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志散文欣赏 母*志 一直为母亲住进了养老院,耿耿于怀的,甚至母亲刚住进去的时候还当着母亲,不当着母亲哭过好几次。我小弟曾当着我的面拍着脸,皱着眉痛苦的跟我说:“我这当儿子的都没脸了,竟然把母亲送养老院了……”我也是一脸的茫然,都不知道怎么劝小弟,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说。母亲一意孤行的就得住进去,孝顺是什么?孝顺就是顺着老人的意愿。一晃母亲在养老院已经住了两个月,我是去养老院看母亲最多的一个,母亲从不让我们带吃的,养老院的饭已经足够她吃了,我也就是拿些水果,顺路买件衣服,鞋子什么的。 五月十七,姨姨街上庙会,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就跟母亲说,那天我会接她去姨姨那,让她不要着急等着我去接她。天还尚早我老公就催我了:“快点去吧,否则你母亲又要着急……”我磨磨蹭蹭到了八点多,才开车去接她。果真母亲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都几点了,你还来啊!我要是自己走也早到了。”(从养老院到姨姨家,也就过两个道口,可我跟母亲说过,不许过街,街里车辆太多,不许自己来回走,上岁数了,万一犯迷糊走丢你了,让我们去哪里找你?母亲在这一点还是挺听我话的。) 边跟母亲说笑着,让母亲上了我的私家车(带蓬的电动小三轮)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边走,边给姨姨采购礼物。走到姨姨家街口的时候,上庙的人熙熙攘攘的多了起来,我慢慢的驾车在人群中穿行,躲躲闪闪的到了姨姨家门口。跟姨姨在一起母亲虽然年长几岁,可是不管精神,还是体质都比姨姨好了很多,我去银行办点事,回来母亲没在屋子里。姨姨说,母亲说去庙会转转。(这老太太越来越疯了,养老院的人跟我反映,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跟身体好的老太太出去溜圈了,回来以后,照顾同屋的老太太吃饭,刷碗。然后几个不错的老太太在母亲屋支上桌子打牌,母亲在养老院也算是公众人物了,哪个屋子的电视不清楚了,风扇不摇头了,这些简单的小常识,别的老太太就感觉难的不得了,到了母亲这就是小菜一碟,分分钟就能搞好。) 母亲顶着一脑袋汗回来了,怀里抱着两件花花绿绿的衣服,一进门就跟姨姨说:“我买了两条裤子,你一条,我一条……”“你姐给你的,不许不要!”我模仿着她们平时跟我说话的口气。母亲帮忙给姨姨换上一条她买的裤子(就是十块钱一条的地摊货)可我看她们幸福的样子,不想着拆穿她们。我给母亲买的衣服都是店里买的,不管是做工还是质地地摊货都不能比。前段时间给母亲买的衣服,发现母亲一直没穿,今天去姨姨家倒是穿上了。人老了可能都爱显摆,显摆也是一种幸福。 我经常看着母亲的背影发呆,老人老了,不管在家还是在养老院,都得一天天的变老,这就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呢?无非就是母亲高兴,现在母亲虽然住在养老院,可她好像找到了她的价值,最起码同龄人面前,还能感觉自己很有用。我也常常跟老公叨叨,都说住了养老院不好,可在家又能怎样呢?子女都得工作,常常留老人一个人在家,如果老人手勤快,中午还有顿饭吃,如果懒了中午就得挨饿!在养老院不一样了,怕糟蹋了都得使劲吃,而且每个中午不重样,不用你动手就给你端跟前了。其实养老院以后就是趋势,我们迟早都得住进去,我经常跟老公说。 本想守着两个老太太舒舒服服躺会儿的,刚挨在床上母亲就照着我的臀部打了我一巴掌:“去做饭去,没看到你表哥脚一瘸一拐的。”姨姨也笑:“快去。”我嘟哝着:“受不了你们了,没躺两分钟呢,再说他不让我做……”我还是爬了起来。“我来炖鱼吧!我很会炖鱼的……”一说起厨艺我就骄傲,表哥这次没有拒接,我有条不紊的炖上鱼,跟两位老太太继续我的瞎聊,一会屋子里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表哥家丫头把所有青菜洗好切好,剩下的工序就都是我的了。轻车熟路的没感觉太长的时间,不同的容器盛着散发着不同香味的菜肴上了桌。 吃过饭以后,表哥才和我说起他的脚,说是痛风不明原因的就肿了,瘸瘸拐拐的一个月。姨姨姨夫都是表哥在照顾,较重的实在受不了了,就给比我小一岁的表妹打电话,让她代管一下,可表妹身体也不好,管了两天就开始闹肚子,表哥就得忍着疼痛,可不到两天就疼得实在受不了了,表妹替换管了四天,又身体不行了。表哥只能咬着牙坚持了。听着表哥的诉说,真的好无奈啊!父母一天天老了,照顾父母是孩子们的义务,可这种义务也真的有时候好沉重。表哥在孝这个字上是我很佩服的一个,也是我值得学习的。