃的食物。真的很沉,但心里颇为愉快!因为,这是陪儿子秦真到大都市广州华南农大上大学,他被华南农大录取到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学习。尽管我们带上许多行李,但也并不觉得繁琐,心里反而觉得更加充满阳光。

  早上大约九点半,我们父子俩带着行李,愉快地走出绥阳县委家属院,在县城南门教堂对面站牌处,乘坐县城内的1路公交车,5分钟后,便到了县城老职中操场暂设的公共汽车站(绥遵高速路与幸福大道交界处正在修建绥阳新车站),乘上前往遵义的班车。到遵义火车站后,等待乘坐从遵义开往广州的K843次列车,时间是9月11日13:04分开车,大约在次日中午一点半到达,但由于列车耽误行程,我们乘坐的该次列车于12日中午2点才到达广州火车站。

  到了广州火车站,我们随着奔涌下车的人群,刚走出候车大厅出口,在火车站广场的右侧雨棚下,有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大学或学院的新生接待点,举牌迎接新生,各大学都分别派有专门的校车接送。虽是骄阳似火,汗珠如雨,但每间大学迎新的志愿者和师兄师姐们,都真诚地接待每一位新同学和陪送的家长。我们都无比感动!

  我和秦真刚走到华南农大新生接待点,就被2013届数学系的一位女同学引领坐上华农大的接送校巴,经过大约20多分钟行程,我们就到了华南农业大学的北门。在这里,除了醒目的一幅幅拱门红标:“热烈欢迎2014届新生入校!”“热烈欢迎2014届新同学!”在门口边,就有四、五个钢架雨棚,顶着烈日,呵护着下面的“园艺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林学院”“华南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信息与软件学院”“艺术学院”、“食品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24个学院接待新生的志愿者和师兄师姐们。我真的很感动,急忙用自带的相机,将这些美好的场景,一一拍摄下来。

  我们父子俩在这儿大约等了10分钟左右,从校园内的公路旁就走来两位同学,据接待站师姐师兄们介绍:一位是2013届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廖晓坚同学,她是这届的优秀*学生,品学兼优,是2014届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学类2班的新助(助理班主任);另一位是2010届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沈文昌同学,他也是这届的优秀*学生,品学兼优,也是2014届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学类2班的新助(助理班主任)。据了解,2014届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学类2班共有23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8人。他们都来自贵州、湖南、安徽、海南、浙江、广西、甘肃、广东等不同的省。在这两位新助的引领下,我们坐上校巴,校车从大学北门开往南门(正门),大约10分钟,便到达了动物科学学院2014水产养殖学学生宿舍19栋403房,这是6人一室,其中有湖北的罗钱、贵州的秦真、安徽的夏云瑞、广东的杨浩标、湖南的袁园、安徽的张翔。这两位师姐师兄,真是大家的新助(心柱)。你看,我们刚到大楼门口,就急忙帮我们把行李一起扛上去,还从宿管老师那儿找来钥匙,打开403宿舍房。放下我们的行李后,沈文昌同学又匆忙赶往校园正门接待后来的新同学,廖晓坚同学就陪秦真下楼去购买生活上所需用品。比如风扇、洗脸盆、衣架、肥皂、牙膏等日用品。后又陪着我们到校园正门(五山路地铁口)对面,“丰悦宾馆”安排住宿,接着又到华南理工大学附近给我订好返程的火车票。说真的,这一天,我们到了晚上大约七点半,才在一个小餐馆随便吃了一顿晚餐。

  在闲聊时,我们才了解到新助廖晓坚,广西人,品学兼优,乐于助人,思想积极向上,理想远大,精明能干,协调沟通能力极强,是当代青年及学生的表率。其实,学生们报到注册是14日早上开始,他们俩又把2014届水产养殖学类2班来了的同学,带到报到大厅,完善各类手续……

  从2014年9月11至18日,陪孩子秦真到广州华南农业大学报到上学,在广州及大学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心里有许多感慨:儿子十八岁,走出家门,远离故乡,离别父母,离别师长……走进大都市——广州,跨入历史悠久的百年大学里去求学,像一只飞翔在知识海洋里的小鸟,像一只点缀在知识花园里的小蜜蜂,丰富和充实自己,都是为实现他未来美好的梦想而奋斗!祝愿他美梦成真,学业有成!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4

  多少人带着憧憬与梦想,经过12年寒窗苦读,走进心中神圣的大学殿堂。似乎每个人都对大学都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多少父母为孩子走进一所名校万般欣慰,并以孩子为荣,和同事们、和街坊邻里炫耀。在他们心中,那所大学就是衡量孩子12年的努力、孩子的智商、还有孩子未来的标准。从幼儿园到高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孩子能提高哪怕一点点的成绩,他们不辞劳苦,甘愿付出一切。

  孩子呢,在父母、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把成绩看得高于一切。出于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披星戴月、刻苦努力,争分夺秒的学习。然而,他们在最纯真的年龄里又失去了什么呢?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名次,他们充满强烈的竞争意识,会为同伴的进步产生嫉妒的心理;他们每天在教室里、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唯一能享受阳光、看看星空的机会是在回家的路上,可是又那么短暂。渐渐的,心情淡漠了,眼里只有书本和考卷。

  每一个无知的他们都认为走进大学就走进了天堂,那里象征着轻松、*,是获取知识的神圣殿堂。他们终于可以挣脱父母的束缚,去感受青春的美丽绚烂;终于可以展开臂膀,翱翔在湛蓝的大学上空。在他们心中,走进了理想的大学就意味着给了父母的含辛茹苦最好的报答,就意味着将来可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甚至可以大展宏图、报效国家。

  可是好多人走进大学变得孤单了、失落了、迷茫了。大学并没有他们期待的那么美好,在这里同样有繁重的学业,还有离开父母的呵护独自生活的束手无策,还有必须适应的集体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好多人想,还是高中好,有老师的耐心教导、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那么纯真的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大学想象的太美好了,而之前对孩子的娇生惯养、一味学习让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适应这些,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

  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存在那么一种失落,有的说大学同学不是很容易相处,有的说大学课程繁杂无聊,有的说大学生活漫无目的,有的说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本领。在如今,大学很普遍,每个人都有机会走进适合自己风格和成绩的大学,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也不是大部分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卓越的成就。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一种心态去上大学呢?

  不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大学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学是彰显青春个性的地方,大学是毫无拘束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地方。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毕业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失落,不会因为大学课程多而烦恼,不会因为没能在众多出色的人中给自己找一片施展才华的天地而伤感。我们应该这样想: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上大学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进而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在大学里过得快乐,不能像高中一样,只要有优异的成绩就行了,还要有足够的人际将往能力,这需要你去忍耐、宽容、理解他人,有一种淡然的心态去看四周;有很强的自控能力不能随波逐流。

  如果我们事先知道这些,在大学的心态会不会就不一样了?我们没有获得理想中的成绩,是不是应该认为我们没有同伴优秀、没有付出和他们同样多的努力、在今后的日子里应该更加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如果大学生活有些许的不如意,是不是应该这么认为:大学不是让我们休养生息的地方,而是一个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和生活能力的地方,为以后独自闯生活打下基础。

  不论如何,大学都是一个神圣又神秘的地方,令所有人向往、期待。没有任何组织能够取代她,上大学并爱着大学。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5

  酝酿一篇文字需要多久?半小时?十天?半月?

  而我酝酿这篇文字----《我送女儿上大学》,却用了十八载的光阴。今天,终于可以落笔。也许,这篇文字会很拙劣,但我还是要扯云作墨,隆重开篇。

  送女儿上大学,是藏在我心底最美好的一个愿望。在女儿很小的时候,这个愿望就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我以此为自己的梦想,以生命里的全部热情去浇灌我的梦想之花,并为此无怨无悔地付出。以一种急切的心情,我岁岁年年、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梦想开花。

  当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终于放到我面前时,惊鸿一瞥,我心头那沉睡了许久的一朵莲瞬间绽放,我的梦想之花呼啦啦开出一片姹紫嫣红。

  我小心地打开这封我望穿秋水才盼来的大红色的邮件,一种深刻的喜悦自心底而来。我一遍一遍地看,反过来正过去地看。大大的信封上,几个烫金大字显得霸气骄傲。

  “这通知书设计得真漂亮,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对爱人说。同时一抬头,看见窗外的天空湛蓝如洗,大朵大朵的白云飘啊飘,像要舞出一首欢快的歌。

  这是一张女儿用心血换来的进入大学校门的入场券。而我终于可以送女儿上大学了!

