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城我的梦散文

  年初的时候,偶然在好友的空间相册里看到了一组徒步长城的照片后,便不能自以的企盼着也能亲身走一回。于是联系了几个好友相约结伴而行,梦想由此而生,从千里冰封到春暖花开时只有一季竟是如此漫长的等待,虽不是朝思暮想但足以让我魂牵梦绕。

我的长城我的梦散文

  我们此次计划的是徒步被称为女性长城的小河口至董家口的这一段。因为不是十分熟悉路径,我们在九门口做了短暂的停留后,领队决定临时更改计划先去吾名口下的杜城子,利用一下午的时间走完九龙洞到吾名口间的一段。长城脚下的小村子一般都是当年戍边将士们的后裔,村庄大多因姓而命名。简单的休整后,我们在向导的带路下徒步小河口以东到吾名口的长城,我见过嘉峪关的雄伟,看过八达岭的蜿蜒,登过长城第一关的山海关,也曾感受天下最末铁门关的苍凉与寂寞。却不曾见过如此险要的长城,虽然来时查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但眼前的所见还是另我惊叹不已。古人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一次次地挑战着我的想象。

  我们在向导的指引下从九龙洞开始走向吾名口。九龙洞就是一个依托天然山洞而建的关帝庙,曾经有一道人在此修炼,而我们能所见的只有残存的一点遗迹,只能在向导的描述中寻找当年的样子。而真正让我们感兴趣的是离洞不远处的一口神井,与其说是井更确切的说是天然形成的,聚拢了涳山水的一个洼地。我用木棍做了简单的测试深约三尺左右。据说不管水旱,这口井里的水都不曾干涸过,即便是人为的淘舀都不能彻底的把水弄干。出了九龙洞我们沿着城墙依次穿行了险要的小灰楼,精致的轿顶楼、以及破败的空心楼。时间在我们的迷恋中流失,正当我们还要继续走向吾名关口的时候,太阳却偷偷的'隐身在燕山那群峰簇聚的山脉之中。吾名口在落日的余晖中,披着夕阳的霞光默默地守候着那曾经属于自己的辉煌。

  二零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沧桑

  金鸡报晓,我就同玄石、啦啦一起去拍长城上的日出。曾在泰山看过日出,但那是在顶峰看着太阳慢慢的升起,而今天我们却没能及时的攀上高崇的燕山山脉,只能站在城墙上越过山顶看着瞬间跳出来的,那个满身金光的旭日。迎着初升的太阳,晨辉中我抱膝而坐在长城残破的烽火台上,透过垛口遥望远处锥子山上的三岔口痴痴地冥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险若锥型的山峰,我们的祖先又用令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智慧在那里建起了万里长城上唯一的三岔口,向南通向京都,向东延伸着探进大海,向北一路走进了辽东。这里既是长城的转折点,也是历史的转折点,长城从这里走向了关外,满洲的清军却用铁骑改变了历史。透过盛开的梨花,看着太阳把金光泼洒在残破的城墙上,风蚀在古老城砖上留下处处伤痕。伫立的梨树、长城的蜿蜒,仿若一动一静的诉说着吾名口关曾经的喧哗。透过依稀可辨的关隘似乎看到了野蛮与文明在这里不断的冲突、交汇。似雪的梨花映衬着青黑的敌楼,一个是生机勃发、一个是历尽沧桑。纯洁的花瓣与厚重的青砖城墙,黑白相映反差的竟是如此地相得益彰。

  早饭后我们选择在小河口的山口处开始攀爬长城,这里山势险要城墙台阶破损严重且没有任何的保护。我只能手脚并用地爬行着,身后的背包重的好象有人在用力的向下拽着,我只得将身体拼命的贴向墙面。在敌楼的转角处有一棵距离原本不是很远的小树,但在脚下十几丈深山谷的比对下却变得遥不可及。别无选择的战胜恐惧,只能用孤注一掷来对抗着失足成恨,我深知此时自己正游离在生死之间。直到抓住了那颗小树,完全摆脱了危险的时候才想起望着远处那险要的大灰楼方向发呆,因为在那里还长眠着一位遇难的驴友。

  二零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留恋

  清晨,我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感受着不曾有过的轻松,没有拥挤、没有嘈杂没有了丝毫的紧迫。都言战争让女人走开,然这段长城上却处处透露出一种阴柔之美,敌楼窗台的精工细作和斗拱门上的华美雕刻,都好像是在诉说着什么,也许这里蕴藏着或多或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并预示着一段真实的历史。董家口长城保存的完整程度足以和修复后的八达岭长城媲美,而相比起慕田峪长城来则是更具有独特的韵味。

  晨曦中独自漫步于城墙之上,登山杖敲击城砖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淡淡的晨雾散布于林间,心儿早已伴着百灵鸟婉转的鸣叫飞向了无垠的广阔。手扶着垛口遥望薄雾中的远山层峦叠翠,轻抚着城砖那感觉通过指间传递给内心深处的复古情愫,岁月留下的痕迹教我真切的感受着历史曾经在这里驻足,掰开用糯米和石灰熬成的粘合剂用舌尖细细品味着历史的味道。晨风拂面展开双臂深深的呼吸着,顿时令人神清气爽,那感觉彷如隔世离空一般。

  一个人慢慢地走在山脊的城墙上,信马由缰地犹若那云中的骑士穿梭于历史间,心中默念着那些不曾被岁月带走且依然熟悉的姓名。就让时间在这里停留,望眼关外的古战场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金戈铁马,宛如又听到了昔日的鼓角争鸣。举头仰望的依然是那不曾落下的秦时明月,静静地靠着烽火台隐约还能感受到当年戍边将士们寒光照铁衣的孤独与寂寞。

  一万年的人类足迹,在黑暗中举起探索的火把。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祖先们从黄河岸边走向华夏大地。五百年的苍海桑田,不倒的是我们心中的钢铁长城。历史的尘埃落定成厚重的淤泥,却无法掩盖我们民族曾经的崇墉百雉。我们自强不息的坚韧搀扶着坍塌的城墙,连接起那座座依然耸立着的烽火台,延伸着、聚拢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历尽沧桑永远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尽管在这短暂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只是从小河口走到董家口这段不到二十公里的一段长城。但就是这短短的三天里我们却沿着断续的城墙,从曾经狼烟四起的烽火台中穿越着两千年的历史时光---由秦初走到明末,今犹存在的万里长城边却无处找寻当年的秦始皇。在这空旷的天地之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谁都渺小的微不足道。就在这不到二十公里的行走中,我深切地体会了艰辛与痛苦,也曾穿插地行走在生死之间。这一次的徒步长城是要我一生都无法忘怀的经历,真的是不枉此行。

  驱车返程却拉不回我的思绪,只因我把我的心和我的梦都一同的留在了长城上,愿同那些曾经的将士们穿着腐锈的铁衣,永远的驻守在烽火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