可表哥一家人的艰难谁能理解,谁能帮助呢? 母亲目前有个好身体,是我们这些孩子所有的福气,我不管我母亲在哪,只要老人家开心就好。老人必定是一天一天在衰老,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养老院,我们也都没有任何的理由抱怨这些。只想着能陪母亲的时候多陪会儿,让老人尽可能的干些力所能及的,这样从她的心里释放出一种信息:“我还有用!”我想着就这么陪着,就这么写着,写给母亲的日志。但愿这种温柔的感觉,能够很久很久,成为一种不变的永恒,我也乐享这种温暖的幸福。温暖的笑不自禁的就在脸上绽放了。等我老了,我儿子也如我现在,沐浴在午后的阳光里,柔和的音乐响着,也这么敲击键盘,写一行属于母亲的文字,也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幸福吧! 从前的妈妈 暑假后要读四年级的凯儿,这几天开始看福尔摩斯了。到处都可以看到他拿着书聚精会神地研读,在墙边、在树阴下、在大沙发椅的角落里,我的小小男孩整个人进入了福尔摩斯诡异神秘的世界,任谁走过他的身边,他都来不及理会了。 但是,偶尔他会忽然高声呼唤: “妈妈,妈妈。” 我回答他之后,他就不再出声了。有时候,我在另外的房间里,没听见他呼唤,他就会一声比一声高地叫着找过来,声音里透着些微的焦急和害怕,等他看见我的时候就笑开了,一言不发地转身又回去看他的书,我在后面追着问他找我什么事?他说: “没事,只是看看你在不在。” 我不禁莞尔,这小男孩!他一定被书中的情节吓坏了,又不肯向我透露,只好随时回到现实世界来寻求我的陪伴。只要知道妈妈就在身边,他就可以勇气百倍地重新跟着福尔摩斯去探险了吧。 因此,这几个炎热的下午,我都故意找些事在他的身旁走来走去心里觉得很平安,知道我的小小男孩还需要我的陪伴,我是个幸福的母亲。 我以前总认为母亲并不爱我。那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我是五个孩子中最不值得爱的一个。我没有两个姊姊的聪慧与美丽,没有妹妹的安静柔顺惹人怜爱,又不像弟弟是全家惟一的男孩。我脾气倔强又爱猜疑,实实在在是这个家里多余的一个。 但是,我又很希望母亲能爱我。 对我说:“你是我最爱最爱的宝贝。” 然而,母亲一向是个沉默的妇人。从我有记忆开始,我总是跟在外婆的身旁,母亲好像从来也没搂抱过我。她总是怀里抱着妹妹或是弟弟,远远地对我微笑着,我似乎从来也没能靠近过她。 长大了以后,有时候觉得不甘心,我有时候也会撒娇似地赖在她身边,希望她能回过身来抱我一下,或者亲我一下。可是,无论我怎么缠绕着她,暗示她,甚至嬉皮笑脸地央求她,母亲却从不给我任何热烈一点的回应,她总会说:“别闹!这么大的人了,也不怕别人看了笑话你!” 我每次都安静地离开她,安静地退回到我自己的角落里去,心中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不安与怨怼,久久不能消逝。 一直到我自己也有了孩子。 孩子刚生下来的那几个月里,和母亲住在一起,学着怎样照料小婴儿。有一天,母亲给我的孩子戴上一顶遮风的软帽,粉红的帽檐上缀着细小的花朵,衬得我孩子的面容更像一朵馨香的蔷薇,母亲忽然笑出声音来:“蓉蓉,快来看,这小家伙和你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啊!”说完了,她就把我的孩子,我那香香软软的小婴儿抱进她怀里,狠狠地亲了好几下。 我那时候就站在房门口,心里像挨了重重的一击,一时之间,又悲又喜。 我那么渴望的东西,我一直在索求却一直没能得到满足的东西,母亲原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给了我的啊!可是,为什么要在这么多年之后,才让我知道才让我明白呢? 为什么要安排成这样呢? 我收拾书桌或者衣箱的时候,慈儿很喜欢站在旁边看,因为有时候会有些她喜欢的物件跑出来,如果她软声央求,我多半会给她,有时候是一把西班牙的扇子,有时候是一本漂亮的笔记薄,有时候是一串玻璃珠子,她拿到了之后,总会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这天,她又来看热闹了,我正在整理那些旧相簿,她拿起一张放大的相片来问我: “这是谁?” “这是妈妈呀!是我在欧洲参加跳舞比赛得了第一时的相片啊!” “乱讲!怎么会是你?你怎么会跳彩带舞?” 相片上的舞者正优雅地挥着两条长长的彩带,站在舞台的正中,化过妆后的面容带着三分羞怯七分自豪。 “是我啊!那个时候,我刚到比利时没多久,参加鲁汶大学举办的国际学生舞蹈比赛,我是主角,另外还有八位女同学和我一起跳,我们……” 话还没说完,窗外她的同学骑着脚踏车呼啸前来,大声地叫着她的名字,女儿一跃而起,向着窗外大声回答: “来了!