  一路颠簸,风尘仆仆,我已站在女儿所在的大学学校门口。

  大学,让我魂牵梦萦的大学,以它原有的风貌,安静而庄重地呈现于我眼前。我以贪婪的目光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全是迎新的大红条幅,喜庆中带有温暖,让人有种归家的感觉。

  “是新生报到吗?”见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几个学生自愿者热情地迎了上来。

  “是啊。”女儿话音未落,已有两个男生不由分说帮我们提起行李,他们径直走在前边,一直把我们领到新生报到处。原以为报到很繁琐,不想,一分钟不到,报到完毕。学校把工作做到前边了,新生来了,只需拿出相关证件“对号入座”就可以了,而且到处都是热心的自愿者帮着领路提行李。拿到学生证和寝室钥匙,感觉心里踏实许多。

  把行李放到寝室后,我们才有机会好好在校园逛逛,可真正逛起来,才发觉没有一天或半天的时间,是难以逛过来的。限于时间和精力,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了。我是未进过大学校门的半文盲。大学,一直让我心向往之。如今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万般思绪漫过心头。爱人和我一样,也未进过大学校门,他一直盼着女儿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此时,他感慨地对女儿说:“哎,也能陪着你在大学里逛逛了。”

  我们沉浸在一种对一个向往了许久的新环境的好奇与喜悦里,忘记了离别在即。甚至,在那一刻到来时,我仍未觉得离别的感伤。女儿一向任性倔强,我总想,这孩子要到大学里过集体生活,锻炼一下才好。是否?这一刻的分离,真的是我所盼望的?只是,我该如何安放自己对女儿那一份牵挂和依恋?

  和女儿一起在学校餐厅吃完饭出来,我和爱人要回家了,女儿要回寝室。我对她说:“去吧。”女儿点头,嗯了一声,一转身,走了。她一直走,不回头。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她,希望她能回一下头,笑笑,和我们挥挥手。可是,她一直走,一直走,不回头。当她快走到寝室楼道时,还是没回头。我缓缓转过身,艰难地挪动步子。可是,她身上似乎有种看不见却强大无比的力量,这股力量使我挪不动脚步,并且迫使我再次把目光落到她身上。透过来来往往的身影,我看到女儿的背影孤独、落寞而倔强。她依然不回头,直至走进楼道,从我视线里消失。

  “唉,这孩子,连头都不回一下。”我对爱人说。

  “要她回头干嘛,她是回不了头。”

  忽然之间,离别的感伤像大雪纷纷落在无垠的旷野上弥漫我周身。女儿看似活泼外向,实则内敛而孤独。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她还是有所担忧的。尽管在家时,她对外面的世界那么向往,而一旦真正离开家,她内心的某种情感会复苏。女儿睡觉择床,昨晚在宾馆时,她说,我不想在这里睡觉,我不喜欢这里的床。停了一下,她又说,我想我的房间,我想我的床,我想要回家了,把大学搬到咱家多好啊。说着说着,她竟有些哽咽了。我逗她说,这下可好了,才来就要回去,你不是一直想要离开家过*的生活吗?

  前面有一处喷泉,银色的水柱闪着亮光冲天而上,再一泻而下,溅落一地水花。喷泉四周潮湿的雾气,在秋风里氤氲开来。我和爱人在离喷泉很远的地方,仍能感觉到它溅起的如毛毛雨般细小的雨雾落到脸上的丝丝凉意。秋风乍起,在这雾蒙蒙的喷泉旁,在这偌大的校园里,我不胜其凉而倍感孤单了。一层雾气弥漫了我的双眼,瞬间凝成泪滴,悄然滑落。

  我不看路。看了也不辨东西南北,只是跟着爱人走,一直走出学校大门。

  回去之前,我们还要去另一处地方办事。初来乍到,人生地疏。爱人展开一直握在手中,女儿交给他的一张纸片儿。那上面是女儿画的乘车路线图,并配有文字。女儿反复交代过我们要放好这张纸片,她说,找不到路时,会用得着。昨晚睡觉前,她边在网上浏览,边在纸上写写画画。当时,我催促她赶快睡觉,并未留意她写些什么。此时我才看清,这整张纸片上密密麻麻不厌其烦地像解数学题一样标上序号分步骤详细地写着从那个站点经过多少站到那个站后再怎样走。最后这样写着:继续沿长江路走十米,左转,进入桐柏南路,再走六十米,左转,走十米就到你们要去的地方了。

  我看着这张纸片儿,看着那些字迹,眼睛模糊了……

  我们回到家,已是午夜时分,推开门,惊觉,屋子里怎么如此空?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6

  大清早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接起电话,原来是小姨。小姨告诉我,表弟自从参加完高考之后就一直念叨着不上大学,要去北漂。起初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昨天他收拾好了行李,执意要去北漂。表弟还说,他从来都不想参加高考,之所以能坚持考,完全是为了了却父母的一桩心愿。如今高考也结束了,成绩还不错,也算是没有愧对父母的培养。接下来他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要创业,立志成为下一个马云,下一个扎克伯格。

  听完小姨的叙述之后,电话这头的我不禁哑然失笑。现在的年轻人啊,真的太好骗了。听了几个别人成功的故事,以为随随便便努力一下,就可以上演一部现实版的励志剧。年纪轻轻,二十尚且不足,请问你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拼能力,你拼不过别人,拼背景,也拼不过别人,拼人脉,你更比不过别人。能力、背景、人脉号称成功的三大黄金因素,你一个都不具备,你如何创业?空有满腔的热情就够了吗?成功是那么容易的吗?任何一次微小的成功,无一不是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辛苦付出的叠加。成功的路上,有煎熬,有不安,有焦虑…各中辛酸是你这个小小年纪的人所不能承受的。再说了,每一个伟大人物的诞生,都是经过天时地利人和,外加机遇这个神奇的东西的综合作用,全世界也就只有一个马云,一个扎克伯格。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再过几十年更是泯然众人矣。你也许已经握紧了拳头,信誓旦旦的说,你相信你自己。好吧,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想明白,说相信自己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自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实力,是对自己有把握的,即使没有十分,也有八九分的把握。而今你什么优势都不具备,盲目的说你相信自己,你以为这是为自己加油,其实不过是自负的表现罢了。你可能还不能明白,想象中的北漂有多么一帆风顺,现实中的北漂就有多么举步维艰。想象中的创业有多么激情四射,现实中的创业就有多么索然无味。

  所以年轻人,当你一没能力二没背景三没人脉的情况下,还是赶紧回去念大学吧。大学不会保证你,从此以后人生一定会飞黄腾达,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的确会为你的成功垫上一个台阶。不要听有的人说“读大学没用”,只有当你读了大学了,你才有资格说这句话,你不去读大学,你就不知道大学其实是多少精彩。

  第一,读大学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整整四年,你的身边总是有那么一群优秀的人,也总有一群不那么优秀的人。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很牛,现在应该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你牛的人其实是一抓一大把。但是,也别因此就给自己贴上无能的标签,因为比你无能的'人也不在少数。以人为镜,希望你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搞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只有当你真正的了解了自己,你才不会狂妄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

  其次,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只有学好专业知识,你才能拿到学历证书。当然,学历高低不代表成就的高低。学历只会决定你在初次就业的时候,从事哪个范围内和层次内的工作。有人说,那只要拿到学历就可以了,不,专业知识也很重要。只有当你储备了海量的基础知识,你的能力才会慢慢凸显出来。说到底,这个社会终究是一个拼能力的社会。你未来想尝试的那些高端产业,没有知识,是绝不可能做得来的。

  最后,你的同学将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人脉资源。你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有缘聚在了一起,四年之后,你们又各自启程,奔向下一个目标,或许等到那个时候,你们才会意识到,大学时代的友谊是那么纯净美好,大学同学才是你人生当中的宝贵财富。即使天各一方,但当彼此需要帮助时,可能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够了,而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容易凑在一起,开启一个创业模式。甚至还有更幸运的,你可以遇到你的另一半,收获美满的爱情。

  孩子,不读大学,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是失去了一段奇妙的人生旅途。所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毫不犹豫进入大学。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7

  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5岁丧母,9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收好,不要弄丢了。”

  第二天,父亲特地到镇上请来放映队,来村里放电影,庆祝我考上大学。然后,他又买鞭炮香烛,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祖辈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受祖先的保佑。

  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期,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去,不去看父亲。

  在武汉念大学那4年,每逢寒假,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人把服务搬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儿,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着急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下了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15公里山路,才到镇上,就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笼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扫着一个个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

  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来到沙河边。平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在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刀刺一般疼痛。有一回站在船上,我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总算到家了。

  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5个弟弟妹妹中,有4个上了大学。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5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回田间的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8

  秋叶黄了,洒落校园的每个角落,秋雨滴滴答答的迎来了初冬,终于我还是选择了这样的路,不坎坷也不平坦,没有家人安排的舒适,却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小幸福,努力争取来得*我会好好珍惜,不会如当初一样任我挥霍。

  大学伊始,不是我想要的,不是我选择的,所以一直没有好好对待,如那庙宇里的和尚,日日撞撞钟,得过且过,没有争那世俗的名,也没抢那蝇营的利,日子虽重复,可是像我这样热爱生活的人,又岂会让它如此单调而平凡呢?逃课旅游似乎是我每个学期必然会有的举动,似乎大学这份额外的生活,能够牵扯我的不是很多。也许一个彻底的*主义者是不会在乎外界的牵绊吧,我似乎还是那个我,向往的我会努力地去追求,渴望的我会慢慢争取,似乎这样的我不太会妥协,我认为对的我坚持的我还会固执的守候,我不怕在此过程中失去什么,舍得,有舍方有得。

  别人的毕业季也许还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而我的毕业季就在这寒寂的冬天,待到雪花的飘落我奖拖上行囊去往那远方寻找自己的梦想,虽然争取来的*时间不过半年,我想这已经足够,这半年里无论跌跌撞撞,还是顺顺当当,我都会视为珍宝。远方的挑战我不害怕,我相信我可以坚强的抵挡,远方的梦想,我正在追寻你的道路上飞翔。

  一直盼着望着,终于我要毕业了,没有彷徨也没有忐忑,不是不了解外面世界的残酷,我庆幸我终于可以去面对可以踏上挑战的征程,也许会有失败,可是怕什么?还年轻还有信念还有梦想,只要不妥协,终是离梦想的实现越来越近的。生活不会让我失去希望,我又岂能让生活对我失望?

