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记忆散文欣赏
那些记忆散文欣赏1
“当一个女人看天的时候,并不是她想从天空中找到什么,只是她觉得太寂寞。”
我们就坐在校园的台阶上,一上一下,一高一低,抬头傻傻的看天。
黄昏的残阳温和而温暖,却让我感到眼角的湿润。孤独也可以这样美丽。
天边的云一层层地叠开,残阳便躲在它们的后面,我感到太阳的温度正在消逝,寒意一点点侵袭我的头脑。越来越悲伤。
一朵大大的浮云闲适地飘过我们的眼际。风轻轻地划过,云淡淡地散开。我不知道我们已走了多少时间的脚印,此时我却能从浮云碾过的痕迹中看到时间走过的证明。
看天不知道能否看到我们的未来,可我们却又都如此固执地睁开眼睛,直到眼球生涩得几乎掉泪。
如果再坐上一段时间,我想我真的就会伏下肩来哭哭啼啼像个脆弱的小孩。
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浮云依然飘过,我们依然仰着头,望着天,仿佛只有那一刻我们的心,才是相通的……
那些记忆散文欣赏2
从农村到城市*十个年头了,当初还是少年的我现已近不惑之年,回首一路的生活辗转变迁,尤其在捕捉往事记忆的时候,不乏一些快乐的、忧伤的,抑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但现在想想大都模糊了,且随时间的流逝有的渐渐淡忘了,而唯一记忆犹新,一想起就津津乐道,甚至能在心头和眼角泛出微笑的仍旧是农村生活的经历,而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农村的过“年”。如今的年形式越来越多,花样翻新,但不知为什么心中却少了几分向往和企盼,甚至有些厌倦。究其原因是现在和过去相比,年味有些变了。人常说越是朴实的东西就越是亲切、自然,就如花一样,假花虽然看上去色彩鲜艳,但与真的比较起来毕竟少了花香味道,再怎么好看终究还是难让人提起兴趣。在我看来,农村的年正如一株芬芳四溢的花儿,守在一个荒远的角落独自开着,它的颜色、它的味道在逝去的岁月里,渐渐沉淀为一种不变的牵挂和难舍的情结,盛开在心灵的四季。
小时候,家住在一个较偏远的乡村,村子不大,分东西头,住着上百户人家,其中有几个大家族,他们的分支几乎占据了整个村子,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户“外姓人”,但不论是大家族,还是外姓的,彼此都相处和睦,凡大事小情必得到场。别个不说,只说这逢年杀猪,那真叫一个热闹。说起杀猪,这是农村过年的一个习俗。庄户人家别的不多,粮食倒是丰足的,每年除去卖掉的,留够“口粮”,剩余的便用来养口肥猪。每年冬腊月,下了几场大雪之后,数九隆冬,天寒地冻,人们便开始忙活杀猪过年了。这个时候,也是那些杀猪的“行家里手”最忙的时节了,帮了东家帮西家,有的一天甚至要杀上三两个,忙得不亦乐乎。杀猪的程序一般是,提前烧好一大锅开水,然后把杀完的猪用结实的木棍架在锅上浇开水,由两到三个人操着专门的刀具,开始在浇透了的猪身上刮下猪毛。猪毛刮干净之后,便抬到事先搭建好的案子上开膛破肚了。这个环节一般比较复杂,且需要点技巧了。最主要就是摘肠清洗,内行的人会选择一个高粱穗部分的杆儿,去了皮儿做成翻肠的工具。若是手法好的,不多一时就能把全部的肠粪倒空,然后拿到外面干净的雪地上,让小孩子用脚在雪里反反复复的踩,直到猪肠发白变得干净。干净人家,会再用苏达水浸泡冲洗几遍,尽量使肠子闻起来没有刺鼻味道。最后把这些洗好的肠装进吹起来的“猪肚”里,一则保鲜,二来好经管,然后连同猪的心肝一同挂起来,俗称谓“灯笼挂”。这是上等的食材了,往往比猪肉更让人喜欢。
