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记忆情感散文
年的记忆情感散文
每次过年,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习俗,想起家乡的乡亲。虽然社会的进步早已取代传统,可民风淳朴的农村却还是始终保留着一些过去的传统,并仍旧散发出一股极其浓厚的年味儿,总让人深感快乐和回味……
蒸馒头
在乡下,过年的馒头大多是自己蒸的。作为支撑体力的主要干粮,馒头的方便和实惠胜过现在的方便面。腊月刚开始,乡亲们就开始忙着预约蒸笼,十几层高的蒸笼,承载着新年丰衣足食的愿望。青菜、豆沙、萝卜丝,各色馅料品种齐全、纯手工制作,可按照个人口味随意搭配,条件好的,可以用纯肉馅做成肉包。一家几口围着方桌捏着、包着,一叠热腾腾的蒸笼下来,另一叠生鲜的蒸笼又换了上去。在乡下,每户人家至少要蒸上100多个馒头,那时候没有冰箱冰柜,为使馒头放得久远,常常过完年后馒头便要取出来放在阳光下晒,这样馒头才不会发霉。什么时候饿了,在锅中放几勺水,上面放上几根筷子,随意取出几个馒头放在上面,盖上锅盖,在灶膛里放几把草,一根烟的功夫就可以开吃了。蒸馒头不分昼夜,由于乡下的蒸笼较少,预订之后,家家户户都抢着排队。
点红点是馒头蒸完之后孩子们的娱乐。新出炉的馒头被拣到竹匾里后,等不及冷却下来,孩子们便急着用蘸满红色染料的筷子在馒头上方中心处轻轻按了下去,一个红色的圆点便印在了馒头上方,美观而饱满。如今的馒头大多在包子店加工,但苏北的很多地方还流行自己蒸的习俗,毕竟自己做的既安全、放心,又实惠。
除旧
除夕除旧,年三十吃完中饭,就算再忙,家家户户也要开始大扫除。头顶凉帽,着围裙或者旧衣服防尘,用几根竹枝叶扎成把捆在竹竿上,在墙角的四周掸来掸去。乡下的瓦房灰尘较多,尤其是蜘蛛网,大大小小的遍布满墙。房间、厨房、客厅,屋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要整理得干干净净。墙角里的每一处都被掸得清清爽爽。几个来回下来,一把干净的竹把上总是被灰尘盖了一层又一层。家里的东西,不用的、损坏的,也只有在此时才能够得到最彻底的处理和摆放。旧的、坏的、淘汰的全部丢进垃圾桶。丢东西也有讲究,如佛像、对联等,一般不能像其它东西一样乱丢甚至扔进灶膛,因为这样不吉祥,按规矩是要丢到河边的。
贴春联
这是一项史上最有年味的传统。对联品种很多,上下联、左右联,有的还要加上横批。按内容分,迎春的、祝福的、招财的,甚至还有祈愿国家繁荣昌盛的,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到街上买。买对联十分讲究,因为除了选择内容外,还需分好先后顺序,根据自己房间或房门的宽度、高度来选择。厨房的、卧室的,院门的、内门的,楼上的、楼下的。有门必有联,有窗必有喜。上下联必须分好,否则贴的时候会出现颠倒。
贴春联的原料一般选用面糊,一个较大的碗里放上一大把面粉,倒进开水,用筷子搅拌均匀即可。贴的时候,将对联反面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地用筷子刷满,登上凳子或椅子,按照门框的高度、宽度取中间贴好,再用手抚平,一副漂亮的对联便贴成。
乡下的人家重视对联,楼上楼下、瓦房楼房,除去旧联,一圈下来十几副对联常常要贴上几个小时。有的甚至要贴到天黑。总之在年三十祭祀前必须要贴好。只有贴好才能祭祀、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