  多少人会觉得毕业这是个伤感的话题,可是我不觉得,我从不会觉得伤感,这样的生活不是我要的。我不在乎不是说我没有眷恋,这里有我青春的回忆,这里有爱我我爱的人,这里有恨我讨厌我的人让我学会了成长,所有的这些,是大学里的生活叫我学会的,我又怎敢去忘记?所有的这一切都教会了我坚强,什么困难什么挫折,这些都不可怕,只要自己坚强,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生活,我们终会寻觅到自己想要的。

  别样温馨、萦我心怀。

  春风舞动着轻盈的身姿,拂过夏的门槛,渐行渐远,不知不觉中,一个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逝去。

  在五月这样的一个清晨里,几声清脆婉转悦耳的画眉鸟鸣声,叫醒了我熟睡中的耳朵。我带着了一份雀跃的心情,踩着轻盈欢快的步伐向着不远处的江滨公园走去。

  薄雾中,只见东方的天际已渐渐发白,云层中隐约耀眼着一抹色彩,那是即将腾空跃起的朝阳,那么的蓬勃有生气,那么的神圣壮观,那种力量,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让人不由自主对之心生景仰。一路哼着欢快的小调,走进了江滨公园,轻轻的踩过绿茵草地,青青的小草上轻闪着昨夜留下的小小露珠,让人倍感到的是一份凉爽的惬意。

  五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季节,也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站在地平线的这一端,遐想着遥远的北国,在茫茫的天山上,那皑皑白雪是不是也该到了冰消雪融的时候了呢?而在我所生活的这个江南古镇里,早已是繁花美似锦了,葱茏的柳树枝,吐露出来的嫩芽儿随风微拂,那一抹新绿,青翠得让人流连忘返。

  还有枝头上那盛开似火的石榴花,洋溢着奔放的热烈,给人们带给了一场视觉上美的盛宴。在这样一个周末的清晨里,能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感受着大自然的怡人风光,放飞一下自己的心情,实乃人生一大乐趣也。

  公园里的花卉兀自竞相绽放着,色彩鲜艳夺目的红玫瑰,让人感受到了怒放的生命。那远远地便清香扑鼻而来的,正是洁白无暇的栀子花。还有那不知名的小喇叭花,也不甘寂寞的盛开着,展示着属于它自己的那份独有的美丽。

  在花朵盛开的枝头上,有几只色彩艳丽的蝴蝶,在翩然起舞着,嬉戏着,那份无忧和从容,真的让人感到羡慕不已。坐在松软的绿荫草地上,微风拂面,阵阵凉爽,那江堤边的杨柳在迎风飞舞,身姿婀娜,就如同一个妙龄女郎。

  远处的一幕情景吸引了我的视线,那是一对老夫妻,年龄约有七十左右了,那老先生坐在一张轮椅上,而老太太则在他身后轻推着轮椅从我的眼前而过,老先生不知说了句什么,那老太太俯耳倾听,脸上布满了和她那个年纪极不相称的柔情蜜意,看的出来这是一对非常恩爱的伴侣。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对恩爱夫妻给我做了最好的诠释。谁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呢,其实黄昏的美景也是一样的美不胜收,无论是大自然,抑或是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你用心的去感受,美,无处不在。

  都说是天有不测风雨,此话真是一点没错,早上还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过了晌午,却淅淅沥沥的开始下起雨来了,雨中的情景自然又是另一番画面了,看到院子里的芭蕉树在雨中摇曳,感受着雨打芭蕉的美妙声响,聆听着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天籁之音,真的是动听极了。

  此刻,夜幕已悄然降临,华灯初上,雨后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打开通往阳台的门,搬张躺椅静静的斜靠着,闻着栀子花散发的淡雅芳香。抬头只见,那挂在天际的一弯新月,犹如一个含情默默的少女,娇羞宁静。轻品着新冲的咖啡,聆听着客厅里传来舒缓的音乐,感受着歌曲所带来的震撼,心灵上积攒的尘埃也都随之一扫而空。

  我只感觉到了一份难得的纯净和清闲在伴随着我,也感悟到了人生或许会有许多的无奈,是我们无法去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心情。换一种心境,换一种想法,事物就会变得美好。生命之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快乐与否,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自己,既然怎样过都是一生,何不让自己快乐开心呢?而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感觉,则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会。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9

  我的大学,四年,漫长而又短暂的美好时光,永存在我脑海深处的青春年华!

  是四年前的高考,让我们一群稚气未脱的高中生相遇在兰州理工大学,有时候我在想:这要在前世遭受多大的磨难,才能换来今生如此难得的缘分呢?可是啊,无论如何,我们在今生相遇相识,相知想念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时候,当一个仅仅和我聊过一阵天的人在我眼前消失时,我就会觉得不舍:我不是不舍某个人,我只是留恋那种可以相识的缘分,倘若这一分离,可能便是一辈子的不再相见。想到这里,我觉得缘分到处都是,也就觉得我应该珍惜每个相遇!

  最近,总会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今年,我们没有开学。

  是的,不只是今年,我们以后再也不会有开学的日子了我们再也不用在开学的前几天整理书包了,我们再也不用提着行李箱踏上去学校的路了,我们再也不用关心学校食堂的饭菜是否又涨价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老师会点名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挂科了......是的,有关学校的一切我们再也不用放在心上了,我们和学校已经毫无瓜葛了!

  在毕业的这两个月来,我总是会不自主地回忆起那些我们在一起的日子:

  小牛老是拿着他的那块破滑板在宿舍里跳来跳去;水哥会坐在床上,对着他的那架破电子琴弹着永不着调的曲子;小杨会用自己的山寨机放着他最钟情,而我们最反感的dj音乐;二雷呢,他肯定是在摆弄他的那些刀枪剑棍了;看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只能坐在床上发呆了。突然,我想起了什么:小郭呢?

  哎,三儿呢?嘛去了?

  这还用问?大早晨在被窝里就打电话,现在还不知道干嘛呢!呵呵......

  是的,好乱好和谐的画面。可是,这些都已经是过去时了,自从毕业的那天起,我们这一辈子就不可能再有那样的时光了,我们只能拿它来回忆我们在大学里一起走过的青春了!

  2014年6月24号晚上,我们班的散伙饭,是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虽然味道很一般,但是氛围绝对是大学以来所有聚餐中最好的一次!我只记得我说了好多话,直到第二天包老二对我说:老朱,你昨晚差点把我说哭了!我和小寇划拳喝酒,可是无论如何,他赢不了我!我还和胖子比喝酒,一个不服一个,可是感觉还没怎么喝,就醉了。胖子最后是喝得不省人事,让大家给抬回去的!而我,一个人去了后山,在那里呆了好一会儿:因为我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难受,我怕我会在那么多人面前哭了!

  2014年6月25号早晨,伴随着老狼的那首《同桌的你》,我们举行了毕业典礼。记得当时我还发表心情:可不可以不要在毕业典礼上,放这么煽情的曲子?

  2014年6月26号中午,我们宿舍集体去了校门外的一家清真餐厅吃饭,这是为了满足水哥多年想吃一顿手抓的愿望,当然,更重要的是,为小郭送行!

  很快,一顿饭便吃完了。很快,小郭就要走了。我们送他到楼下,拥抱,却不愿撒手,再见,却不愿出口!可是,载着小郭的车还是走了......

  回到宿舍,二雷便一直放着水木年华的那首《启程》,还有,二雷哭了!我和水哥不知道要干什么,只是每人点了一根烟,就那样在床头坐着!

  其实,我给谁都没说,我悄悄给小郭发短信了:小郭,你有卷卫生纸没拿,你不要了吗?要不你回来取吧?或者我给你送过去?二雷哭了,我们没辙了,你不要走行不行?

  小郭回短信了,他说他在火车站看到短信的瞬间,也哭了!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发短信的!

  2014年6月27号早上,我还在睡觉,宿舍门便开了,是郭向荣,他要走了。我只是转过头看了一眼,便说:走吧走吧!然后就用被子捂住了头。其实我一直醒着,我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也给郭向荣发短信了,说了好多!

  下午,小牛要走了。我们送他到火车站,真该死,火车没晚点。在不愿撒手的拥抱之后,便又是那让人难受的分别。在进站的时候,我看见小牛用手拭了拭眼眶,然后转过身来找我们,可是他没看见。其实我们一直在后边看着他,知道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处......