来了!” 然后回身向我摆摆手,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我走到门口,刚好看到她们这一群女孩子的背影,才不过是中学生而已,却一个个长得又高又大,把车子骑得飞快。 我手中还拿着那一张相片,其实我还有很多话想告诉我的女儿听。我想告诉她,我们怎样认真地一再排练,怎样在演出的时候互相关照,在知道得了第一的时候,男同学怎样兴奋热烈地给我们煮宵夜吃、围着我们照相:其实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校内活动而已,但是因为用的是中国学生的名字,在二十几个国家之中得了第一,就让这一群中国学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夜晚。 我很想把这些快乐的记忆告诉我的女儿,可是我没有机会。在晚餐桌上,是她兴奋热烈地在说话,她和她的同学之间有那么多有趣和重要的事要说出来,我根本插不进嘴去。 整个晚上,我都只能远远地对她微笑。 在把病情向我详细地分析了之后,医生忽然用一种特别温柔的语气对我说: “无论如何,你想再要回从前的那个妈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了。” 医生年纪大概也有六十开外了,穿得很讲究,有种温文的气质,也有一种老年人特有的智慧和洞察。他说完这句话以后,有一段极短的停顿,好像知道在这个时候我应该已经开始流泪了。 可是,我不上当,我就是不肯上当,我一滴泪水也没让它显露出来。我是不会轻易上当的。在这世间,有些事你可以相信,有些事却是绝对不能相信的。绝不能流泪,一流泪就表示你相信了他的话,一流泪就表示你也跟着承认事实的无法改变了。 母亲虽然是再度中风,但是,既然上次那样凶猛的病症都克服了,并且还能重新再站起来,那么,谁敢说这一次就不能复原了呢?谁敢对我说,我不能再重新得回一个像从前那样坚强和快乐的妈妈了呢?我冷冷地向医生鞠躬道谢,然后再回到母亲的病床旁边。母亲正处在中风后爱睡的时期,过几天应该就会慢慢好转的。等稍微好了一点之后,就可以开始做复原运动,只要保持信心,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父亲和妹妹们都打过长途电话来,说是会尽快回来陪她。我想,这位医生并不太认识我的母亲,并不知道她的坚强和毅力,所以才会对我说出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来。 到了夜里,我离开医院一个人开车回家,心里仍然在想着医生白天说的那一句话,忽然之间,有什么在脑子里闪了过去,我因为这突来的意念而惊呆住了。生说的,其实并没有错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从前的那个妈妈一天一天地在改变,从来也没能回来过啊! 到底哪一个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呢? 是第二次中风以前,在石门乡间,那个左手持杖一步一顿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呢?还是再早一点,第一次中风以前,和夫婿在欧洲团聚,在友人的圣诞聚会里那个衣衫华贵的妇人呢?还是更早一点,在新北投家门前的草地上,和孩子们站在一起,笑起来仍然娇柔的那个母亲呢?还是更早一点,在南京的照相馆里,怀中抱着刚刚满月的幼儿,在丈夫与子女环绕之下望着镜头微笑的那个少妇呢?还是更早一点,在重庆乡间的山野里,仓皇地躲避着敌人的空袭,一面还担心着不要惊吓了身边孩子,不要压伤了腹中胎儿的那个女子呢? 还是更早、更早,在一张泛黄的旧相片上,穿着皮质黑呢长大衣,站在北平下过雪的院子里,那个眼睛又黑又亮的少女呢? 还是更早、更早,我只是不经意地听说过的,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那个十岁左右,最爱在河床上捡些圆石头回家去玩的小女孩呢? 从前的妈妈,从前的妈妈啊,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为了我们这五个孩子,从前的那些个妈妈就一天一天地被遗落在后面,从来也没能回来过啊! 现在的妈妈当然是可以再复原,然而,却也绝对不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了。 “妈妈,妈妈。” 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我轻轻呼唤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里对我温柔微笑的母亲,我从前那些所有的不能再回来的母亲,不禁一个人失声痛哭了起来。 