各家的猪养得大小不等,重的达三四百斤,小的也不下二百斤,这口猪是农民一年的“嚼裹儿”了。当然,一些小门小户因为人口少不需要杀猪,只需从别人那里买些猪肉就够了。那时候,各家在杀猪时都会有一份担忧,就是害怕杀出“痘猪”。一般说来,这种猪肉是不能吃的,据说吃了“痘”就会进入身体害病。所以对于那些杀出痘猪的人家来说,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儿。当然,这种情况是少数。可是真要遇上了也不能扔掉,总要想些法子消化。但年轻人或是小孩子一般是不吃的,至于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却不顾及,常常把猪肉切成小块,会同那些心肝肚什么的一起放进锅里高温,这样可以把痘杀死,人吃了便无大碍了。猪杀了之后,经过一番拾掇、切割,便浇上水冻冰以防风干,准备年用了。
杀猪的过程,也是村中人交流沟通、增进感情的过程。村中不论哪家杀了猪,按规矩都要烩上一大锅的猪肉酸菜,特别是手艺人要把猪血用调料拌好灌成血肠,一同放入烩菜里,然后再焖上一锅小米饭,除招待帮忙的,还要请来直近的亲戚,及村中年事已高的人吃猪肉。有的把在住在城里的亲戚也请了来,临走时还要带上一角猪肉。所以,杀猪请客每每要两三桌的人,因为吃饭人多,人手不够时便要请来张家嫂李家婶帮忙切菜。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到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手里干着活,嘴上不闲着,偶尔哪个说出个笑话来便会引发一阵大笑,爽朗的笑声从屋里传到屋外,引得男人不时的向里面张望。小孩子们这时也会派上用场了,大人会把正在外面玩耍的孩子叫回来,吩咐到左邻右舍借桌椅板凳儿、吃饭的餐具,还要装上一塑料壶的小烧酒。饭菜还没好,屋子里热气腾腾,一闻到那香喷喷的饭菜,嘴里就已经泛起口水了。
如果说杀年猪是农村过年的一个前奏,那么一到年根儿就更有节日气氛了。一般说来,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这时候最累的要数家庭主妇了,她们往往要把一家人的衣服、被褥单全都清洗一遍。有的用洗衣机,但多数人家没有,只能用搓衣板。冬日里,洗好的衣、被挂在院子里多年那根早已生了锈的铁丝线上进行晾晒,说是晾晒,可是因为天冷,那些衣物还没等晾完便就冻成了“冰片儿”。即使是天好日头足也要经过几天几夜才能晾晒八九分干,既而再拿到屋子里,放在火炉旁或放到炕上烘干。在此期间,孩大老小睡觉只能盖上棉被瓤了。被面儿洗干净之后,女人们便要穿针引线地缝被子了,有的白日里没时间,只得连夜做活。母亲最是恨活儿的,因为家里人多,她总是白天夜里忙个不停,缝这缝那,有时要逢到后半夜,当我们睡醒一觉,仍见她在灯下缝着,最后什么时候睡我们浑然不知。女人啊,她们把多少辛酸、多少希望、更有点点的爱缝进了岁月,最终把日子连缀成一串串的幸福。扫除,除了拆洗还要打扫屋内灰尘,这也是扫除的重头戏。为图方便,人们往往把笤帚绑在一根长的木棍上,然后举着它在屋子里四处转着,把棚顶墙角的灰尘打扫干净。不少人家为了让屋子更亮堂些,还用白石灰进行粉刷墙壁,经过一番彻底打扫,屋子真是大变样儿了。剩下的活就是擦洗家具、玻璃器皿等,有的还要换盏新的“灯管”或是瓦数比较高的白炽灯泡,扫除工作往往要花上一两天时间。虽然有些忙活人,可是看到屋子窗明几净,心里也是舒服的。
人们不时翻看日历,恐怕错过了年的“时令”。年越来越近了,各家各户开始置办年货了。买年货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了,有的是一家开着拖拉机或赶上驴车、马车到附近的“供销社”购货。家里没车的只能求人“捎脚儿”,帮着把年华带回来。条件好一点儿的往往到乡里甚至搭长途车到县城去。年货大多是鞭炮啊、年画啊、挂历啊以及一些冻货、糖果及酒水、青菜、调料之类的,碗筷一定要买,意在“添人进口”。祭祖的人家还要单独准备一些祭祀用的供品及烛台、香炉等器具。