  2014年6月28号,兰州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水哥和小杨要走了,我和二雷送他们到车站,由于开着车,都没多说一句话,便匆匆忙忙的走了。一阵水哥发来短信:走得太急,和兄弟们都没用抱一下,珍重!

  就我和二雷了。回到宿舍,看着凌乱的一切,我们都不知道该干什么。收拾完东西,要走的时候,我总是不愿关上宿舍门,我总觉得关上了那扇门,就好像关上了一种生活,就好像我和这个地方永远的没有关系了。

  坐着车慢慢地行走在校园的小路上,透过车窗看着外边的一切,是那么熟悉而又陌生。

  别了,我住了一年的17楼。别了,我曾经挥汗奔跑的篮球场。别了,我没怎么去过的图书馆。别了,我曾经上过课的教学楼......别了,我的大学!

  我还会时常想起我们宿舍总会是最热闹的,无论在西区的301,还是在本部的616,老是会有人来我们宿舍聊天或者玩牌。302老是有人约我们宿舍打篮球赛,303住着的几位学霸总是会去教室上自习,304的各位总是会时不时的喝点小酒,305里最常听到的,便是各种游戏的声音。

  可是,自从毕业那天起,这一切就变了,就已经成为回忆了,我们的学生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永远也回不去了!

  外边下雨了,打在彩钢房上,稀里哗啦的。

  好了,写了好多琐碎的事情,显得乱七八糟的,毫无章法。那就不写了,写多了,会显得更乱的。

  其实那天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我们土木一班每个人的名字。

  其实,我也只是想问问:现在各奔东西的同学们,你们最近还好吗?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0

  时间如流水,一恍惚间,大学4年已经走完;还记得大学校园的情人小道,激情四射的篮球场,浪漫情调的绿水湖畔,安静祥和的图书馆......一切仿佛历历在目。在的时候不懂得珍惜,等到别离时方才知晓离别是多么的痛苦。

  学会扑捉生活的细节,学会珍藏美好的记忆,在酒精里放肆激情,在喧嚣的尘世寻求一片净土。那是一片广袤的天地,我们携手走过许多个春夏秋冬,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之间存在着无数的羁绊,我们称呼对方为同学,我们叫彼此为朋友。在大学即将别业时,在这个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处,我们各奔前程,有人向东,有人向西。愕然回首,那个曾经熟悉的身影,已浓缩为一个淡淡的墨点,在天地的交接处,看不清半点喜怒哀乐。

  何时再聚首,何时共欢乐,我的朋友在远方,我的朋友始终在心里。

  思绪万千,无意中触动心中的那根弦,它连接你我,它诉说着许多事,它代表着许多人。许多人有许多故事,许多故事里面出现了许多人。鼓动昔日的乐章,我们为之哭,我们为之笑,我们共驰绿茵场,我们暗许芳心,有许多遗憾,有许多不舍。一段离愁别绪,一场醉生梦死,在心中呼唤了远去的人,埋藏了多少秘密。当年华已逝,时光不再,双手合十,十指相扣,指尖的冰凉冷却着自己的心,唯有记忆,在眼前晃动,此生有你,夫复何求。

  不完整的记忆,记录了不完整的史实,每个人的记忆都不完整,这儿、那儿,总有些不知或者不胜清楚的地方。更多人的参与,更精细的雕琢,一幅更加完善的拼图,再现昔日的场景,让记忆与事实重合。晚风拂柳,淡却了无数人的身影。掘起一座城堡,认真擦拭每一个角落,却无法阻止时间的摧残。一切归于尘土,和着风,化为一曲悠扬的古歌,用心倾听,它诉说着每一个人的故事。总有一幅画让你心醉,总有一句话让你感动,总有一个人让你驻足。

  梦回校园,在那片浩瀚的黑暗之中,我们又想起了那个踟蹰在人生小道上的你,往事如鲜花般开满原野。不知何时,已远离了那些喧闹的汽笛,不知何时,耳边再次响起朗朗的读书声。突然发现,学校的夜很美,夜下的学校很和谐。我踏在你残留的脚印,走在你曾经走过的路。雕像依然巍峨,芳草依然凄凄,湖面依然平静……我抚摸着我们的每一处记忆,感受着它们的每一处记忆。在这一瞬间,我的整个生命正在存在于虚无之间颤抖,往昔犹如闪电,照亮了未来的深渊。

  也许,十年之后我们壮志满怀,二十年之后我们精通人事,三十年之后我们大腹便便,四十年之后我们两鬓霜白……我们在接触很多人很多事,同时我们也在忘记很多人很多事。也许,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与记忆重逢,你看着昔日的自己,青涩、懵懂、一尘不染。犹记得,那个时候,有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那个时候,有真情有真爱,那里,没有世俗的气味。

  再见,我的大学。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1

  一晃大学毕业已是六年有余,虽然时光飞逝,但丝毫没有减弱我对大学那段岁月的怀恋,每每翻阅相册总能看到和回忆起大学时的种种,那些愉快的光阴,那些逍遥的日子,宛如成年的老酒在岁月的酒坛里历久弥香。

  是啊,这就是时间的威力,他给了你丰富的人生但同时又夺走了你倍加珍惜的快乐,一遍遍翻阅灵魂深处的记忆,那不变的大学情怀让人难以割舍。如今已过而立之年,自己的阅历也是愈积累愈厚实,偶尔回味曾经的时光会扼腕叹息,为什么不珍惜那些愉快的时间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反而是我行我素的逍遥,故作深沉的孤高和没完没了的玩世不恭,当然还有那些令所有学子迷惘的彷徨,凡此种种,无不令人回味!但又一想,那样又有什么不好!所以偶尔会很惬意!

  大学兄弟几个,数同室八个关系“最铁”,缘由是臭味相投。老大王轲,胖乎乎,有时又有点傻傻的,但他其实是最有中文系才子的底蕴的,不仅能背诵很多的名句名篇,而且一旦操笔写来更是不在话下,当然之所以称他为“老大”除了年龄的缘由外最主要的是他的宽容与韧性,这点作为老大名副其实。老二,永斌兄,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不仅喜欢惆怅,就连他喜欢的女孩也是多愁善感的主儿,钟情于那样一个有气质的女孩儿却不被接受,想来甚是遗憾,倘若他俩能够结合定是情投意合的模范夫妻。老二心地善良,为人处事比较沉稳,因此我很佩服他的冷静和老练,比起我的冒失和冲动,我于他甘拜下风。记得老二永斌喜欢感慨,每天上床之前总会来一句,“人啊,难活啊”!对此我们几个会陷入深深的沉思。说写文章,老二的《大娃和他大他妈》,让人记忆犹新,其浓郁的西海固风情令人钦佩。老三尤哥,是和我一样的老回回,为人豪爽,但性格直率,若烦他,他定是冷眼冷面相向,从不示弱,但就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总是显得很木讷,说不清楚,还好我们都跟他合得来,也很少发生误会。临了毕业由于他急着“找前途”,没能合影觉得很是遗憾。老四“曾剃头”性格比较冷,为人不好接近,但我们几个总会惹他,逗他乐,他有个对象,两人很缠绵,当时我们很是羡慕,如今他在省城的大学里教书,我们偶尔联系。老五虎强,现如今是省城名气日上的作家,诗歌写的是荡气回肠,每每从他的博客中读一读总觉得受益匪浅,当时他是我们寝室最有个性者之一,恋爱有他,耍酷有他,文章受人议论者有他,如今还坚守文学诺言实属不易,前几日大作付梓刊印,我打心底里为他高兴。老六是我,无须赘述。老七象博,文人习气浓重,最爱写风花雪月,骚体文章和虎强难分高下,只因当时和校报编辑很熟,因此对我也是提携很大。记得他和我佩服的岩森先生比较要好,因此有些文章继承了岩森所爱之鲁迅先生的遗风,杂文更是分量十足,如今我还收有他的文章,当然总是在上茅厕时翻来看看,很是陶醉!老八瑞明,现在是省城安全厅的*,当年英语不得了,平时不但爱参加英语系的活动,闲暇时还买大量的英语大碟,一个人看一个人练习,最后是我们中文系唯一一个过英语六级的男生。那年非典,他高烧,我去校医室陪他,对于我的哥们义气他是感激不已!时过境迁,每次想起这些总能触动我的灵魂!

  六年时光,兄弟几个各奔前程,见面机会少之又少,我和王轲、永斌,离开了可爱的故乡,在外谋生,但不管怎样我们总是电话联系,互相报个平安,虽短短几句总觉得心里很踏实。我想这就是最真切的兄弟情义吧!

