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冰车儿时记忆散文
童年时期的冬天,记忆中很冷,四季很明显,到了三九天,一场大雪往往两天不停,漫山遍野一片皑皑,积雪厚的地方可达一米,村边的小河早早结成了坚固的冰川,上面不仅可以行人,还能行车。
尽管天气十分寒冷,伸出小手一会就被冻僵甚至生疼,可小伙伴们却不管这些,仍是玩劲十足,下雪时玩堆雪人,打雪仗,夜间玩捉迷藏和老鹰捉小鸡,白天小朋友们就去河里滑冰车。
那时的冰车非常简单,一般都是自己制作。首先选两根粗细相当头部上翘的圆木棍或木楞,截成50-60公分长条,做为冰车下面的纵向轨道,再选上5-6个30-40公分长的木条,做为冰车的横梁,均匀的排在纵向轨道上,并用钉子固定好,最后再用8号铅丝分别国定在纵向轨道的底部,目的是减少冰车轨道与冰的'接触面,减小运行阻力,这样一个冰车基本就做好了。
有了冰车,还要有滑杆,人坐在冰车上,要用两手奋力支撑冰杆,冰车才能向前或向后滑行。冰杆制作相对更容易,选两根长度约40公分左右且结实的细木棍,一端削光洁作把手,另一端镶入三寸长的铁钉并磨锋利,这样一副滑杆就完成了。
滑冰现在看来虽然是一项健身运动,可那时是被家长们限制的,一是在河道玩滑冰,没有专人看护,存在一定的危险;二是那时生活条件差,家长们不会轻易白天让孩子们去玩,往往会给孩子们赋予一些拾柴、捡粪类的事务。记得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为了满足玩的欲望,总是悄悄地把冰车藏到野外,以拾柴捡粪等名义外出,中途在悄悄的跑到河道去玩冰车。
冰车虽然简单,但要想滑的快,滑的直,滑的稳,不仅冰车制作上有讲究,操作上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冰车在制作上一是结构设计必须科学;二是选择的材质必须顺溜、轻便。三是结构固定必须牢固;四是用于冰车轨道的铁丝要平直而光滑。在操作上一是坐姿要端正,双腿伸屈要自如,身体适当前倾;二是手握冰杆的位置一般控制在距离冰面35-40公分处;三是臀、腰、手的配合要协调;四是双手动作要均匀平衡,支撑迅速有力。
下午河道的冰更结实,往往也是小伙伴们滑冰的最佳时间。伙伴们结伴而行,每人一个冰车,个个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好像自己才是真正的冰上英雄!到了冰上立刻撒了鸭子,前边滑,后边追,技术好的一路领先,让大家羡慕不已,技术差的原地打转转,引的大家哄堂大笑,更有甚者,还没滑几下冰车就散了架,气的眼泪巴巴,鼻子歪歪。此时小伙伴们又很快凑到一起,大帮小,强帮弱,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大家越滑越有经验,越滑越起劲,竟管是冬天,却大汗淋漓,兴致盎然,几乎忘记了时间。
太阳一半落山了,大家才感觉家长交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哎!看着空空的背篓,目瞪口呆,面面相应,个个又像泄了气的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