车子开得飞快,路好黑好暗啊! 谁为父母倒过几杯水 这个世界有些东西往往在你不经意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哪怕是极平常的小事,就算你平时并不曾有去留意它,但当有人通过一种极自然的方式跟你说起时,你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那种震憾力是无法预知的。 也许,是离你太近,也许是与你太亲,所以才会让我们忽略,才会犯下这样错! 那天,因为公司没有什么事,所以就和几个同事坐在办公室聊起了天。那天说的最多的是有关于父母的话题。说起父母时的我心中总是有种莫名的感动。但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只有一句话:我是如何对我的父母的,时至今年今日至,我有没有为我的父母倒过100怀水。 这话是当时在场的一位业务部的理经突然问我的':“叶子,你到今日为止,有没有为你的父母倒过100杯水?”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老实说,在我的人生当中,自己有记忆为父母倒过水的印象并不多,甚至一次也没有过,更不用说100杯了。而这又是我平时根本不屑一顾的问题。 我想,在现今的人当中,不管是大福大贵的、还是平平庸庸的,与我有同样感觉的人不在少数吧!他们一样也并不在意自己平时为父母做了多少贡献;或者说,大多数的父母其实也并不会在乎自己的子女给予自己多少;以至于双方都在这种不经意间淡化了互相的沟通,甚至造成了所谓的代沟。 当然,为人父母,他们真的并不要求自己的子女为自己付出点什么?哪怕是那么简单的一杯水。因为在他们看来,一生中,他们为了子女能够健康的长大,能够成材,付出的已经无法计算,还会在乎这一杯水吗?或者说,在父母的一生中最愿意见到的,也是孩子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刻。 作为子女的,其实也不是说没有能力去为父母倒一杯水。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怪,在人们认为极简单的一个动作,一件事,要你真正的去完成时,却是如此的艰难,何况是100次,甚至更多。 记得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从旋律来看,我并不觉得它特别的优美。但是却在早几年一直占据了歌坛流行榜,并且传唱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究其原因在哪呢?我认为只要是这首歌简朴的歌词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歌中唱道:“找点时间,带上笑容,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桌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菜。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哪怕跟妈妈洗洗筷子涮涮碗,哪怕跟爸爸揉揉背脊捶捶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有多大贡献,一辈子就奔个团团圆圆----”其实,这首歌也并不是什么伟大的经典佳作,当中所表达的主题只是凡人所经常历经的过程。然而,就是这种看似平常的话语最能打动人,它不是用华丽的言语堆砌起来的表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从歌中,我不禁感叹,父辈们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即使是捱了一辈子的苦,在他们的眼中,那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儿女事业有成。 写到这里,我真的是有点愧疚了,平时自己并不真正注意过父母的需求,有时父母希望我为他做点什么,我甚至会冲他们大发脾气,责怪他们太多事,管的太多。有时甚至会用自己不是很健康的身体来*,来表示对他们的不服从。 我最爱的父母,让我虔诚地为您们祈祷吧:愿您们拥有一份健康的身体,愿您们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今晚在整理杂乱的书本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封前年写给女儿的信,让我看后心里很纠结,希望在我以后的教子生涯中给自己以启示,也希望朋友们看后在教育孩子时不要犯我那时的毛病。