  什么最珍贵?我时常这样问自己,除了生命,我想生活的某种经历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其实,对那段岁月无法割舍的情节就是我的财富,我想。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2

  无疑,我们生活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渺小的时代。无论我们这个时代制造了多少神话,无论人们的口袋里增加了多少财富,我们仍然难逃卑微的命运。好在无论一个时代多么卑微,对于个人来说,总还是有值得记忆和感激的事情,不管它本来多么正当,比如,终于有机会通过竞技场里的一次集体角斗改变个人命运。这里我指的是:上大学。1977年10月,经过11年的停顿,人们又可以通过考试上大学了。

  恢复高考那年,我正在塞外延庆县一个叫八里店的村子里插队。每天早晨天刚一亮,我们就要拖着疲惫之极的身体下地,经过一整天的劳作,在太阳落山之后,再拖着更加疲惫的身体爬上土炕,年轻而阴郁的头脑里怀着终有一天要逃离苦境的梦想,昏昏沉沉地睡去。

  就是在那种绝望的生活里,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了。那是一种真实无比的激动。在那之前,生活里有过许多虚假的激动,比如一两个人的逝世,比如清明节发生的。激动一阵之后,又继续回到一成不变的生活轨道里。然而这一次,我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和其他几个知青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回北京复习考试。公社给各村的知青发了一个通知,告诉我们可以回城复习高考,但复习期不能超过15天。我们不打算遵守这一规定,因为我们当时很清楚,要想摆脱一生在农村艰辛劳作的苦境,这可能是我们的最后机会了。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安排在1977年12月,我们在10月底回到北京。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初冬,离考试还有两天时,我回到了八里店。为了庆祝,我们偷了生产队里一只母鸡和菜园里的两棵白菜,做了一锅鸡汤白菜。那是我记忆中味道最鲜美的鸡汤和白菜,以后多次试图做出同样美味的鸡汤,一次也没有成功过。

  考试在延庆县城的一个中学里举行。12月,延庆到处是冰天雪地,教室里没有火,我的手几次冻僵了,只能搓一搓取暖。考完试,回到村里一边干活一边等待结果。大约在12月底,公社通知我去县城医院参加体检。也就是说,我的成绩超过了北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我欣喜若狂。按规定,凡是参加体检的人就可以填报志愿了,但在那个时代,考试结果并不对考生公布,于是我只能在不知道分数的情况下选择。我的三个志愿全部选择了外地的大学,因为那时我已经彻底厌倦了北京,从出生就在这个城市生活。

  体检之后不久村里就到了农闲时节,我于是把年底分红的九十多块钱(整整一年辛苦劳作的收入)揣在兜里,回到北京等待录取通知书。从1978年1月初到2月底也许是我一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整天都在等待,因为那是我人生道路上第一次接近了命运改变的边缘。为了更好地打发时光,我把所有分红的钱都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花掉了。然而,当别人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我却没有。

  我的失落情绪在逐渐加重,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绝望、更焦虑,同时也更期望奇迹的发生。然而奇迹没有发生。我实在等不下去了,就跑到西单的电报大楼给延庆县招生办打了一个长途电话,结果是我没有被录取。我当时猜想是因为我的成绩不够好,可能刚刚过了北京文科280分的录取分数线,虽然能参加体检,但达不到各学校的要求。我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最初体检时的喜悦已荡然无存。我记得在告诉哥哥这个消息时难过地哭了,因为哥哥在我考大学这件事上是给我鼓励最多的人,我能感觉到他深深的惋惜之情。

  3月初,我返回村里时路过延庆县城,为了确证自己的猜测,我去县招生办查了我的考试分数:320分,超出录取线整整40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分数高出录取线这么多,居然没有一间大学录取我。招生办的人问我报的什么志愿,我说都是外地的大学。他们告诉我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1977年外地大学在北京招生的名额极少,且多为理科。在接下来的那段时间里我的心里充满了悔恨,对未来几乎绝望,根本打不起精神下地劳动,从一个“先进知青”变成了整天旷工的人。

  接着知青可以回城了。4月,我被北京的一家建筑公司招回城里,工作内容是为混凝土预制板做木头模子。这家公司的上班地点在卢沟桥,每天早出晚归,上下班要三个小时,回到家里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有一天我没有上班,在家里昏睡,到下午两点才醒来,然后我继续躺在床上,慢慢思索眼下的处境。然后,我作了一个决定:继续考大学,如果考不上明年再考,直到考上或者超龄不让考了为止。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作这个决定,只是简单地认为,我不能一辈子干体力劳动。无论如何不能。那样简直生不如死。

  1978年秋天我走进大学,但已经没有了一年前的兴奋和期望。一年之内我参加了两次集体角斗,虽然改变了体力劳动的命运,但读的不是我喜欢的专业。于是我对待大学教育变得有些玩世不恭了。毕业后我在大学里教过书,做过杂志编辑,后来又去美国读书,毕业后又在大学教书,总之,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地走过来。直到有一天,老妈在我抱怨中国的大学教育多么糟糕时说,要不是拜上大学之福,我今天的生活还不定什么倒霉样子呢。我想了想心里竟吓了一跳,如果上不了大学,我今天没准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工人也未可知呢。

  至少有一点我知道,人真的很脆弱,随波逐流是人的天性。一个人如果被生活打垮了,不管他曾经心有多高,锐气也会消失殆尽,最后变成一个可悲的人。所以,人应该有机会,人也应该感谢机会。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3

  真想,再回到你的怀抱,轻轻地朗诵着唯美的诗篇;真想,再走近你的操场,奔驰在红色的赛道上;真想,再步入那熟悉的教室,刷刷的写下现在已不太懂的公式……可是那都成了过去,回不去的过去,于是便成为了最遗憾、也最伤痛的记忆。

  ——题记

  凌晨时分,我又被熟悉的梦境刺醒了。

  周围还是我熟悉的同学们,依然是校园魅力独特的风景,匆忙的上课铃督促着即将迟到的同学,梦中凌乱的我仍在不断地回想着我大学的光阴:

  这校园留下了我太多的记忆。漫步在满是落叶的小路上,我曾写下过《校园小路》这首诗歌,就这么一个人,淡淡的、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在默默深秋里轻吟着泰戈尔的诗篇。操场对面的长椅,是否还会记得当初的我?捧一本《宋词元曲》坐在这空寂的长椅上,静静的诵读书中名句,偶尔累了,环视一下操场上锻炼的学长学妹,心也不由的热烈起来。最近我看过一本书上写到:当我们走了,自会有别人来顶替我们,但毕竟与我们是不同的。只是不知现在是谁逗留在这长椅上心无旁骛的读书呢?

  晚自习过后,我们宿舍的几个姐妹总会来到操场跑步,这已成了我深深眷恋的,毕竟,黑夜的操场,我们可以尽情的狂奔,释放一天的压力,管什么形象,要什么淑女,只要不住的奔跑就够了。周末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有想努力为考研做准备的,也有为拿奖学金而拼命的,而我更近乎一个看客,我不想考研,也不奢望拿奖学金,我只是希望安稳的过完我的四年大学。当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更多的我会看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记得有一年夏天,我穿一身及膝的浅白色提花旗袍,手携一本《雨送黄昏花易落》,漫步在图书馆前的喷泉边上,真觉得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书香。

  梦中,我真的回到了学校。只是班委没有我,课代表也没有我,那我算什么呢?原来最终我还是一个看客,一个隐身的,他们不曾发现的人,毕竟这只是一个梦,虚无的梦。还记的刚上大一那会竞选班委,共需十个班委,辅导员也坐在下面看我们上台演说。开始我的确紧张,但看到导员鼓励和肯定的眼神,我又不住的往下讲,最终我成了我们班的宣传委员(后来团支书的工作总结也索性由我代笔了),可喜的是我们宿舍六个人,五个是班委,所以我们班上的人开玩笑说:“我们得和你们宿舍的拉拢好关系,到时候帮忙逃课什么的”。

  大学的记忆真的太多太多,我们的冬季长跑,我们的大学生运动会,不论是我们的集体活动,还是我们的个人聚会,最后的最后,所有微不足道的记忆都成了我脑海中抹不去的眷恋。

  有时候常常在梦里惊醒,不住的问自己,我还能反悔吗?我还可以回去吗?可现实是残酷的,我只能在生活的跑道上继续前行。我想,等有机会我重新站到它面前时,我会不会失声痛哭起来,或许这也是我最本真的想法,一个人,默默的来到操场,跪倒在这里,嚎啕大哭,只有哭才能让我心中的后悔与绝望完全释放。可是真的回不去了,是真的,永远都回不去了……

  或许等到以后,我还会借用工作的机会完成学业,但那永远不会是属于我的大学了,原来,曾经一直任性的我,到现在却仍不敢面对最初的决定。

  梦,还是醒了,于是,便成了回不去的遗憾……

  再见了,我的大学……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4

  我是个上海人,生在上海,长在上海。

  1997年9月25日,我出生在徐汇区的第六人民医院,居住在虹口区的一栋部队公寓里。两地相隔甚远,要乘坐13站3号线才可以到达目的地。

  我在上海呆了18年,从1997年一直呆到2016年,不敢说我见证了上海的腾飞和发展,但是起码我能够感受到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市民的自豪,可以对黄浦江、陆家嘴侃侃而谈,可以对上下班的早晚高峰指指点点,可以告诉别人新世界见证了中国*的诞生,可以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和同乡交流。

