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带父母旅游散文
那天是周日,和妻商量着去鹤壁桑园小镇玩。又和大妹一家还有小妹打了招呼,准备一起去。妻说,问问咱爸咱妈去不?我说试试吧。
以前出去玩,叫父母一起去,他们总是不肯,母亲总说自己坐车光晕车,父亲也跟着说,不愿意到外面去,没啥意思。我总觉得他们是怕花钱,总是再三劝说,但他们往往执意不肯。
这一次,我让我们一家三口还有大妹一家四口和小妹一起去游说他们,刚开始他们还是不想去,母亲还说晕车,我说这次近才不到80公里,路上慢点开,开点车窗。大家都一致的劝说,后来父亲动摇了,说,去吧,别扫了孩子们的兴。
于是,老两口换上了新衣服,像参加什么重大仪式似的。
由于出发的晚,加上路上堵车,去到景点已是中午十二点。于是,就先找地方吃饭,景区的小吃挺丰富的,我们就选了一家陕西面馆坐下。知道父亲中午吃饭爱喝点酒,我从家里带来点泡好的药酒,然后父亲不让我点菜,说出了门,将就点吧,景区的菜太贵了。我悄悄地点了一份铁锅柴鸡,本来70元,我谎报说50元一份,父亲还说这是扔钱嘞。饭端上来后看着碗很大,但面只有一碗底多点,面条宽的像裤腰带,好在卤子打的不错,味道还行。当父母听说一碗面要15元时,连连说,太贵了,15元在家做顿饭够一家人吃啦。
饭后,一家人前往景区的玻璃栈道出发,距离目的地有两公里。怕老人和孩子跑着去太累,就说坐景区的观光车去,刚开始老两口怕花钱不肯坐,说你们带孩子坐吧,我俩跑几步没事。我说,快上吧,主要是时间太紧了,他们才坐上车。
玻璃栈道在半山腰上,山虽然不高,但走一圈还要绕到山顶,全程也有四五公里。好在六十八岁的.父亲,六十五岁的母亲都有一个好身体,二老在栈道上走的相当稳健。不到四岁的小儿子拉着爷爷奶奶的手也是不甘示弱,紧跟二老的步伐,一扫在家时的娇气。走到山顶上,看着满目的青山绿水,父母都很是开心,父亲拉着母亲照了几张相,又和全家合了几张影,还要求回家要把照片洗出来。
下午六时开始驱车回家。一路上父母侃侃而谈,看样子玩的很是开心。只是还在抱怨景区的门票还有饭菜太贵。小妹说,你们都是老观念了,出门旅游,花钱多少都是小问题,关键是开心最重要,不能太小气了。
父亲说,你们没从当年那个年代过过,不知道钱挣多不容易。
当经过鹤壁开发区时,父亲说,他二十来岁的时候,骑车从老家往这儿送过织布机上用的”柱“,因为当年我太爷,我爷爷都是绑”柱“高手,我父亲一次带五十个"柱",来回一百五十公里,一路上饿了吃带来的窝头,渴了路边讨水喝,当时每个”柱“能赚五分钱,一趟下来赚两块五,都觉得很满足了。
还说,他来鹤壁拉过煤。当年他弟兄多,自己还有兄弟成家盖房,买不起砖,都是靠自己烧砖,烧砖需要煤,得自己拉,最近地方的就是鹤壁煤矿了。他记得一次,在村里看过露天电影,赶着小驴车就出发了,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小驴车停下了,他一睁眼,发现前面没路了,没人指挥,小驴迷路了,走到一个小村里。只好半夜敲开人家的门问路。
回来时,满载一车的煤,就不能坐在驴车上了,驴在前面拉,我父亲你在后面驾辕。那次下一个长坡时,小驴不知受了啥刺激,突然跑得急了,煤多车重,父亲夹在当中,已经控制不住这局面了,父亲当时心想这次要把命搭进去了,听天由命吧。好在后来路上有好心人帮忙,才化险为夷。
父亲说这些时,母亲不屑的说,你家当时条件算好的了,那时俺爹来拉煤都是自己拉着平车来,回来时我还跑几十里路去接他,俺爹连几分钱一个的馒头都不舍得给我买。
他们说着,我开着车静静地听着。其实我小时候也经常抱怨二老太节俭,甚至有点吝啬。可是他们的出身和经历不允许他们奢侈和浪费,他们把我们兄妹几个养大成人,读书成家,靠的就是勤劳和节俭。
母亲说,这是她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听来让我很是愧疚。
一转眼,父母都已经老了,他们的观念或许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我们能做的是多陪伴他们,让他们开心快乐,安度晚年。我有机会还要想办法让二老多出来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