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欣散文
认识可欣是二年前。
走进学前班,屋子里人头攒动,噪杂声覆盖着整个教室。突然一个响亮的嗓音灌入耳膜:老---师---好!喧闹的教室立即肃静下来。寻声望去,一个娇小的女孩儿映入我的眼帘:圆圆的眼睛像两颗黑豆,马尾似地发辫在脑后冲着天。我走到近前,矮下身形,“叫什么名字?”“可欣。”薄薄的嘴唇,清晰地回答。一节课下来,我开始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
“我妈妈跑了,我没有妈妈。”下课了,蹦豆一样的话语拉住我转身的脚步,“我爸爸是个聋子,我和奶奶一起生活。”宛如讲述着别人的故事,稚嫩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表情。我蹲下身,怜惜地望着那对忽闪的眼睛,将她揽在怀里。以后的日子里,我额外关注这个孩子。
新学期,我接任一年班主任工作,在新生报到的名单上,我惊喜地看到可欣的名字。
“她是我们口才老师!”可欣高音亮嗓地告诉随同来的奶奶,满溢着掩饰不住的惊喜。
接下来,这个小可欣正式地成为我的学生。每天的起立问好,成她常规性的工作。
学校要求各班选派走廊文化大板的解说员,可欣是不二人选。当我从上一个年组接到走廊文化大板的解说词时,我有些担心。这长长的枯涩难懂的文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难了。我在忐忑中,迎来两天后的检查验收。我先把可欣领到走廊,听到可欣流利的背诵,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可欣的表现,征服了在场所有的老师。接下来的接待上级部门的检查、迎接友好单位的参观,小可欣解说员的身份在一次次的接待中更加成熟。她的解说成为校园文化宣传中一大亮点,她游刃有余地问候语,获得来宾们的好评。
我开始把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交给她。
在学校教学特色展示课上,我重新打量这个貌似很“成熟”的小姑娘。
展示课在兄弟学校上,课前,我根据课堂上来宾、评委们的座次方向,告诉可欣起立问好的方向。
上课了,孩子们随着引导教师走上展示台的座席。陌生的演示大厅,黑压压的人群,可欣和孩子们无缘由地紧张起来。常规上课问候语后,可欣想起的我嘱咐,又喊出“起立”的那一刻儿,我看到可欣--------一个孩子心里的胆怯。
走出演示大厅,可欣跑到我的跟前,紧张地问:“老师,我这节课表现得好吗?”“非常棒!”听了我的话,紧绷的小脸瞬间布满春色。
“你看可欣的脸让她奶奶打的`!”刚进班级,数学老师迎面扔过来这句话。“可欣,过来。”我放下手里的作业,“奶奶为什么打你?”可欣的两个手绕在一起,扭着身子不说话,被硬物打坏的痕迹清晰地印在额头。“是不是淘气了?”“和奶奶犟嘴不听话了呗!”数学老师接着说。“是吗?”可欣点点头,“我出去玩,奶奶喊我不回来。”“该打!”我用书挡住脸,转向数学老师,“如果不这样说,她的这顿打就白挨了。”
六一儿童节在即,学校运动会在紧锣密鼓中如期召开。天有不测风云,运动会那天,两名下项同学因病请假,200米、400米竞赛缺失选手(原则上,一名同学下项不能超过3项)。怎么办?广播喊人,班级没有可以替换的选手。斟酌的目光停留在座席上娇小的可欣身上,“可欣,200米,能跑吗?”“能!”“好,准备下项。”
“老师,我跑了第四名。”可欣的声音里带着沮丧。“不错!不错!好样的!”我把大拇指送给了她,她开心地笑了。“歇一会儿,准备参加4x1100接力,你跑第一棒。”
运动会结束了,女子接力第二,班级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冠军。
“老师,广场上看见我跟我姑娘在一起,可欣说‘有妈妈真好’,我的眼泪都要下来了----”瑶瑶的母亲跟我说。
是呀!如果有妈妈在身边,看见可欣这样可心,该多开心呀?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我的耳边回响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