此外,做母亲的不管家里多拮据,也都要给孩子们扯上几尺布料拿到村里的“成衣匠儿”那里做身新衣裳,条件好的也有买现成的。女孩子还会买上几条“红头绳儿”或是彩色的丝绸用来扎头发。大人孩子的鞋一般都是自家做的“千层底”,或是毡底趟绒面大棉鞋。为了让家人都在过年时穿上新鞋,女人们很早就开始“纳鞋底儿”了。白天几个妇女会带着针线凑到哪一个的家里,在一起边说边干,省得一个人寂寞。年对于农民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一个是庆祝丰收,再者就是祈愿,希望来年有个更好的收成。因此,不管家里有钱没钱,年一定要过得像样儿些。有的明明打算好了照单买,可一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就禁不住诱惑了,最后额外买的年货甚至比单子上的还多呢。
整个正腊月,女人们是没有一刻清闲的,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为了家日夜辛苦操劳,为自己做的却很少。最累的要数淘米发面“蒸干粮”了,白面的、黄面的,往往要发上几大盆,占了半铺炕,有的人家因为做得多,连睡觉的地儿都被占了,只好打发孩子到别人家“找宿儿”。趁面没发时先要“糊饭豆”做豆馅,往往要装上几个“席篓”。攥豆馅是小孩子乐此不疲的,一半是为了玩,一半是为了吃。把发好的面包成豆包并上锅蒸熟,一口大锅壮上满满登登的豆包,甚是好看,像是一个个的“金元宝”。烧开锅大约30分钟左右就可以“起锅了”。锅盖掀开时,看到之前还是彼此有些间距的豆包,现在已全都挨在了一块儿,于是母亲便拿着一个小木板(样子有点像锅铲,但要小得多),沾着一碗凉水起豆包了。大人孩子迫不及待在事先准备好的碗中放上少许白糖,然后把豆包蘸上糖,就着咸菜条有滋有味的吃起来,那感觉好像胜过一切美味佳肴。从早到晚要蒸上几大锅,一天下来炕烧发烫,已经没法睡觉了,只好把炕席卷起来,然后找几块木板放在炕上睡。一锅锅的干粮蒸好以后,经过冷冻统统装进大缸里,足足够整个正月享用的了。
年前还要做的就是杀鸡杀鹅,同时把冻猪肉提前两三天从冰里刨出来,拿到屋里慢慢化开。等肉完全化好了便放入锅中慢慢的煮熟,单等过年或蒸或炒,或是正月里来了客人随时用。那里家里客人多,为了省事儿,母亲会事先把吃的准备好,最擅长的就是“过油”。她会把白面用豆油和了,做成酥饼或是把面擀成薄薄的,再用刀切成条状,做成各种形状的面块,有三角形的、方块的、以及柱形的,把这些做好的面块下到油锅里炸,就会变成又酥又脆的“豆梗儿”了。等“豆梗儿”晾凉后便分别盛在不同的容器里,放到仓房下冻上,这样吃的时候就不会潮了,大人孩子都爱吃。还有做皮冻、炸油条等等。此外赶在年前串门,当然也有选择在正月里的,便是“少的给老的拜年”。礼品很简单,少的两包“裹子”、两瓶酒,多的外加两瓶罐头或是两袋白糖,倘若送一箱水果,那算是高级的了。
除夕前一天,家家开始张灯结彩,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贴春联。村里的人大都不去集市上买,而是买来红纸、笔墨自制对联,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顺耳就写什么,不会写的可找村里人帮着写。记得那时父亲是经常给乡亲们写对联的,从早到晚不时有人登门求对,父亲对每个人都是笑脸相迎,并满足乡亲的意愿。农民喜欢贴对联,大门小门,鸡架狗窝、水井粮仓,猪马牛圈,总之凡能贴的都要贴上,再有就是“福”字。贴上对联一则喜庆,二则新鲜,也是人们对未来日子的一种希望和寄托,最后再挂上大红灯笼。细心的人家在把年画张贴好后,还要剪些窗花儿,并折纸做花树,院子里有树的自然是好的,直接把纸花粘到上面,没有的也不能叫空着,随处挑捡一个大树枝插到墙头或雪堆上,红红绿绿的的,甚是鲜艳有情趣,而年的气氛也足了。
