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的唯美散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到了,大家是否也会怀念年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春节的唯美散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描写春节的唯美散文

  描写春节的唯美散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辞旧迎新,金鸡报晓,日子也在不经意间匆匆走过,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了。小时候,杀年猪,做糖糕,吃年夜饭,到亲戚家拜年、做客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虽然随着光阴的流逝,有些传统习俗有了演变,但是我还会时常想起那份浓浓的年味与温暖,忆起那份淳淳的美好与情味。

  孩提时代,过春节、穿新衣,做客人,那可是头等大事。每逢年底,母亲总要扯上几尺花布,订好一层层的鞋底,给我做新衣和新鞋,好让我在新年里走亲戚时穿上。每年过年穿的新衣都是母亲自己做的,而我带着欢悦的心情等在母亲做衣服的缝纫机旁看她裁剪、缝衣、订钮。印象中,那件蝴蝶盘扣带有锦缎式样的中式外衣,我很是喜欢,穿在身上,再扎两个小辫,样子还是挺喜人的。

  盼望着,盼望着,离年三十的脚步一天天地近了。奶奶开始淘米、浸水、磨粉了,准备明天做年糖糕了,做年糖糕时奶奶经常会叫我帮忙一起做。奶奶用力地揉粉,我则在一旁根据奶奶的吩咐适时加水。大冷天里,奶奶满头大汗,将雪白的米粉揉成了一个能站起来的粉团。于是我乐呵呵地拿起糖糕印模,先洒下干粉润印模的底,然后接过奶奶递来的大小正合适的粉团放入印模,再用小手将四周压压紧,最后翻转扣在桌角一敲,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寿桃、如意、鲤鱼、满龙等糖糕,安安静静地躺在蒸架上。爷爷负责将一个个摆满糖糕的蒸架放在灶头上烧,大约我到村子里跟小伙伴们耍一会儿的功夫,回家就能吃到香糯的糖糕。过年祭拜前,爷爷忙着捉大公鸡,然后将沸水烫过的公鸡的毛拔掉,但是往往会在鸡头、翅膀、尾巴处剩下一点鸡毛,用红绸与筷子,将公鸡摆好造型,等待过年祭祀仪式时派上用场。别说这还真是一个技术活,没有弄过的人打造出来的造型是上不了台面的。每当这时,我就在一边给爷爷拿着拿那,过年的欢悦别提有多带劲了。那种浓浓的祖孙情便在这样有趣、充满情味的事情中久久地积淀下来,到现在每年过节看到糖糕、准备过年公鸡时,我就想起慈爱的爷爷奶奶。

  年二十七左右,村子里开始杀年猪了,嗷嗷的叫声整个村子都听到。做了糖糕,杀了年猪,祭拜过年,吃年夜饭,然后就是正月初一到亲戚家拜年做客。记忆中,年初一一般都是去外婆、舅舅家拜年的。年初一我是不会睡懒觉的,一大早,穿上母亲亲手给我做的蝴蝶盘扣的新衣和百叶底布鞋,两小辫上扎着漂亮的丝带,提着给外婆、舅舅的礼品出发了。到了外婆家,捧着外婆泡来的冻米甜茶,舀着调羹一口口喝着。外婆怜爱地看着我喝甜茶,那柔柔的目光中分明写满了对我的疼爱。喝了甜茶,吃会儿瓜子,聊会儿天,丰盛的午餐上来了,大人们一般边喝米酒,边闲话家常,我们小孩早就吃好在外面放放鞭炮,跑跳追逐。等待着,等待着,外婆、舅妈揣着拜年红包,塞进我的衣兜里。有时,我怕在外面玩会弄丢这个有重要意义的红包,就先寄存在母亲那里。等到大人们吃的、聊的差不多了,相约定下他们年初几到我家做客后,就告别了外婆、舅舅,顺着小道,走回了家。一回到家,我赶紧掏出红包,看看外婆、舅妈到底给了多少拜年钿。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到爷爷的娘家做客人(爷爷是入赘的)。爷爷娘家的后代分了几家,每次去做客人,都要在那里呆上一天,但是还没有全部吃好,要轮流着安排今年吃这两家,明年吃那两家。最让我感到难堪的是,每到一家,都要泡上一碗饭糍茶,这样一共三四家,我吃得肚子都撑了。吃饭糍茶是让我头痛,但是拿起拜年红包来那叫得劲。

  不过,也有我最盼望吃的饭糍茶,那是到匠人浜的寄亲妈家拜年做客。寄亲妈家经济条件好,为人热情大方,每次春节做客,我很喜欢去。寄亲妈非常客气,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会给我父亲烧蛋茶,蛋茶里除了有三个囫囵鸡蛋外,还会放些饭糍。那时,爸爸总是只吃一个鸡蛋,另外的两个鸡蛋给了我们姐妹俩吃。有时寄亲妈也会给我们姐妹俩的碗中各放上一个囫囵蛋。喝一口饭糍茶,轻轻一口咬着调羹里的囫囵蛋,软软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无比的美味啊!这是我童年时代盼望的一碗最厚实的做客饭糍茶。

