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的散文

  美丽的乡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有它独特的幽静。下面是关于乡村的散文,欢迎参考阅读!

乡村的散文

  关于乡村的散文1:山村除夕散记

  今年除夕,譬人非常关注。20xx年1月24日,兴义气象台发布气象预报:今夜到明天白天小雨,1到4度,后天小雨,2到5度……气象预报说明:20xx年古历腊月30日的除夕昼夜都很寒冷。

  除夕村景

  早晨,细雨朦胧。路上断了行人,鸦雀无声。热闹前的宁静,大年夜的前奏。……一缕缕炊烟飘出绿树掩映的农家屋顶。一阵阵砧板声隐隐传来,犹如大年夜轻音乐的过门。一股股肉香弥漫在村落古道,飘逸着山民甜美的日子。

  农家除夕“打击乐”

  走进农家,每每看到这样一幅图画:上年纪的老翁慢条斯理地洗着猪头;老妇柔柔软软地做着“豆沙包”;大儿杀鸡宰鸭,剖鱼洗虾;小儿串上串下,张贴春联;少妇锅、碗、瓢、盆,烹、炸、煮、炒;童女剥葱捣蒜,厨前灶后相帮;壮男则房前屋后,细心清扫,寄托着“后院黄土也有翻转之时”的希望……三十夜的三十条活路,在全家人的忙碌中,交汇成了农家除夕“打击乐!”

  除夕“回熟”与“供饭”农家除夕,少不了“回熟”与“供饭”的。大约中午时分,农家猪头洗净,放到锅里煮至半熟,便捞起来沥干,装进盘中,抬到堂屋里供奉家堂神圣和主宗。家庭主男焚香、点烛、化纸、奠酒后,先请神圣和祖先接受祭祀,然后祈求神圣和祖先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病无灾、财源广进……礼毕,燃放除夕的第一次鞭炮。这便是“回熟”。“供饭”则是“回熟”过后的另一个祭祀活动。当家庭主妇的锅碗瓢盆“交响乐”停止后,满满的一桌丰盛年夜饭便呈现在堂屋中间的八仙桌上。这时,家庭主男重新燃点香烛,给桌上的八只饭碗添上筷子,先请祖先“过年”。礼毕,燃放除夕的第二次鞭炮。然后,全家才围坐下来吃团圆饭。 新年烟花别样红

  入夜,依然是细雨蒙蒙。我家年夜饭还未结束,便听到外面一片烟花的声响。儿女们按捺不住,放下饭碗便去抱烟花,跑到院子里去凑热闹。虽然冷,全家亦到院子里来。我放眼四望,只见远处、近处,高处和矮处,一颗颗烟花窜处村前屋后的树冠,在灰蒙蒙的天空绽放出各种颜色……大人、小孩、老人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给这寒冷的大年夜盖上了一床大棉被。

  我看过时间,今年的烟花燃放时间比去年足足延长了2个钟头。是啊,我村今年的茶叶、煤炭、运输等各种行业确实给老白姓的腰包鼓了起来,难怪有人在年前就买了上千元的炮竹和烟花!我特别欣慰!

  关于乡村的散文2:山村记忆

  山村以巍峨的姿态呈现在我的梦里,梦里梦外都有品味不完的故事。

  我一直认为大山很坚强,祖先在艰难的岁月里繁衍一代代子孙。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大山永远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经历风霜雪雨,雷电洪水。依然巍然不动,雄伟健壮。祖先在族谱里写下了躲避战患的历史,使我突然间对他的崇拜有了降温。原来大山只是为了与世无争,才保持沉默,就是天塌下来,他也无救世之心。

  他为什么这样?他徒有巍峨的身材。默默承受着时代风雨的欺凌,碌碌无为遭受嘲刺。山村有一片片松涛,有连绵不断的山脉,有参天的古枫。白云飘过蓝天,落日挂在峰峦,晚霞染遍层林。炊烟袅袅,牧笛声声,蝉鸣悠扬。我陶醉于绝美的山景,忘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灵气和智慧。待到几度风雨,几度挫折时,看到山村也有孤雁哀鸣,秋虫呢喃。登高临远,望山村渺茫。此刻,谁会有心情领略风光?美景虚设。

  山村永远沉默着,寂静的山谷流淌着大山受伤的泪水。那清泉就是山的血液,就是受委屈山民的泪滴。

  我想起在贫困山区耕耘的教师,他一生守望着山村,终生不遇,白首未封。临近退休还肩负重担,把关初三主课。一年年的汗水,一滴滴受伤的泪。在一次次的会议上总无法听到一句安慰的话。最伤自尊的一句:“教师如何向山村人民交代?”然而,教师叩心自问:我们有愧于谁呢?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吗?