过年祭祖在农村是普通平常的事情。按规矩祖宗要供在老辈人的家里,爷爷奶奶健在时由父母赡养,所以祭祀的一应事务都有父母亲操办。祭祀的形式、时间各有不同,有的是一张纸,像年画,上面用细小的毛笔按辈份年龄,或是人物关系注好名字。女人一般不写名字,往往是用夫姓和自已的姓代替,如“张王氏”,前面是夫家姓,后面是自家姓。有的是立块木牌,并在上面刻着供奉人的名字。祖宗一般供三天,年三十吃过早饭,母亲便开始准备供品了,先是把蒸好的大馒头,用筷子蘸了红色(一般是用红纸染的色)在上面点上红点,然后三个或五个一摞的摆好,另外鸡呀、鱼呀、肉呀这都是少不了的,还可以有选择性地放上花生、水果、糖块之物。除此之外,还要摆上香炉,烛台、酒器。供品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会把一绺粉条放进油锅里炸好,并用红线把它们捆扎起来放在盘里,像朵花儿,很是好看,可寓意是什么,直到今天我也未曾问及。父亲呢,要把“家谱”找出来,然后粘上“挂钱儿”挂到墙上,于是便开始上香、烧酒、点蜡,所有事情准备齐全后,看看差不多时辰,让小孩子放一挂鞭炮、两个“二踢脚”,意味着“请神”回家,这样祖宗就正式供起来了。彼时,家里所有人等从老到少、从大到少都要一一向祖宗跪拜磕头,晚辈在给祖宗磕头后,还要给父辈磕并在嘴里叨念着一些健康长寿之类的吉祥话。未出嫁的女孩子是不用磕的,只要双手合十在祖宗前拜几拜就行了。与此同时,团圆饭也准备好了,一大家子便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开了。
酒足饭饱之后,第一样事儿便是准备过除夕夜了。先是剁馅包饺子,这个饺子既有年夜的,也有初一早上的,所以要多包些。饺子馅往往包两样,里面包还要放几枚硬币,也有放花生和糖块的,寓意便是升官发财,日子甜甜蜜蜜吧。如果被谁吃到了,那么一年就会交到好的运气。孩子们为了能吃得到,换一份惊喜甚至吃饱了也不摞筷儿。看到有人先吃到了,就会感到有些失望了,于是把希望留给下一年。不光是包饺子,柿子呀、梨呀这些冻货也要统统拿出来用水“涣上”,待到夜里吃时也就化开了。
孩子对年永远充满新奇和期盼。最为开心的就是除夕夜。天一黑下来,我就带着妹妹高高兴兴地穿上母亲连夜缝制的新衣和鞋子,兜里揣上压岁钱,满世界里跑,心里喜滋滋的。尤其叫人流恋和难忘的是提着爷爷用普通的“罐头瓶儿”制做的简易灯笼,在其中点上一种叫做“磕头了”的又短又细小的蜡烛,欢喜蹦跳着约上几个日里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到雪地里、冰面上、大路边或是房前屋后游游走走,一盏一盏在手里摇摇晃晃,像是天空散落在地上的星星,在暗夜里格外明亮耀眼,惹得大狗、小狗儿朝着我们不停地叫。倘若有哪个人从家里带来几个小小烟花燃放,那就更有趣味了。守夜,一家人团团端坐在电视机旁,嘴里不停地吃着、聊着,每个人脸上都是喜庆和满足。大概十点左右,本家族的其他成员都会一家老小前来祭拜祖宗,一大家子人坐满了炕头炕尾,有说有笑。而小孩子是不闲不住的,三个一伙两个一对的到外面疯闹,更不再话下了。
夜里十一点刚过,一些心急的人家就开始准备“发纸”了。其时就是在院子里把事先准备好的“大豆杆儿”燃起火来,豆杆儿,取谐音“都该(钱)之意”,听老人说用从别人家“偷来”的最好。同时,父亲和爷爷会忙活着各个角落四下里烧纸钱儿,孩子们开始燃放鞭炮。一时间,整个村子的上空一片亮堂堂的,耳边更是响着各种鞭炮声,震耳欲聋。寒冷的夜,因为烟火、炮鸣而变得格外温暖了。外面的事儿办完以后,全家人回到电视前,应和着电视里的倒计时,共同欢呼喝彩喜迎新春的到来。这时,母亲会把热气腾腾饺子端上来,捞饺子时还要在厨房里故意的喊一句“生不生啊”,屋里的大人会答应到“生(升)”,于是便满脸喜悦的吃起来了。吃了年夜饭,到外面消化消化食儿,抬头看见村子里一盏盏红彤彤的大灯笼,高高挂在门前,在凄黑夜里格外红艳,仿佛那是农民点燃和放飞的一个个火红的希望!
