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品格梅花精神民情日记之走访扶贫
导语:走访扶贫,致力农村脱贫致富,需要党员*的全力以赴,全心全意。下面是荷花品格梅花精神民情日记之走访扶贫,欢迎大家的阅读与参考。
荷花品格梅花精神民情日记之走访
好日子就是简单精致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昨天,我夜访黄湖村,与村支部书记张克元、妇女主任唐湘兰一同走进了村里的一户老党员和一户群众家中。空气湿度很大,伴着雨后的降温,风中掠过些许凉意。踏着声声犬吠,深邃的夜晚显得更加静谧。
我们走访的第一家,是黄湖村15组的一名老党员,也是我的结对帮扶对象,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他家了。这名老党员叫许正富,曾在村里担任过村支书,今年75岁,瘫痪在床4年,生活不能自理。一家4口人,老伴71岁,儿子、儿媳都在长沙务工。儿子去年做了颈椎狭长手术,无技术,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手术3个月后就开始在长沙当保安。
在家里,老婆婆操持着2亩口粮田。由于许正富是退伍军人,每年有些津贴补助,再加上残疾补助、低保,二老的生活还算过得去。老支书虽然瘫痪在床4年,婆婆也很耐烦,把家里打理得整洁干净。
当我和婆婆拉起家常时,她双眼不禁泛起了泪光。婆婆说,这个房子是去年底才装修的,以前破旧不堪,下雨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家里能装水的东西都用上了还是不够。去年,在村里*的支持下,镇*帮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才解决房屋漏水的问题。
老支书虽然瘫痪,但很乐观,说起村里的事情,滔滔不绝。他说,现在村里的*,特别是现任的村支部书记能力强,正派,每次村里有大的决定之前,都要到家中听取他这个老支书的意见。我们谈到了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的问题,以及农村老党员、农村优抚军人生活补贴和照顾问题。
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但很精神,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我们走访的第二家农户,是一个名叫黄何的水产规模养殖户。他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承包经营着30多亩鱼塘。因为儿子在部队、儿媳在县里的幼儿园上班,所以30多亩鱼塘由他一个人操持着。
说起养鱼,黄何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从引进苗种、鱼塘消毒、采购饲料、喂养投食,到防治疫病、联系销售等等,侃侃而谈。
养鱼的效益比种粮食要好,但养鱼也是一件辛苦活,不仅要掌握好喂食,还要及时换水、灌水,夜里还要巡塘,防范鱼缺氧。前几年,他家里修建了新房,本来是想住得好一点,但因为要养鱼,自己只能常年住在塘边的窝棚里。
黄何说,养鱼夜里要巡塘,一般每晚两次,很辛苦,但不用守夜,村里从来没发生过偷盗事件。我被他的淳朴、勤劳感动,对其简单而实在的苦乐观叹服。
近年来,基层的社会治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许正富两老整洁的家,黄何辛苦养鱼却收获满满的故事,便是小小注脚。
许正富是老支书,又是残疾人,他既是全面小康社会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受益者。虽然我们在结对过程中给予了一些具体帮扶,但对更多残疾人而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残疾*益保障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增加针对残疾人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而对黄何而言,我们不仅要在其养鱼过程中,为其提供治安、交通、电力、供水等方面的保障,还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种苗、技术、饲料等要素的公共服务、指导,使其养出来的鱼受市场欢迎,不愁销路,发家致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社会治理就是要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好日子就是衣食丰足、幸福平安、和谐有序,如诗歌一般简单而精致。为此,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荷花品格梅花精神民情日记之扶贫
所见所闻天坪村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按照武陵区委对口石门县壶瓶山镇天坪村扶贫计划,5月中旬,区总工会组成4人小队,前往天坪村调查摸底、访贫问苦。我,作为其中一员有幸参加此次扶贫活动。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5月15日到达了石门县总工会,这里,距离我们要去的天坪村还有很长一段路程。
5月16日一早,天刚刚破晓,我们在村支书张玉校的带领下,踏上了崎岖的山路,前往结对农户家走访。要说是山路,倒也不是,那弯弯曲曲的小路,不过人的脚掌宽,生长的小草已被踩倒,倒过去的方向看过去便成了进村的山路。路两旁是一层层看不到尽头的树林,郁郁葱葱,焕发无限生机。布满荆棘的小路上,潮湿阴森、沟壑纵横、险象环生,时而毒蛇出没。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在海拔1300多米的半山腰,一阵犬吠之后,隐隐约约看到了天坪村第一家农户,从村支书张玉校口中得知,一般村民要从村里去到村外,两个小时是正常的路程。
我们走访的第一户叫张之付,男,66岁,在家务农,和妻子贺丙英育有一女。由于长期生活环境恶劣,一家人身体都很差。到他家时,屋门紧闭,显示着主人出去了,我们一行便决定等等。张之付家是黑瓦木房,别说玻璃窗,就是一根钉子都看不见,屋前打扫的很干净,整整齐齐的码着柴禾,房子有些倾斜,木头上大部分都长满了苔藓,在我们眼中,这显然是一幢危房。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们等来了从田里匆忙回来的张之付。看到我们,他有点慌乱,但还是热情地打了招呼。他中等个头,满脸风霜,眼神透着无奈,显然是被生活所迫。从他的口中,我们知道,他家耕地12.83亩,好一点的水田仅仅只有0.83亩,旱地12亩,这在村里算占有耕地很少的。地里种了油茶和果蔬,都是供自家消费。张之付说,耕作很辛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是繁忙。一年365天,只有过春节才会休息。农闲时,他得去石门壶瓶山镇上找零活做,赚些小钱,不然一年就没有收入。张之付的后院养了6头猪和15只鸡,他说这些也是供自家吃的,想要卖出去,但是没人要,所以天坪村几乎没有发展养殖业的`农户。一聊便不知不觉过了午饭时间,张之付很热情,硬要宰只家养的土鸡来招待我们,被我们婉拒。
村支书张玉校告诉我们,天坪村位于石门县西北山区,是典型的高海拔高寒山区,适合发展中、小规模分散养殖业,如养殖土蜂、土鸡、山羊、牛、生猪极是适宜,但是天坪村全是山路,进出很不方便,想要产业化和规模化,无异于异想天开。再加上没有销售门路,养了也只能自己吃。又因交通不便,地域贫穷,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天坪村里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常住人口仅有400人左右。摆脱贫困,任务艰巨。
返回的路上,我们谈起了扶贫的事情。一致认为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先修路。再采取“农村合作社”模式,成立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组织农户发展养殖业,再联系销售等,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激发村民发展生产热情,同时村集体统一建立电商和实体双重销售平台,弥补村民缺乏销售渠道的短板,惠及全村贫困户及其他养殖户。
扶贫计划需要十足的耐心,需要下定决心,需要排除万难,才能真正的致富。
“秀峰相对峙,一览众山小”,我站在傲立峰顶的简易村部,面对葱翠如黛的远山,不禁心中感慨万千:有党和*的关爱,有帮扶政策的普惠,有勤劳村民的自立,相信天坪村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