  2016年8月,我来北京读大学了。来北京读大学是什么意思呢?最简单地解释,就是周末回不了家了。说实话,我来北京之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周末的感觉,因为反正都是住宿舍,哪天不是住呢?而且学校的很多活动都放在周末,基本上也不太出学校。即使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会觉得换乘地铁太过麻烦而不了了之。

  就在11月中旬的某一个周末,因为一些私事,我回了一次上海。坐了5个小时的地铁之后,我终于踏上了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没错,这么说很落俗,但是唯有这么说才最能表达我从火车上下来的感觉。湿湿的秋风,清新的空气,拥挤的人群,干净的地面……一切一切都特别熟悉。

  次日,我在久违的席梦思上睡到了自然醒。已经*个月没回家了呀,我这样想着,然后打开房门走了出去。犹记那天上海艳阳高照,我穿了前一天的行头出去,把我热得够呛。家里四只猫咪对我没有什么太大的热情,尤其是我们家老大,看到我,只是看到我而已,自顾自地躺在猫窝里不想动弹。听说这家伙自从我去了北京之后,天天在我的房间门口坐着,一直想着篡位。也是,我们家每一个人每一只猫都有固定的地方睡觉,我走了,我们家老大也应该顺位移到我的床上睡觉,这样子,老二才能睡在老大的窝里,老三才能睡在老二的窝里,新来的老四才能不睡在地板上。

  我从床上爬起来之后,就在等着早饭吃。蓦然回想起,好像上大学之前,我每个周末都是睡到自然醒的,很幸福地等着吃早饭,很幸福地在等待早饭的时候看电视。

  没错,我特别喜欢看电视。不管是在平时,周末,乃至高三,电视电影照看不误。只是,我每次在吃完饭的时候看电视,我妈只要一看到我吃完饭了,就立马催着我去做作业了。我最多拖半个小时,就只能搁下心爱的电视,回到朝北的小房间里一个人寂寞地做着作业。

  可是这一次,我妈妈一句话都没有说。吃完早饭,我依旧坐在那里看电视,而我妈也去忙她自己的事情去了。我竟然一次性看完了一部三个小时的电影,我都不敢相信。原本我只要多看五分钟我妈都用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把我赶回房间,这次竟然一句话都没说,全程用一种慈爱的眼神看着我,看得我毛骨悚然。没听到我妈在我看电视的时候让我去写作业的催促声,我都有一点不习惯。

  后来我转念一想,终于发现了原因——四岁之后,我就没有在家度过任何一个没有作业的周末。幼儿园的时候,有一种很恶心的摧残儿童的作业叫做公文,即便没有公文,还有一种很恶心的摧残儿童的乐器叫做钢琴。基本上,有了这两样东西,十岁之内的所有回忆就此埋葬。最可恨的就是公文,我至今都不明白其存在的意义,明明加减乘除小学都会学,为什么一定要下放到幼儿园去荼毒那些幼儿呢?幼儿园学的还不一定记得住。幼儿园的时候我的公文已经做到了除法,然而小学两年级再学的时候简直像没有见过一样,但是也丝毫不影响后来的数学学习。

  到了小学、初中、高中,我从不在外面上辅导班,但是每个双休日都会被作业霸占,过得很不舒坦。虽然从小到大,我的家长都是这么跟我说的:“只要你做完作业,随便你怎么玩。”后来证明,你做完了学校作业,还有类似“一课一练”“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种可怕的辅导书的存在。所以,大学之前的12年学生生活和4年幼儿园生活,基本上可以算是没有周末的。

  如果那个周末我没有回家,我都不会意识到,我终于可以在家过一个没有作业的周末。没有作业,没有催促,没有不耐烦,没有无奈,只有一派祥和,忽然,我觉得我的家一下子变得特别可爱。可惜啊可惜,大学四年,我竟然享受不到了。

  昨天,社团活动,将近30个人几乎包了别人一整家饭店,一边玩一边吃。许久未开荤的我一口气吃了十多个鸡翅,吃得我这一周都不想再吃鸡了。

  回程的路上,跟一个同行的学长/师哥聊天。我说这家饭店很好吃,他说还可以吧。后来我想了一下,这家饭店的性价比很好,将近30个人才吃掉2000不到,这在上海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价位的话,这个味道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不过,对于我这个吃客来说(注意,是吃客,吃客!不是吃货!),“很好吃”这一评价,除了上海广灵二路上的潮汕牛肉火锅店,我就用在这家*菜馆上了。唯一的解释——我真的太久没开荤了。

  这时,我突发奇想——如果我的高考成绩高了一分或是低了一分,没有来北京,而是留在了上海,我会怎么样?

  也许,我会走进大学城中,碰到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的朋友;

  也许,我会住进一个四人间的宿舍,上床下桌;

  也许,我会对上海那小巫一般的雾霾发牢骚;

  也许,我会每周花上两三个小时坐轻轨地铁回家;

  也许,我不会在学校洗衣服,而是每周带回家洗;

  也许,我还可以经常去吃潮牛;

  也许,我不会拾起弃之已久的吉他;

  也许,每个周末我会碰碰那架初三时候换的钢琴;

  也许,我依旧不想来北京,看不到长城,逛不了故宫,吃不到烤鸭,吐不了槽;

  也许,我周末的时候会和姑姑一起去五角场,先看电影,再逛街,再看电影,再逛街;

  也许,我会缠着我爹妈每周都去一次金山,没有作业的压力,跟大大外婆在一起也变得分外轻松;

  也许,在上海,我便不会再说上海话了。

  距离产生美,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

  刚到北京,我就发现了上海诸多我曾经从未发现过的美丽。

  如果当初去了法国,是不是也会对“可爱的中国”这五个字深有体会?

  不过我也很感念,老天把我安排进了中国传媒大学。真的很感念!

  如果不来北京,我不知道慕田峪长城这么难爬;

  如果不来北京,我不知道天坛的白玉石道是给神走的;

  如果不来北京,我无法体会姨公公和姨婆,还有叔叔婶婶来看我的时候的那种感动的心情;

  如果不来北京,我不知道我爸妈如此放心我,半年不来看我;

  如果不来北京,我不知道出了那一块一亩三分地,我的一切都要从新开始;

  如果不来北京,我的朋友或许仅限于上海那个小渔村的大小;

  如果不来北京,我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说上海话的欲望——虽然说得很烂,烂到我自己都无法忍受,但是我真的怕,怕哪一天我忘了,怕哪一天我一张嘴说了一句别人和我都不明白的话,怕哪一天,别人在很开心地用一种我很熟悉,很熟悉的语言聊天,而我想一个*一样,只能坐在一边,装作我听得懂。

  如果不来北京,我不知道我对家有这么深的眷恋;

  如果不来北京,我不知道报道的那一天,我父母将我送到寝室之后转身离去时,我会泪目;

  如果不来北京,我不知道周末除了咸鱼,还有什么别的消遣方式;

  如果不来北京,我不知道我对上海的热爱如此之深。

  大一开学的时候,班主任在统计迁户口的人数。我和父母也商量过,迁户口的事情。虽然学校里面的某个管迁户口的女老师觉得不迁户口的都是家里有地的,但是从内心而言,我是不想迁的。因为我没有想过在北京生活,曾经不想,现在也不想,以后……以后不好说,得分类讨论,看有没有谈恋爱。如果没谈恋爱,直接回上海;如果谈了恋爱,那就可能会晚点回上海吧,现在还不好说。

  不在上海读大学,也许我会错过很多,错过我原来对大学生活的一切设想,错过我原来对在家享受没有作业的周末的憧憬,错过与曾经的同学再做同学的机会,错过去华政看实习小帅哥的机会。

  那就错过吧。

  或许,注定错过的,并不是什么坏事吧!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5

  说起饭局,有句话,“提前一天预约是真请你,提前半天请你是作陪,上菜了才请,你是凑数的”。真是“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啊。难怪清末大儒曾国藩曾说:绝大学问,即在日常的起居应酬之间。比如,熟人见面说:“哪天,我请你喝酒?”那是一种客气。你却认了真:“他?这人!”陕西人把你叫“磁锤”,“拿个针尖当棒槌,磁嘛二楞得没眼色。”

  比如,你去找领导说事,领导几次起身,你还喋喋不休;比如,你去别人家做客,主人哈欠连天,你还坐着不走;比如,你谈恋爱,分手时你要对方的电话,她说“再说吧。我给你打。”你仍痴痴等候……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会听话是大学问,会说话也是大学问。麦稻对小弟弟说:“你不听话,我不给你吃!”我对麦稻说:“稻稻,这话应该这么说:你要是听话,明天我还给你吃。”我的小外孙麦稻手里正拿着糖果。

  史记:当年,楚汉争夺天下,刘邦和项羽打得正紧。萧何留守关中经营着根据地筹措着兵马粮草。汉王三番五次地派专使慰问萧何,哪有征战在外的主公慰问在家的臣下呢……萧何深感不安,他知道这是刘邦对自己起了疑心。于是,萧何便将自己家族内能打仗的青壮子弟统统送往刘邦军帐前去效力……刘邦要得是萧何的人质。这下你该放心了吧,汉王果然非常高兴。