  山民希望想读书的孩子能升学,不想读的孩子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发展个性。不想读书的孩子初中毕业就可以脱贫致福,孩子可以到鞋厂、电子厂、制衣厂、理发等,一年有上万元收入,对贫穷的山区人民来说已经是很可观的数目。许多家长对想读书而成绩又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示很不满的说:“孩子真不懂事,家里这么困难还想读书,父母干活的吃都成问题,看病都没钱,带病去干活。孝顺的孩子早就为我父母着想,赚几块钱也好。”------这些都是群众所需的,教师做到了,也就是教师向山村人民最好的交代。

  但是,这不符合全民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领导的要求。山村还在沉睡中,智慧还尘封着,灵气还没有飘逸到山外。人们还只是守望着爱和家园,谋求生存还是一生中的最重。

  时代在召唤,潮流在昭示,山村追潮的风越来越盛。我坚信山村一定会赶上时代的步伐。

  关于乡村的散文3:小山村连着大世界

  很多年前,当我以瘦小的身躯挑着沉重的行李步履蹒跚地走过那蜿蜒的羊肠小道,走出重重叠叠的大山的时候,我竟然对家乡没有多大的眷恋。定格在我记忆深处的家乡只是荒凉、闭塞和贫穷。少年的我在这种环境中做过许多五彩缤纷的梦,而走出大山就是最大的梦想……

  家乡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山村,百十户人家,400多人。在我离开家乡前后的很长日子里,家乡人都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除了村*外,村里人没有谁去过县城,更不用说去省城和其它的大都市。由于没通公路,山里山外就成了两个世界。能够走出大山,年少轻狂的我又怎么会产生留恋情素?

  岁月如歌,沧桑巨变。也许是经历了太多人生的种种悲欢离合,也许是人的本性吧,多年以后,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又慢慢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她的回味与思念变得厚重起来。是呀,那毕竟地我的摇篮,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啊!

  于是,我开始回家乡去。清新的空气、甘甜的山泉、山里人的朴实与厚道牵动着我的思绪……

  改革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也吹醒了沉睡多年的山村。每次回去,我都有新的发现,那种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次一次地洗刷着我儿时的`记忆,也震撼着我以前麻木的心灵!

  起先,小山村依靠*的支持,修起了一条简易的公路,虽然不能通大型车辆,但山上的毛竹、木材可以用板车拉出来,山外的商品也能够拉进山了,这在老一辈人心目中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后来电通了,家乡人终于可以看到江西电视台的节目了,山外的世界就在“雪花飞舞”的银屏中闯进了山里……

  要说感受最深的还是这几年山村的变化。家乡的路已经变成了水泥路,年轻人都骑上摩托车,程控电话、有线电视、高耸入云的手机塔处处显示出现代的科技与文明。特别是林改后,山里的毛竹成了宝贝,为村民们换来了丰厚的收入,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山村人不仅到外面闯世界,还带回了一个个山外的姑娘。这些足已表明,小山村已和山外的世界连成了一体了。

  去年“五一”放假的那几天,一位在外办厂的山里人用他的私家车把我带回了家乡。徜徉在美丽的家乡,穿行在绿色和鲜花相伴的村庄里,游走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我捡起了童年快乐无比的时光。

  突然,非常熟悉“月亮之上”在我耳畔响起。这是山外领导打来的电话,要我火速赶回去,准备一个汇报材料。接完电话,那种轻松的心情一下子跑光了,好不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尽情地放松一下,没想到又要打道回府。

  “伯伯,家里买电脑了,你就在这里写东西吧。”读初中的侄子对我说道。

  “真的吗?”我有点不相信。

  “是真的,好几家都买了电脑,我们也可以上网啦!”侄子的语气中满是自豪与兴奋。

  侄子把我带进了他的小房间。几个小时后,一份4000多字的材料就通过网络传到了单位的领导手上,我的休闲得以继续。

  原来,山里很多人都用上了电脑。连近六十岁的堂叔—村里的支部书记也学会了上网,有一次在网上买彩票还中了8000多元哩。村里的几个后生办起一个竹地板加工厂,通过网络,把产品销到了全国各地。

  今年七月流火的季节,我又回到了家乡。发现来了很多外地口音的客人。一问,他们是来度假的。原来,家乡的年轻人办起了“农家乐”,并在网上发布了信息。一些大城市的客人纷到踏来。他们说,山里的水好、空气好、环境好、人情味更好,大家都乐于到山里度假呢!还有的城里人说,我们愿意做山里人呀!

  一个小小的山村,从与世隔绝到现在的开放、文明与富裕,其变化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的,归根结底是党的富民政策的结果,是时代进步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