  在匆匆流逝的岁月里,春节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但童年时代盼望过年,满怀喜悦等待吃年夜饭,挨家拜年做客的情景一直存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描写春节的唯美散文2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的那种瞬间的美;就是家人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糖球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甭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 这就叫年味。

  回到了老家山东,为了丰盛的年夜饭,我也是出尽了全力。吃年夜饭怎么能没有饺子呢,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我和奶奶先把揉面的案板搬出来,顺手提起一袋面粉,一起运进了屋子。奶奶把和好的面拿出来放在案板上,让我和弟弟,把面平均分成100块面团,经过短短的十分钟我们就把面团分好了,我们两个还要把分好的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知不觉1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揉好了面,把这些面交给了奶奶。无聊的我看着三婶为这饺子馅精心做着准备,我也忍不住手痒痒,拿起一把菜刀就开始剁白菜,把白菜剁的稀巴烂,后来被三婶发现了,说我净添乱。看到三叔在那边包饺子,我也想去试一试,结果把饺子包的不是那边封不住口,就是馅包少了。就在我无可奈何的时候,我弟弟跑来跟我说:“彤哥,咱们去放鞭炮吧!”在城市从来没放过鞭炮的我听了这个消息特别高兴,无精打采的身体瞬间来了劲,我一手拿着小鞭炮,一手拿着点过火的香,点了火就往地上扔,噼啪噼啪得响。小鞭炮玩腻了后,我就拿来了摔鞭,一种往地上扔就能炸开的一种鞭炮,我和弟弟便瞬时展开了“战争”。不知不觉天黑了,回到家里一坐下来,香喷喷的饺子立马就端上了桌,不久等菜全都上齐了,家人都坐下的时候,年夜饭就开始了。看着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我不禁咽了下口水。拿起筷子就冲这卓菜的首领——水饺袭去。夹起一只水饺,乍眼看上去,活像一个大元宝,细细品尝,有一股家的味道。一家人吃着年夜饭有说有笑,三叔突然对我说:“小子,这桌饭是要付钱的。”我临阵不乱,回答说;”钱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全家人顿时笑了,都说我幽默。吃完饭,一家人围着桌子,嗑着瓜子,看着春晚,一会儿沉醉在那美妙的歌声里,一会儿对着电视里的小品开怀大笑。三叔、二叔,都从怀里掏出了红包给我和弟弟,我们两个笑的乐开了花。就这样,不知不觉还有1分钟就到12点了,全家人开始倒数:59..58………..3…2…1新年啦!顿时耳边爆竹声四起,我们跑到庭院里望着天空,灿烂的烟花在黑暗的天空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星星也为夜空添加了一丝光彩。

  一直以来,紧锁着我心头的情结,就是过年。这是一个多少来的情结,一直锁着,没有解开,也不想去解开。过年,每个人都会想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回家。祖辈人总是说,过年不回家,视为不孝。我不孝,因为我已经十五个年头没回家过年了,也许,回家过年,成为一生的结。无论是这样,我的心里一直觉得很值得,很幸福。

  少小离家,怀揣家人的梦想,憧憬着自己的理想,离开了家,来到了这边塞要地,十八年,一直在这里,一直没离开,扎根很深,深得让我无法离开,因为我与这个边塞早已是融为一体,也许,这就是灵与肉的结合。

  当我成为一名军人,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这里。从来没见过火车,更没坐过火车,想不到,这一次,上车就是两天两夜,那是多么的兴奋和骄傲,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向家人显耀自己的地方。也许是坐得太久的火车,需要让我在这里停留一下,这一停,就是十八年。

  早先的农村娃,跳出农门,离开脸朝黄土,背靠天的那片土地,两条路,读书和当兵,我是后者。离开家的那一天,乡亲们嘱咐我,离开了,不要再回来。我也就记着“不要再回来”这几个字,想不到成为现实,说不清,这现实是残酷,还是值得庆幸。

  出门在外,一个未曾离开父母的农村娃,最难过的,大概就是过年。

  边塞的营门,就是国门。虽是辛苦,却是一种荣耀。早些时侯,端着那杆与自己差不多高的步枪,着实有一种牛气的味道,就像小时电影里看到的,要是能抓到坏人,叫上一声“不准动”,那坏人乖乖地举起手来,那是更神气了。第一年在外面过年,想家,委屈,那是自然的事。只是,在那国门的营区过年,是家里无法体会到的味道,那味道是浓浓的,厚厚的,深深的,那是一种情怀,一种无法忘怀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