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愿望。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欢迎大家阅读!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

  【2017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1】

  你若问我,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2010年8月31日——我的大学生活开始的第一天。记忆最深的不是那天见到的北京这座城市的繁华,亦不是对大学生活的新奇与兴奋,而是我和爸走在学校附近的街上,一家挨着一家找留宿的地方。

  记得当听到老板说最便宜的单间是120元一晚时,爸惊了一下,低声说了句:咱那儿20块钱能住一晚差不多的。我知道,给完我生活费,爸口袋里连300块钱都不到,回家的车费都得100多块。

  在附近的几条街上一遍遍走着,直到夜色降临,街上路灯车灯亮起,爸的住处却依然没有着落。他让我先回学校,很“潇洒”地说肯定能找到的,大不了坐车回火车站呆一夜。我心中又急又怕,甚至以为爸要流落街头,可我什么忙也帮不上。只轻声嗯了一句,在他面前多说一个字,那已经忍到极致的眼泪恐怕会再也收不住。不想让他看到,我便立刻转身离去,而后,视线一片模糊……

  大学的第一天,就已经让我深深感受到,“贫穷”在这座大城市里的无力挣扎与无地自容,并让我在进入大学很长一段时间里迷失着,在自卑中深陷。

  依然记得,当知晓班里只有我一个人贷款上学时,我的脸刷地红了。当身边同学掏出自己的三星、苹果手机时,我是多么羞于拿出高考后在家买的几百块的山寨手机。当舍友买了一件1000多元的衣服时,我不禁惊叹。妈一天在家才挣30元,挣一个月也买不起这么件衣服。我不敢和他们一起去逛街,我怕自己会倾家荡产了。我不敢主动跟他们说起我的家庭,避免涉及“农村”、“贫困”的字眼,甚至不敢使用“堂屋”、“姥娘”这样听起来低端土气的用语,而学着他们代之以城里的“客厅”和“姥姥”。

  那时的我,是那样的谨小慎微和敏感脆弱。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只蜗牛,每天背着沉重的壳,被贫困和自卑压得喘不过气,过得好累。而所谓的自尊,更像是揉成一团的废纸,被自己扔进了垃圾桶。

  大一下学期,为了赚生活费,我去学校附近一家烧烤店打工。有一天给顾客端菜,竟然发现是几个同班同学。当时,我觉得很尴尬,不好意思的笑了。但他们反倒很自然,还开玩笑说:同学来是不是得打折呀。那一刻,从他们身上,我能体会到一种真诚的关切,心里觉得暖暖的。

  我还以为他们会因为我是农村人瞧不起我,会因为我的家庭贫困,不屑于与我交往,我以为……或许,所有的“看不起”、“歧视”,都只是我臆想出来的。而所有殚精竭虑的掩饰,都只不过是在让自己更加卑微。

  慢慢的,我开始尝试打开自己的心,并学着真正融入到这个集体、这所学校。我告诉他们,我是家里超生的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和哥哥去河里捉鱼,还经常和姐姐抢猫咪;我会经常打扫宿舍卫生,起早帮舍友带早饭,舍友给我过生日的时候,说我是她们遇到的这辈子值得相交的人;班里同学会在混篮比赛上,喊我的名字加油;大家还一起去广院之春比赛现场起哄嘘人……

  如今,一晃大学本科四年已经过去了。这四年里,我做过校内的勤工助学和校外的兼职,并且一直在拿奖学金,给家里减轻了生活负担。回顾在中传的生活,可能我并没有做太多事情,但当历数一些经历时,还是为自己的成长和成熟感到欣慰。

  大一寒假和学校的河南老乡去南阳支教,心疼那里手被冻得发裂流脓却又对都市如此渴望的孩子;去通州养老院做义工时,老人们的侃侃而谈让我敬佩;大三和同学做北京地区流浪人员现状调查,拍摄尘肺病人专题片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些真正在底层为了生存挣扎的人,而又深感自己的力量微弱;每个星期我都去西门一位过百岁的老爷爷那里,买一双4块钱的鞋垫,倔强的老人不肯接受别人的施舍,我只好以这种方式来维护他的尊严……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研究生了,入学两个月,毕业前的种种却依然清晰浮现,包括今年上半年的日本之行。在通过日本东京广播公司(TBS)的面试后,今年二月底我前往日本东京进行了为期12天的公费研修学习。虽然不到两周,于我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是它打开了我视野之外的另一扇门。以前总以为,出国是有钱人的专利,而现在的我坚信还能继续开拓一个属于自己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到那时,我要带上爸妈,让他们也能真切地体会到第一次坐飞机和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心情。

  【2017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2】

  作为贫困农民家的第三个孩子,我的成长充满了波折。寄人篱下的辛酸,家中生活的艰辛,交不起学费的无奈构成了成长的基调,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将我打倒,反而让我愈发坚强。我很早就学会了操持家务,而且学习勤奋刻苦,将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从小学一年级维持到高中毕业,整整12年。

  2010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从未出过远门瘦小的我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征程。

  细数走过的时光,我在改变在成长,唯一不变的是拼搏不服输的精神和对梦想一如既往的坚持。

  大一时我学不好计算机课,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老师讲的内容于我而言就像天书。为了赶上其他人,我认真预习认真听讲,厚着脸皮向老师同学请教大家看来最简单的问题,有时间就跑进机房练习操作,最终我的计算机课程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正是凭着这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拼搏劲儿,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在两次奖学金评定中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菁英奖学金。

  除了专业课学习,我还将专业知识、个人兴趣与学校传媒优势结合,全面提升自身能力。此外我受中国扶贫基金会所托,担任编剧和导演,为全国自强社联盟拍摄了一部宣传片。该宣传片很荣幸地得以于2012年12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厅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总结表彰大会上播放,同时也在全国150多所设立自强社的高校播放。这对于一个学中文并且第一次拍宣传片的人而言是莫大的荣幸。这是鼓励更是鞭策,激励我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三年来我组织参加了无数的公益实践、志愿者活动。因为我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馈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帮助。在追逐公益梦的过程中,中国传媒大学自强社给了我最有力的支撑。自强社是在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领导下的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公益社团,秉承“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的理念,组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

  除了各类公益活动,我还很骄傲的是三年的大学生活从未伸手向家里要一分钱,而且还定期汇钱补贴家用。因为学费是贷款,而我平时生活很节俭,业余时间经常做兼职挣钱。为了多赚些钱,我大一和大二的寒假都没有回家过年,一直在北京做家教,在别人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幸福中时,我还奔波在去学生家的路上。除了家教,我还在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上努力工作,暑假在百度公司做英文标注,国庆、五一假期甚至还做过促销员、火锅店小时工……公益实践、兼职工作填满了我的业余时间,很辛苦却很充实。

  这些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身负的责任,变得更加坚强成熟。感谢逆境教会我成长,感谢国家学校的资助为我插上翅膀,我将一如既往奋力前行,书写属于我的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