  起事前,在沛县时,刘邦是个亭长,而萧何是县令的属官,县办公室主任,是刘邦的上司。萧何知道刘邦是个流氓。

  人活着,要眼睛有水,不能脑子有水。要会听话、会说话,要知进退,那是中国人一生的大学问。

  从此,中国人相处基本靠猜,文雅地说法叫“揣摩”。当你揣摩对了,对方会“哪里哪里……呵呵呵呵”,谦虚得笑颜可掬;当你揣摩错了,对方会“呵呵呵呵,你误会了……”,好似你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之,还是,一头雾水。

  这学问深着呢。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6

  最近的几天真的很无趣,你说学习吧,数据库的书看不下去,虽然已经落后老师几个章节;而数据结构的实验是做不下去,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期中考试后“大考大玩,小考小玩”的思维在作怪,回想当时刚考过后就一心扑到了起凡游戏中,转眼间星期五又到了,花了两天的时间将睡眠的习惯改正,可是又碰到了学习的低谷,而现在还在低谷附近徘徊,乱七八糟的视频看的算不上开心也算不上不高兴,反正搞得就像对时间说:玩的就是你。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虽然是本三学长写的,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自律,他的自强,他的敢于承担是我这个本二的嫩头青做不到的,而回看我俩的大学生活,我除了现在未完的第一个项目外一无是处。而他有自己的team,有自己做的项目5个,这些都是我渴望的。我知道他的付出他的坚持,可是我连想都不敢想,更提不上做了。在文章中他提到了如何利用大学的资源:图书馆,网络,老师,同学。除了和老师有点小小的交流外,图书馆去的少得可怜,网络被误用,同学的关系(我觉得还是没发现志同道合的teammate)。

  我要恢复我的雄心,我的壮志,去追逐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却又会被自己抓住的奇迹。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带着自己的激情来做每件事,星期六摆脱那起凡的诱惑,要不出去逛逛,购购物,吹吹风。星期日到实验室或者图书馆静静的呆上一天。

  迷茫的时候到如鹏网上看看杨老师的帖子,斗志昂扬的时候到****上或者编程爱好者上做做题,51cto上了解了解现在互联网的动态。要学的东西真的很多,要做的事也不少,大学的生活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将这段时光埋葬在游戏里,埋葬在被窝里,埋葬在美好的梦境里。坚信天道酬勤,坚信苦尽甘来。坚信我的人生与众不同。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7

  那一年,我在大学。

  那一年,我还没有毕业,我就被深圳地铁录用了。这在当时是一件比较高兴的事情,大二的时候,大家都还在游戏,还在逛街,还在亲亲窝窝的时候,我就找到了工作签订了就业协议。

  很高兴自己为面试做的一些准备,都用上了。回答的相当漂亮,后来面试的主考官回答我说:本来我的专业是不对口的,但是看我专业知识基础是很牢固,所以在学校的成绩应该是很好的,在学校肯定是花心思读过书。听到这样子的回答我很高兴也很庆幸。那些知识都是我自己业余时间在图书馆看书得来的。大学的时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图书馆是我们学校环境最好,夏天冷气最足,冬天最温暖的地方。下课无事,在图书馆你必须看到一个角落里面坐着一个帅哥,那就是我。我会什么专业的书籍都拿一些,就算是看不完我也会拿很多。这样子可以鞭策自己看的更快,勤奋的不松懈的高度集中精力一直看下去。直到吃饭的时间,在湖铁的那段岁月我很感谢图书馆。在那里我读过了很多我一直都没有读过的书,看过很多伟大的人的自传,更重要的是我看过很多杂志,杂志和专业书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来都不用考虑,也不为难的选择杂志。很久以后,当别人都在看专业书籍的时候,我还在津津有味的看着自己的杂志,看着自己喜欢的一切书籍。唯独只有自己的专业书籍失宠放在一旁。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整整看了一年的书籍,虽然说那时候自己的专业成绩都不算很优秀的,人际关系也不算是最广泛的。但是我认识的朋友同学都是有理想的,认真学习的,努力奋斗的,积极向上的优秀人士,我们班出来了很多位网络工程师,湖南省专业竞赛得名次的同学,那时候学习的气氛还是比较浓厚的。在一群人中间,大家学习起来都是比较积极和有兴趣。

  二年级我在大学的舞台是体现出来了自己才华的一面,我参加社团,组织活动。结交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给我在学习上面和生活方面很多的指引,有我以前的老部长,系学生会的袁富强,龙海群,成遥,院学生会的冯群。估计没有人比我经历的部长要多,大学的辅导员很多人不喜欢,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说话一针见血的那种人,很多时候说话狠毒,但是内心来讲都是对的,都是正确的,所以我很佩服,我敬重他。系里面的领导易主任,才气很高,谢谢他的一堂写作指导课,至今受用。如果多花一些时间去执着的研究和追求。也许成就会比现在好点,路不一样,道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那一年,我成长的很快。

  大三的毕业设计,我做的很用心。论文都是书上面摘抄的,网络上面搜索的,自己的东西有,但是很少。经过一轮的毕业设计,把以前学习的只是全部都重新学习了一片。这算是写论文的作用和对我自己的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学习吧。后来还用论文的内容,参加了一个学院的文化艺术节,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好多年都没有得过第一名了,每每最好的成绩一般都是第二名。

  那一次,院长亲自点评,说我的演讲和演示的内容是他最欣赏和喜欢的。我们学院就应该培育出这样的人才。哇靠当时8百人的会场,掌声持续不断,非常给力,俺都感觉快要飞起来了,飘啊…感情这样的认可给我鼓励是莫大的。

  假如,我在大学,入党了,那么大学就完美的结束了。

  假如,我在大学,没有经历痛彻心扉的疼。

  假如,我在大学,没有认真,没有奋斗。

  假如,我在大学,没有苦思冥想,探索未来。

  假如,我在大学,没有参加顶岗实习。

  假如,我在大学,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假如,我在大学,没有那么多的意想不到。

  假如,有如果,我的大学,也不可能回来……

  时间在飞逝的时候,当时的我们没有意识到,曾经的曾经就是一段回忆。疼与不疼,好与不好,都曾是烟雾一样,消失在今天的记忆中。

  尘埃,总是会被雨水无情的带走,她的归宿终究是在大海深处。那里她会沉淀的。沉淀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直到有一天她变成一块顽石或者一粒金沙或者一颗钻石。

  否则,爱又从何谈起。恨又从何而来。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8

  三、四月,是校园最美的时候。各种鲜花竞相开放,绿草和树木也吐出鲜嫩的绿芽,显出勃勃生机。

  南校区图书馆西侧的生态园中,各色牡丹和芍药花朵艳丽,富态大方,显现出雍容华贵的天姿。漫步其中,如游走在花的海洋。生态园向北,是两排玉兰树。树上没有一片树叶,只有清秀的玉兰花。有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清纯而艳丽的朵朵玉兰花,如一群刚出浴的少女,把人引向美的遐想。

  在图书馆东南方向,有一片缤纷的樱花园。白色的、紫色的、粉红色的樱花,繁多而烂漫。虽然每一朵花都很小,但无数的小花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五彩斑斓的世界,更像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图书馆正南方向是一片黄色的连翘花,娇滴的黄色花朵,让人涌出触摸的欲望。置于其旁,似乎看见一个娇艳的女儿匍匐在自己的膝上,温馨而可爱。向西过一条小路,是一片海棠。海棠花深红深红的,红得像新娘结婚时穿的红色旗袍,喜庆而娇贵。再往西,是帚桃园。我们平常看到的多是农民生产桃子的桃树,树枝向四周发散,甚至有些匍匐,而帚桃主要用于赏花,它的树枝是很紧凑的,紧贴着*树干,挺拔向上。桃花白中有红,红中透白。看着桃花就让人想起了十七八岁姑娘那白里透红的脸,难怪古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

  帚桃园向南,是百竹园。园内曲径通幽,各类翠竹尽显特色。有的高跷,有的敦厚;有的叶子如姑娘眉毛般纤细,有的叶子则如小伙子的手指宽而短;有的竹子颜色碧绿,如涂过绿漆一般,有的则颜色浅黄,如稚嫩的月季花心。我原以为所有的竹子都是绿色的,其实竹子如人一样,也是各有不同的风骨。竹子看起来很纤弱,稍遇风,便随风摇曳,但再大的风也不会将其吹倒,显示了其坚忍不拔的个性和毅力。

  北校区成片的古柏、古松,枝枝相连,交相呼应。走在林荫之下,一种沧桑和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让人不得不追忆七十多年前先师们建校时的艰辛身影和雄才大略。

  学校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多不胜举,无法一一陈述。无论你走在校园何处,举目都是花草,处处都是美景。

  与其说农林科大是一所校园,不如说她更像一个花园。多年以前,农林科大就有“花园学府”的美称。现在看来,那时的农林科大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出脱成更加妩媚和成熟的大姑娘了。