自从那次后,我没有再打过女儿。还有,我的女儿真的很棒,我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当然这种骄傲和自豪并不是来自于学习成绩,而是来自于她全方面的素质。 亲爱的宝贝女儿: 现在妈妈一直在后悔昨天下午打你的事,只有通过笔来向你忏悔,希望你能原谅妈妈并能明白妈妈的心。想到昨天打你那一幕,你被挨打的那情景,妈妈感到揪心的难受,用武力来制服一个未成年且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这是粗暴的,是残忍的。可是你屡次不听妈妈的劝告,妈妈也是生气到极点了。但是妈妈看到你被挨打竟然连一点反抗意识也没有,是打在你的身上而疼在妈妈心里。妈妈宁愿你当时躲开我那挥出去的手,宁愿你用斥责的语言来反驳我,也不愿意你毫无反抗力。你是弱小的,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一直都对你期望很高,希望你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在对待你的教育问题上难免有恨铁不成钢的举动。 女儿,妈妈对不起你,不该打你,不该用武力来管教你,因为你是弱小的,犹如春天一棵未长出花蕾的小花,妈妈希望你强大,希望你能用坚强来树立起保护自己的勇气。我打你的时候,你可以分析下打你的原因?为什么被挨打?我打你时,你可以躲开我去另一个房间,你可以主动承认错误,你可以大声斥责我的暴力行为,你可以动脑子处理一下这件事情,以至于不被挨打。但是你不要因为害怕挨打而去等待挨打。妈妈的动机是对的,但是错在了处理方式上。因为你错了,也让妈妈错了。 你的不良行为: (1)放学回家进门后不换鞋子,把屋里踩的很脏,当妈妈批评你的时候,你就干脆穿着袜子在屋里走来走去,以至于你的袜子都洗不洁净了。 (2)晚上睡觉前不刷牙不洗脚就上床睡觉,妈妈苦口婆心地说你,你根本听不进去,也不执行。 (3)每晚都睡的很晚,已直到很晚了却还躺在床上看书,这样对眼睛不利。 (4)喜欢吃零食,明知道零食对身体不利,还坚持让妈妈买。妈妈挣钱不容易,你也不注重节约。 (5)不喜欢数学课那是你没有找到它的乐趣。每次让你复习复习数学,你都感到厌烦。这样不好,因为数学不好那是你缺乏反复练习,成绩不好并不是马虎引起的,而是你做题不够熟练和不善于举一反三。将来你无论考什么大学,数学是最重要的。妈妈希望你找到它的乐趣,因为妈妈相信宝宝是最聪明的。 其实,妈妈最喜欢宝宝了,你是妈妈在这个世界上最疼爱的人了,妈妈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出人头地,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在众多孩子中你是最棒的,所以妈妈一直对你期望很高,妈妈不想用鞭子抽着你前进。妈妈希望你懂事,好好学习.上课要专心听讲,休息的时候看很多的课外书,学很多的知识,妈妈就很高兴了。 妈妈不给你压力,只要你尽力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算将来考不上重点大学,妈妈也不失望,因为宝宝努力了。 宝宝有信心改掉上面那些坏毛病吗?有信心学好数学吗?请给妈妈答复。 那次,女儿看后委屈的哭了,并给我写了一封信,让我感动的也哭了.说我对分数看得太重,对她的要求太高。每次她的考试成绩不理想,面对她的都是一顿责备。还有对她爸爸也提出了要求,说她爸爸不要再跑步了:“爸爸,你已经很瘦了,早上不要再跑不了,我希望你再胖点!” 这件事虽过去近一年半,但是感觉女儿现在已经长大了,看到了以前写给她的这封信,感到自己那时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好幼稚,好世俗。那时不知是怎么考虑的?一个小小的孩子哪能承受那么多对将来打算的复杂问题?呵呵!看到在一旁可爱的女儿,心里会默默的说声:“女儿,对不起!原谅妈妈以前的无知和幼稚!” 亲情盛开在第五季的阳光里 当春雨滋润大地,是雨露唤醒了沉睡的精灵。 当血液在身体流淌,是亲情牵扯着心与心的交衡。 当你遇上我,是我何得何能修来的福气。 当我们结合到一起,那么便成了造就了一个最温暖的字-----家。 亲情,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至高无上的。它不需用任何华丽的装饰也足够彰显尊贵。也是所有的一切都没有能力去匹敌的。 这是写给你们的,我的家人。 一、 爱情从来都没有时间,地域和时代的界限。而对于单纯的,未曾涉及过复杂的上一辈的许多地方,爱情几乎是无人问津的。男女双方到了适当的年龄。