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香椿树的散文

  去年清明时节,我和一帮同学爬上对面的向王山上。正值阳春三月,气候干燥,加上爬山的劳累,游玩兴致全无。但是香椿树给我留下了深刻映像。那儿的香椿树多,远远看去一大片,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树上挂着竹竿,竹竿上有钩,就是用来摘香椿的。我想平常在街面上买的可能就来至这山上。

不变的香椿树的散文

  我的老家房屋周围有几棵香椿树,香椿树的生命力极强,春暖花开的时候,随便折下一枝插进泥土,不用浇水也不需施肥,就能生根发芽,不几年就长成了大树。

  春天好像是从田园的香椿树开始的,当香椿树上长出了深紫色的香椿芽的时候,田里的油菜、白菜、萝卜就开花了,蜜蜂也会在花中飞来飞去,说着关于春天的悄悄话。香椿树的枝杈上,随着春风的吹拂,慢慢长出小小的嫩绿的枝芽,稀疏琐碎地点缀着枝杈。过不了几天树枝一片葱绿,叶儿也由叶芽的稀疏而变成了绿色盛装,在人们的眼中,那绿中带紫的叶芽,嫩嫩的,就成了一道上好的菜肴。每逢这个时候奶奶就设法把它摘下来。用沸水稍烫,放下锅一翻就捞起来,晒干了放在罐子里。吃的时候,拿出来切细加料拌匀便可上桌。奶奶爱吃香椿,每年都要亲手做。单单一个香椿,她能做出好几道菜肴。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香椿叶芽就曾和荔枝一起被列为贡品,在宋代更是大受欢迎,宋代苏武《春菜》中写到:“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里面的露芽说的就是香椿芽叶。

  香椿名字也是有来历的。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医生突然得了病,见食而吐,多日粒米未进,气息奄奄,生命垂危,口中喃喃地说道:“只有吃了宝树芽,才能治我的病。”什么宝树芽呢?谁也不知道。一日清晨,一位老叟飘然而至,笑道:“我已找到宝树芽了。”人们随老叟来到村外,果见河滩上有几簇紫红色得新树芽从沙土里拱出来。人们采了几只“宝树芽”献给老中医。谁知老中医见物苏醒,食而病愈。那以老叟留下榜文拂袖而去。人们见上面写着八个大字:“是柳无卯,三人同日。”此是“椿”字的迷底。故此树得名椿树,又因其芽味道甚香,得名香椿。

  相传还有一位皇帝战争失利被敌人追赶,孤身逃入深山老林,可谓弹尽粮绝,精疲力竭,最后以香椿树叶为食,才走出山林,东山再起,最终夺取天下。坐稳龙椅后,想到当年命悬一线的经历,便昭告天下,封赠香椿木为“百木之王”,寓意百木王。人们就开始食用香椿树叶,而香椿木“百木之王”的.美誉也自此流传。

  现代科学分析表明,香椿叶芽营养丰富,营养成分在蔬菜中名列前茅,是一种老少、男女皆宜的保健食品。

  在我的记忆里,每到这个季节,从村头到村尾,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冉冉升起缕缕炊烟,随风吹来,那炊烟里漂浮着香椿的味道,混合清新的空气,让人倍感亲切。

  在那艰苦的年代,人们对香椿特别看重,对它寄予的希望,在现在看来,它是最奢侈的菜肴,但在当时更多是指望能把它卖几个钱维持生计。每到香椿树发芽时,父亲便开始关注。父亲说,太小采收了浪费,太大又不香了,大小他心里有谱。每当香椿树芽长到三四寸时,父亲便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竹竿的一端绑上镰刀,再爬上树干,对准香椿芽轻轻的一勾,一把把的椿天芽从天而降。在我的印象中叶柄比叶片好吃,因为叶柄脆些、甜些。这个时候,那种人间烟火的味道和越来越浓的香味超脱凡尘,融化在在的空气里,慢慢向四周弥漫飘散。

  那时豆腐、鸡蛋、肉都是稀有之物,新鲜的香椿芽洗净,用开水一泼,捞出切碎,加点辣椒面和盐,有时点香油,也是可口之物。香椿芽大多是外卖,卖不了的就做些香椿菜,晒干了备用。直到如今香椿菜炒腊肉仍是美味,那时可是稀客到了才有品尝的机会。

  香椿树香,但凡做腌菜时都要割它的皮做香料,但人们又不想它死去,只好东割一块、西割一块,结果是树的外表疤痕累累,丑陋不堪,但要把它锯开,其横切面呈同心圆环,径切面呈平行线花纹,弦切面呈山水状花纹,美感独特,散发出香椿芽一样特有的香味,倘有妙龄女子出嫁,必是将那香椿树锯了,做一个不用上漆也红着的澡盆,在那一行抬在吹吹打打送嫁人肩上的嫁妆中,十分醒目。

  如今香椿木工艺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芳香去秽的特征和“百木之王”的传说,被人们赋予辟邪、幸运、祝福的文化内涵,成为吉祥的象征。

  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人和物都已改变,唯一没变的就是香椿,朴实无华,小家碧玉,长在山野,尊贵而纯美。那岁月留给我的无限感动和迷恋,是家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