  校园的美让我陶醉,我还不厌其烦地告知各地的朋友以及老家的亲人。前不久,一位在河北廊坊工作的同学就被我“忽悠”到我们学校来赏景。她和家人看后,赞不绝口。我也反复力邀我的父母及其他亲人来校游览。

  我去过很多大学,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特色。有比农林科大地盘大的,但没有比农林科大漂亮的;有比农林科大实力强的,但没有比农林科大美的;有局部也很精致的,但没有整体精美超越农林科大的。

  很多朋友看了农林科大后,发出了不约而同的感叹:“看了农林科大不看校”。虽有点夸张,但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那年我去上大学散文 篇19

  哇哇坠地,家里便家徒四壁,一切都极度的贫乏。

  父母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只能大的照看小的,家家大人都上工去了,家里没有老人的,孩子只能一个人玩,一天三晌活,晚上还要熬个整夜,实在没有人看的,就在墙上钉个钉子,把娃用绳子一拴,阿屎、尿了,也没有人擦,只能在粪尿堆里打滚,如果有狼的话,我估计,会被吃的一个都不剩,饿了、渴了就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只有等到母亲放工后,才能吃到奶。父母的生活就是上工,回家做饭。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饭熟了,上工的铃却响了,去迟了会遭到队长、小组长的训斥和谩骂。还要早请示,晚汇报。

  常年的日出而作,晚上有时还要加夜班,年终一算,人口多的,口粮都不够吃,还欠国家的钱。后来有专家统计:中国六七十年代,农民一天只挣一毛钱。经济收入基本上没有,没有钱的日子不好过,活干累了就吵架,父母从来不考虑孩子的内心有多煎熬!“骂话”是父母每天交流的主渠道,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家里实在太困难了,靠力气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父母都是胆小的人,害怕队长、组长,凡是带“长”的人来到家里,父母都谨小慎微,大气都不敢出,有关凡是跟乡上、村上打交道的事,父亲都不出面,让母亲主动去问、去交涉。以至于好多人都说我们家是女人当家,由于怕“长”,服管、不敢请假误工,没有时间照看我们兄弟和姐姐三个人,因此长大后,我们兄妹三人腿脚都不同程度的有问题,虽然不影响走路,但我们出去在村里,还是没有少受别人的白眼和歧视。

  门式如此衰微,家里吵架仍是家常便饭,没有钱花,柴米油盐都成问题,在家里情况好的外人看来,我家里就像水吹了。父亲为此也想方子致富,学吹吹手、打筛子、编竹漏篱,一个竹漏篱两、三毛钱都没人要,我也经常跟着父亲赶集去叫卖。有一次,一个竹漏篱都没有卖出去,父亲气不过,回来到家里把鸡打死了,有鸡肉吃了,算是出了一口气。家里不但经济困难,运气也十分不顺,每年过年时,家里人能病倒一大片,咳嗽、唾痰、吐黄水,年年如此。夏天,我和哥哥、姐姐都要“肿脖子”,没钱看,喝草药水,切仙人掌片,硬扛着,时间长了,自动就好了。

  没办法,每年养猪,就在家门口的凉洞子里给猪打个窝。一到猪肥,要交给公家卖钱时,猪就死了。一连三年,把母亲心痛得哭了三次。后来父亲请了阴阳看了一下,阴阳说,在门口不能养猪,门口的凉洞子就一直闲着。家里没有啥收入,一有钱进来,另一件事就等着用钱。父亲也试着养鸡、种瓜,都小有成绩,但都没有持久,解决不了大问题,后来,种烤烟、栽苹树果都以失败而告终。母亲又有牙痛病,痛得睡不着,我们夜里鼾声如雷,而母亲却牙痛的整夜在地上走,泡槐树根水喝、口里咬盐巴、用腌菜的浆水灌,都无济于事,后来干脆拔了。

  记得那是一个阴沉沉的下午,吃过饭后,母亲带着我一起去医生家里。母亲坐在一个木凳子上,我就站在一旁,医生也不打麻药,用一个医用钳子拔得鲜血直冒。吓得我心惊肉跳,不知所错,也好像没有用止血的药,后来血竟然不淌了。到现在我才知道母亲当时有多痛,下了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去年,我家大儿子过年时,喊牙痛,痛得睡在地上打滚,我虽然训斥:“不要给我说,谁让你平时吃那么多糖!”后来实在看不下去,还是领到医院,让医生给钻了一下,花了两百多块钱,才算过了个安稳年,和母亲相比,我的儿子不知要幸福多少,无能的父亲让母亲吃了太多的苦,而父亲好像也从来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而母亲也好像从来没有埋怨过父亲。

  家里就这么困难,又到了一年的过年,家里又病到一大片。快到年终,好像什么事都不顺,父亲叫个阴阳来把庄子看一下,安了灶神,顺便把全家五个人的生辰八字算了一下,说:“你家里命最重的就是炕上睡的那个小的儿子。”父母听了心里很高兴,家里终于有出头之日了,我成了父母心中最大的希望。事实上,我是三个孩子里面最淘气、最不听话的。但妈妈却最爱我。“皇上爱长子,平民爱幺儿”,自古如此。转眼就到了上学的年龄,而我上学时却不认真,一年级就不好好读,总想跑出课堂到田野里和小伙伴们玩。一有机会,就溜出教室,像脱缰的野马。不久,逃学的事被父母知道了,回家被狠狠教训了一顿,不给饭吃,哥哥总会偷着给我拿东西吃,后来再也不敢逃学了。小学成绩一直很好,但贪玩却一如既往。看我不再逃学了,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心里也稍许宽慰了些。上了初中,家里搬了地方,由山上搬到河滩里地势平坦的地方,小学当班长,得罪了人,上了初中,很多人就找我麻烦。当时八十年代,武打片风靡全国,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也不告诉老师,兴武力解决。自己也不甘示弱,也吃过亏,初一打了一年的架。第一次出现梦遗,对异性产生了朦胧感,心里喜欢人家,但由于怯懦、自卑,一直没敢说出口,初二迷上了看金庸的《倚天屠龙剑》,好在看了两本,再没敢看下去,自己成绩太差,而我是家里唯一的希望,我不能让父母失望!因此放下一切私心杂念,奋起直追,成绩慢慢上去了,到了初三毕业时,成绩已进入全班前十名了,我一直是副班长,是老师心中的得意弟子,理化成绩尤其突出。中考以总成绩394分考入县城高级中学,成为我村唯一的一名高中生。

  1990年进入县城高中就读,骑一辆父亲买人家的旧二手自行车,不是链子断了,就是脚踏坏了,三天两头地出问题。遇上天雨路滑,不是我骑自行车而是自行车骑我,这是我们家里当时唯一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平时背馍,一周取一次馍。住的是集体宿舍,冬天冷。就住麦草铺,吃的是白开水泡馍。如果是夏天,馍来不及热,就陈了,长出白毛,不能吃。一顿两个,粗粮面加工的,颜色深,但吃起来酥,能吃饱,偶尔吃超了,下一顿就要饿肚子。熬到星期五,那是“胜利大逃亡”的日子,回家的心情和速度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快乐地飞跑。

  三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1993年参加预选,自己落败,前途一片茫然,父母也很失望。自己要复读,父母不同意,复读费要缴三、四百块钱,那几乎是90年代农村家庭一家人全年的收入。自己也很苦闷,和谁都不说话,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干活,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快。天气很热,我的心情也和这天气没有两样。期间也有好心的人提醒父母,考大学头一年基本考不上,即便考上,也不是什么好大学,肯定要得重读。父母看我整天不说话,害怕我憋出病来或离家出走,妈妈终于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决定让我去复读。决定做出了,钱哪里来?家里栽了两亩桃树,种了一亩西瓜,先卖瓜后卖桃,用架子车拉、自行车推,风里来雨里去,不及时卖,就会烂到地里。尤其一下雨,风一吹,桃子落得满地都是。瓜、桃一斤也就几毛钱,反正卖不到*,一分一分地攒。1993—1994年两年间,县城大街小巷中卖桃、卖瓜的一老一少的,凡是马屋的,其中必有我和父亲。汗水、雨水一个暑假就这么过去了。晚上回来,父亲会在昏暗的油灯下,小心翼翼地数那浸着汗水的一毛一分,码得整整齐齐。留些零的,以备第二天卖瓜、卖桃时给人找零。94年高三转入文科,高考考了547分,离调档线还差十几分,又一次高考失利,我虽落败却心有不甘。这一次,父亲毫不含糊,没有犹豫再考一年,就是把裤子脱得卖了,也一定要供出一个大学生来,给家里争口气。

  每次上学、放学都要经过爷爷的坟头,我看见爷爷坟头有一株蒿草,虽然不高,但却迎风飞扬。据说,祖上坟头长蒿草,后代中一定会有高中、入公门的人。那一段时间,爷爷坟头那一株蒿草就成了我奋进的希望与动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步去上学,放学下晚自习,回到住处,已是繁星满天。有时还要看书学习,睡觉时基本都在晚上十一、二点,两头见不到太阳。经过两年的拼搏,终于1995年我以592分的成绩,考入本市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就读,自己终于成了当时张氏家族中文凭最高的人,我的大学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