就自然会有说媒的操心着给安排相亲。只要不出任何意外,只要得到双方父母和亲戚的同意。结婚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在这个过程中,爱情已将近被抽干了水份。正确来说是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在他们眼中的爱情可以是俗不可耐的虚无品,也可以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可以忽略,亦可以视为可望而不可及。 父亲与母亲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通过介绍相识,并且结婚。他们从没有过浪漫的山盟海誓。但却一样有着经营好一个家的心愿。这或许是他们那一辈人共同的目标,生活不需要波澜壮阔,只求平淡就好。 二、 当时父亲是小镇上的小学老师,在我出生以前一直都是。以旁人的话来说,我只是一个多余的孩子。我的降临给了家太大的变化。父亲为了我而舍去自己最热爱的工作,而母亲为了我则与奶奶的关系彻底僵硬。这也只是后来我的道听途说,奶奶是一个比较传统与封建的人。重男轻女的心态甚是严重。因为我不是男孩,所以才恶化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父亲总是喜欢沉默。儿时不懂事,喜欢爬到他背上让他扛着我到处乱跑。父亲不够硕壮的背是我最最安全的摇篮。在那里,我已记不清在睡着后流过多少公斤口水和因生病的疼痛时流下多少公升的眼泪。当这一切都变成一种习惯,父亲的脊梁,也就变成我当时唯一的向往。 父亲的沉默寡言,像是在启迪着我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淡定从容。而我始终都没有领会到在我犯错时父亲看我的眼神。我是哀伤的。很多时候我都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来维护自己那个小小的尊严。可是,不管怎样也逃不掉父亲那双敏锐的小眼睛。其实他并不严厉的父亲。而隐深于内在的力量时刻束缚着我,时刻警戒着我要怎么做才可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三、 相比父亲的沉默,母亲的善变与感性给了我们极大的影响。母亲把自己大眼睛的形象毫无保留的遗传给了我和姐姐。为了打消外界给予我们姐妹俩的闲言闲语,母亲常常以“你姐是拣来的,你是拾来的”的玩笑话来减少我俩心中的焦虑。我知道,这种善意是在告诉我们,一定要相亲相爱,才能抵制别人给的伤害。 记忆里最深刻的是母亲的一句教诲:“不管别人看不看得起你,首先你自己要看得起你自己,所以必须要争气。”我在这句话里徘徊了很多年。反反复复的咀嚼,它反而是越来越有味道。起初我认为是因为我是女孩才导致母亲故意说这话来掩盖自己的忧伤。后来我才发现我的想法太过邪恶。母亲只是想简单的阐露出自己的意思,珍惜自己,接受现实,坦然面对所发生的一切。 姐姐的性格像极了母亲。用一种不合适的语言就是有点神经质。不过,从小我都以崇拜的目光来看她。即使有时会因一点小事而吵架,甚至出手,但事后,我还是屁颠儿屁颠儿的听从她的一切安排。或许是我依赖心太强,也或者是缺乏安全感,一直视姐姐如哥哥般,渴望让她永远做我的保护神。 然而姐姐结婚了,这是铁证的事实。尽管我有多么的舍不得,多么的伤心,还是没有能力去阻止许多人的决定。当她结婚当晚我独自黯然落泪和结婚以后看到她并不幸福的时候,我是那样坚定的认为,姐姐嫁的是责任而不是自己,姐姐结的不是婚而只是一个形式。 四、 许多道理往往都是在事情发生很久以后才懂得。那些当初因不服而倔强起来的表情,那些最初因逃避而撒下的谎,那些曾经因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叛逆而逞的强。全部都写在了回忆里。父母的言行与教诲,我都是那样很片面的给予答应却没有一次能够真正的做到。 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仰望父亲的背,发现那个我儿时安全的摇篮已明显的出现了它的弧度,那双深邃的能洞察到我一切思维的眼睛也变得更加有内容。父亲的耳朵不好,那个为父亲买助听器的我的童年时的愿望也不知在何时躲在了心里话最阴暗的角落。或许,我已经氢“耳疾”这一事实彻底抛开了,父亲在我心中永远都是健康的。 时间拉扯着我们长大,也催促着他们慢慢变老。当我们已不再是小时候,不再依赖父母,远行是唯一可以给自己*的方式。长大了,可以很久都不打电话,可以连春节都直接忽略不过。然而,在再次踏进家门的那一刻,看到了母亲灿烂的笑容后隐藏着一双湿润的眼睛,母亲忙碌的身影和夹杂着丝丝银色的头发时,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太过想念的过。 