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见闻的思索散文
前年冬天,春节临近之际,母亲跌了一跤,断了腿骨,我和大姐陪同母亲去了一家较好的骨科医院给她老人家治伤。进院数天后才排上做手术的队,总算是给母亲成功地做好了手术。
在医院护理期间,同病室来了一位看上去还算年青的老人。穿着虽然普通,但是却显得极为整洁。他戴一顶尼绒有舌的帽子,穿一身尼绒的中山装,衣服合身得体,周身干干净净。就连一双半旧的皮鞋,也是一尘不染。看得出,这是一个生活中非常爱干净的老人。他没有儿女来陪护,请了个四十多岁的男子陪护来帮忙照顾他。
见是同病室的病友,我细细打量了一番。他也是腿骨跌伤,刚做了手术转进病房来的。俗话说,烟酒不分家。我连忙上前递过香烟,他也不客气地接过。点上烟,我们也就算是认识了。
闲聊中,得知他是木匠出身。因在外打工做房屋装修的木工活,前两天在手脚架子上跌了下来,伤了腿骨,才转到这所骨科医院来的。问及他的家庭,我说为什么没有子女来陪护。他淡然地说,老伴因病过世几年了。有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现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工作忙,又有子女上学,根本没有时间来陪护,也不能怪他们。
因为就他的相貌,我很难看出较准确的年龄来。我好奇地问道,您今年多少岁了,他说今年六十有五。我更是惊讶,那您为什么还在外打工呢?
看看窗外,严冬的北风正呼呼地响起,天色一片灰暗。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很普通的香烟,递给我一支,并示意我开给全病室的病友。尽管烟不好,但他的脸上写满了诚意。我默默地接过香烟,在病室里开烟。
点上烟,他狡诈而又得意地笑了笑说道,六十五岁外出打工是没有人愿意要的,上了六十岁就没有人雇了。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体,都怕出意外事故,谁也不愿承担这个负任。我悄悄地买了个假身份证,做成了五十六岁年龄的身份证,这样我就能骗过雇主。每天,以我的技术和麻利的手脚工夫,我能赚二百元工资。这样,我就能有较好的收入,也不给子女添加负担,他们也难呀。他们要来护理我住院治疗,我不让他们来,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望着自己受伤的腿,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唉!又要误我不少工了。
我不禁纳闷,现在全民都能享受养老保险,到了六十岁不是能退休吗?电视中不是经常看到新闻中播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广大的人民群众,正在享受改革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吗?就连农民也能享受养老保险,做到老有所养。
我又好奇地问道,您难道没有养老保险金,没有退休工资,这么大的年纪还要出去打工,要是生病了或者出现意外,怎么办呢?
他苦笑着说,我们农村里的人,那来的退休工资。有关系的弄来个低保金也就是五十到二百不等,这能养命吗?现在物价又高,家庭的开支又大,这是不能支撑一个家庭的'。再说,我一个平民百姓,根本没有资格享受这些政策。只能是外出寻些活路了。现在我还能做事,那一天动不了,就只能靠子女了,他们的生活压力也不小啊。
吃过晚饭,又没有地方出去。我也只能坐在病房里,和大姐护理母亲。腿脚骨伤的人,睡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也是很痛苦的事。因此就得要护理的人,每隔一段时间帮病人翻身,以减少疼痛。母亲年纪大了,人又瘦,更是痛苦不堪。我和大姐两个只有加倍小心护理,间隔的时间更短了,人确实疲惫不堪。
那个受伤的老人,也于护工提来的热水里洗脸洗手。他在洗脸时,才将帽子取下。只见他头发不多,早已是满头稀疏的银丝。难怪他进来时戴一顶现在很少有人戴的尼绒帽子呢,而这样尼绒的中山装,很久都没有看见有人穿了。
见我看到他满头的银丝,有些腼腆地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戴帽子了,怕别人看出我满头的白发不得已才戴上帽子的,天热时就戴一顶太阳帽,嘿嘿,真象做贼一样。
老人还在继续着他的洗抹,我心里一酸,差一点眼泪就出来了。人啊,这艰辛的生活,这艰难的人生,也是为人一世,来这世上走一遭真是不容易啊。这样的老人不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民,晚年艰难生活的缩影。
朋友,当你天天看着电视中,报道中国农民的幸福生活;当你看到报纸上,报道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过着小康生活;当你在网络中看到国家为三农经济的发展,又拨了多少的款项;你是否知道真实的农民,是怎样地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呢?
当新闻中又报道出现了数亿的房姐、房叔的时候,人们也只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笑料而已;当又有多少个巨贪被揪出来的时候,我们的*在立案法办之后,又作了那些政策的调整呢。
仅仅是查一起,办一起,就事论事,这与扬汤止沸又有何异呢?古人不是早有现成的成语:“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抽薪”。
不从制度上去改变*工作的指导方针,不认真地倾听人民心声,不了解民生的疾苦,人民何以能真正地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和成果。
老人微微有点佝偻的身影,正缓慢地在护工的帮助下,艰难地躺下休息。这个情景却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令我至今难忘。春天早已来了很久,一想起这个受伤的老人,心总是有一点酸楚的伤痛。受伤的老人应该康复了吧?您是否还在打工,您的生活好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