守夜,若不是困得实在不行,人们是不会睡的。但无论睡得多晚多累,初一都要早早起来,听老人讲初一的早饭一定要赶在别人家前面,否则一年的运气就会被别人争去。为此,有的人家为了争先还没等天亮,便开始张罗生火做饭了。大人在把火炉烧热后,便把熟睡中的孩子叫醒。开始孩子们是极不情愿的,可一听说要穿新衣新袜新鞋,便一下子从热被窝里钻出来,急急的把前天夜里准备好的鞋袜穿戴好,然后点上一支香,按照大人们的吩咐准备去放鞭炮了。饭后人们便开始走家串户拜年了,不论谁见面时都要相互问好道安。当家中去了客人,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满屋子的热情在大家的说笑声中不断地扩大、荡漾开来;孩子们做个揖、磕个头,得到了大人的一句简单的夸奖,也会让自己觉得一下子长大成了许多。临走时往往还要给兜里揣上满满的瓜子和花生,不知怎的,那时觉得别人家的东西总是比自家的好吃。
整个正月,人们都会沉浸在一种喜庆、欢乐、祥合的气氛中,尽情享受着年所带来的美好。最热闹的莫过于看秧歌了。一过了初三,村里就开始敲锣打鼓,锁呐声不停了。由三五十人组成的秧歌队挨家挨户的拜年,花花绿绿的服装,手里还拿着彩扇、绸缎,甚是新鲜。秧歌队到了各家,有的给几个赏钱,有的给两条香烟,收到奖赏秧歌队长便当众大声宣布,东家赏钱数目,30或50元不等,少的也要20元。得到赏钱秧歌队扭得更欢了,鼓乐声也更响了。有爱热闹的人,看到了秧歌便也下了场随便手里拿了个东西扭开了,像个小丑逗得人笑声不断。但也有的人家不喜欢,便早早锁了门躲出去或竟混在人群中不出面,秧歌队只好悻悻地到下家去了。当然这样的人家毕竟还是少数的,十家中有一家罢了。除了本村的秧歌队,外村的也有来的,有时两伙甚至几伙凑在了一起,那就热闹了,往往要比试一番。有的还有带唱的,小曲小调的,伴着鼓声或锁呐,很是好听。除了看秧歌,一些闲散的人会凑在一起打打牌,输赢并不大,只图个开心乐呵。
乐归乐,玩归玩,勤劳的农民并没有一味沉溺在年的喜庆里,偶尔,会凑到一起议论一下明年的年景,或是说说彼此耕种的计划。更有一些勤快人年刚过就开始“重操旧业”了,一大早起来沿着村中的路,挎着筐,拿着铁锹,四下里拾粪积肥。有的为图省力还拉着个 “爬犁”,把粪筐放在上面。粪一筐一筐的拾,粪堆一天一天的长,望着日渐高大的“粪堆”,农民脸上绽出了笑容,仿佛他们看到了明年丰收的希望。
总之,那时人们用自己喜欢的而又较为传统古老的方式,翘首企盼一个崭新的春天!
而今,记忆中的那些“年”,一去不复返了!
那些记忆散文欣赏3
和往常一样,没事的时候坐在电脑前,浏览浏览网页,看看各大娱乐网站弹出的各种新鲜事物,哪个明星出轨了,谁有获得了某某奖项。看着看着不经意间会有那么一丝丝的伤感从心海的底层翻涌出来,不是故意要扮演成伤感的样子,只是一路走来一路舔伤,流了一地的伤痛。
记得那年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了学校,曾不止一次口出狂言:成功的道路不只有一条,有一天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离开了学校我照样可以混得很好!