当翻开以前的旧照片,那张被我不小心洒上水而留下斑斑点点的合家照,永远洋溢着四张幸福的脸。我不知道,当我老去的时候,对我的孩子会不会畅谈我的过往。但我肯定的说,他会是烦的。就像现在,父母从曾经的沉默演变成现在的罗嗦。我明白,他们开始害怕寂寞了,开始害怕被我们遗忘了。 后记: 从娇滴滴的“爸爸”“妈妈”到无所顾及的“老爸”“老妈”的呼唤,再到“父亲”母亲“的书写。这或许是最能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但却也是最最沉重的表现。父母逐渐苍老的容颜换来了我们的青春,我们该爱。父母用加倍的无偿付出,赢来了我们心安理得的生活,我们更该爱。 亲情就像那永不颓败的花;亲情就像那适宜温暖的阳光,亲情也像那不会丢失的季节,延伸至生命的最极限。亲情无私,亲情无价。就算时间走远了,记忆还会依旧清晰。 即使我们不常在家,也要记得抽空把心寄回家。因为那里有我们的寄托和希望。报一声平安,给一句叮咛,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因为家人,是我们最值得去爱一生的人。 妈妈有两个爸爸 妈妈有两个爸爸,一个亲爸爸,一个后爸爸。然而,妈妈从小却是孤儿。 大约是妈妈六岁的时候,姥爷和姥姥分道扬镳了。姥爷是老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又有一把好笔杆子,解放后没几年,从县里调到市里当了局长。在当时的农村,姥爷和姥姥离婚,无疑是人们眼中的“陈世美”。唯一与陈世美不同的,是姥爷带走了儿子也就是我的舅舅,妈妈因为是女儿,姥爷不愿意要,就留给了姥姥。 姥爷结婚后,姥姥也改了嫁,妈妈就有了第二个爸爸。 后姥爷对姥姥极好,只是姥姥嫁过去的第二年便身染重病,撒手人寰。当然,那时候姥姥还不是姥姥,还只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多舛的命运没有给这个女人半点享受幸福的机会,姥姥走的时候,据说是没有瞑目的——每次妈妈说起来,总是泪水涟涟。 我对姥姥的了解也就这些了,姥姥长什么样子,我却是没有半点儿印象的——穷苦的姥姥连半张照片也没有留下。 我的后姥爷在办理完姥姥的后事后,这个苦命的男人,亲手喂妈妈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后,只身远赴了*。 于是,妈妈在转瞬之间,就变成了有两个爸爸的孤儿了。 妈妈的童年,是和一个大水池子紧紧相连的。这个大水池子所在的村子,既不是亲姥爷的故乡,也不是后姥爷的老家,是我老姨(姥姥的姐姐)的家。老姨是个寡妇,本就吃了上顿没下顿,把妈妈领回家后,老姨的生活就艰难得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老姨就向街坊四邻借点东西吃,借点钱花。老姨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借来的钱除了购买生活必须品外,最最奢侈的事就是有一年过年前给妈妈买了一块花布,亲手做了一件新衣服。 妈妈说,老姨那时候最怕过年,因为农村有过年不欠账的习俗,借的钱和物,年前如果不还,对方就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到家里讨——这才是真正的过年关啊!老姨唯一的一招,就是装病,街坊来的时候,老姨早就在炕上肚子“疼”得死去活来,老乡们有些话便说不出口。妈妈最为不懂的是,明明知道老姨是假疼,为什么老乡们走后,老姨总是“疼”得泪流满面?第二天早上,老姨“病”就好了,就变戏法一样变出热气腾腾的饺子来,虽然只有三五个,但娘儿俩吃得香气满屋,津津有味。那时候,饺子实在是奢侈得不能再奢侈的高档食品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熬着。妈妈的童年,除了在水池边打水、洗衣裳(那时候吃的水和洗衣裳的水居然是同一个池子的),便是和小伙伴在水池边玩耍了,偶尔天公作美,下一场不大不小的细雨,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水面上,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便是最美的景色了。妈妈经常被淋得浑身透湿,却依然兴致盎然、流连忘返,直到被同样浑身透湿的老姨来揪着耳朵领回家。 听这段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偷笑老姨脑子不大好使,为什么不知道带把雨伞?妈妈便笑呵呵地弹我的脑门,哪有雨伞?连个草帽也没有呢! 