于是一切都如同自己想的那样,开始计划着自己的人生,本以为一切都可以顺理成章,只可是原来一切真的都非自己想象的那样,最大原因就是自己年少的时候太过狂妄。
20xx年4月我带着母亲给我1200元学费,精心的策划了一场人生的旅行,地点是日照,我幼稚的以为凭着自己三三两两的笔墨定可以养活了自己,然而一切都似乎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年我19岁。
来到日照以后在车站的附近的某个小旅馆住下了,然后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面有着我无数个日日夜夜写下的文字,也是我最最得意的东西。尤其是在学校期间由于临近小高考,学校全面禁止各种课外书籍的时候,我时常都会将自己写的故事拿给同学欣赏,也会很欣慰接受着各种评价,自然也有了几个喜爱我文字的读者,当然都是我的同班同学,有时候,看着她们期待我更新的神情不知不觉的竟会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于是她们于是喜欢看,我便愈发的写的疯狂,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课程,无论是自习课或者正课,副课。甚至花光了所有的午休,只为了能够得到更多赞扬,释放更多的不懈!期间也会帮着犯错误的同学写一些保证书,内容都是无关紧要当然整篇文章细细读下来都几乎带着大量的伤感色彩!跟所谓的保证书沾不上半点边!而我也乐此不彼,至少被需要也是一样中价值!不管怎样我是很喜欢这样的状态。
在旅馆的第一件事情,我没有在意一路的奔波劳累,而是打开旅馆的电脑游历着各大站,注册账号并在上面发表着自己文章!一切就像是小说里面写的那样,终有一日一部部惊世巨作腾空而出,现在想想不禁的被自己当年的愚昧逗笑。
随后忙完这些事情以后,我又急忙去了一趟手机专卖店,为自己挑了一部手机,只是为了方便联系运用,因为担心自己的稿件被征用了以后无法联系到我本人,以至于不能及时的将稿费送到我的手里!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李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美好,有的稿件虽然通过审核但是翻翻看看几乎没有人和阅读量!就这样我在旅馆呆了有一个星期眼看着手里的钱所剩无几,为了为了能都继续维持下去不得不采取些有必要的行动,这一点我考虑得还是很清楚的,所以我退了房间拖着行李箱,四处转转找到有租单间的地方花了170元租了一个小单间,就这样继续着生活,然后看着自己被现实一点点的打败。
说到底自己也还算优秀,当我意识需要找个工作来维持生计的时候,才决定要出去好好的找份工作就是为了能够证明离开了学校虽然没有实现理想可是我依然可以过得很好!后来做过短时间的业务员,因收入浮动太大,保守不了各种压力,再到后来去了咖啡厅做起了服务员,再到去了厨房做起了学徒!只可惜依然没有坚持下来,当在外面经历了几番苦涩以后在一个瓢泼的雨夜给我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已经泣不成声,只说了一句:妈妈,我想回家了。
故事的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我去了临沂某所技师学院学习起了平面设计,当然也并非喜欢只是为了能够有个一技之长,能够在将来有一份养家糊口的本事,来到临沂以后生活的确也越来越好,由于自己各方面都极其活跃,很快便成了院校的风云人物,学生会主席,及社团社长,先后在学校各系发动学生建立两个学院特色社团,带着同学活跃在临沂各个公益场合。
本以为这样的风生水起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可是不曾想离开了学校自己什么都不是一切的一切纸袋继续从头开始。
几年的时间里做过餐厅领班,保险公司经理秘书,以及现在一直从事的广告设计!虽然每天都会无奈的感慨着,可是除了感叹什么都改变不了。偶尔还是保持着以前的自己喜欢的事情没事的时候打打文字,只是没有了当你那些喜欢读我文字的人了!
那些时光在记忆里疯长,总是还会是不是的跑到我的梦里来,有的时候也会莫名的流泪,也曾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真的做错了吗?
也或许我已经认识到了过错,不然就不会努力的去考取学历,还有各类职业资格的证书,或许我也还在坚持着自己当年的倔强,不然怎么会那么的不甘心呢?无论以后怎样怎样,我都能清楚的`记得自己当初的远走的心情,无论是否成功,至少走过了一些路认识了一些人,懂得了一些事,明白了一些道理。
那些记忆散文欣赏4
流星的划过带着梦陨落,曾经的承诺迷离过就不曾永久,遥远的国度里驻住我一个人的守候,习惯一个人站在爷爷站过的那个窗口,静静的看着太阳慢慢的沉下地平线,然后一直傻傻呆呆的站在原地,曾经一直相信远方的幸福会渐渐的靠近,即使接近零角的边缘我还会追寻!