但是,当局长的姥爷始终没有来看过女儿一眼,妈妈也没有动过去找爸爸的念头。倒是舅舅在中间“斡旋”了很久始终无果。姥爷那边,已经是儿女满堂了,大约也不缺这一个半个。舅舅也从市里回了村里,跟着奶奶过,据说是奶奶怕孙子被后妈欺负。不过凭心而论,舅舅的后妈也就是我的后姥姥,对这个“儿子”倒一直不错的。 我五岁那年,舅舅的“斡旋”终于有了结果——姥爷和妈妈重新确定了父女关系,两家可以互相走动了。但我是不记得这个互相是什么概念的,倒是市里的舅舅和小姨们似乎来过,也不大记得清楚了。我第一次见到姥爷,已经是十几岁了。 那天我放学回家,看见家里多了个白头发的老头,老头倒是器宇轩昂,很有些派头的样子。我怕见生人,放下书包就往外跑。妈妈就拦住我,说,快喊姥爷!姥爷?这就是我的亲姥爷吗?我怯生生地喊姥爷,许是这次见面来得太晚太难得的缘故吧,我心里一酸,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姥爷就有些尴尬,从衣服里掏出几块牛奶糖递给我。姥爷用手摩挲着我的头,我看见姥爷的眼眶也红了。 姥爷吃过午饭刚走,妈妈就问我,老头儿给你什么了?我说,姥爷给我牛奶糖吃。妈妈说,哼,老头真小气,连个见面礼也不舍得给。我嗫嚅着嘴巴,不知道该不该再喊姥爷,他是我的亲姥爷呀,从小,我就在心里画了一个又一个姥爷的“素描”,可哪一个“素描”也没有姥爷慈祥和蔼!从那以后,“老头儿”在我们家就成了姥爷的代名词,我有时候也喊姥爷,妈妈也不“纠正”,有时候凑热闹喊“老头儿”,妈妈也没有骂过我。或许,妈妈的心里,比我更纠结吧?我就听到过,妈妈有一次对着姥爷的照片低声喊爸爸,但是她从来不当着我们的面说“爸爸”怎么怎么样,也没有去市里看过“爸爸”。 我十七岁那年,家里又来了一个老头。那年我上高中,妈妈专程到县城接我回家,说是姥爷回来了。我看着妈妈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想她心里的锁总算被亲情这把钥匙给打开了。没想到,此老头非彼老头!妈妈竟然一路瞒着我!妈妈对后姥爷明显亲热得多,尽管只有一年的父女之缘,尽管已经三十多年没见了。姥爷笑容可掬地拉着妈妈的手,说,丫头,你都长这么大了!妈妈就像个孩子似的,刮着姥爷的鼻子,说,爹,你都长这么老了! 姥爷说,是呀,老喽,回来看看你,你带我去坟上看看你娘,我要给她说声对不起呀!空气一下子就凝重起来,妈妈已经泣不成声。姥爷抚着妈妈的背,说,丫头,这些年你可受苦了吧?妈妈擦干泪说,爹,没有,你看我不是好好的?你外孙都这么大了。爹,您的身体怎么样?姥爷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说。 姥爷回*的时候,他带回来满满两大兜的*特产早已被我扫荡得所剩无几了,姥爷留了点路费,把钱全给了妈妈,又把腕上的手表摘下来给了我。我们把姥爷送上火车,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姥爷在火车上发现衣兜里又多了几百元钱是什么表情。火车发动的瞬间,妈妈还是忍不住眼泪扑簌簌而下。我一直以为妈妈是缺少父爱的,可我那时候终于懂了,妈妈的心里,一直有父爱如山。 姥爷回*不久,身体每况愈下。姥爷就闹着要回来,姥爷说什么都不怕,就怕落叶没有归根。然而,姥爷的心愿终于没有达成,姥爷最终长眠于那片千里之外的土地上。接到噩耗那天,妈妈端端正正地在堂屋的桌子上摆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点上香,流着泪磕了三十个响头。姥爷应该安息,毕竟那边有他的亲生儿女们能去常常祭拜他;可是,姥爷又是孤独的,姥爷跟*的姥姥早已分居多年,临去之前,姥爷还念念不忘要回归故里,是因为故里的土地上,长眠着他牵挂的人吧?我常常想,什么样的爱情最伟大? 我参加工作后,到了市里。闲暇时常去看看亲姥爷,姥爷那时已脑血栓后遗症说不出话。姥爷年轻时曾是着名的“演说家”,哪知临到老来居然得了不能说话的病,命运有时候真是开玩笑过了火,可偏偏我们又没有跟它翻脸的资本。 几年后,姥爷也去世了。姥爷病重期间,妈妈从乡下来看过几次,妈妈拉着姥爷的手说话,给姥爷翻褥子、擦身子。姥爷乖得像个孩子似的,只是说不出话。每当这个画面出现眼前,我总忍不住泪流满面。血浓于水啊,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岁月的长河冲刷掉那些纠葛恩怨,沉淀下来的是再湍急的河水也冲不走的血缘! 妈妈赶到医院的时候,姥爷已经进了太平间。 我看到妈妈抚摸着姥爷冰冷的头发,大放悲声,一声声撕心裂肺地喊着“爸爸”,哭晕过去。 几十年了,或许只有这几声“爸爸”,叫得发自肺腑,荡气回肠。然而,姥爷终于没有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