出生在海边,听惯了海浪的声音,见过那些日子里的潮起潮落,静静的感受黄昏,展转中,不知不觉那些黎明的分野随着黄昏的离去而出现,小时候喜欢和朋友一起在海边玩堆沙包,光着脚丫在金色的沙摊留下一个又一个脚印,那些童真成为我今生不可遗忘的记忆,总记得那时候一切都很好,没有悲伤,没有等待,没有守候,不懂得什么是孤单,不懂失去后心会有多痛。
年少的故事伴随着逝水年华的流逝停留在那个不会再出现的站点,似乎所有的光阴*在了象牙塔里,隐隐约约记得,所有的所有原来出现过。
4年前,和每个小学升初的孩子一样带着些许年少的懵懂跨入初中的生活,试着抬头看不一样的天空,试着改掉幼稚努力的长大,试着尽自己最大努力在新学校里得到他人的肯定,在那段求学路上,记下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只有我自己清楚,那时候总喜欢抬头看我喜欢的蓝天,顶着明媚的阳光,单车上有我们爽朗的笑声,时间里有我们共同成长的轨迹,没有惊天动地的青春,没有铁铮铮的誓言,但我们在岁月的洪流里一起长大,慢慢的变得坚强,并学会勇敢的笑对生活,笑对苍天,不会忘记岁月的洪流里,单车上的时光,君过得很开心很开心那首改编的《月亮之上》一直回荡在耳际……那样的声音响在了过去响在现在,我也坚信会响在未来……
有你们的存在君过得很幸福,很幸福……
海浪的声音在拍起,记忆跌落的街角,一切在君的世界里存在过,也变化过!
14岁的懵懂,18岁的长大,4年的时间我以忘了我曾经走过的路由多长,却忘不了那些故事,也许年少的记忆已藏在心灵深处,即使若干年后花开花落的过渡,年华经不住岁月的流淌,一切变得没有了模样我还会记得,记得14岁的追寻,记得14岁的我带着不成熟的梦学着飞翔,记得14岁,生命中有你们的陪伴;。
时光一段一段的,一段一段值得我去记寻——
20xx年,我走过了中考,那一年笑过也哭过,总记得,中考的最后一天,天下了好大的雨,大大的雨淋尽心中所有的埋怨,原来走过后一切会变淡,一切也会失去曾经为了它而努力追寻的意义,17岁带着恍惚的尘我们走得那样的潇洒,风雨无阻,那一声那一声狂笑我们留下了,让岁月记住我们也曾那么勇敢。
20xx年9月,我上了高一,那时还是有蓝蓝的天空,站在窗口还是会看到那样美丽的大海,看着它黄昏黎明都不曾改变的模样,听着熟悉的海浪的声音,却带着失落的感觉,哪时连黄昏的暖暖的感觉,都变得没有温度,一切在潮起潮落里变了味道,世界里已有悲伤,会有难过,在残阳退去的时候,黑黑的夜里习惯用笔记下一切,记下曾经美丽的时光,记下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的故事。
原来长大后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
习惯了6点多出门搭车上学,习惯了太阳落下的时候回家。我知道有些东西一旦离开后,就回不去,岁月一旦流离在昨天完全定格后,在今天就不会再次出现只留下我一个人傻傻的站在楼阁上,看向远方,那一片海,什么都变了,唯有它一直没变继续着海潮的退去,海浪的涌来,我却成了一个怀念过去的小孩,看着那片海一直一直……
流年冲刷着岁月的边缘,心中的迷心湖畔留下带不走的思念,一直留念过去的一切,记下那些日子的笑与泪,幸福与我还在继续的守候!
17岁的悄逝,17岁在某个街角,某个地方我错过了很多也失去很多,一味的坚持原则,一味的固执,或许这样注定我一定会失去很多,不是得不到,只是我根本不希望拥有……
曾经的我带着面具做了几年的好孩子,好学生,那副面具下的我曾经那样的疯狂,那样的叛逆曾经的我宣称什么都不怕,曾经的我有着像男孩子一样的性格,疯疯癫癫洒洒脱脱,总记得她说过这句话‘别看你,表面看上去挺淑女的,其实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我只有回头一笑。
18岁的我真的长大了,却越长越孤单,活在同样的空间里,却活在不一样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中时间带走了微笑,带走了快乐,猛然间发现我也不再是那个尽管五音不全,还一直唱着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的我,好像什么都变啦。